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8-15 21:43
鄌郚总编

东周宋国史——战国时代的宋国

  东周宋国史——战国时代的宋国
  自宋景公去世开启战国时期的宋国历史以来,宋国大致又存活了一百七十年,有六位君主,分别如下;宋后昭公:公元前 453 年~公元前 406 年宋悼公:公元前 406 年~公元前 398 年
  宋休公:公元前 398 年~公元前 375 年
  宋辟公:公元前 375 年~公元前 372 年
  宋剔成君: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331 年
  宋王偃:公元前 331 年~公元前 286 年。
  图片
  宋国作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小国,能顽强存活约一百七十年,核心原因是跟上了整个社会进步的步伐,没有被各国改革落后多少,再加上地处中原交道要地,外交政策上比较务实,利用齐楚韩魏赵秦等国相互牵制,取得不少生存空间。
  春秋与战国的不同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威望还在,众诸侯国名义在周王之下抢夺各自的利益,还比较重“礼”。到了战国,周天子的权力与地位彻底名存实亡,诸侯间连年征战,已脱下“礼”的外衣,讲究实利——土地,诸侯间连年征战,相互兼并,为了就是各国的“土地(财富)”。
  为了扩充实力,各国均进行程度不一的变法改革。具体而言,在政治上剥夺了贵族的特权,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了新的官僚制度,发展了军队的编制,形成了一整套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
  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井田制”开始解体,土地私有的情况日益明显,并得到承认;“私田”的出现促进了赋税制度的变革,从鲁国的“初税亩”到秦国的“初租禾”,传统的力役地租为新的实物地租所取代,并实行按亩征税的制度,使国家的整体实力得到充分增长。
  其中特别是“井田制”的崩溃,导致贵族世卿世禄制权力的丧失,新兴地主为适应“私田制”,均采取“按亩征税”的制度,或按十分之一,或十五分之一收,比如齐国的田氏为争取民心,直接六十分之一收,这也是田氏能取代姜齐的核心原因。
  这种新兴地主阶级,在三晋就是晋之六卿,比如赵氏赵简子为鼓励将士杀敌,喊出“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这即是最早的“军功制”,一切权利来自你的功劳,而不是你的血统(世卿世禄制)。
  宋国这边就是戴桓二族,戴族乐喜在执政时,郑国遇到大灾,乐喜等新兴地主也是贷出粮食救人,而乐氏为收买人心,直接免费送粮食——“司城氏贷而不书”。这种操作与田氏降低租税一模一样。
  所以晋国叔向说;“郑之罕,宋之乐,其后亡者也!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
  这也是“戴氏代宋”的基础条件。
  宋国公室的反击
  戴氏在宋景公死后以“大尹惑蛊其君,以陵虐公室”为理由,发动政变废黜大尹所立启,迫使“大尹奉启以奔楚”,立宋后昭公得为宋公,最终完全控制了宋国政权。
  由于宋后昭公为戴氏所立的傀儡,从此宋国也开启了“权臣的国君化”的序幕。
  随着宋国公族“权臣国君化”的同时,作为国君的公室也在想尽办法的反抗公族(权臣)。
  宋后昭公
  之所以称宋后昭公,是因为之前宋国有宋昭公,使用相同的名称,很有可能宋后昭公也如宋昭公一样被弑。
  因战国前期史料极度缺乏,再加上宋国是小国,目前只知道宋后昭公失国一次,原因是掌握宋国政权的太宰乐欢与司城皇喜斗争,皇喜因宋后昭公的无能,从中取得“杀戮诛罚”的权力,从而在与乐欢的斗争中取胜。
  宋悼公
  公元前 406 年,宋悼公即位后,为了恢复宋国公室权力,主动朝见楚国,想借助楚国的实力夺回宋国公室的权力。楚军由此在黄池、雍丘筑城,想以此控制宋国。
  比较有趣的是,宋国在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期一直依附于晋国,与之多次爆发战争的郑国则更多依附于楚国。而进入战国后,由于戴氏代宋的关系,宋国公室又倒向了楚国。
  楚国在黄池、雍丘筑城导致三晋(主要是韩国与魏国)出兵攻击楚军,楚国被迫退兵。次年,楚国再次集结大军攻击晋国宜阳,失败后退守楚国方城,晋军(魏韩)再攻,楚军再次惨败——“楚师无功,多弃旃幕,宵遁。”
  这场战国初期晋楚争霸中的最大战役“连堤之战”至此结束。
  不过“连堤之战”几乎不见于传世史料,只有少许信息,如“(魏)文侯可谓好礼士矣。好礼士,故南胜荆于连堤,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
  宋休公
  宋休公,子姓,宋氏,名田,宋悼公之子。他的资料就更加少了,《史记?韩世家》记载:“文侯二年(前385年),……伐宋,到彭城,执宋君。”
  这里人“宋君”有二种说法,一是宋悼公,二是宋休公,皆无定论。
  根据谥法“悼”字,有“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比如晋悼公、楚悼王的谥号取的都是第一种情况,中年早逝。
  个人猜测,宋悼公很有可能到搬楚国救兵,而死在楚国,所以才用“悼”,有事业未完成之意。
  宋辟公
  宋辟公,又称宋桓侯、宋后桓公,子姓,宋氏,名辟兵(或名辟),宋休公之子。作为宋国唯一一位称号为“侯”的君主,经过几十年的“戴氏取宋”,宋桓侯即位时宋国政权已完全为戴氏所掌握,桓侯只是戴氏手中的傀儡。
  由于自身是傀儡的缘故,宋桓侯在史料中表现得非常昏庸。
  在大约宋桓侯三十年(公元前 354 年),出身于戴氏的宋剔成君废黜宋桓侯而自立为君,标志着戴氏取宋的最终完成。
  宋剔成君的登位标志着和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相提并论的戴氏取宋的最终完成,宋国结束了自宋后昭公出奔以来七十多年的权臣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的过渡政治格局,完全建立起由戴氏担任君主的新兴政权。
  这种新兴政权一般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被苏秦称为“五千乘之劲宋”。当然这种“战斗力”水分很大,宋国能四面出击,核心原因在于战国七雄彼此牵制,虽盯着宋国这块肥肉,但谁也不敢先动手。
  比如齐闵王灭宋,导致“五国伐齐”,齐国直接亡国。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