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10-28 14:56
鄌郚总编

两广总督张兆栋

  两广总督张兆栋
  张兆栋,字伯隆,自号友山,潍县人。他的一生波澜起伏:24岁中进士并授刑部主事,平反许多冤假错案;41岁署陕西凤翔府知府,因平叛凤翔府动乱而受到重视,后辗转多地担任地方官;44岁升任广东布政使,54岁以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他为官期间,颇有政声。而在马尾海战中,张兆栋等人指挥失当,造成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他因此被革职,1887年病逝于福州寓所。他历经宦海沉浮,鞠躬尽瘁。同时他对家乡具有极高的热忱,躬行孝悌,敦品励行;家乡遭遇灾害,他积极帮扶。他还捐资修缮潍县的孔庙,复兴潍阳书院等,乡人多有赞誉。
  本期撰稿:赵元建
  -
  任内遇动乱坚守半年
  时间:2023年10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守岐公牍汇存》
  张尔忠画像
  张兆栋17岁进入邑庠读书,24岁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1862年署陕西凤翔府知府,恰逢凤翔府城爆发动乱,他整合各方力量,抵御城外敌军,坚守半年,直到动乱平定,这为其升迁奠定了重要基础。
  伯父慧眼识珠 认定光耀门楣
  在潍县,张氏家族历史最久、最负盛名的有三族。一是明代陕甘总督张尔忠一族,祖居潍北大常疃,后居潍城大十字口以西,即潍县中学旧址。二是清末广东巡抚兼摄两广总督张兆栋一族,祖居河北沧州,后居潍县西门大街。三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兼历史学家)张昭潜一族,明朝万历年间,从寿光南关迁入潍县东关前署街一带居住。三族各有其特点。自河北沧州迁潍的张氏家族,三代相继。一家出了四个进士,成为书香之家,潍县四大望族之一。世居潍县城里西门大街,道北大门上悬挂御赐“太史第”匾额。
  道光元年(1821),张兆栋出生于潍县。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有较好的品德,但是名声却不显扬于世。他的伯父是一位贡生,慧眼识珠,在张兆栋年幼的时候,伯父就曾说:“能够使得我们家昌盛的,就是你啊!”此后,便全心全意教育张兆栋。张兆栋17岁进入邑庠读书。
  任凤翔府知府 多措施应对动乱
  1843年中举人,两年后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张兆栋果真不负众望。在担任刑部主事期间内,每次遇到疑难杂案,他总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1862年,张兆栋署陕西凤翔府知府,到任刚三个月,便遭遇了凤翔府动乱这一重大事件。尤为珍贵的是,张兆栋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记录下来。后人据此汇成《守岐公牍汇存》《守岐纪事》等重要历史文献,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凤翔府,地形险阻。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进入陕西,渭南县有人也趁机起事,他们杀掉官吏,占据城池,颇有气势汹汹之意。同州、华州一带也发生了动乱,而凤翔府与之接壤,内部局势也万分危急。在这时,有人劝张兆栋以疾病为由辞去官职,也有人以世俗之语“五个月不到任”劝张兆栋缓期到任。但是他却说:“事由天定,道在人为。我按理应该尽忠职守,不能为了利弊而谋求个人私利,怎么能够临阵脱逃呢?”
  到任后,张兆栋表面上对于动乱之人多加安抚,私底下加紧练兵。同时,他也进行了调查,命令当时的凤翔府凤翔县令唐霈霖召集耆老,开诚布公,彼此要讲信修睦,换立誓约。一旦发生一些案件,应该迅速处理,不可延宕。农历八月初四,城内的部分士兵发生了动乱。张兆栋听闻之后,立刻赶赴城墙之上,并发文乞求援助,进行任务分工,拟定条规,分帖城楼,谕令军民一同遵守。部署下发之后,人心有所安定。张兆栋带领士兵巡视东城,他预感到有人已经谋划叛乱,先好生安抚他们,再做打算。
  雨夜带病巡视城池
  直到敌退方得休息
  起初,战事并不顺利。农历八月初九,西南乡团共集合了27000多人,出城会剿动乱,但是不料被敌军奋力冲杀,乡团因畏战纷纷逃离,敌军乘势追杀,直至西城。城池之上用大炮轰击,敌军方才退却。自此之后,民团各归各乡,畏敌如虎,不敢再言战。
  当日,风雨交加,漆黑一片。三更天之后,风雨愈加猛烈,天气变得尤为寒冷。垛夫纷纷逃离城池,虽屡屡禁止,但仍旧无济于事。城池之上的泥土达到五寸深。张兆栋在黑夜中巡视,全身湿透。天刚明时,他回到南城休息,因寒气所逼头晕目眩,疲惫不堪,回到衙门调理仍未减轻。到晚上,城外喊声四起,他勉强支撑病体,登上城池。过了一段时间,城外的敌军退去,他下令各城要小心防守,此时他才得以休息。次日,连续服用药剂方才痊愈。
  环境恶劣整合力量
  请求奖励有功人员
  此时,各地的援军渐多,当时的人都认为兵力渐渐丰厚,剿灭敌军指日可待。但是张兆栋却看出了一些弊端,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军队并没有严格的纪律,各怀意见,成尾大不掉之状。果然,在后来的战斗中连连受挫。为了更好地指挥军队,张兆栋在府署设置防剿局,事无大小,均由局酌议。
  农历八月十三,在战前布置好战术,但是等到作战的时候,前队抵挡不利,局势大乱,此时,对方攻城局势猛烈,炮弹如雨水般降落在城池上。官绅督战,拼尽全力,至四更天方才退却。此时,环境极为恶劣,张兆栋整合各方力量,抵御城外敌军。
  凤翔府被围困长达6个月,在危难时刻,张兆栋作为地方大员,不畏艰难,修建城池,练兵备战,激励士卒。前后经历50余场战斗,可谓十分艰辛。叛军为了围困城池,挖了壕沟,张兆栋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城池,慰劳守城士兵。有一次,叛军用地雷炸开了城池的西南角,蜂拥而入,张兆栋亲自督战,抵御敌军。
  次年农历正月廿七,皇帝发布上谕:凤翔府被围,无兵救援,坚守半年之久,值得称赞。命令各方调集力量,迅速解凤翔府之围。四月初九,皇帝颁布诏书,认为张兆栋尽忠职守,应多加奖掖。但是张兆栋认为,动乱尚未完全平息,将士出生入死尚未获取功勋,他便上书请求皇帝先行奖励作战有功人员。
  次年农历九月十三,张兆栋的三弟张兆椿与母亲一同来到府署。回想到已经与母亲6年未见面,张兆栋内心不禁悲喜交加,喟叹不已。
  在守卫城池的时间里,张兆栋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清廷的信任,也为其升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863年年底,张兆栋补凤翔府知府。
  -
  以平衡之术处理纠纷
  时间:2023年10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丁日昌
  张兆栋的水晶大印
  左宗棠
  1868年,张兆栋补调江苏布政使,在此期间,曾处理过一次激烈的官场争执。起因是江苏巡抚丁日昌发布两道相反的政令,可谓朝令夕改。下属官员沈玮宝不从,二人争吵起来,丁日昌扬言要杀掉对方。张兆栋问明情况,先责备沈玮宝轻视上级,命其思过;又跟丁日昌分析杀掉沈玮宝的利弊。这次事件的成功化解,展现出张兆栋的平衡之术。
  巡抚知府起冲突 一众官员求宽恕
  1865年,44岁的张兆栋升任广东布政使,成为执政一方的地方大员。在广州期间,左宗棠的湘军饱受粮食问题的困扰,张兆栋便极力供应,使得军粮供应无虞。
  1866年,张兆栋调补安徽布政使。这一年,他的老师张芸台去世。张兆栋听闻后,悲痛不已。写下了《张芸台墓表》。在文章中,张兆栋感激老师的教诲,并回忆了老师在世时的人生往事。
  1867年,安徽巡抚英翰丁忧,张兆栋以布政使护理安徽巡抚。次年,补调江苏布政使。
  张兆栋在担任江苏布政使时,曾与江苏巡抚丁日昌发生过争执,对这一事件的妥善处理,也为张兆栋赢得了声名。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秀水县的沈玮宝以知府身份到江苏候补,他的资望不深,丁日昌却委派他署理苏州府事,后来又安排他监督疏浚昭文县的河道工程。按照惯例,下属要拜访总督、巡抚和司道官员,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倘若有重要紧急的事情急需裁决,才可以随时谒见。
  一天正午,沈玮宝从工程现场到抚院,向丁日昌汇报政务,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丁日昌呵斥了他,沈玮宝并未接受,反倒反唇相讥。丁日昌大怒,拍案而起,震碎了茶碗,沈玮宝想要拂袖而去。丁日昌见状,阻拦住沈玮宝,而沈玮宝见状,脱下帽子放在桌子上,扬言:“我等着你弹劾!”径自就要离开。丁日昌命令手下把沈玮宝留在外面,并即刻传令,声言要杀掉他。府县官员见状,纷纷聚集于辕门之下,对沈玮宝好言相劝,希望他向丁日昌谢罪,了结此事。沈玮宝说:“我正好处在承平岁月,不一定要有断头将军,但是可以有断头的太守!要杀便杀,不必去谢罪!”
  府县官员又去拜见巡抚丁日昌,丁日昌正在气头上,咆哮不已,不杀沈玮宝誓不罢休。按察使勒少仲准备等张兆栋来之后,一同去见巡抚。但是张兆栋迟迟未到,便派人催。张兆栋传话,认为应该安于本职工作。勒少仲只好携一众官员去见丁日昌,请求宽恕沈玮宝的罪过。
  询问来龙去脉 先令沈玮宝静思反省
  丁日昌认为张兆栋忽视自己,便愈加生气。过了许久,张兆栋姗姗来迟。众人纷纷转向张兆栋,观察他下一步的行动。
  张兆栋先询问了沈玮宝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询问他关于触犯巡抚的情形,沈玮宝按照次序,一一陈述,这时大家方才知道事情的全部。大家只知道巡抚要杀掉沈玮宝,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杀他。
  原来,沈玮宝汇报了自己负责的工程即将结束,由相关官员进行验工,然后向巡抚丁日昌禀告工程坚固、物料实际,并请求开坝便利船只航行。丁日昌批准之后,沈玮宝便遵照执行。不久,丁日昌忽然命令不许开坝,但坝已经开了,不能再堵上。沈玮宝面见丁日昌时,丁日昌说沈玮宝不遵照命令,沈玮宝却说命令到达之时已是开坝之后了。丁日昌便说,工程必然是草率了事,所以要仓皇开坝,来掩盖痕迹。沈玮宝说一切手续均已办理,且都有批文,自己并非自作主张。况且如果有疑问,可以再委派官员进行调查。
  丁日昌很生气地说:“你这是藐视上级!”沈玮宝便请他弹劾处理。丁日昌说:“你的罪过不止这样。”沈玮宝便请丁日昌上奏,可以将其发配边疆充军,丁日昌说:“充军怎么能抵挡你的罪过呢?我一定要杀了你!”沈玮宝笑了起来,说:“今天你不杀我,你就不是一个大丈夫!”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张兆栋再次询问:“前面的批文哪一天到的?坝是哪一天开的啊,第二次批文什么时候到的?”沈玮宝一一解答,并且说有案卷可查。
  张兆栋说:“你怎么忘记了上下级的这一层关系呢?轻视你的上级,就等于轻视了朝廷。假如让你的子弟这样与你争执,你难道能够忍受得了?你的上级,你应该尊重他。你也曾执掌一方过,为什么冒昧到这种程度?”紧接着,张兆栋说:“现在巡抚正在气头上,你不要去谢罪了,先回到你的馆舍去,静思己过,好好反省一些,明天早上来拜见我,一起去巡抚那里谢罪!”
  沈玮宝似乎还有话想说,张兆栋并没有给他机会,而是让他迅速离开了。
  成熟冷静分析利弊
  劝退巡抚杀人想法
  沈玮宝走后,勒少仲非常惊讶:“你怎么可以放他回去啊。”张兆栋笑着说:“人是我放走的,有我在场,你不用担心。”于是,就进门去见巡抚丁日昌。丁日昌说:“我现在非常需要你,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啊!”张兆栋说:“您果真要杀掉沈玮宝吗?”丁日昌说:“这是什么话,我早就决定了!”张兆栋问:“沈玮宝的过错,就是因为不遵守您发布的第二次公文吗?”丁日昌有些支支吾吾。接着,张兆栋说:“沈玮宝的事情我已经详细询问过了,我已经让他回去了,等候您的处分。您如果一定要杀他,以彰显权威,这是您的军令,谁也不能违抗。您可以派遣军队,抓住他,杀掉他,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事成之后,您如果不向皇帝禀告,那很幸运!假如您要上奏,我也会写一份奏折。我不敢违抗您的命令,也不敢以非常之事独自禀报朝廷。您工作忙碌,请您速速决断!”丁日昌沉默许久,说:“我会想到解决办法的!”张兆栋便离开了,而沈玮宝最后也平安无事。
  张兆栋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展现了成熟冷静的态度。他先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判断是非,面对沈玮宝,他展现出宽容的态度。同时,面对丁日昌的做法,张兆栋以平和的口吻,分析杀掉沈的利与弊。即便位高权重,也不可以随意处死他人。通过种种努力,他最后顺利平息了这一次纷争。通过此事,我们可以看出张兆栋的平衡之术。
  1870年,江苏巡抚丁日昌赶赴天津,办理教案,张兆栋以布政使的身份署江苏巡抚。他奉命治理海防,当时的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非常器重张兆栋。
  -
  支持海防建设办洋务
  时间:2023年10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两广总督瑞麟
  张兆栋
  六榕寺
  1870年,张兆栋升补漕运总督,主张疏浚河道以调剂海运。一年后因表现突出,补授广东巡抚,他积极参与洋务运动,设置军火厂。张兆栋以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这一年,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在海防大筹议中代为呈送丁日昌所写的《北洋水师章程》。张兆栋还在省河、虎门,组织动工重建炮台,加强防卫力量。
  坚持疏浚河道 设一处军火厂
  1870年,张兆栋在江苏布政使任上升补漕运总督。
  当时有人认为海运更方便,而运河久久无法修缮,已经荒废。面对此,张兆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海上如果有敌情,那么运输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必须疏浚河道,来调剂海运。”他极力主张疏浚河道,为朝廷所采纳。此外,漕运总督驻节江苏山阳县。当时正值兴修县志,张兆栋欣然为其作序。
  1871年,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张兆栋补授广东巡抚。来到广州之后,张兆栋积极参与到洋务活动中来。1873年,张兆栋和两广总督瑞麟上奏朝廷,认为:军火物资均从西洋购买,耗费巨资,而且有时候轮船汽机时常有所损害,必须要去香港修理,程序繁琐不已。倒不如购买机器自行制造军火,如此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于是,他们便决定创建军装机器局,并委派专人负责。该局购有车床、刨床等,可以仿造西洋枪炮、火药,修理轮船。但是因为该机器局设置于省城之中,地方狭窄,在1875年,张兆栋又设置了另外一处军火厂。后来两广总督刘坤一又添设一处机器厂。这便是时人所说的广州机器三局的构成。
  代丁日昌呈送《北洋水师章程》
  1874年,两广总督瑞麟去世,53岁的张兆栋以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这一年,他参与了近代晚清历史上的重要大事:海防大筹议。
  缺乏近代海权观念的清王朝屡屡失败,如何抵御外侮成为许多人的疑问,但这一过程异常艰难。1871年,琉球渔民在中国台湾避风时被杀,此事本与日本无关,但日本以保护琉球为由,于1874年派出3000多名日本士兵在西乡从道的带领下,侵略中国台湾。但战事并不顺利,日本考虑到并不能即刻占领中国台湾,转而采取外交途径。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台事专条》。清朝赔偿白银50万两,日军撤兵。
  这是无比耻辱的条约,引起了极大轰动。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推行明治维新仅仅几年,便可与清廷讨价还价,这给予清朝统治者极大的震撼。此事结束后,奕?上奏检讨过失。清廷也下令要求各地方大员尽快提出海防建设的相关建议。一时之间,地方大员纷纷上奏条陈。这便是海防大筹议。
  地方大员提出的诸多意见和建议已不局限于海防了。由于此时西北边疆也发生了战乱,面对局势,朝野基本分为两派。一方要求加强海防,一方要求加强塞防。而清廷最后也决定要同时注重这两方面。在这次讨论中,张兆栋代为呈送的是丁日昌所写的《北洋水师章程》,对当时的问题大讨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北洋水师章程》中,丁日昌等人提出了招募善于驾驶之人、修建炮台、选拔精干士兵和优秀官员等措施;同时还提出,北洋、东洋、南洋要联合,并在三地分别设立都督。这些措施高瞻远瞩,对于当时海军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虽然在海军建设上,丁日昌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但是在当时,时人对他的私德颇有怨言和谴责。不过在这次讨论中,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关注。张兆栋为了国家大计,积极为海军建设积极奔走呐喊,不计较个人的名利,甘愿为丁日昌之言论背书,也值得后人敬仰。
  重建炮台加强海防
  为维护安定作贡献
  张兆栋不仅仅是参与到海防大筹议当中,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发展广东的海防事业。
  虎门、省河原建的各处炮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都被焚毁。在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和兼署两广总督张兆栋的带领下,开始在省河、虎门动工重建炮台,加强防卫力量。
  在担任广州地方官的过程中,张兆栋为维护地方安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当时的州县官员希望老百姓可以打官司,因为在民事官司中,官员、胥吏可以从中捞取一定的好处,但是对于盗窃这一类的刑事案件,地方官员却避之不及,因为这一类案件若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地方官的声誉。对于此,张兆栋严格要求地方官员,不能因为是盗窃案件,就文过饰非,敷衍处理。
  为六榕寺佛塔重建题词
  帮陈介祺购买侯驭方鼎
  在广东任职期间,张兆栋还主持修建了六榕寺佛塔。这背后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六榕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当时仅有一座佛殿。后历战火洗礼,直到宋朝,因为乌台诗案的缘故,苏轼来到此地,游览之余,见到六株古榕盘根错节,苍翠挺拔,如饱经沧桑的耄耋老者,于是写下遒劲有力的“六榕”墨宝相赠,后人便称之为六榕寺。1874年,六榕寺重建,此时的张兆栋欣然为其题词,写下了《重修六榕寺佛塔记》,流传后世。
  在广州任上,张兆栋还帮助同乡陈介祺完成了一件大事。陈介祺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因为厌倦官场,回到故乡潍县,专门从事金石文字之学。张兆栋与陈介祺的关系比较密切,张兆栋在广州任上,受到陈介祺的委托,帮助协商收购叶志诜收藏的2700多方古玺印。张兆栋在广东多方寻找,最后查明这批古玺印被收藏家何昆玉收购,于是张兆栋又多次动员何昆玉将其卖给陈介祺。在后来的日子里,张兆栋还帮助陈介祺购买周代侯驭方鼎,经过一番努力,最后办成了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较为亲密。
  -
  在广州制止赌博之风
  时间:2023年10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闱姓”的票据
  张树声的著作《张靖达公奏议》
  张之洞
  广东盛行“闱姓”赌博,张兆栋以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上疏奏请禁止,得到朝廷批准,遂严令禁赌。但两广总督英翰曲徇商人之请,大额受贿,从中阻挠,禁令不得行,所以屡禁不止。张兆栋再次上表弹劾,英翰遂被革职,张兆栋奉命兼摄总督事,禁赌益严,民风有了改进。
  闱姓利用科举漏洞 豪绅敛财流毒极深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至为神圣的事业。然而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却滋生出一个怪胎,它就是清朝末年盛行于广东的“闱姓”赌博。
  所谓“闱姓”,“闱”是指闱场,就是指春闱和秋闱,如乡试称为秋闱(秋天举行),会试称为春闱(春天举行)。“姓”就是姓名。闱姓的本意就是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但此后这二字逐渐脱离了本意,成了斗彩、彩票的同义词。
  闱姓赌博在当时颇具吸引力,其原因在于它是利用封建社会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事业——科举考试来进行的,开彩依据又是官方公布的“金榜”,这就给人以“神圣、高雅”和“公正无弊”两重良好印象。于是那些素来不喜赌博的人和豪富等中上层人士都被吸引参加,赌注的金额也颇为巨大,因而主持赌局的豪绅们从中得到了巨额的收人。
  俗话说“十赌九骗”,闱姓赌博实际上很有漏洞可钻,这漏洞就是科举制度本身的弊端。以广东乡试为例,该省的大姓如区、梁、谭、黎,买中了是大家意料之中,而要出奇制胜则还须买中几个他人不易想到且人数又少的僻姓秀才,如上官、桂、荷之类的姓氏。暗地里为这些人通关节,买枪手。通关节一般是贿赂考官录取这些本来不该录取之人。买枪手是让高手为此辈考生捉刀代考,也不索取任何报酬。到时候这些人榜上有名自然大喜过望,而买中这类僻姓的人在赌博中也能胜人一筹,博取巨额赌彩。
  闱姓流毒极深,声名狼藉,受到正直之士的激烈抨击,因而一度遭到广东地方当局的禁止。
  弹劾英翰致其革职 严令禁赌治理民风
  1874年,张兆栋以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上任以后,他即上疏奏请禁止,得到朝廷批准,遂严令禁赌。但两广总督英翰曲徇商人之请,大额受贿,从中阻挠,致查处不认真,禁令不得行,所以屡禁不止。张兆栋毅然再次上表弹劾,英翰遂被革职,张兆栋奉命兼摄总督事,禁赌益严,在他的治理之下,民风有了比较好的改进。
  清光绪二年(1876),两广总督张树声与广东巡抚裕宽齐奏朝廷请严禁闱姓等赌博,得到批准。在当时被称为张树声督粤的一大“德政”。然而张树声却因此得罪了主持闱姓的地方豪绅,犯了“为政不得罪巨室”这一官场大忌。不久就被地方豪绅伙同在朝的广东籍京官将他排挤出了广东。接替张树声任两广总督的是清末名臣张之洞,他鉴于前任的覆辙,到任后不久,就以收“海防捐饷”的理由,私下在广东开了赌禁。
  但广州的闱姓毕竟不敢公然以国家的“抡才大典”乡试和会试来号召,只能用岁试和科试的榜来博彩,规模比原先小了许多。于是,地方上主持闱姓的豪绅又以20万两白银的巨款收买了朝中一位名叫潘仕钊的翰林,上奏以“国用支绌,海防需饷”的理由请求朝廷明令开禁。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朝廷批准了这个奏章,从此广东闱姓赌局的规模更一发不可收拾。当时为清光绪十年(1884)。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禁的次年,即光绪十一年(1885)恰逢广东乡试,广东考官叶大焯就因枉法营私被革职流放三千里,这件丑闻是否因闱姓舞弊而起已无从考据了,但清末纲纪的废弛、吏治之败坏却由此可见一斑。
  清末实行“新政”,废科举,兴学堂,闱姓赌博不禁自绝,前后流行不过40余年。在中国古代名目众多的赌博方式中,闱姓算得上寿命短促的。然而,在当时赌风冠于全国的广东地区能成为影响最广的一项商业性赌博,同时又能对国内的社会政治、军事产生重大作用与影响的,也非闱姓莫属。
  -扶母枢回潍仪仗隆重
  时间:2023年10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李鸿章像
  刘铭传
  张兆栋因母亲去世上疏请丧假服孝,扶母柩回潍县安葬,光绪帝准许,并敕封张母为一品诰命夫人,其母哀荣倍极。张兆栋在广州任上,听闻潍县水灾,遂运送大量大米救灾民。他让其弟张兆椿回家督建了著名的颐园,做为归老休养之所。
  母亲病故回乡安葬
  乡亲躬迎万人空巷
  张兆栋对母亲极为孝顺。在他莅任广东巡抚的第四年,其母宋太夫人年85岁,光绪皇帝御书“懿榘颐龄”四字以赐之。1878年,张兆栋母亲去世,享年86岁。张兆栋上疏请丧假服孝,扶母柩回潍县安葬,蒙皇上恩准,并敕封张母为一品诰命夫人,恩赐一品铜銮仪全副:计有金瓜、月斧、朝天镫各一对;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八宝各一对;日、月各一件;站堂刀四把:寿刀二把、拳手一对,各握铁弹及钻子共计32件。另赐金铣御镢,沿途如有通行障碍,凭以拆除通行。
  张兆栋奉旨扶母柩回籍安葬,仪仗隆重威严,由报马先行通告下一站地界,由广州出发,途经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仪仗首有一品总督及一品诰命两副銮驾,鸣锣开道,勇兵手执挽联挽帐以及香、烛、酒、礼、四亭及旌亭、影轿。随行护卫兵勇数百人。沿途省、府、州、县各级官员皆至界边躬迎,亲送出境,按官职馈送纸仪。
  灵柩进入潍境,早由报马先前通报,潍县城乡亲,万人空巷,赶赴西关躬迎,观看盛况。在行程中有一妇人大声感叹,语言粗鄙,卫兵闻听,便立即向这妇人奔去,责她出言无礼,被张兆栋大声喊回,并言在乡亲面前,不得无礼。
  母柩安放家中后,张兆栋为母设立灵堂,在院中搭起帐篷,接受亲朋前来吊唁,并每日按时祭奠。为其母送挽幛的有朝廷及各地大员。另有众多当地亲友及普通百姓来吊唁慰问。张母病逝,哀荣倍极。
  在家乡修建颐园以养老
  孝期满后出任福建巡抚
  张兆栋在广州任上,听闻潍县遭遇百年罕见的水灾,百姓流离失所的消息,内心充满忧虑,他从海道运送大量大米救济灾民,还捐资修缮潍县的孔庙,复兴潍阳书院,家乡人民感动不已。
  光绪初年,张兆栋任广东巡抚时,让其弟张兆椿回家督建了著名的颐园。潍县县城西门大街西段路北有张兆栋故居,后院建有一处私人园林,后墙北邻撞钟院前湾,东邻九曲巷。因御赐寿匾上书“懿榘颐龄”,名其园为颐园,做为归老休养之所。
  颐园坐北向南,园前为“后书房”,后门可通园内,周围绕以粉墙。进园是一空场,东面有一土台。遍植奇花异草。正面是从外地采购的玲珑秀石堆砌层叠而成的假山,陡崖峭壁,错落有致。山势蜿蜒起伏,筑台绕榭引水上山,潺潺流水盘绕川流于山涧。泻于山脚荷塘,上架石桥,可俯视莲菱游鱼。山腰杂植名花翠竹,山顶有一方亭,一旁植一株高大的黄杨树,一边有三株柳树,枝繁叶茂。沿曲折山路,通向山后大院,院内广植丁香、文官,中间为牡丹畦和芍药圃。春深时节,百花怒放,国色天香,争奇斗艳,景色迷人。另有一座大花坛,中植一腊梅树,每逢严寒,点点素蕊散发清香。曾有人送梅花鹿和一只仙鹤,圈养园中,取其长寿吉祥之意,为潍县私人花园中独有。颐园竣工后,张兆栋请名画师绘制全图,邀请社会名流、显官要爵加以题咏后,装潢成册。题辞的有合肥大学士李鸿章、提督刘铭传、湘乡驻法大使曾纪泽、清著名学者俞樾等人。张僖有诗赞曰:“取得颐园名字好,一花一草记君恩。”
  守制三年期满,清廷一再颁诏书敦迫张兆栋出山,他屡次上疏推辞未获批准。不得已,至光绪八年(1882),奉命署福建巡抚。次年实授。因海疆问题极为严峻,他乘船渡海巡视,发现各处兵力犹单薄,议请增派兵勇,以增强防务。待部署粗定,却发生中法越南交涉,法舰窥伺台、闽之事,他与闽浙总督何璟遂加紧布置沿海及台湾防务。
  ◎相关链接
  潍阳书院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潍县知县韩光德倡建潍阳书院,院址在潍县城里大十字口以西,韩梦周曾在此讲学。
  清道光年间,知县王明府来潍时,书院已剩残垣断壁,乃倡议重修潍阳书院,请来青州学者刘庄年任主讲。王明府请进士出身的高守训撰写《重修潍阳书院记》,由翰林院编修陈官俊书写,立碑于书院内。
  书院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并重,教育与学术研究兼顾,重视循序渐进、精读与博览相结合。因此,不远数百里而来求学者甚多。书院培养了大批儒林名士,对文化教育的发展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清朝末年,废除科举,书院制度宣告结束,新式学堂和学社纷纷建立。
  潍地清代园林
  潍坊地区明清时期的园林建造蔚成风气,自宋代创建的益都松林书院、明代的衡王府,以及各地的著名寺庙,它们的建造形式均有特异之处。其中松林书院沿用元明清各代,迄今仍然为学校,近千年来书声琅琅,培养出不少的社会有用之才。
  衡王府的辉煌极致,随着清王朝的建立而化为废墟,昔日的风姿不再,但唯有屹立衡王府前的两座石坊和一对石狮,在向世人诉说历史的沧桑。
  清代著名园林有诸城的放鹤园,益都的偶园,潍县的复园、自怡园、半亩园、绿萝山庄、莲池别墅、黄叶楼、颐园、齐氏园、艮园、叠石山馆、柏园、绿野斋、易园等等。清代潍县的园林最为兴盛,这也反映出潍县城之建筑特色。
  -马尾海战惨败被革职
  时间:2023年10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张佩纶
  何如璋
  马尾港是福建水师的基地,著名的洋务企业马尾造船厂就建在这里。从光绪十年7月起,法军舰陆续进泊马尾,海疆大臣张佩纶等根据清廷“不可衅自我开”的训令,对法舰的侵入不予拦阻。8月23日法舰开炮,福建水师仓促迎战,几乎全军覆没,马尾海战惨败。
  法军舰陆续进港 张兆栋等受命不予阻拦
  位于福州东南的马尾港,是闽江下游的天然良港,也是福建水师的基地,著名的洋务企业马尾造船厂就建在这里。闽江口外岛屿礁沙密布,有五虎岛、大小龟屿等,形势险峻,素有“双龟把口,五虎拦门”的说法。从闽江口至马尾,两岸山岭连绵不绝,水道狭窄,最窄处仅300米,两岸建有炮台。当时有人称“福州海口,奇险天生,当事者苟未雨绸缪,(法军)虽铁胁亦难飞渡”。
  从光绪十年(1884)7月中旬起,法国军舰就陆续闯入闽江口,进泊马尾。当时主持福建军务的钦差命会办福建海疆事宜的大臣张佩纶、闽浙总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巡抚张兆栋和福州将军穆图善等人,根据清廷“不可衅自我开”的训令,对法舰的侵入不但不予拦阻,反而热情款待,同时命令福建水师各舰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于是,法舰在马尾港进进出出,自由自在,而中国军舰则处在法舰监视之下,不得移动。
  8月17日,清政府见和谈无望,下令沿海沿江各省加强防备,但对马尾方面,仅指示如果法舰已经进港,应设法阻其出港,对那些没有进港的法舰,不准其再行进入,但并未解除不得主动出击的禁令。当时,马尾一带有福建水师军舰11艘,江防陆军20余营。但由于清政府和战不定,前线诸将又昏聩无能,水陆各军缺乏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的周密计划,加之装备不良、弹药不足,因此,总的兵力虽然较法国方面占优势,但战斗力却很弱。
  法下通牒赶福建水师 何如璋下令匆忙备战
  法舰利用中法双方正在进行谈判之机,以“游历”为名,陆续闯入闽江口,上驶马尾,伺机挑衅。此时,清政府仍幻想议和,传令海陆军不得先发起攻击,使法舰得以在港内与福建水师的舰艇首尾相接共泊一处。8月22日,法国政府进犯中国台湾基隆港受挫,勒索赔款无望,下令远东舰队消灭中国福建水师,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立即决定次日午后退潮时发起攻击。
  当时,泊于马尾的法舰队计有军舰9艘,排水量为14500吨,火炮77门,官兵1800人,另有鱼雷艇两艘,还有两艘军舰在金牌等一带江面,阻止清军塞江封口,保障后路安全。参战法舰共有重炮77门,总兵力1800人。福建海军军舰11艘,9900吨,炮45门,兵员1100人。从吨位、防护能力、重炮数量、兵员素质等方面比较,法舰占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孤拔选择退潮时开始攻击也对法舰有利。这是因为当时系泊用船首,船身随潮水涨落而改变方向(涨潮时,船头指向下游,落潮时,船头指向上游)。孤拔选择落潮时开战,可使大部分中国军舰位于法舰前方,暴露在法方炮火之下而无法有力回击。8月23日8时,法国驻福州副领事向闽浙总督何璟发出通牒,限令福建水师于当天下午退出马尾,否则开战。何如璋得知后,对福建水师的将士们封锁消息,并企图要求法方延至24日开战,遭到拒绝后,才匆忙下令福建水师进行临战准备。
  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清廷追责涉事官员
  8月23日13时56分,孤拔趁落潮之际大部法舰舰首指向福建水师舰艇的有利时机,下令发炮攻击。清军舰艇未及起锚,即被法舰第一阵炮火击沉两艘,重伤多艘。在极其被动的情况下,福建水师官兵临危不惧,奋勇还击。旗舰“扬武”号在驾驶官詹天佑和管带张成带领下,不顾何如璋的禁令,事先作好战备。当法舰开炮时,立即沉着应战,用尾炮击中法军旗舰“伏尔泰”号,击毙法军6名。法军鱼雷艇击沉“扬武”号,中国岸防大炮随即命中这艘鱼雷艇,使之锅炉爆炸,丧失作战能力。“福星”号炮艇在开战时就受了重伤,但立即砍断锚链,冲向敌阵,瞄准敌旗舰猛烈射击,连续命中。后遭敌舰三面围攻,火药库中弹爆炸,全艇官兵壮烈殉国。其中一艘在法舰开炮后,也立即勇敢回击,当它在两艘法舰的夹击下被打穿船体后,舰上官兵置生死于不顾,仍然顽强发炮挫伤敌舰,直到被敌鱼雷艇击沉前的刹那间,还发射出最后一发炮弹,重伤敌舰长和两名士兵。“飞云”号、“福胜”号也都临危不惧,奋战不已,直到舰沉。经过约30分钟炮战,福建水师11艘舰艇除两艘驶向上游搁浅外,全被击沉,伤亡700余人,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再无力恢复。而法军仅有两艘鱼雷艇受重伤,其余为轻伤,死伤30余人。24日,部分法舰乘潮上行,炮轰福州船政局造船厂,使船厂遭到毁灭性破坏,并击毁附近民船。此后,法舰沿江下驶,逐次击毁两岸炮台,清军再次遭受重大损失。于30日全部驶出闽江口,马尾海战宣告结束。
  马尾海战是中国近代海军创建以后进行的第一次大的战斗,结果却如此之惨,失败教训是极其惨痛的。首先,清政府战略指导上错误。自中法开战清政府和战不定,始终不敢鼓足勇气与侵略者决一死战。其次,清朝前线官员不请军事,在法舰进泊港内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不预作准备,反而约束将士不准先敌开炮,不能报据战场情况临机处置,结果只能被动挨打。最后,清军武器装备落后。福建海军军舰多系木壳,防护力不强;重炮少,形不成强大火力,在突然袭击下,难以作有效反击,致使全部被敌击沉。
  在这场海战中,闽浙总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会办福建海疆大臣张佩纶、福建巡抚张兆栋在马尾遭袭后手足无措,根本没有组织有力的抵抗。
  马尾海战之后,清政府进行追责,何璟被革职,在新任总督到任之前,张兆栋暂时代理。后张兆栋也被革职。
  -
  名门望族辈有才人出
  时间:2023年10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守岐纪事》内页
  张兆栋于1887年逝于福州。张兆栋一族是潍县的名门望族,影响很大,其叔、弟、子皆由科举入仕,且为官有政声。及至孙辈,热衷于地方教育事业,为潍县私人出资办学之先驱。张兆栋一族,其后人五世同居,不曾分家,自抗日战争爆发,逐渐破产,后人这才散落天涯,定居各处,其第五代后裔中,仍有佼佼者,在教育、工业等各领域作出贡献。
  卸下官职逝于福州 家族多以科举入仕
  1885年7月,张兆栋卸下官职,滞留在福建。当年7月26日,左宗棠去世,张兆栋参与拜祭。1887年,张兆栋在福州去世。
  1919年,张兆栋五子张倓(字幼安)邀林纾、柯劭忞分别为《守岐纪事》作序。《张中丞守岐纪事》刊印。
  张兆栋一族是潍县的名门望族,在当地影响很大,族内人才济济。
  张翔,张兆栋之叔。字仞千。清嘉庆九年(1804)甲子科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进士。历任直隶阜城、献县知县,河间知府,又调广西省广平知府。在广平,广平书院年久失修,房舍破败不堪,他到任后多方筹措经费,倡捐巨资,进行全面修缮。又延请名儒郑太史主持书院讲学事务,奖励学子,于是地方文风大振。张翔在咸丰四年(1854)病逝。
  张兆楷,张兆栋之弟。字叔则。清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进士。选授江苏兴化知县,到任后,正遇上旱灾、蝗灾,将造成颗粒无收的局面。他日夜组织发动百姓挖掘水源、抗旱保苗、诱扑蝗虫。拿出薪俸发动地方士绅和各界人士赈灾度荒,取得了抗灾救灾的良好效果,解决了百姓的枵腹之苦。次年,大雨成灾,运河水涨,他急赴高邮湖坝,调集民工,昼夜奋战在抗洪抢险前线,加固堤防,防御洪水侵袭。他月余没有解衣,终于战胜了特大洪水。他因此积劳成疾,死于任所。百姓听到这一噩耗,无不挥泪痛惜。
  张僖,字韵舫,张兆栋之子。光绪八年(1882)壬午科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丙戊科二甲进士。初摄福建泉州,甲午中日战起,日军兵舰侵扰我东南沿海一带,他率领军民修筑炮台,筹办团练,日军未敢轻易进犯,泉州全境得以安全。百姓为他建立生祠。不久,又任福建兴化府知府。到任之后,倡办修捐义仓,预防灾荒;遏疫情,兴药房,群众生病,登门送医送药进行调治。曾聘请福建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帮助兴办教育,培养学子。他离任时,士民纷纷送行,久久不肯散去,他的政绩受到百姓交口赞誉。光绪二十二年(1896)八月病逝,终年41岁。张僖从小即以诗文出名,与江南名士俞曲园交好,书礼往来颇勤。著有《别画山庄诗草》《眠琴阁诗钞》《眠琴阁文稿》等。
  张兆栋之孙张毓莹
  热心教育贡献巨大
  张毓莹(1884-1931)字俪生,张兆栋之孙。他热心地方教育事业,与郭恩敷等创办智群学社,附设智群小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了“张氏两等小学堂”,又创办“张氏传薪小学”,为潍县私人出资办学之先驱。宣统元年(1909),出任潍县视学兼劝学所所长,他为发展潍县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一度担任过民初商会会长,为潍县士绅佼佼者。
  张兆栋后人张澍,字郇丞,为潍县国画家刘秩乐弟子,潍县同志画社社员。擅长工笔花鸟,画风细致,后迁居青岛,为青岛市国画研究会会员(该会为著名国画家陈寿荣于新中国成立后倡办),与国画家赫保真等交往密切。他的代表作《满堂红》,系精心绘成的大幅红梅,寓意祖国一片繁荣景象,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曾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百蝶图》的集体创作。“文化大革命”后,张澍在青岛病逝。
  清末经营工商业
  五世同堂未分家
  潍县张兆栋张氏家族,清末以来也在经营工商业,如东门大街颐寿昌药庄,开办于光绪年间,股东是张兆栋的孙媳,因其管理不善,数年亏本,难以维持,后来由张幼庵经营。经10余年的打拼,药庄起死回生,铺面很大,共四进房屋,主营批发兼零售煎剂,最盛时期库存药材达15至20万公斤。颐寿昌药庄除在内地采购地道药材外,还经常派人去中国香港等地采办药材,是潍县最大的中药店。
  张兆栋一族,其后人五世同居,不曾分家,自抗日战争爆发,逐渐破产。到抗战胜利后,因国民党发动内战,摊派的苛捐杂税数额巨大,靠变卖家产应付局面,日趋没落,先后移居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地谋生,有的到了国外定居。
  在张兆栋世家第五代后裔中,张益贤、张益福、张益三、张益厚、张益恭等人,都在北京定居,从事教育、工业等方面的工作。
  ◎相关链接
  传统名吃潍县肴肉
  为张兆栋家厨所做
  潍坊有传统名吃叫“潍县肴肉”。相传,这种佳肴的创始人叫李桂,李桂是潍县北门大街人,曾做过清朝福建巡抚张兆栋的家厨。
  李桂回到家乡后,以煮肴肉为业,每天只煮一二十斤,分肉和肝两种,送专门的订户家,一般不零售。
  他的肴肉卖价特高,偶有要买的,他必事先声明:“我比别家贵得多!”他所制的肴肉色、香、味、形、烂度都与众不同,制法秘不传人,有人各方探讨,略知其法,照样仿制终不及李桂所做。
  本期图片为资料图片
  本期参考资料:《潍县张氏世家简史》《广东通史》等。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