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01 20:56
鄌郚总编

五图煤矿档案

  五图煤矿:
  五图煤矿位于昌乐城东南五图人民公社五图村东北,距县城12公里,背山面水,一座座的井架矗立在栉比鳞次的新红瓦房的上空,风景优美宜人。
  不久前,这里还是一个僻静的山区,一片荒草野坡瘠薄的山地,现已成为昌乐县和昌潍专区不小的一个煤矿区了。总路线、“大跃进”使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昔日沙石聚积、山水冲洗的王家庄北沟底及两岸野草丛生的土地上,现在成了煤矿的储木场和煤场的一角。坑木、煤炭像小山一样,一排排、一岭岭排列在这里。数十辆汽车、马车及大批的小胶轮车等,络绎不绝地满载着煤炭奔向车站及周围和远方的广大农村,供应着城乡工业生产及群众生活的需要。从昌乐城至矿区过去是崎岖颠簸的山道,现在成为一条宽阔平整的公路,和胶济路连接在一起。除火车外,挂拖斗的大卡车已成为这里的主要运输工具,马车已显得落后。几年前,农民推着吱吱乱叫的木轮推车,早已被轻便的胶轮推车代替了。千吨以上的煤炭天天从这里运出,火车、汽车担负着80%以上的运输任务,日夜不停地运转。白天车水马龙,晚间一片电灯光亮,活像一座万人以上的小城市。汽车放射着强烈的灯光,奔驰在公路上,来往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灯火夜景。在这里不分昼夜,隆隆的机器声震荡着山谷田野,再也听不到乌鸦、山雀的叫闹了。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唤醒的山区,正处在一日千里的高速变化中。两年前的荒山僻静面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总路线放光芒,照到哪
  里哪里亮,昔日的荒山野坡,今日变成煤炭乡。”这就是流传在群众中对“大跃进”的赞歌,这也是人们对山区经过“大跃进”以来深刻变化的总结。
  五图煤矿的以往历史:
  根据1957年前,山东省重工业厅勘探队关于“昌乐县五图煤田勘探报告”记载,该区于1914年(正大九年10月14日),曾有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调查局,农商务技师在五图进行过地质调查工作,清绘有1:50000五图煤田地质图,编写了地质调查报告。唯其地质调查工作是属于踏探性质,调查比较简单。另外,1956年华东煤炭地质勘探局第一普查队进行了11个浅孔及普查报告。专以掠夺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对这油水不大的地方是看不在眼里的。国民党的腐败无能、技术可怜更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事。国民党统治当地的匪首张匪(天佐)长期统治昌乐十余年至解放。虽开矿8年,也没有技术进行这一工作,根本没有地质资料。随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政府为满足人民用煤的需要,不断地派出勘探队、地质工作者来此进行工作。继1956年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第一普查队进行勘探后,1957年8月山东省重工业厅地质勘探队又来此,数月的工作发现共11层煤,有可采煤6层,即:
  三、四、五、六、七、十一层煤。煤层厚度一般一至二公尺为多数,所编写的“昌乐县五图煤田
  勘探书”,为重建五图煤矿提供了有利的资料。
  据工业厅的勘探队调查报告,五图煤田开采古井11个。在80年前曾有人在东、西上疃西南部开采过,但因时间已久,开采情况和煤田发现均不了解。解放前,敌伪统治时期,1941年由当地国民党张匪天佐开采经营,先后开采古井6个,前后经营8年(至1948年解放)。1948年解放后,又有附近村庄的工人集体经营,新开两口井,至1952年因土法开采,条件恶劣,奉上级指示停产。
  重建五图煤矿:
  1953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祖国建设一日千里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工农业生产用煤及广大人民生活用煤逐渐增多。为满足我
  县和附近各兄弟县工农业发展及群众生活用煤的需要,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经昌潍专员公署和省批准,决定重建五图煤矿。原设计为600人,年产10万吨左右的规模,但随着1958年全国大办钢铁的“大跃进”的形势,早已数倍地超过了这个原设计计划。
  重建筹备工作,始于1957年8月,筹建委员会先驻潍坊市专署重工业局。同年12月破土动工后迁来五图煤矿。当时原有旧址及原矿井坍塌不堪,房树皆无。经过短暂的筹备,从各部门抽调6名干部,从坊子煤矿调出老工人61名,及物力、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援,于当年12月11日破土动工,开始了一立井、斜井一对矿井的工程,冰天雪地,忘我劳动,经过四个月的紧张劳动,至1958年“五一”节部分投入生产。当时连同从当地农社招收的部分工人在内,全体职工300人,日产水平仅百吨左右。当时的主要设备有坊子煤矿借给的小绞车一部及自购的50马力绞车一部,解放牌汽车二部及其他部分工具,起初是人拉滑建井,投产前夕,经与当地驻军取得协议,签订合同,借用输电线路,由潍坊电厂供给80千瓦电力,解决了动力提升。
  万人大搞小煤窑:
  1958年5月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提出后,随之“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轰动了全国。在全民大办钢铁的高潮中,一个声势浩大、千军万马的群众大搞小煤窑运动于9月下旬也在这里出现。数天之内,人员四面八方云集这里。全县十余个公社全力支援,职工迅速地由300人增加到9936人,原两口井扩大为五个工区,建井120眼,一夜之间遍地开花。白天人山人海,夜晚灯光辉煌,没有房子自己打工棚,没有工具、粮草自己带,就山野里安营扎寨,支锅打灶,挖井挖炭。真是“钢铁意志钢铁胆,冲天破地挖资源。”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县人民决心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夜以继日,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而忘我劳动着。“学聊城,赶临沂,日产万吨卫星腾空起,争取全区数第一”这是响亮豪迈的口号,又是全体职工的决心。在中央小土群方针
  划的177%,10月份只17天即完成了全月国家计划产煤16400吨的任务。全月产煤32657吨,为国家计划的199%,为7月份产量的2.7倍,至年底全年共产煤281915吨,超额完成了225000吨的国家计划,超产56915吨。建矿以来,由于在上级党委和矿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始终贯彻了生产不忘安全的方针,28个月没有发生重伤和死亡事故,取得了安全、生产双丰收的巨大成绩。
  安全、生产双丰收:
  自建矿以来,始终坚持了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深入发动群众,人人管生产,人人管安全。针对老工人少,新工人多,安全生产知识、经验十分缺乏的特点,通过各种会议,各种形式,进行了主人翁和安全生产对个人与国家的利害关系教育,同时请老工人介绍新旧社会工人生活的对比,大大提高了全体职工的思想觉悟,做到了人人重视安全生产。在矿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生产列为党委议事日程,经常不断地进行教育发动,达到了“五同”即计划生产的同时提出安全措施;调度生产的同时调度安全;布置生产的同时交代安全;检查评比生产的同时检查评比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总结工作的同时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接受教育。
  在进行思想发动的同时,认真组织新工人地面训练,井口做课堂,老工人当老师,师傅教徒弟学,互教互学,使新工人很快就了解一些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掌握简单的操作技术,然后下井实际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边提高。二工区1958年大搞小煤窑时,仅有刘洪奎等五个老工人,带领400多名新工人进行建井和生产工作。由于不断学习和训练,不过两个月的时间,90%以上的新工人都懂得了一般井下安全操作知识,做到了安全生产。
  通过两参一改,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领导干部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在认真推广外地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根据本矿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了“二找”(找思想规律、找生产规律)“三分析”(分析地质、顶板情况,分析矿区过去开采情况,分析新老工人思想情况)“十
  抓”(抓安全生产方针,抓安全教育,抓顶板管理,抓火药放炮管理,抓防排水,抓通风,抓安全检查,抓事故处理,抓机械设备的维修,抓职工生活福利)“一保证”即保证安全生产的经验,不断地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调度室同时掌握井下生产安全情况,井下生产队长每班作四次生产情况汇报,紧急情况随时汇报。安全检查组班班靠上生产抓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采取专职安全监察员与216名不脱产的群众安全检查员相结合。建立健全生产检查网,具体工作方法:(1)每班召开班前会,布置生产、交代安全。收工会检查生产、检查安全。(2)每十天一次小检查,每月一次全面的安全卫生大检查。书记、矿长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进行井上井下大检查,发现问题责成专人处理。(3)每周一次安全活动日,通过总结前段工作发现问题,对规章制度加强学习,改进安全措施。(4)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评比,把安全生产列为评比先进生产者的条件之一。
  建矿以来,不断地改进生产管理和开展技术革新,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先后建立起安全生产、技术、器材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30多种,大大地推动了安全生产,取得了建矿以来月月超产,月月安全,28个月无死亡事故的巨大成绩。自1959年以来,省、专、县分别在矿上召开了多次安全生产现场会议,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并于1959年冬光荣地出席了北京全国第二次小型煤矿工作会议,1960年4月又出席了中央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在湖南长沙市联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两年多来受到中央、省、专、县各级领导的锦旗、奖状数十件,更加鼓舞了全体职工的信心。
  钟庆升同志出席全国群英会:
  钟庆升是五图煤矿二工区跟班副区长,共产党员,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他所带的一个班全体职工都是1958年“大跃进”来的新工人。当时全班共有350名采煤工人,其中有349名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对煤矿是个什么样都没见过,更谈不到技术和经验。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倒,全班在他的带领下,决心苦
  划的177%,10月份只17天即完成了全月国家计划产煤16400吨的任务。全月产煤32657吨,为国家计划的199%,为7月份产量的2.7倍,至年底全年共产煤281915吨,超额完成了225000吨的国家计划,超产56915吨。建矿以来,由于在上级党委和矿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始终贯彻了生产不忘安全的方针,28个月没有发生重伤和死亡事故,取得了安全、生产双丰收的巨大成绩。
  安全、生产双丰收:
  自建矿以来,始终坚持了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深入发动群众,人人管生产,人人管安全。针对老工人少,新工人多,安全生产知识、经验十分缺乏的特点,通过各种会议,各种形式,进行了主人翁和安全生产对个人与国家的利害关系教育,同时请老工人介绍新旧社会工人生活的对比,大大提高了全体职工的思想觉悟,做到了人人重视安全生产。在矿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生产列为党委议事日程,经常不断地进行教育发动,达到了“五同”即计划生产的同时提出安全措施;调度生产的同时调度安全;布置生产的同时交代安全;检查评比生产的同时检查评比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总结工作的同时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接受教育。
  在进行思想发动的同时,认真组织新工人地面训练,井口做课堂,老工人当老师,师傅教徒弟学,互教互学,使新工人很快就了解一些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掌握简单的操作技术,然后下井实际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边提高。二工区1958年大搞小煤窑时,仅有刘洪奎等五个老工人,带领400多名新工人进行建井和生产工作。由于不断学习和训练,不过两个月的时间,90%以上的新工人都懂得了一般井下安全操作知识,做到了安全生产。
  通过两参一改,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领导干部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在认真推广外地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根据本矿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了“二找”(找思想规律、找生产规律)“三分析”(分析地质、顶板情况,分析矿区过去开采情况,分析新老工人思想情况)“十
  抓”(抓安全生产方针,抓安全教育,抓顶板管理,抓火药放炮管理,抓防排水,抓通风,抓安全检查,抓事故处理,抓机械设备的维修,抓职工生活福利)“一保证”即保证安全生产的经验,不断地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调度室同时掌握井下生产安全情况,井下生产队长每班作四次生产情况汇报,紧急情况随时汇报。安全检查组班班靠上生产抓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采取专职安全监察员与216名不脱产的群众安全检查员相结合。建立健全生产检查网,具体工作方法:(1)每班召开班前会,布置生产、交代安全。收工会检查生产、检查安全。(2)每十天一次小检查,每月一次全面的安全卫生大检查。书记、矿长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进行井上井下大检查,发现问题责成专人处理。(3)每周一次安全活动日,通过总结前段工作发现问题,对规章制度加强学习,改进安全措施。(4)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评比,把安全生产列为评比先进生产者的条件之一。
  建矿以来,不断地改进生产管理和开展技术革新,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先后建立起安全生产、技术、器材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30多种,大大地推动了安全生产,取得了建矿以来月月超产,月月安全,28个月无死亡事故的巨大成绩。自1959年以来,省、专、县分别在矿上召开了多次安全生产现场会议,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并于1959年冬光荣地出席了北京全国第二次小型煤矿工作会议,1960年4月又出席了中央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在湖南长沙市联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两年多来受到中央、省、专、县各级领导的锦旗、奖状数十件,更加鼓舞了全体职工的信心。
  钟庆升同志出席全国群英会:
  钟庆升是五图煤矿二工区跟班副区长,共产党员,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他所带的一个班全体职工都是1958年“大跃进”来的新工人。当时全班共有350名采煤工人,其中有349名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对煤矿是个什么样都没见过,更谈不到技术和经验。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倒,全班在他的带领下,决心苦
  学苦钻,到处请师访友,决心攻破技术关。由于他们决心听党的话,党指向哪里,他们就英勇奋战在哪里。在老工人的耐心指教和新工人的虚心学习下,已学到了不少安全生产知识,一年多没有发生伤亡事故,达到了安全、生产双丰收。1959年全班计划产煤28788吨,实际完成31319吨,完成了计划的108.1%。进入1960年以来,钟庆升和全班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省和专区群英大会的召开,大立雄心壮志,大家一致提出:“拼拼拼,干干干,坚决突破千吨关,群英会上把礼献”的口号,开展了生产大竞赛,班产量由140吨跃增到204吨,实现了开门红,旬旬红,第一季度的任务提前超额完成。钟庆升同志在工作中掌握了“教”“学”“开”“检”“密”五个字的工作方法,随时随地、忠心耿耿地坚决按照党的指示进行工作。“教”,利用各种会议个别谈心,发动周围同志和家属亲友来矿看望等形式,经常不断地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学”,在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的同时,按照不同要求,组织大家学习技术操作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开”,开好班前会、收工会,每五天一次区长、队长、技术等主要人员参加的“五日碰头会”和不定期的群众安全检查员会,党、团员积极分子会议等,了解思想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检”,跟班区长与四员(跟班安全检查员,不脱产的群众安全检查员、技术员、定额员)密切联系,共同负责,检查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计划执行情况和工程规格质量;“密”,密切联系群众和工人打成一片,经常谈心交朋友,把同志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去解决。从白天到夜晚,从饮食起居到工作、休息,无微不至地加以照顾。夜里同志们正在熟睡,他却起来帮助盖被拾衣等。这些亲如同胞兄弟的照顾,全体职工大受感激和衷心爱戴,每接受新的任务,大家研究,共同商量。困难再多,任务再艰巨,也是协力同心共鼓干劲,按时完成任务。
  由于钟庆升同志的模范行动,带动大家坚决听了党的话,认真执行了党的指示和决议,为完成任务数昼夜不眠,达到了安全、生产双丰收,成为全矿的标兵班。他个人入矿以来,季季被评
  为矿的先进生产者,1959年10月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大会,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0年1月份又出席了省的群英会,又于二月份与康忠礼、刘凤祥、胡全勤、赵希宗、陈玉明、彭元禄等七同志出席了专区群英会,并受到了荣誉物质等鼓励。
  无穷的宝藏,美好的前景:
  经省级有关部门化验的结果,五图煤含油率高在10%左右,这样高的含油率,给炼油工业带来了可贵的条件。早在1958年9月份,昌乐县即在这里建成了一处小型的炼油厂,炼成的原油可提出煤油、轻柴油、重柴油、汽油、石蜡、酚等十余种贵重的工业原料和化学工业原料。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里的资源,省地质部门早在1958年即在矿区周围进行着详细的钻探勘测工作。两年多来,一直在继续进行着。初步查明的资料证明:这里地下不仅有着丰富的煤层可采,而且有着比煤更丰富的油母页岩层。1959年中央及省有关部门先后派来大批的技术力量进行炼油的设计筹建工作,现在山东低温干馏厂早已在大圩河部分投入生产,围绕这个煤矿已有两个炼油厂在生产,从这里得到原料,更多的厂矿从这里得到燃料。
  这里的煤不仅运销在昌潍专区的十多个县市而且还供应到青岛、烟台。1959年3月份,一次外调浙江省19000吨,更运销东北等地,供应着省内外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煤的需要。
  两年多来,存在的唯一问题是短途运输,仅靠十余辆汽车和数十辆马车等来解决这个日产千吨以上的矿区运输是完不成任务的。由于煤质含油率多,积压月余即会产生高温自燃,两年多来给国家造成了万吨以上的损失。矿上虽不断地组织抢救和想尽一切办法翻、倒、水灭等,但始终无济于事。因此,煤炭运输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级已指示从1960年2月下旬开始动工建设由矿区至大圩河车站的轻便铁路,现已基本竣工,即可通车。通车后,大批的煤炭即可从胶济铁路源源不断运销各地和直接运送到各炼油厂去,再不会因积压自燃而浪费国家资财了。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里的资源,省煤炭工业局在1960年4月派来地下煤的气化工作组,研究五图煤矿煤的汽化工作,现正在继续进行。
  一幅美丽的工业图画不久即将出现,这个矿的规模将从小土群、小洋群进而跃为大洋群的行列。在总路线万丈光芒的照耀下,在安全生产的红旗招展下,高歌阔步猛进。
  高镇煤矿:
  杏山这个不大的小山十分出名,这是由于山北坡蕴藏着大量的“乌金”,而且是最好的炼焦煤之故,这就是现在的高镇煤矿。澄清彻底的白浪河水流经它的北邻,即高镇村前,给煤矿在采煤、炼焦等方面增加了不少有利条件。矿区过去是羊肠小道,崎岖不平,令人难行,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唤醒了这个“不毛”的山区,在地、县委的领导下建立了高镇煤矿。工人们利用业余时间和自己的双手开山劈岭,修成了宽阔的公路,畅通各种汽车,提供了开发资源在运输上的便利条件。
  高镇煤开采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十七世纪即有封建统治者贵族衡王投资土法开采。十九世纪初,继有寿光县李氏(封建榆林)开采,连开三个立井,3年左右放弃。后在1916年(即民国五年)由天津私商严福臣开采2年,因与即墨县私商所采之小井临近而引起争讼,结果双方停采。1918年由平柳公社(原平柳区)平柳院村郝果路开采3年后,因是非又起而再停采。次年,仍由郝果路继续经营3年。因受排水及通风所限而停采,但却得到较高的利润。后在1939年由当地匪首张天佐经营,先后开采七个立井五个斜井,井筒深达25—54公尺。解放后又有当地工人组织集体经营,因管理不善,给开采造成很大困难,至1952年5月2日按上级指示而停止开采。古井的排列方面大致与煤层走向相同。高镇煤田约有煤5—6层,因其构造复杂,造成鸡窝状煤层,每层煤的变化很大,厚薄不一,厚者5公尺,薄者仅有几分米,开采方法主井为立井,副井为斜井,打石门贯通各煤层后即沿走向开挖平巷进行开采,直到煤层变薄或通风所限而停采。古井最高日产量约30余吨,工人多达200名,涌水量最大时为7—9月份,每小时涌水600余公斤。煤质好,大部分能供炼焦之用。总计过去开采面积约0.05平方公里。储藏量过去无可靠资料,仅根据华东煤田地质局第一普查队所提供之资料约计储藏量250万吨。
  1958年春天,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全民大办工业的推动下,及“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的指导下,在确保钢铁元帅升帐和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燃料的需求下,在专署和县委的直接领导下,高镇煤矿开始了重建工作。为加强煤矿的领导,县委抽调了一批得力干部,从各公社调集了5000余名社员,在坊子煤矿的技术、物力的支援下,于9月1日动工,当时主要设备有70、12马力柴油机各一部,电磨一台。基本建设专署矿务局投资169000元,计划年产量2万吨。
  在钢铁连战皆捷的胜利消息鼓舞下,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建井夺煤大战也在高镇煤矿掀起来。从职员到工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干劲冲天,书记亲自领兵下井,日夜不歇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大大启发了工人的劳动热情,自动要求早上班晚下班,每天保证工作12小时,人人以坚韧不拔、愈战愈奋、不屈不挠的决心和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于1958年12月1日投入生产,至年底共产煤××吨。
  1959年在“整顿巩固、全面改造、重点提高”的方针和“全国一盘棋”的要求下,将大部分劳力投入了农业生产,支援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只保留了440余名职工继续生产。为了加强领导和统一规划生产,1959年7月份奉上级指示与五图煤矿合并,8月份开始成为五图煤矿的第三工区,并自己建立了炼焦厂,大批的焦炭支援了钢铁生产和工业生产。
  1959年的新增生产设备,计有90马力柴油机3部,12马力柴油机2部,洗煤机一部,20千瓦60米扬程抽水机一台,40千瓦扬程抽水机2台,20千瓦105米扬程抽水机2台,抽风机一部,电动木制绞车2部,日产量最高100吨。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