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25 21:59
鄌郚总编

永恒的丰碑

  永恒的丰碑
  孟繁锷,字须生,又名孟去病,1904年出生于昌乐县乔官镇孟家淳于村。他是昌乐县党组织的创建人和最早的领导者。
  孟繁锷自幼随父读书,深受家庭影响,生活俭朴,勤奋好学。1921年夏,孟繁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第一师范。入校后,他严以律己,锐意进取,研读进步书刊,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25年夏,孟繁锷被庄龙甲领导的一师支部吸收入党。1926年夏,孟繁锷毕业回乡,在昌乐中部向劳苦大众宣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10月,孟繁锷首批发展赵西林、刘存山二人入党,并成立了中共昌乐小组,孟繁锷任小组长。党小组成立后,为了发展扩大党组织,孟繁锷经常往返于耿安、淳于一带开辟党的工作。1928年3月,中共昌乐中心区委成立,孟繁锷任书记。1931年春,全县支部发展到11个,党员74人。6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中共昌乐中心区委改称中共昌乐特支,隶属省委领导,孟繁锷任特支书记。
  孟繁锷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昌乐当局的注意。1932年8月22日,昌乐当局派兵逮捕了他并判处12年徒刑。狱中,孟繁锷积极参加党组织领导的各种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1937年10月,在抗日统一战线的舆论下,孟繁锷在青州被释放出狱。出狱后,孟繁锷抱病四处奔波,酝酿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先后组织成立了两支抗日武装——山东省第八区抗日别动队第十七大队和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第二十九大队。1938年12月以后,孟繁锷到八支队专做扩军和统战工作。在1941年秋八支队“肃托”中被错杀,年仅37岁。1985年3月3日,中共昌乐县委决定,为孟繁锷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党籍,恢复名誉。
  刘焕彩,字云峰,1889年出生在昌乐县五图街道东耿安村一个农民家庭里。1925年,刘焕彩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任骑兵团副团长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下半年,郑州市委派遣刘焕彩同志打入军阀高树勋部任职,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寻机策动官兵起义。1928年9 月,刘焕彩因策动官兵起义暴露而被捕,脱险后由河南辗转回到昌乐耿安,继续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创建党的组织,不久便建立了中共耿安党支部,刘焕彩同志任支部书记。1929年3月,昌乐中心区委下设耿安、淳于两个分区委,刘焕彩任耿安分区委书记,仍兼东耿安支部书记。1930年春,昌乐中心区委吸收富有军事才干的刘焕彩为中心区委委员。为了掩护党的活动,刘焕彩与三弟刘焕奎创办了“旭日烟社”,借制做和推销纸烟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昌乐党组织负责人孟繁锷等经常来东耿安秘密聚会,旭日烟社成为政治交通员杨勋普、于怀清等往返于潍县中心县委和淳于分区委的落脚点。刘焕彩还发展了党的后备力量,他以旭日烟社为基地,向在烟社干活的青年宣传革命思想,先后发展共青团员14人,成立了共青团昌乐特支。耿安党团组织的日益发展,在昌乐、潍县交界的区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耿安被誉为“小莫斯科”。刘焕彩同志的革命活动也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1932年8月18日,国民党军警包围了旭日烟社,企图抓捕刘焕彩。刘焕彩机警逃脱后,又回到了郑州,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党组织,继续为党工作。1933年,刘焕彩在组织京汉铁路工人暴动中英勇牺牲,时年44岁。
  刘慈源,原名刘恺。1893年出生于昌乐县五图街道小解召村,其父刘风懿是晚清秀才,也是教书先生。刘慈源少年时随父读书,勤奋好学,品学兼优。下学后,以教书为业,在小解召、大解召、徐家庙等村教学多年。1928年9月,由刘焕彩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以教员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白天教学,晚上参加党的一些活动,宣传马列主义,秘密发展党员。刘慈源在解召、徐家庙村一带发动群众,进行抗粮抗税斗争。1931年春,解召村党员发展到8人,成立了党支部,刘慈源任支部书记。1932年10月9日,刘慈源被捕,大小解召村、徐家庙村等30余名群众共同保释刘慈源,国民党声称案情重大,不予释放,将刘慈源作为政治犯押送济南山东第一模范监狱。在狱中,刘慈源虽然屡遭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反动当局未抓到确凿证据,只好将他释放。
  1936年,刘慈源又回到了徐家庙村边教学边为党工作。1938年2月,他带枪参加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七支队二大队,做政治工作。1938年7月16日,奉七、八支队联合指挥部指挥马保三的指示,刘慈源回昌乐与孟千里等发动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八支队第二十九大队,刘慈源负责大队党的工作。12月底,刘慈源等党员在红河镇秦家庄子举行会议,研究贯彻上级指示,成立了中共昌乐第一届县委,刘慈源任县委书记。县委成立后,党的工作很快打开了新局面。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以张天佐为首的国民党昌乐当局,利用特务组织,大肆捕杀共产党员,破坏党的组织。9月9日,刘慈源被张天佐的暗杀团秘密逮捕,当晚被枪杀于小解召村西南河口。
  梁德元,字子修,后改名梁干丞、梁士元,是昌乐县乔官镇梁家庄人。他于1904年3月出生,1933年春任中共甘(肃)、宁(夏)、青(海)特区委员会书记,同年10月19日壮烈牺牲,是山东省著名的革命烈士之一。
  梁德元7岁上学,天资聪颖,过目成诵,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1921年,梁德元考入青岛公立职业学校商科。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青岛地委学生部委员。1925年1月,青岛成立进步的学生组织——新学生社,梁德元任委员长。1925年下半年,青岛的党团组织遭敌人破坏后,梁德元到杭州医学专科学校求学,曾任党的江浙区委书记尹宽的秘书。1928年去上海从事党的工作,后去湖北洪湖苏区。1931年7月,他受中共河北省委派遣,去山西省平定县策动高桂芝兵变,后又被派到红廿四军工作。1932年春,他任陕北特委负责人,公开身份是安边小学教师。1932年6月,又到宁夏银川,建立了宁夏特支,任负责人。当年冬天,因写文章宣传苏区生活被马鸿逵警特机关逮捕。1933年春,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到兰州参加中共甘宁青特委工作,先是担任特委军事书记,不久担任了特委书记。通过进步人士介绍,他担任了国民党邓宝珊新一军教导队的政治教官,以此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梁德元以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在白色恐怖下指挥战斗。白天,他一边讲课一边接触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工作的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了解和掌握敌情。晚上则以惊人的毅力,编写党的文件和各类传单,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就编印了十多期传单。梁德元的生活十分清苦,但他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一次,他幽默地向特委的同志们说:“如果有一天我牺牲了,请你们把我的头割下来放在脸盆里,顺着黄河我便可以回山东了。”1933年7月底,陕西省委书记杜衡被捕后叛变,供出了梁德元领导的甘宁青特委。8月7日,梁德元同志不幸在兰州东校场被捕。敌人使用各种酷刑对梁德元同志进行摧残,梁德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却始终没吐出半个字。他以顽强的毅力,保护了其他党员的安全。经过两个多月的刑讯,一无所获的敌人在绝望之后,对梁德元同志下了毒手。1933年10月19日黎明,梁德元同志在兰州安定门外荒凉的城隍行宫附近壮烈牺牲。
  张适,原名张来顺,曾用名张弓、张有才,字适斋。昌乐县朱刘街道圈子村人,1904年出生。1923年,张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济南育英中学读书。1926年经王翔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他离开济南,先后到上海、南京等地做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12月11日,张适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我国第一个城市工农兵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但在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张发奎的反动军队包围了广州,起义部队被迫撤出,并进行了改编,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张适同志任某营的党代表。整编后的起义部队边打边向海陆丰撤退。由于张适在战斗中负了伤,当部队转移时被敌人冲散,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张适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毅然辗转北上到了东北,干过伐木工人,当过会计,教过书,终于在1930年与北满特委接上了关系,找到了党组织。1931年10月10日,党在绥化县四方台镇建立了特别支部,张适任书记,直属满洲省委领导。张适经常深入群众,团结各界人士,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先后领导创建了海沦站、秦家站、呼兰县的松浦站支部以及四方台镇的曹家烧锅屯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张适同志是绥化地区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适在四方台组织了“反日会”,并以“反日会”的名义发表了《告同胞书》,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反对内战,一致抗日。1932年春,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张适和梁道静等人组织了一支200多人的抗日义勇军,张适任参谋长。后来,这支义勇军和巴彦起义的江北游击队合并,由赵尚志等同志领导。这时,满洲省委调张适到哈尔滨任满洲省委巡视员,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哈尔滨市,他先后任过哈尔滨市委委员、哈尔滨市道外区区委书记等职。1933年5月初,张适第二次到吉林巡视工作时组建了以李维民(文革前辽宁省鞍山市市长)为书记的吉林市委。7月下旬,张适受满洲省委的委派,从哈尔滨来到奉天(沈阳),任中共奉天特委书记。10月9日,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张适受尽了折磨,宁死不屈。1942年,伪满洲国庆祝“建国”十周年,张适遇赦出狱。他继续为党的工作而奔波,不幸于1946年3月9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95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适同志为革命烈士。1958年3月6日,昌乐县委在张适烈士的家乡立碑纪念。
  刘善本,1915年出生在昌乐县鄌郚镇泊庄村。1932年,刘善本考入北京大学附中,在“航空救国”思想的影响下,1935年,刘善本考入杭州笕桥航空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八大队任上尉飞行员。抗战初期,刘善本随这支远程轰炸机部队袭击日军。1943年刘善本以优异的成绩,高超的飞行技术,被派往美国学习,1945年春驾机回国。1946年6月26日,刘善本利用由成都去昆明运输美军移交的通讯器材的机会,巧妙地摆脱地面控制,驾机起义,飞抵延安,受到了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1949年2月,刘善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刘善本驾机领航,接受检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刘善本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航空兵某师师长率部参战,曾经组织过人民空军的首例夜袭作战,并首次使用了电子对抗和照明轰炸的作战法。一些外国军事专家不肯相信这是年轻的中国空军所为。刘善本先后任延安总部航空教员、东北老航校副校长、第一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学院领航系主任和空军学院教育长,对新中国人民空军的创建、成长和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64年2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国防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于1968年3月10日去世。1975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为刘善本同志平反昭雪。
  昌乐县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