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8-11 17:54
鄌郚总编

郄杰堂丨浩然先生的昌乐河湖情结

  郄杰堂:浩然先生的昌乐河湖情结
  “美不美,家乡水;昌乐是我第二故乡,高崖水是昌乐财富源泉,是我力量和智慧源泉;我永生不会忘记昌乐和高崖的水!”1983年8月,著名作家浩然先生来到昌乐,重游他曾洒下过汗水的高崖水库(即仙月湖)时,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句话,这句他的肺腑之言。可见先生的昌乐河湖情结,是多么的深厚。
  1960年,28岁的俄文《友好报》记者浩然,被安排到昌乐县城关公社东村大队劳动锻炼,并担任东村大队首任党支部书记和下放干部小组长,带领下放干部和东村社员战胜自然灾害,开展生产自救。期间,积极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与昌乐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生返京后,又先后5次回访昌乐,发自内心地称昌乐是自己“艺术生命的第二故乡”。
  浩然先生感慨高崖水库是“昌乐财富源泉”,是他的“力量和智慧源泉”,是因为他对于昌乐的水特别是高崖水库情有独钟——他曾同群众一道去修筑过高崖水库。换言之,在高崖水库的修建工程中,也有过他这位大作家流下的汗水和奋斗过的影子。那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年头的麦收后,县域西南端那座库容达一亿五千万立方米的高崖水库,进入了大坝合龙的突击阶段。当时全县14处公社的3万多名民工,带上原始的劳动工具,勒紧裤腰带,以“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的艰苦创业精神,在水库修建工地上不分昼夜,轮番作战。这是一个齐鲁小县空前规模的水利大会战!浩然深知,这是事关昌乐水利命脉的巨大工程,利在当下,惠及后世。他在把东村的各项工作安排妥当后,立即带领东村的民工队伍义无反顾地来到大坝工地上。当时,东村安营扎寨在大坝以北6里有余的高崖公社石家河村。他和民工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盘炕,每天和民工们一起抬筐、推车,搬运土方,挥汗如雨。他在白天吃大苦、流大汗,到了晚上只要不开会,仍会不知疲倦地坚持文学创作。中秋节那天,县里请他到指挥部过节。可他去了不长时间,又摸黑、冒雨跑了好几里路返了回来,把县里分给他的一斤白干酒、一斤月饼、两盒金奖牌香烟,全拿回来一一分送到大伙儿手里。当大家接过浩然递过来的一支支香烟,喝着浩然亲自倒上的酒时,都被浩然所感动、所感染,在工地上的干劲更足。
  昌乐的小丹河从方山脚下一路奔跑而来,又从昌乐县城以南向西奔去,最终汇入大丹河,流向大海。浩然在东村工作期间,不知多少次来到河边望着一河的流水神情飞扬,思绪万千。浩然和社员们担水栽烟、栽地瓜,却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水。村南有200亩地,因地势较高根本无水可浇。他想,如果从北流泉到村西头修一条渠道,把老坝河里的水引过来,那200亩旱地不就可以变为水浇地了。他把想法和干部们一说,大家都十分赞成,接着就组织社员说干就干。当时天气还很冷,村外刮着嗖嗖的西北风。浩然和社员们全然不顾这些,一起挽着裤腿子挖土筑堤,脚和腿冻得通红也不休息,一直坚持奋战在工地上。经过半个月的苦战,终于修成了一条长达2里路的渠道。在以后的30多年里,这条渠道为东村夺取粮食丰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年以后,村民们一提起这条水渠,都会想起浩然先生,讲述这个关于浩然与水的故事。
  浩然先生在昌乐参与治水、引水,表现在他深谋远虑,亲力亲为,感染着大伙。同时,也被昌乐人民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深深感动着,从而激发了他潮水般的创作热情,他的创作灵感犹如昌乐的泉水喷涌迸发,永不枯竭;他的文学故事犹如昌乐的河水在方格子纸上滚滚流淌,一泻千里。在昌乐期间,他先后写出了《太阳当空照》《女队长》《车轮飞转》《送菜籽》《婆媳两代》《冬暖》《珍珠》《人强马壮》《半夜敲门》《小河流水》等大量的小说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还有几篇后来完成的作品,也是在昌乐河水奔流的土地上打出初稿,回京修改后发表的。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这里积累素材、初步构思,为之后写出了他的鸿篇巨著《艳阳天》,轰动文坛,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不朽符号。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语)。人是有感情的,就像水有灵气一样如影相随,相伴相生。浩然先生与昌乐的水有着特殊情感、情怀,还可从他在昌乐水畔寻找灵感搞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找到佐证。1990年10月,他在高崖水库管理局完成了长篇小说《活泉》,草拟了纪实文学《我与东村的乡亲们》。他不忘昌乐的水,对昌乐的河湖有认知、有思索、有感情,形成了永生不忘的昌乐河湖情结。也许是昌乐的水,曾给了他灵感,给了她激情,给了他无尽的力量。不知他的短篇小说《小河流水》,是写的昌乐的汶河呢,还是白浪河、丹河、桂河,抑或是其他的河流,对此我们已无从考证。也许,他是把昌乐大地上的每一条河流都尽收眼底,怀揣心窝,进行了灵动的艺术整合,浓缩了昌乐大地上的人们奋进的影子吧。
  历史已进入了新的时代,昌乐河湖景象今非昔比。自从昌乐县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河湖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一股热爱河湖、改造河湖和建设河湖的力量正在汇聚,展现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新时代美好景象,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如今的人们漫步在河湖之畔,聆听曾经的治水故事,寻找浩然在昌乐的治水足迹,心中不免感慨万千。虽然浩然先生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与昌乐的河湖故事还在,他心中的昌乐河湖情结会被昌乐人一代又一代地传诵下去,激励着人们不断地做好昌乐河湖文章,进一步丰富昌乐河湖文化内涵。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