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27 21:27
鄌郚总编

厅级郎中——张奇文

 
  张奇文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十岁开始,就跟祖父学习中医,并由此逐渐喜欢上了中医,从此开始了他济世救民的中医生涯。
  考入医校,专业上崭露头角
  张奇文就读于昌潍医士学校期间,由于刻苦勤奋,一年后便以优异成绩崭露头角。1957年,张奇文毕业留校,先后师事于名医郄秋浦、曹同文及蒯氏三代祖传儿科专家蒯仰山。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精心研读了清代著名医学家、乾隆皇帝御医黄元御所著的《黄元御著作十三种》、《四圣心源》等医学著作,获益良多。1958年参加首届西医学习班。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被评为全国劳模。1978年出席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
  考入昌潍医士学校,演讲引起校长关注
  “这个演讲的小伙子是谁?”一直坐在台下听演讲的时任昌潍医士学校(潍坊医学院前身)校长文彬如问身旁的一名学生。“他叫张奇文,是我们班的班长。”文彬如听后若有所思,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是1955年“五四”青年节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原来,当时该校组织谈理想演讲活动,每个班都要选派一位代表参加。只见张奇文不慌不忙地走上台去,向评委老师行过礼后,用中等语速开始了这次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他从自己的祖辈从事中医为百姓防病治病、济困救贫、造福乡里受到称赞谈起,论述了中医药学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阐述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依靠中医药繁衍昌盛、生生不息的历史和现状,同时表达了自己从事中医的愿望、发展振兴中医学的宏伟志向和美好憧憬以及为之献身的打算。
  正是这次演讲,张奇文引起了文彬如的关注,希望进一步了解这位热爱中医药学学生的想法。此后,张奇文不再满足于课堂知识,凭着对中医的挚爱,带头成立了第一个课外中医药研究小组。这更让文彬如等校领导刮目相看,他们不仅鼓励他继续参加,还积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两年下来,张奇文组织的课外中医研究小组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学校的模范研究小组。在毕业分配时,张奇文以优等毕业证书获得者的优异成绩留校任教。
  参与临床抢救工作,57名乙脑患者脱险
  1957年,张奇文从昌潍医士学校毕业留校工作之后,就带领1955级同学在济南铁路医院儿科实习,兼管驻德州地区人民医院及山东省皮肤病防治所三个实习队的行政事务及业务操行考核。
  同年8月,潍坊地区流行乙型脑炎,一时人心惶惶。文彬如校长将张奇文推荐给时任昌潍专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的黄旭,并安排在中医科与曹同文老师一起参加中西医结合抢救流行性乙型脑炎工作,这为张奇文搭建了发挥才能的平台,为他一生从事中医药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期间,张奇文与老中医一道,夜以继日参与到对“乙脑”患者的治疗中。经他诊治的病人,他都会认真记录病人的有关情况,凡复诊效果不大的,他都会精心研究其病情,找出原因;凡该复诊而未复诊的,他都亲自打电话询问。每每遇到病人诊治无效或未痊愈的,他都为之不安。
  在他与老中医的不断努力下,经他们诊治的患“乙脑”的57例重危病人无一例死亡,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事情。事后,张奇文利用休息时间,对老中医采取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一方一药都进行整理与记录,并撰写了“1957年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经验总结”一文,发表于《山东医刊》。
  深研古书总结经验,尤擅诊治小儿疾病
  留校任教后,张奇文还受学校派遣,先后参加了“西学中”班和全省中医理疗学习班。
  通过刻苦学习,他深深体会到,要搞好中西医结合,必须虚心向老中医学习,必须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不能用西医观点去“套”中医,认为符合西医观点的是“科学”,不符合西医观点的是第四章老中医趣闻轶事“伪科学”。同时,要结合临床实践,以中医辨证论治思维认真总结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可有所领悟。
  张奇文白天临床工作,积极开展中医外治法,晚上挑灯夜战深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书籍,对中医“整体观念”、“天人合一”、“辨证论治”、“医药结合”、“针药结合”的观点,均有深刻理解,注重循天之道,融伤寒与温病为一炉,将扶阳气与存阴液合为一体,故而对诊治小儿腹泻、百日咳、麻疹肺炎、痢疾、婴儿瘫等疾病取得卓效。
  随着医术的一步步提高,张奇文获得了多项荣誉。如今悬挂在潍坊百寿堂的一张黑白照片吸引了众多患者的目光,这是一张山东昌潍地区代表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合影,上面的日期是1960年6月。仔细辨认,当时只有25岁的张奇文站在后排中间,一张年轻的脸上充满了正气、锐气和朝气。
  张奇文说,1960年是他最难忘的一年,他由张江源、王兴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后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出席省、市、地文教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出席全国张奇文说这些有趣的中药材是自己毕生的伙伴文教群英会,被评为"全国劳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出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代表大会,当选为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
  师从多位名中医探索中西医结合
  有中西医基础的张奇文对老中医非常尊重和敬仰。他先拜昌潍专区人民医院名中医曹同文为师,学治乙型脑炎,后师郄秋浦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内妇诸科。郄秋浦活到92岁,张奇文曾与其同吃同住、侍诊左右达3年。给他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尽弟子之礼。郄秋浦也把多年行医经验之精华传授给了张奇文。
  正式调至昌潍专区人民医院后,张奇文又拜张江源、张子美、刘敬斋、董子元等名中医为师,与他们交流学术,切磋技艺,在临床实践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路子,一时传为美谈。
  “这是我的老师。”在潍坊百寿堂的大厅里,有一张照片特别引人注意。相框里的老人目光深邃,笑意微微,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奇文的恩师、山东省著名儿科专家、潍坊市中医院原副院长蒯仰山。谈起这位老师,张奇文充满了感激之情。
  1961年下半年,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蒯仰山向昌潍地委书记魏坚毅提出,借调张奇文到中医院帮助其整理蒯氏儿科临床经验。蒯仰山的曾祖和祖父均为当地儿科名医。蒯仰山19岁悬壶行医,深受206第四章老中医趣闻轶事当地百姓爱戴。张奇文景仰蒯仰山的医术,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他白天跟师侍诊抄方,晚上整理病案,同时查阅大量相关的医学书籍。为使老师的临床经验系统化并且富有条理性,他常常每天工作到深夜。
  经过不懈努力,张奇文将蒯仰山的临床经验整理为11篇文章,先后发表在《山东医刊》上。由于成绩突出,1962年昌潍地委批准张奇文为蒯仰山高徒,蒯仰山为名师,报省卫生厅备案,成为公布全省的师徒对子。
  学医、行医65年,问诊无数,印象最深的还是20多年前,山大一姓毕的老师的孩子出生刚七天,肺炎,在省里一所大医院,各种抗生素都用了没啥效果,无奈之下,找到了张奇文。他到了一看,孩子开始倒气,元气将绝,脉象很乱,就开了个生脉散的方子,用了一剂后孩子就睁开眼了,四服后就好了。
  张奇文历任潍坊市中医院院长、潍坊市卫生局局长、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因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他在全国首创中医专业张奇文仔细审阅本书稿少年培训班,六次到澳大利亚传播中医学,使其成为第一个将中医纳入正规教育的西方国家;退休后为老百姓问诊,被誉为“厅级郎中”、“平民大夫”。在他的影响下,儿子、闺女、孙子都学医。
  张奇文最担心的就是中医后继无人,他说现在“没有纯中医”了,治病都打吊针了,尤其是农村,已经没有中医了。他先办本草阁、慈幼堂,后办百寿堂,沉潜社区,问病乡里。
  晚年的张奇文笔耕不辍,78岁高龄时,面对着原中共中央宣传张奇文著书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及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老朋友顾英奇同志的题词鼓励"生命不息、诊病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自主持编写了《膏敷疗法》一书。在2015年80岁高龄时,得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社区中医馆时的讲话,无比兴奋、深受鼓舞,全然不顾自己年老体迈毅然提笔又重新编写审定了《儿科医籍辑要》一书,并于2015年八月正式出版发行。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