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9-29 10:38
鄌郚总编

祭孔大典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密码

  祭孔大典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密码
  杨义堂
  如果有一种祭祀仪式,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认同感,两千多年来连绵不绝,即使被称作夷狄的少数民族政权,也要对被祭祀的那个人顶礼膜拜。从今天文化传承发展的语境来说,能同时体现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个突出特性,可以说,这种祭祀仪式非祭孔莫属。
  一
  为什么要祭祀孔子
  过去,孔子被称作“至圣先师”
  祭孔,当然祭祀的是孔子,按照今天的标准说法,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古代可不这么说,过去,孔子被称作“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出生在鲁国的乡野陬邑,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陬邑大夫,叔梁纥有一妻两妾,正妻为施氏,孔子的母亲是第二个小妾。孔子上面有一个跛脚的哥哥,是第一个小妾生的,名叫孟皮。孔子因为是父母祈祷于尼丘山而生,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第一个小妾被施氏折磨而死,孔子的母亲决定离开这个家,于是带着年幼的孔子和孟皮来到城里投靠亲友。在周礼传承最好的鲁国,孔子从小学习礼仪,“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他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入太庙,每事问。”他学琴于师襄,问乐于苌弘,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他甚至到雒邑去拜老子为师,因而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学问的人。孔子年轻时生活艰难,他当过委吏,管理仓库,也当过乘田,管理畜牧。所以他说自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30岁开始,孔子创办私塾,设教授徒,因而弟子众多,相传有三千多人,其中贤能者有72人。
  在孔子51岁时,被鲁定公选为中都宰,开始从政,制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实行了一年,四方的诸侯都来学习。鲁定公问他,如果将这一套行政措施用在整个鲁国行不行?孔子说,用在天下都可以,何况鲁国?因为执政理念突出,孔子先后被选为鲁国的小司空、大司寇,代摄相事,就是代理宰相的职权。他陪着鲁定公参加齐鲁夹谷会盟,文事而有武备,为鲁国赢得了脸面,还让齐国归还了郓、龟阴等汶阳之田。孔子为了维护鲁国国君的地位,开始“隳三都”,削弱执政的三家大夫的城墙,遭到三家大夫的抵制,“隳三都”失败,加上齐国的离间,孔子在鲁国待不下去了,在他55岁的时候开始周游列国。他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十四年,终无所用,在68岁的时候回到鲁国。
  孔子晚年虽然被尊称为“国老”,但是仍得不到重用。孔子开始静下心来,带领弟子们整理鲁国留下来的典籍,编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保存了上古以来的文献,是中国人的经书。孔子之后,儒学一分为八,弟子们各传一经,代有传承,不绝如缕。经过战国时期孟子的弘扬和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广,儒学成为历代朝廷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
  孔子和弟子们一起谈论问题,他们的对话被弟子们整理出来,保存在《论语》和《孔子家语》里,特别是《论语》里的那些话,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成为指导中国人待人接物的规范。孔子一生倡导的思想有“礼”“仁”“和”“孝悌”“中庸”“无讼”等,他的思想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基础,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的生命哲学。孔子和儒家学派留给了中华民族后世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让中华民族因为孔子而赢得世界各民族的尊敬。
  千百年来,孔子已经成为中国最典型的文化标志,所以,祭祀孔子,也是中华文化认同的标志。
  二
  祭孔历史跨越千年
  祭祀孔子是从孔子去世的时候就开始了
  祭祀孔子是从孔子去世的时候就开始了,公元前479年夏历4月11日,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自出席并致悼词,尊孔子为尼父。鲁哀公亲祭孔子的诔文:“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这是第一篇祭孔子文。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将孔子生前居住的房屋三间改做寿堂,陈列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并按时祭祀。开祭祀孔子之先河。
  西汉高祖刘邦经过曲阜回长安,以牛、羊、猪全备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皇帝祭孔的先河。要求各级官员,先祭孔,再上任。
  唐代,唐太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下令各地州学、县学都要建孔庙以推广儒学,于是,全国各地,每一个州、县都有孔庙。天下的孔庙因此也称文庙。
  宋代,宋徽宗赵佶从孟子的一句话“孔子之谓集大成”中取“大成”二字,下诏孔庙的主殿更名为大成殿,并亲笔题写了瘦金体的匾额。到现在,大成殿成了孔庙的象征,世界各地有孔庙的地方就有大成殿。
  从唐代以后,一般都是由太子祭孔或者朝廷派遣官员祭孔。
  到了清代,把祭孔仪制提升到与祭天、祭地、祭祀宗庙、社稷同等规格的大祀,都由帝王亲自担任最高主祭者,而这一亲祀典礼的举行频率之高,也是历代所望尘莫及。历史上十余个封建帝王亲临曲阜阙里朝圣,乾隆皇帝一人到过曲阜8次。他每次朝圣,均十分恭谨虔诚,晚年以80高龄仍然多次亲祭孔庙。其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月,“上诣先师庙释奠,至大成门,降舆步入,行三跪九拜礼。”
  民国时期,政府将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定为先师孔子诞辰纪念日,并列为国家纪念日,规定休假一天。
  从那时起,祭孔时间就由过去的每年春秋两次的上丁日(火日)祭孔改为孔子诞辰日祭祀,直到今天。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孔子思想坚定的反对者,然而鲁迅于1913年—1924年的12年间,曾作为袁世凯时期及北洋政府执政期间祭孔活动的主办者,年年参与组织祭孔大典,其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1912年,从日本回国后的鲁迅,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到教育部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正好是北京孔庙的主管。由于职务关系,身在其位,就不得不“谋其政”,每年春秋两次“丁祭”,他至少要负责一次,是被派为在崇圣祠“正位执事”的十人之一。这在鲁迅日记中都有详细的记载。甚至在1915年、1919年、1922年春秋两次都要参与。而其中1919年也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
  鲁迅在其杂文《从胡须说到牙齿》中说“民国十一年秋,我‘执事’后坐车回寓去,既是北京,又是秋,又是清早,天气很冷,所以我穿着厚外套,带了手套的手是插在衣袋里的。那车夫,我相信他是因为磕睡,胡涂,决非章士钊党;但他却在中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自己跌倒了,并将我从车上摔出。我手在袋里,来不及抵按,结果便自然只好和地母接吻,以门牙为牺牲了。于是无门牙而讲书者半年,补好于十二年之夏。”
  这件事发生在1922年3月5日,鲁迅先生祭孔后坐车回去,不小心摔坏了两颗门牙,接着当天发生了一次学生游行示威事件,学生与巡警发生冲突,据说两面“互有死伤”。由于鲁迅一贯支持学生运动,当时的报纸等便捕风捉影,写道:“学生被打伤者,……周树人(北大教员)齿受伤,脱门牙二。”1925年8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被章士钊违法免职,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教书,“祭孔”生涯从此画上了句号。
  毛泽东说“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鲁迅十多年参与组织祭祀圣人孔子,成为祭孔大典历史上的一段往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的祭孔活动暂告结束。
  改革开放之后,1984年,曲阜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开展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想法,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举行“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其中的祭孔乐舞表演成为一项旅游项目,不是祭孔,而是一项乐舞表演活动。
  2004年,曲阜市委、市政府举办大陆首次官方祭孔活动,由曲阜市委书记带头向孔子像敬献花篮,曲阜市市长宣读祭文,实现了大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政府公祭孔子的突破,在海内外引起了较大震动。
  2005年是全球联合祭孔。中央电视台和济宁市合作,成立了祭孔大典直播报道组,在大陆按照东西南北中几个方位选择了7所孔庙,在海外选择了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北等地区的孔庙或华人社团,2005年9月28日,祭孔活动在全球各地同步进行。曲阜孔庙是主会场,浙江衢州在孔氏南宗家庙举行了公祭大典。祭祀人员以新上岗的教师为主,旨在弘扬师德教育。上海文庙举行了“华夏儒风”诗词演唱会暨楹联新作展览会。甘肃武威文庙举行了公祭大典和六佾乐舞表演。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举行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祭孔大典。香港在湾仔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了2556年孔圣诞环球庆祝大典活动,举办了全港中学儒家名言书法大赛等活动。台北孔庙祭孔大典由马英九主持,孔子77代孙孔德成担任奉祀官,台北市小学生表演了六佾乐舞。已有1600多年祭孔历史的韩国成均馆孔庙与本国243座乡校共同举行了祭孔活动。新加坡华人社团在韮菜芭城隍庙举行了祭孔活动,儒家思想浸润星洲。美国旧金山湾区华人社团在旧金山市政大厅举行了祭孔活动。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及各省电视台同时直播,仅中央电视台就派出了600多名记者,租用了两颗卫星进行直播,声势浩大。
  2006年的9月28日,曲阜孔庙和台湾台北孔庙、台南孔庙同步进行祭孔,这是海峡两岸首次携手祭祀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台北孔庙祭孔大典由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台北市市长马英九担任正献官,济宁市专门派出了祭孔参访团赴台湾参加,向台北孔庙赠送明清彩绘孔子像;中国国民党派出原副主席林澄枝为代表的高层祭孔文化参访团来曲阜祭孔。海峡两岸同祭孔子被评选为2006年度两岸关系十大新闻之一。
  2007年祭孔大典是北京奥运会之前的一次祭孔。济宁市和北京奥组委、中央电视台商定,公开举办评选活动,从论语中评选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5句话。祭孔大典上,山东省将公开征集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等5句论语经典赠送给北京奥组委,作为推荐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了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开场节目,全场欢呼,震撼人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经典话语响彻天宇。
  此后,祭孔活动在国内各个城市和海外华人社团全面推开。今年是孔子诞辰2574年,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中国孔子网、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承办2023全球“云祭孔”网络直播活动。在9月28日跨平台、多形式、集群式直播海内外60余家孔庙、儒家机构的祭孔盛况,深入解读中华礼乐文化,弘扬传播儒家思想,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并开展“沿着运河访孔庙”主题直播连线活动,推出“我心中的孔子”和“全球《论语》共诵”短视频征集活动、“线上祭孔”互动活动等。
  三
  祭孔大典里的中华文化密码
  她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祭孔乐舞发源于尧舜时代的箫韶乐舞,融歌、乐、舞于一体,四字一句,古朴典雅。歌,颂圣贤之德;乐,合中和雅韵;舞,表谦逊礼让,完全符合孔子对韶乐“尽善尽美”的评价。她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5000年礼乐文明的代表!而且,她是世界最早的大型交响乐,开启了东亚各国的雅乐文化,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和地位。
  隋文帝杨坚创制了释奠孔子的专用乐章。在唐代,释典礼乐形成了《十二和》乐制和文舞、武舞。宋朝反对武力夺天下,祭孔取消了武舞,仅用文舞。清代将祭孔乐舞直接冠名为《中和韶乐》,既说明它源自《韶乐》,又切合了中和的意境。
  祭孔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的说法。其文雅的歌词、古朴的舞步、平和的曲调,展示了古代雅乐融歌舞乐于一体的传统艺术特色,昭示着儒家文化礼乐教化的精髓。
  祭孔的歌词是颂扬先师,诗经神韵。每逢改朝换代,都要制礼作乐,以显圣明,因旧声,填新词,所改造的都是歌词这一部分。“通吴表圣,问老探真。三千弟子,五百贤人。”这是唐代祭孔乐章的唱词。“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这是明代的唱词。“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这是清代的唱词。虽然朝代不同,但都是由歌生持着笏板高声吟唱,四字一句,古朴典雅,内容以颂扬孔子的业绩为主,与《诗经》的雅、颂部分如出一辙。
  祭孔的音乐是八音齐奏,中和雅致。祭祀典礼所用八音古乐包括金、石、土、木、革、丝、竹、匏,共8类105件乐器。其中编钟、编磬是古代宫廷雅乐的标志。
  祭孔的舞蹈是谦逊礼让,立德立容。在祭孔的“三献礼”部分,要跳佾舞,又有文、武之分。跳文舞的舞生,手持龠翟,代表垂衣裳而平治天下。跳武舞的舞生手持干戈,代表放弃武攻。歌生唱一个字,乐生奏一个韵,舞生跳一个动作。舞姿刚劲舒展,具有汉雕之美。每一次献礼有32个舞姿,三献礼共记有96个舞姿。手势有起手、垂手、出手、拱手、挽手。步子有进步、退步,是一套中华古代礼仪的动作。
  雅乐从唐代时流传到日本以后,被改造为日本的雅乐。一千多年来,由舞蹈和音乐构成的雅乐完全保持其传统形式,流传至今。
  越南的雅乐是在明代由中国传入的,雅乐通常用于四季的祭礼、郊庙以及朝会等仪式。佾舞包括文舞与武舞。2003年,包括祭孔乐舞在内的越南雅乐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岱巍巍垂俎豆,秋阳皓皓照宫墙。2023年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又要举行了,音乐响起,古老沉静的《韶乐》渐渐弥漫开来,在参加祭孔大典的来宾心中,在天地之间久久回旋飘荡。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