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8-11 17:51
鄌郚总编

郄杰堂丨在美丽传说中流淌的昌乐河流

  
  昌乐河流众多,如丹河、桂河、于河、白浪河、孟津河、九曲河、孝妇河以及与安丘的界河汶河等等,或在南,或在北,或东西向,或南北向,分属5条水系,蜿蜒遍布在昌乐大地上。与其相伴相随的,是围绕这些河流而衍生的美丽民间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犹如奔腾不息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成为当地民间文学现象中的一大耀眼景观,也为河湖文化注入了丰富内涵。
  白浪河发源于打鼓山孟家峪,流经鄌郚、红河、营邱3镇,进入潍城区境内,把潍坊城区一分为二,穿城而过,奔向茫茫渤海湾,堪称潍坊人的母亲河。如此承载潍坊人特殊情感的河流,其故事遍布水系两岸,仅围绕源头的传说也不止一两个版本。一个版本说的是早先孟家峪一个叫孟富贵的人,养了一个不孝子玉郎,玉郎妻亦不孝。玉郎在父亲病故后引着灵车来到一条大沟旁,指着一片乱石滩说:“就把老人埋在这里。”大家就开始刨坑,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从地下冒出一股水柱直冲云霄,把玉郎卷上了天。众人惊愕,又听见空中说道:“众人休生恻隐之心,因此孽子前世作恶多端,今生又无悔改之意,吾奉命将其抓回,压于海底,永不复生!”大家抬头向天上一看,只见水柱浪尖上有一只白眼狼,号叫着哀求天神饶命。泉水越冒越大,汹涌的洪水卷着白眼狼向北海流去。从此以后,打鼓山南麓这股泉水越冒越大,川流不息,形成一条大河。人们给这条河起名叫白狼河,后来演绎成白浪河。
  另一个版本则说,孟家峪有一位风水先生百年以后,两个儿子按照父亲遗嘱用铁链子抬上灵柩围着山转,就在精疲力尽的时候,铁链子“嘎叭”一声断了。二人急忙挥锨挖墓穴,挖着挖着,出现一块又大又硬的石板,再也挖不动了,又借来铁锤和铁钎,终于打出一个大洞,“呼”地一声,洞内突然跳出只大白狼,四条腿一蹬,向东北方向跑去。接着一股又粗又清的泉水喷出,雪白雪白的浪花飞溅,泉水顺着白狼跑去的方向流淌。白狼愈跑愈远,泉水也愈流愈长,转眼之间,流成了一条大河。人们感激白狼,就将这条河取名叫白狼河。后来,叫成白浪河。
  以上两个故事只不过是流传范围最广又被写成文字的版本,其实,散落在民间的白浪河传说故事何止这些。传说故事从河源一直说到河尾,连绵不断,足以浓缩成一本厚重的故事集。如源自鄌郚段的《李世民过河》《金元宝变蛤蟆》《鲤鱼闺女》,源自红河段的《蛤蟆儿》《洗衣姑娘》,源自营丘段的《马踏泉》《窦公渠》《红石崖梳妆楼》《衡王府省亲》,等等。乔官境内还有围绕白浪河支流潴河而流传的《潴河的传说》《药王邓青云》《淳于髡与七个淳于庄》等。
  其中《姜太公与马宋饼》最为经典,说的是姜太公受封营丘后,不忘“渭水垂钓”的发迹史,对于河水情有独钟,在治国理政之余也会来到白浪河畔垂钓,但与在渭河所不同的是不再用直钩,而是改用弯钩,他胸中很多治国策略就是在清净的钓鱼之乐中谋划的。
  但姜太公一旦钓起鱼来往往耗时大半天,饿了只能吃随身携带的干粮。当地众乡亲担心姜太公吃不好,便纷纷烙饼送去。因为送饼的人太多,担心吃不到自家的饼,于是暗地里琢磨烙饼技艺,把饼烙得又好看又好吃,一来二去,形成了独特的马宋饼制作技艺,代代流传。时至今日已为“中华名小吃”,闻名遐迩。
  有河流必有故事,凡有人类居住的地方莫不如此。昌乐桂河发源于方山北麓老官李村,流经昌乐、寿光、寒亭,在央子村汇入白浪河。传说桂河原名跪河。当年商朝孤竹国的两位王子因为互让王位,各自来到孤山一带相遇,跪在山上相拥而哭,竟然在石头上跪出了四个膝盖窝。二人的泪水流淌不止,渐渐形成了一条河——跪河。后来写作溎河、桂河。如今的桂河在首阳山前段已经被辟为桂河湿地公园,沿岸四季常青、三季花开,石径、木栈道、石滩、喷泉、森林公园等各有情调,为当地网红打卡地之一。桂河如同一条线串联起一个个水库,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河道治理立足于生态环保、防灾减灾和蓄水等功能,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塘坝、桥涵、护堤、拦沙坎等大小工程逐一修建。水利工程跟着河流走,传说故事洒满河两岸。桂河沿岸如《仙人洞》《秤砣湾》《鲶鱼湾》《鳖盖子湾的传说》《锢炉子沟》《桂河之畔拿旱魃》等传说故事众多,为河湖文化增添了色彩。
  在昌乐谈及河流,不谈丹河似乎不够完整,这跟丹河的名气有关。丹河的传说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丹河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久远。《雹泉爷的传说》,在五图街道一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水经注》云:“丹水有二源,各导一山,世谓之东丹、西丹也。西丹水自丹山(即今打鼓山)北流,经剧县故城东,东丹水注之,水出方山,山有二水,一水即东丹水也。东丹水北迳县合西丹水。”出土文物告诉我们,五六千年以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为少昊时爽鸠氏、虞夏季、商逢公伯陵辖区。父系社会后期的部落领袖尧的儿子丹朱,被放丹水流域治水,死后葬于丹河西岸,至今有丹朱冢存。丹河之名,正是因丹朱治水而来。至于汇入丹河的尧河,则更是与尧帝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尧与丹朱的传说》在丹河沿岸,传了几千年。这些几千年不变的河流名字本身,承载了一段历史,一段由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改造大自然造福于民的不朽历史。
  民间传说故事的起源是从远古时代起,就以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语言和象征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表达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美好期盼,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民间传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也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靠山说山,靠水说水。靠近水的地方,自然具有“近水楼台”之便,有关河流的传说故事当然会多。汶河为昌乐与安丘的界河,似乎也在两岸被人们写满无数传说故事。仅在红河镇南部,就有《巨龟驮着接生婆过河》《三慧庵的传说》《茶庵子庙贴春联的故事》《务稼楼的来历》等传说故事。战争年代,八路军八支队在汶河两岸与日军作战,书写了无数的红色故事,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昌乐儿女创造美好生活的无尽力量源泉。高崖水库的建设经过了几代人的辛勤付出,成为滋润昌乐大地的生命之水,其奋斗精神彪炳千秋。可以设想在几百年、上千年之后,这些奋斗故事也一定会变成历史传说,为后人所记取、所传诵。
  关于汶河经历于不久的一个新闻事件,不是传说,胜似传说,但终究会成为传说。2018年夏季,“魔蝎”和“温比亚”两股台风叠加袭击,汹涌澎湃的洪水像猛兽一般,把我县南部已建成28年的汶河平原大桥轰然冲垮。大桥逝去,也带走了两岸的人们说不尽的乡色、乡事,道不完的乡情、乡愁。一时,不少喝着汶河水长大的文人墨客大发感慨,或撰文,或吟诗,抒发伤感……令人欣喜的是,没过多久,便有一座临时钢栈桥神奇般地飞架南北,让两岸的人们兴奋不已。只见一座座钢构桥墩立于河道里,一道平直的桥梁依附着桥墩横跨南北,很难想象从开建到投入使用,竟用了六天六夜时间。更加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时隔不到一年的2019年6月,连接昌乐、安丘两县市的“永久牌”汶河大桥竣工通车。桥长387米,宽16米,采用肋板台、柱式墩、钻孔灌注基础,设计洪水频率为100年一遇,总投资3000余万元。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
  这个故事,让人感慨的视角很多,承载着太大的信息量,必将载入史册。
  河湖文化从远古走来,从来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自从昌乐县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河湖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一股热爱河湖、改造河湖和建设河湖的力量正在汇聚,展现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新时代美好景象,从一个侧面彰显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始于2022年初的“一河两岸”工程,设计高端,规模宏大,博得市民的交口称赞。但这不过是昌乐河流治理的一个典范、一个缩影而已。奔腾在古老而又美丽的昌乐大地上的一条条有传说、有故事的河流,正在经历有理想、有故事的时代,必将演绎出一曲曲新的传说、传奇,并镌刻在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历史丰碑上。(作者:郄杰堂)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