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12-23 16:14
鄌郚总编

唐阆州奉国县令郑融墓志考释

  唐阆州奉国县令郑融墓志考释
  原创 拿云美术博物馆
  此志青灰石质,四周有阴刻十二生肖纹样。高58CM,宽58.5CM,厚11.5CM。志文为八分体书写,二十二行,行满二十二字,共四百六十字,有界格。首题“唐故阆州奉国县令郑府君灵志文”。盖失。
  一、 墓志录文
  唐故阆州奉国县令郑府君灵志文。         颖州刺史崔尚撰。/
  府君讳融。字融。荥阳人。曾祖诠。周蜀郡太守。祖元睿。随秘/书郎。考弘绩。太宗时费县令。自郑武公至于府君。年/历乎千。代更乎百。衣冠人物。与运而兴。风范羽仪。为国所/重。盛唉哉。府君承弈叶之光。受清英之气。孝友忠信。恭俭/温良。道之将行。学而则仕。弱冠补秋浦县丞。丁外忧。去职销行。欧血毁瘠。过祀服阕。宰月山。迁曲阿。会蜀中寇贼。/敕授奉国县令。方倚以平之。盖以月山前功故也。年六十/四终于公馆。呜呼。哀哉。府君百行兼美。九德具修。混之不/浊之谓清。涅而不缁之谓白。餐钱之外。分遗贫穷。属纩之/后。家无私积。知与不知。莫不叹惜。呜呼。哀哉。夫人京兆韦/氏。赠润州刺史玄福之女。瑟琴合和。椒兰芬馥。年七十二。/以开元十五年十二月廿五日终于洛阳私第。越十八年/六月七日合葬于万安山阳。有子五人。其一。曰浮丘。高安/主簿。早代。其二。曰子晋。前左威卫中候。其三。曰老莱。前原/武尉。其四。曰老聃。其五。曰老彭。善兄弟为友。善父母为孝。/日月有时。昊天网极。铭曰/
  郑氏之系。周王之裔。徙居荥阳。源深流长。千载有光。四海/所望。祖考昂昂。府君堂堂。为人之良。为国之香。孝友以章。/忠贞不忘。宰邑化康。克清敓攘。台路宜陟。太丘云亡。吏氓/哀号。亲友悲伤。卜其宅兆。何必故乡。洛邑南岗。斯焉允藏。/孝之终矣。弥久弥芳。
  河东薛希昌书。
  二、墓志考释
  郑融,唐史册无传记。志文称其为荥阳人。据《唐刺史考全编》州、郡、府名载:荥阳,随荥阳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郑州,治虎牢城。贞观七年徙治管城。天宝元年改为荥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郑州,领七县:管城、阳武、荥阳、荥泽、新郑、中牟、原武。郑氏应为荥阳县人。
  据志文称,郑融之曾祖,郑诠曾为周蜀郡太守。按:太守为郡之最高长官,掌管郡之民政、司法、监察、军事、财赋。随炀帝大业三年(六O七年)置州置郡,郡置太守。上郡为从三品,中郡为正四品,下郡为从四品。蜀郡本蜀国地,秦惠文王二十二年(前三一六年)灭蜀,初置封国。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二八五年)置蜀郡,蜀山以为郡名。《元和志》载,治成都县(今市)。郑融之祖郑元睿,随秘书郎。按:秘书郎为掌管典籍之官。郑融之父郑弘绩,太宗李世民时曾任费县县令。郑融之曾祖郑诠、祖郑元睿、父郑弘绩。均未见诸史册。
  志文称:郑融“……学而则仕,弱冠补秋浦县丞”。按:秋浦县,随开皇十九年(五九九年)于石城县故城置。因秋浦水而得名。唐为池洲治(今安徽省贵池市西)。郑融因学业有成,二十左右即补秋浦县县丞。县丞为县令副佐。唐时按县等级置一至二员,阶为七品上,正九品下不等。郑融因遭父母之丧辞去职务,回乡尽孝,服孝期满后为月山之长官。因郑融治月山有功,迁曲阿县令。时逢农民暴乱,敕授奉国县令后并倚其权势平之。按:曲阿,本战国楚云阳邑,秦置县(今江苏丹阳市)《元和志》载:秦时望气者云有王气,故凿之败其势。截其直道,使之阿曲,故曰曲阿。随属江都郡。唐属润州。天宝元年(七四二年)改为丹阳县。志文称:郑融“百行兼美,九德具修。混之不浊之谓清,涅而不缁之谓白。餐钱之外,分遗贫穷。属纩之后,家无私积。知与不知,莫不叹惜”。据志文称其一生为官为民,除暴安良。并修德养性,乐善好施,济贫而忘我。郑融六十四岁时终于阆州奉国县令任上。人们无不为之惋惜。按:阆州随巴西郡。武德元年(六一八年)改为隆州。先天元年(七一二年)改为阆州。天宝元年(七四二年)改为阆州郡。乾元元年(七五八年)复为阆州。领县九:阆中、晋安、南部、苍溪、西水、奉国、新井、新政、岐平。
  郑融之夫人,京兆人韦氏,志称为赠润州刺史玄福之女。按:京兆,唐开元元年(七一三年)升雍州置。治长安、万年县(今西安市)。润州,随江都郡之延陵县。武德三年(六二O年)置润州。六年辅公祏反,据其地,七年平复置。天宝元年(七四二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七五八年)复为润州。韦氏之父韦玄福,据《唐刺史考全编》载《新表四上》韦氏南皮公房“福”,字玄福,绥州刺史。其子太原君韦凑,卒开元十年(七二二年)其孙见素,天宝末宰相。又《旧书韦凑传》作“父玄福桂洲都督府长史”夺福字。志称:赠韦玄福为润州刺史,《唐刺史考全编》不载,当为死后所赠之官,非生前实有此任。郑融之夫人韦氏享年七十二岁,以开元十五年(七二七年)十二月廿五日终于洛阳私第。越十六年,即天宝四年(七四五年)六月七日合葬于万安山之阳。有子五人。其一,郑浮丘。为高安县主薄,早逝。主簿汉朝中央及州郡官府均置,典领文书簿籍,经办事务。州、郡,县而置,后皆沿置。其品位秩级随府官长的地位高下而异,虽非掾吏之首,然地位较高,县之主簿较州之主簿更甚。其二,郑子晋。曾任左威卫中候。按:中候,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六九一年)始于十二卫及右千牛卫各置三人,正七品下。其三,郑老莱。曾任原武县尉。原武县属荥阳郡治。县尉随、唐掌课调征收,判司户、司法等曹事务。唐时其阶从八品下至从九品下不等。其四,郑老聃。其五,郑老彭。郑融之五子均不见于史册。
  三、撰文与书丹者
  志文为颖州刺史崔尚撰。按:颖州,北魏孝昌四年(五二八年)置。北齐废。唐初复置,治汝阳县(今阜阳市)。据《唐刺史考全编》载:《全诗》卷二十二杜甫《壮游》诗:“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原著: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按:杜甫生于先天元年,十四五岁即开元十三四年,时郑州刺史为源光裕,贾曾,疑崔尚开元十五年为郑刺史。又按:《新表十二下》南祖崔氏,“尚,祠部郎”。天宝元年三月二日崔尚在祠部郎中任,见《唐天台山桐柏观颂》。崔尚为郑融撰写此志文时应在天宝四年左右,时任颖州刺史。此可补史书之缺。崔尚与郑融是姻戚关系,俟考。崔尚是崔融侄,崔翘从兄,崔巨之兄。曾官都御史。
  志文书丹者为河东薛希昌。薛希昌,唐玄宗时人,曾官兵曹参军,工八分。宋赵明诚《全石录》卷七有载:唐吏部侍郎达奚洵所撰《唐游济读记》为其用八分书。唐《堵波幢铭》,刘仲秋撰,薛希昌八分书,天宝四载(七四五年)七月。又《贪泉铭》、《贞一先生司马承桢庙碣》、《宴济渎记》等,均为天宝间薛希昌八分书。由此可见薛希昌为玄宗时书丹碑志之名手。
  四、其他
  此志为八分体书写,其用笔参以楷法波磔起伏,疏密相间,刚柔相济,有东汉《尚府君》笔意。如此手笔在唐隶中应为上品。其用笔结体稍欠汉隶之朴厚雄浑之气。略失自然朴实之意味,但多了几分装饰效果,增添了几秀美之气。此志隶书亦有此阙。唐人以楷法作隶,汉人用篆法作隶。清代万经《分隶偶存》卷上云:汉多拙朴,唐则日趋光润;汉多错落,唐则专取整齐;汉多简便如真书,唐多偏增笔划为变体。精神气韵之间,迥不相同耳”。
  志石四周刻有阴线十二生肖图样,刀法娴熟爽利,图案简洁明快。志文镌刻以刀带笔,充分表现了书写意味,当为刻碑高手为之。观此志书法,应不失为唐志中难得之精品。
  参考书籍:
  ①张政烺:《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
  ②吕宗力:《中国历史大辞典》地理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③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安徽大学出版社。
  ④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二十五史—旧、新唐书》,上海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
  ⑥《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文物出版社。
  2003年盛夏道弘刘建于知耻斋
  此文刊于《书法丛刊》2 0 0 3年第四期(总七六期)
  按:参考近年来所出土的郑氏墓志及相关对荥阳郑氏家族研究的新资料,仅将郑融本支的直系详列于下,以期对研究郑融墓志者有所裨益。
  烈祖敬叔,司州都官从事、荥阳邑中正、濮阳太守。
  天祖琼,字祖珍,范阳太守。
  高祖孝穆,字道邕,周金光禄大夫、中书令、金乡公,谥曰:贞。生子四。
  曾祖诠,周,蜀郡、城阳、咸阳太守,益州别驾、御史大夫、吏部中大夫、许昌县开国伯;入隋,累至仪同、大将军、纳言、许昌县开国伯。
  祖元叡,隋秘书郎、兵部郎中、范阳令、吏部侍郎,生子三。
  父弘绩,隋秘书郎,唐费县令。
  融,唐阆州奉国县令,生子五。
  长浮丘,高安主簿。
  次子普,左威卫中侯。
  次老莱,进士第、官原武尉、遂州刺史。生子三。长叔则,次叔规,次叔钜。
  次老聃。
  次老彭,字殷贤,濮州鄄城县尉、赠濠州刺史。生子四。长叔敖,次叔展,次叔度,次叔服。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