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05 15:10
鄌郚总编

笔嘴丨莫言家乡的石桥

  笔嘴:莫言家乡的石桥
  乡情总是写不尽的,乡情悠悠扬扬,如秋雨,缠绵,如粗面饼子,砺嗓子而又香,又如清淳的红高粱酒,让人迷醉难舍。大栏桥,记载的不只是历史,而是桥河文化,更多的记载着乡人们朴实的理念和情怀。
  最初的大栏桥没有现在这么长,只有现在这么宽。原初的大栏桥只有十九孔,宽三米,始建于一九二九年,是大栏平安庄村管遵仁带领其二弟管遵义、三弟管遵理筹资建的。管遵仁起意要在大栏平安庄村胶河上建一座石桥,是从一九二五年开始的。
  由于自己建一座石桥的费用不够,他云游了整个山东半岛,到处化缘,曾在烟台背着化缘得来的钱,逢雨天困待在桥洞子里三天三夜,靠雨水充饥也舍不得花钱。
  那个年代,一个平民百姓,要在滚滚流淌的胶河上建一座石桥,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大事。管遵仁自小就胸怀大义,他时常蹲在胶河河堤上,看着上涨的河水,望着阻挡在河两岸的乡民,出去的回不了家,在家的出不了门。尤其是逢四逢九大栏集,河北岸的沙口子村、王家屋子村、河崖等村的人们过不了河,无法赶大栏集,商贸交流受到了影响,他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筹资建一座石桥的决心。
  大栏桥的桥石是从大泽山一块一块地用马车拉来的,拉来后又经过本地的石匠,一凿一凿根据长短宽窄凿好。根据事先画好的图纸,桥石凿好后把桥址两边的胶河水截流,排干水,露出河床,然后人工挖掘,找出地槽水平,桩排上用油煮透了的百年槐木墩,在槐木墩上竖排起石柱,再在石柱上严密合缝地铺上石条板。
  大栏桥的向是十一点三十九的向。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还是秋天夏天,一年四季,人们只要看到桥两侧的阳光垂直了,时间保准是十一点三十九分,上下不会差二分钟。管遵仁是个建桥的高手,也是找向定向的高手。他在云游山东半岛化缘的几年中,虚心学习了不少建桥的知识,尤其是向大栏村栾维斗学到了找向定向的本领。
  向是不能随便乱找乱定的,栾维斗教管遵仁说,十一点的向有点嫩,有火候小了之意,十二点的向又老了,有渐衰的意思。于是,在河水截留清干水后,管遵仁在胶河南岸按照栾维斗教得知识,垂直竖起一根长木杆子,于上午十一点三十分,手握怀表,蹲在木杆正北,待十一点三十九分时,太阳照着木杆落在地上的影,定住,拉一条线,便是十一点三十九的向。找好向后,顺着线均匀地划出直角,便是一道道桥墩的摆向。
  当初筹钱建桥时,大栏村和平安庄村是两个村,大栏村的聂锡禄、杜云贤还有聂传升的父亲(啥名字记不清了)他们也都是主要组织者。这也是当初桥建在大栏村中心街上的原因 ,再就是没石桥之前是一座草桥,每年需重修一次,原因是每年汛期草桥都被冲毁。
  大栏桥至今已历经风雨九十载,饱经沧桑,桥面和桥墩柱上已留下了道道岁月的划痕,桥两侧的人们已老去新来,旧人难寻。大栏桥建成后,在桥南头曾经立着一块很大的石碑。石碑上曾经详实地雕刻着桥名、桥建日,捐资建桥的人名密密麻麻,连烟台、大连的人名都有,在石碑上刻的工工整整,在阳光、风雨、霜雪中熠熠生辉。
  大栏桥至今既历经了磨难,也历经了辉煌。一九五O年,管遵仁被打成地主反坏右,说他投机倒把,不务正业,贪吞了化缘来的不少建桥款,砸烂了桥南头石碑上的名字,推倒了石碑,并将石碑扔入滚滚的河水。那年胶河发大水,冲坏了石桥的北头两个桥孔,冲翻并於填了桥南头两个桥孔,不屈的大栏村民在管遵仁的带领下,于河水退后又重新修好,并向北延建了四个桥孔。
  一九九七年,祖籍大栏平安庄村的单亦诚先生从台湾捐资在大栏桥以东一百米处重新建了一座水泥钢筋大桥,与石桥比邻相望。一个高大气派,一个矮小古朴,但人们大都还是打心里喜欢原先的石桥,虽然现在人们走着的是新建的大桥。
  大栏平安庄村莫言先生获得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后,为敬重大栏石桥,释怀故乡石桥情怀,不忘初心,在时仼大栏平安庄村村支部书记刘福传的大力操持下,报经市委同意,对石桥又做了进一步的保护和扩建。把石桥往北又扩建了七孔,成为现在的二十六孔,每孔南北二米四多一点,整桥南北共六十三米长,改为步行桥,留住了这百年记忆。
  因是步行桥了,所以南北两头,南头堵砌上了石头台阶 ,北头也砌上了台阶。为现今游客到东北乡、莫言旧居、红高粱影视基地、民俗小吃村必看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大栏桥也将永远成为高密东北乡大栏平安庄村全体村民心中的一个标志。
  现在,我又一次在大栏石桥上伫立,思绪万千,乡情浓浓,乡愁悠悠。开一瓶红高粱酒,恭敬地洒向石桥,点一柱香,向大栏桥敬礼鞠躬……
  作于2020年初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