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9-19 16:06
鄌郚总编

王志芳丨难忘那年中秋

  难忘那年中秋
  王志芳

  那年中秋,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中秋。
  那是一九八三年中秋。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那一年,我的三个孩子尚未长大,大女儿六岁,大儿子五岁,小儿子二岁。因为超生,犯了计划生育罚了工分又罚了钱,日子过的确实紧巴。
  那一年中秋先是父亲因病住在安丘第三人民医院(院址红沙沟村)一住就是10多天,出院后母亲又住了院,确诊为肾炎。八月初十那天,经医院专家医生会诊后,母亲需要转到潍坊巿人民医院。
  当时,母亲精神很好,无论怎么劝说都不愿转院,执意回家。我知道她是疼钱,因为当时俺兄弟三人和妹妹日子都过的不富裕。最后在医生再三劝说下才同意转院。
  于是,俺兄弟三人商议好由二弟回家筹集住院费,我和三弟直接从医院坐车去潍坊。时间下午二点,阵阵秋风凉爽宜人。可三人的心情是那么沉闷。上车后才发现三人身上共有十块五毛钱,母亲口渴花一块钱买了葡萄,每人三块钱买了去潍坊汽车总站的票,到潍坊后就只有五毛钱了,再坐公交车每人两毛还差一毛,好话说了很多,好心司机照顾坐到了医院门口。
  几经周折己是下午六点,医院下了班,急诊室不收,到医院值班室拿出转院手续值班医生看了看说交五块钱初诊费安排住院,摸了摸空空的口袋分文没有,真的没谱了。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崖头底下烂不了车,办法总会有的。于是我叫三弟陪着母亲,我出去想想法子。
  走出医院向西路南有一个大酒店,里面三桌喝酒的,我含着泪挨桌诉说事情的经过,象要饭的一样求人家,希望能讨到五元钱,结果一无所获。想想也是谁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年轻人。走出饭店,路北有一家火烧铺,老两口五十多岁,正在收拾店铺,我过去后说明了來意,总算打动了人家的心,也是遇上了好人,人家给了十块钱,并嘱咐我一定要孝顺母亲,我千思万谢告别了俩人。
  交了五块钱,去住院部办住院手续,须交五百元押金,可是二弟还没来,咋办?兄弟俩好话说了一大堆,并保证十二点前交上。好歹住院部医生开恩,给办了住院手续,母亲住进了病房挂上吊瓶,兄弟俩一块石头落了地。总算一切顺利。
  晚上十一点半,二弟在家东借西凑送来了钱,付了住院押金,第二天一早又还给火烧铺钱。
  一天没吃饭,连忙带愁一点不觉饿,此时顿觉又饥又渴,此时小饭店都关了门。阵阵秋风吹来顿觉有些凉意。向东有片菜园,也不顾羞耻了,爬过篱笆原想拔个潍县萝卜吃,可是直没找着,只好拔了一把芹菜大口吃起来,又解渴又充饥说不出有多么香甜……
  正值三秋大忙。二弟三弟在家忙秋。我在医院陪伴母亲。
  那时住院陪床的大都住四新旅馆,医院里规定按时探望病人,家里没钱,只好弄了块油布,铺在医院里东边那棵大梧桐树下过夜,同在树下的还有一个年轻人,38岁,是个单身汉,他大哥脑子里长瘤子,姓付,叫付冠武,安丘景芝镇小付岗村。别看他不识字,脑瓜很灵,晚上爱讲些鬼神妖怪的故事,历史故事说的虽不靠谱,但也头头是道,由起讲述景芝酒更有说不完的故事。有这样一个伙伴也不觉寂寞,心里也觉的宽慰。
  中秋节那天晚上,给母亲买了个老五仁月饼,又买了一斤散酒,半斤花生米,几袋小咸菜在大树下和小付对饮,望着天上的圆月,想着病房的老娘,掛念着家里的老婆孩子,三杯酒下肚不觉泪下。思绪万千,盼着亲娘早日痊愈。
  经过16天的治疗,出院后母亲精神很好,一直也没复发,到88岁寿终。
  七月十五中元节,跪在父母坟前,愿二老在天堂一切都好,自从改革开放后,家里日子越过越好,您的四个孙子都在城里买了房,有了轿车,四个曾孙子,大的上了大学,小的也都上了小学。您在那边放心,今天儿给您送来了花不完的钱,在那边尽管享福,您放心,现在社会好,咱家日子会越来越好,家里人财两旺,您尽管放心。(网络,侵权必删)
  作者简介:王志芳,1951年农历六月出生,昌乐县红河镇务家楼村人,爱好文学,喜欢编写顺口溜,弘扬正能量,曾在《安丘文化》《齐都文苑》等报刊发表数篇文学作品。近年来,积极为《潍坊品牌》《汶河畔》等乡土公众号提供最新作品,难舍乡情,乐在其中。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