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86天前
鄌郚总编

金石之都密码

  金石之都密码
  在位于白浪河畔的潍坊市潍城区芙蓉古街旁,一片青灰色建筑群伫立于古风遗韵和城市街巷之间,如嵌在古典传统与现代华章之间的一方玺印,在中华文明的典册上钤下它所承载的大成风骨和文化品格。这片建筑群,即清代潍县籍金石学家陈介祺收藏钟鼎彝器、金石文物的“万印楼”“十钟山房”,虽经近二百载风雨遍身岁月斑驳,却因这座城市自宋肇始、至清极盛,今又历十年焕新的金石文化传承与弘扬,而不失其熠熠光辉。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潍坊市区两级和金石学人正是以传承与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精神为己任,致力于典藏精品、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对外交流,历十年之功,持续探寻传统美学品质和公共文化需求的融汇路径,铸就潍坊“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着潍坊力量。是这座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是重焕中华现代文明荣光的担当!就让我们沿着这座城市铭刻记忆的古街老巷,推开中华金石文化艺术殿堂的大门,一扇门与古,一扇门为新。
  主编:马道远 副主编:李海滨
  -
  千秋金声 弦歌不辍
  首届“万印楼奖”国际篆刻大赛,吸引市民前来参观。张洪松 摄
  市民欣赏名家作品。张驰 摄
  万印楼(资料图片)
  十钟山房
  第二届陈介祺艺术节开幕式
  金石千秋,历代金石学大家以累年精研和躬耕,成就了潍坊这座城市金石文化中心的地位,而经这方山水宝地古韵长风的淬砺,金石收藏研究归宗“真好古而非附庸风雅”的文化风尚,搭建起从经学到金石学、从金石学到考古学过渡的桥梁。
  上溯东汉,经学大师、潍坊高密人郑玄考证古文、遍注群经,开宗训诂之方法论,扎下深厚的金石考据学术根基,发潍水金石之先声。自宋人闲适风雅,至晚清考究治学,一代代金石学人推动金石文化在潍坊大地千年演进、百世流芳,见证了中国金石学从肇端、兴起、极盛,到逐步成熟,终成文化大观而彰显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长卷。
  处于金石学形成时期宋代的士大夫,多喜爱书画古玩艺术品收藏,但更多是朝中闲适生活的标志和宋式风雅的附庸,所幸欧阳修离开大宋政治中心知青州后,以风烛残年病弱之躯遍访青州山水间文化遗存,搜集整理商周秦汉以来大量金石铭文和石刻碑碣,完成《集古录跋尾》,将所录千卷金石遗文贡献于世,为中国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着画上句号,并成就青州“山左金石学重镇”美名。他在三元状元、一代名相王曾的青州故宅发现王曾命人刻石的唐玄宗《鹡鸰颂》手迹,《鹡鸰颂》为唐玄宗唯一传世墨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华金石文化长河九曲,总绕不过潍坊这块宝地。
  醉翁身后二年,同为宋代大文豪的苏轼知密州。作为徽宗时期金石研究的代表人物,苏轼来密州前已在杭州初具金石盛名。他在潍水之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与欧阳修隔空互答。《超然台记碑》是他在密州留下的首件碑刻遗存;诸城博物馆现存一块砚洗毛坯玉石上,苏轼题铭的“半潭秋月”,至今仍如那轮嵌入中华文化历史天空的潍坊明月,透着玲珑的金石之气。占据两宋金石作品C位的苏轼素来追慕欧阳修金石之风,济南苍龙峡东岸的《醉翁》摩崖石刻即为苏轼书写,《醉翁亭记》成为他代表性的楷书四大碑刻之一。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被宋代着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带到青州归来堂收藏。赵明诚受宋代风雅影响,致力于考古、金石、书画研究,苏轼在其老家密州播撒的金石学风,给了他寻古考录以治学方向,而欧阳修在青州的金石研究,为赵明诚和李清照伉俪同气相求、共襄金石提供了扎实的学术滋养。
  赵明诚从京城回到母亲的故乡青州居住期间,长期访求金石碑刻,收集从上古三代到隋唐五代古器铭文和石刻拓片共两千多宗,历尽艰辛撰写而成了完整、谨严的《金石录》三十卷,考订精核,独具卓识,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着之一。李清照在丈夫去世后着成《金石录后序》,记录赵明诚金石研究点滴,对研究金石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金石文化的演进在历史轮回中浮浮沉沉,而宋代士人播下的金石种子至清朝又发新翠,为清代潍坊催生一批金石学大家。
  潍坊地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即古来青州、诸城、潍县(潍州)三地有着山高水长阻隔不断的文脉渊源。尤其是金石文化,清代乾嘉以后,青州、诸城、潍县,三大金石研究重镇鼎足而立,又血脉相通,终使古潍坊金石学声名显赫。
  在诸城,金石收藏大家、刘墉的侄孙刘喜海,所收藏青铜器都是一流重器,也是泉币收藏方面的集大成者。王锡棨、王绪祖、王维朴祖孙三代,李仁煜、李璋煜兄弟等金石学家,都对潍坊一带的金石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青州,金石学家段松苓参与编着《山左金石志》等着作,搜集了大量山东地区金石资料,很多是宋代金石学家欧阳修、赵明诚没有发现的,对乾隆以前山东金石学进行了一次大总结。另一位金石大家孙文楷收藏甲骨、陶文、吉金、印玺、封泥、造像、钱币、摩崖碑刻题拓(拓本)等诸多门类,并与潍县籍金石大家陈介祺成为金石至交。
  在潍县,晚清金石大家、翰林院编修陈介祺,咸丰四年(1854)借母丁忧致仕归里,深居万印楼宅院,将毕生精力倾注于金石收藏、鉴赏与研究,所藏钟鼎彝器金石铭文为近代之冠。他以集古、鉴古、释古、传古为己任,着有《簠斋传古别录》《簠斋藏古目》《十钟山房印举》等,在中国金石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博物馆学、文献学的学术发展史上,是不可逾越的里程碑式人物,并推动当代书法篆刻界、收藏界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汲古润今、推陈出新。
  陈介祺的家学渊源及其世家金石收藏与研究,将潍县与诸城,乃至潍县与京师的金石文化圈建立起密切的交流关系,从而真正确立了潍坊作为中国金石文化中心的地位。
  在京师,对陈介祺金石研究影响至关重要的人物,首属乾嘉道三朝元老、位居大学士的金石收藏研究大家阮元。陈介祺自幼在京城,随位居朝廷要职的父亲陈官俊结识学宗巨擘,十几岁就上门求教阮元,结下金石师缘,被阮元称赞“天机清妙”。阮元在陈介祺归里后,常赴潍县与陈介祺交流金石,并留下名诗:“五千年下读遗经,潍水桥东马暂停。海右无如此间古,斟鄩亭北有寒亭。”
  陈介祺的岳父李璋煜是与陈官俊同朝任职的京城金石学界活跃人物,对陈介祺一生专注金石学起到决定性作用。李璋煜回故里诸城后,陈介祺每次自京返潍县,都要到岳父家小住几天,与同为金石学家的李璋煜、李仁煜两位长辈切磋研讨,对金石研究日趋精深,并见证了与朝鲜文人的学术交流,开金石文化对外传播的先河。
  官至浙江布政使的诸城人刘喜海,是大学士刘统勋之曾孙,刘墉的侄孙,兵部尚书刘镮之之子,一生痴迷于金石收藏研究,是历史上辨识和研究封泥第一人。陈介祺拜之为师,收购了刘喜海生前身后大量重要藏品,其中刑仁钟、兮仲钟、纪侯钟、虢叔旅编钟等,成为着名的“十钟山房”藏品。
  阮元既是刘统勋、刘墉父子的门生,又与刘镮之、刘喜海相交甚笃,陈官俊是阮元门生,再到陈介祺,一大批嗜爱金石收藏与研究的诸城、潍县籍朝廷重臣,与大江南北名家巨擘形成深厚的金石文脉、乡情师缘。
  着名文物鉴赏家和金石学家、山东海丰人吴式芬是刘喜海的女婿,在封泥考证方面对陈介祺有启蒙之功,其所藏2000方古印的加盟,让陈介祺的万印楼名副其实。吴式芬与他的儿子、后来成为陈介祺女婿的吴重熹,是陈介祺专着《封泥考略》的重要学术支撑者。官至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大家、山东福山人王懿荣,与陈介祺往来书信200封,探讨金石治学12年,访潍期间曾写下“潍河阴雨水连天,山下泥沙不见田。一骑人来深没马,还如黄岳浴汤泉”的诗句,王陈二人各因甲骨文和陶文的发现,分别被誉为“甲骨文之父”“陶文之父”,二人被称为“齐鲁金石二名士”。
  日照许瀚,莱州翟云升,安丘王筠,利津李佐贤,苏州潘祖荫、吴云、吴大瀓,安徽鲍康,湖南何绍基等一代名臣、金石收藏书法大家,与陈氏交游密切,或在京师成为金石师友,或在陈介祺回潍后仍互通信札、学问切磋、藏品交流,这让金石文化的核心逐渐从京师延展至潍县、诸城、青州、安丘及周边,直至在潍上隆起以陈介祺为重的金石文化高地。
  潍县金石学风绵延。以陈介祺为首的潍县金石收藏研究群体之前,周亮工知潍县,他是金石学家,着有《赖古堂集》《尺牍新钞》多部金石学着作,撰写了中国第一部记录印人的专着《印人传》;郭尚友、郭芸亭等潍县郭氏世家铁笔开山,创立潍县印学篆刻地位;陈介祺回乡之后,潍上金声激浪,金石好友郭麐乡居“听渏山房”,搜集古籍文献考证、鉴别,辑成《潍县金石志》等多部金石学着作;王石经协助陈介祺集古传古之余,专注篆刻,所刻“十钟山房藏钟”“簠斋藏汉瓦当”“海滨病史”等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受高庆龄金石收藏影响,高鸿裁、高文翰等高氏世家金石群体,亦成为潍县金石界着名人物,在与陈介祺的金石交往中点亮潍县金石文化的星火。后来着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郭味蕖保藏和研究郭氏世家书画金石文化遗存,更兼专注搜罗陈门散出文物,着《殷周青铜器释名考略》以及《知鱼堂鉴古录》《镜文考释》等,成潍县金石研究近现代余脉。
  至陈介祺,潍坊成为清代金石界名家汇聚的学术圣地。陈介祺凭借深厚的理学素养、坚实的朴学功底和非凡的学术远见,在证经补史、名物训诂、文字考释、校勘着录、印谱编撰、鉴古辨伪等传统金石学研究领域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作出了独到的学术贡献。正如吴云当时致潘祖荫书函所称,“簠斋乃当代传人”。
  “好名之心不必有,传古之志不可忘”。作为海内外学界公推为十九世纪以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金石学宗师,陈介祺金石收藏“方非玩物”,是真好古而非附庸风雅,不仅探源三代古文字,证经补史,更是以着述、书信和传拓技艺,志在传古,一个“传”字,使其具有了开启下一个时代的现代性。
  上世纪初,着名学者王国维致函远在日本的金石大家罗振玉,屡屡提及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实其生平一大事业”,对中国金石文化在日本金石篆刻界的传播影响很大;梁启超称山左金石学度越前古,“海丰吴子苾(式芬)、诸城刘燕庭(喜海)、潍县陈簠斋(介祺)、黄县丁彦臣、福山王莲生(懿荣),皆收藏甚富,而考证日益精审”;鲁迅称赞“论收藏,莫过于潍县陈介祺”。
  这些开二十世纪文化源流的代表性名家巨擘如此褒评陈介祺,皆因陈氏金石收藏研究独树一帜的学术批评及传古思想。此番成就,让“中国金石在山左,山左金石在潍县”为学界所公认,并搭建起金石学与考古学之间的桥梁,为中国金石文化的传播与研究提供了可持续打开的新视野。
  正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的精辟评价,“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最高峰,陈介祺是中国金石史上的一座最高峰”。
  由陈介祺推向传统文化中心地位的潍上金石学,因其承载的文脉千秋、开掘的学术向度,在印学界以万印楼与西泠印社齐名,在古文字学界与甲骨文研究并脉,在书学界与兰亭墨池媲美,在古代文献学界的意义堪与敦煌学对话。这是潍上金石学人乃至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对中国金石学不可多得的贡献。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一个人蜗居潍县城,却为这座城蕴涵了“国宝”。拂去历史的尘埃,沉寂了大约一个世纪的陈介祺研究,在他的故里潍坊,和着新时代的旋律打开新的向度。潍坊市按照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的理念,挖掘、传承与弘扬以陈介祺为代表的金石文化,历十年之功卓见成效,让这座中国“金石之都”的文化地位重焕荣光。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文
  -
  金石之都 盛世共襄
  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中日韩三国篆刻作者在一起交流手打印谱制作技艺。
  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它的文化。风雨千载沉淀的金石风度,让潍坊这座城市有了特色独具的辨识度。而陈介祺之于潍坊,是这座城市在深厚传统文化根脉之上予以现代性开掘的价值所在。进入新时代,潍坊市对于金石文化不断探寻与建树、传承与弘扬,一方面,广开陈介祺金石文化学术研究门庭,一方面,将从金石文化中派生出的书法篆刻艺术融于大众,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2013年陈介祺诞辰200周年之际,在潍坊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海内外第一个陈介祺研究机构——陈介祺研究会在潍坊市潍城区诞生,旨在集中名家和民间智慧,深入挖掘研究陈介祺金石思想;潍城区还拨专款重新修缮了陈介祺故居陈列馆和“万印楼”。
  如同一座青铜宝鼎从历史深处醒来,在新时代的和风下金声玉振。
  2014年金秋,这个城市首次向世界发出金石之邀。以2014年10月26日启幕的首届“万印楼奖”国际篆刻大赛暨篆刻名家邀请展为标志,潍坊以一座古城的文化担当,提出挖掘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汇集海内外金石篆刻力量,重塑“万印楼”印学地位,再造一座“万印楼”的宏伟目标,倾力打造中国“金石之都”。
  这是继陈介祺之后百余年来首次遍及海内外规模大、范围广、水平高的印章精品征集和收藏活动。作者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海内外千余名篆刻爱好者和当代篆刻名家敬献精品力作,共襄陈介祺故里组织的这场国际性文化盛事。
  选择从最接近于生活风雅的书法篆刻艺术切入,推进金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潍坊值荣膺“中国画都”美誉之际,在学术传统与大众普及之间找到的最佳契合点。一种汲古润今的力量在这座城市玉振金声、翰墨淋漓。
  一座城,一个人,在星海浩瀚的中华文化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一方石印,一场盛会,在海纳百川的艺术交流中碰撞着灵感的火花。
  十年来,潍坊持续奏响金石文化经典“三部曲”,即:设立了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年度盛会,打造了“陈介祺奖”万印楼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和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知名品牌,潍坊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金石文化聚集高地和交流中心。
  十年来,潍坊市先后举办了四届“陈介祺艺术节”、五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举办“陈介祺奖”和“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金石文化高端展览50余场次,国际金石文化学术研讨、交流和讲座30余场次;中国书法家协会先后两届全国篆刻年会在潍坊召开。十年来,组织并参加潍坊金石文化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7个;海内外参加潍坊金石文化活动的金石篆刻专家、学者和作者达58000余人次。2017年以来,潍坊市博物馆组织的“天将金石付斯人——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特展”,先后在国家图书馆和广东、湖北、甘肃等地巡回展出,受到金石篆刻界广泛认可。
  发轫于潍坊的金石文化盛会,是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重塑“万印楼”印学地位,汲取传统文化精神、建树现代文明的城市力作。
  2017年9月,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开幕当日,潍城区十笏园文化街区,一座青铜色的巨大宝鼎,在海内外篆刻名家和市民的热烈掌声中揭去红纱。整个作品高4.05米,其中宝鼎高3.2米、直径2.8米。宝鼎底座上,“金石之都”四个大字古朴生动,如同历史的椽笔授予这个城市的勋章。因为毛公鼎和陈介祺的特殊关系,“金石之都”宝鼎选择以毛公鼎为原型放大铜铸,百分百地还原了毛公鼎的艺术特点和细节。
  宝鼎身后的石壁上是陈介祺画像和古雅大篆,这段记载着西周一段治国安邦历史的毛公鼎铭文,首次在古城丽日下亮相,以其神圣、古拙又灵动的汉字线条打开历史的天空,与这座赓续传统文脉、建树现代文明的城市对话。
  宝鼎不仅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雕塑,更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力量,使“金石之都”这块金字招牌永驻潍坊,成为继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之后又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在持续熔铸“金石之都”品牌的历程上,潍坊市将陈介祺艺术节作为高端展览的城市文化平台,名家云集,精品呈现——
  2016年9月2日,首届陈介祺艺术节设艺术展览、学术研讨、汉字金石文化体验、金石文化用品博览会等板块,主会场设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在中学校园、美术馆、剧场等设分会场,大批金石艺术文献资料、藏品以及名家篆刻作品惊艳全城。
  2018年9月2日,第二届陈介祺艺术节举办了高端展览、学术研讨、博览会、珍品捐赠等7大系列19项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2020年9月5日,第三届陈介祺艺术节主会场设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和市美术馆,7个分会场分别设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2022年9月25日,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开幕式在十笏园文化街区举行,举办了高端展览、学术交流、精品捐赠等系列活动,金石篆刻名家云集,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互鉴,学术水平、艺术水平堪称业界最高规格。
  如果说陈介祺艺术节是一次次穿梭于拓印之间的艺术洗礼,那么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就是一次次与古为新的文化交融。潍坊以一座城的力量,提升着中国金石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用坚定的文化自信托举起享誉海内外的“金石之都”。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苏士澍连续10年来潍坊参加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认为“潍坊创造了世界金石篆刻史上的奇迹”,他以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准,参与策展、邀请名家、作品评选、执笔创作、开设讲堂,俨然成为潍坊城市金石文化的代言人,“这是中国金石篆刻艺术界的一场盛会,在国际金石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是潍坊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金石艺术,打造‘金石之都’文化品牌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城金篆印天下,万方石文刻春秋。每年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的主题展览,都得到了国内外金石篆刻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连续十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西泠印社、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印社和日本篆刻家协会、韩国篆刻协会等国内外权威艺术、学术机构对潍坊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等各项金石文化活动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帮助。韩天衡、李刚田、童衍方、王丹、骆芃芃、尾崎苍石、权昌伦、黄尝铭、萧春源、林章松等国内外百余位金石篆刻知名专家学者把潍坊当作金石文化圣地,历届活动一次不落,成为陈介祺金石文化和“金石之都”的忠实拥趸。
  “名家云集,精品荟萃,艺术和学术水准堪称一流。”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王丹对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的艺术展览如此评价。西泠印社副社长、当代着名金石学家李刚田说:“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不仅山东知名,全国知名,国际上也很有名,业内认可,社会认可,也必将被历史认可。”
  在潍坊,传承和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持续打造“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已被市委、市政府确立为长期文化发展战略。
  2021年,潍坊市政府专门建立传承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传承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22年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开始,一年一度的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由潍城区政府主办升为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自2022年12月,延展城市历史文脉,“规划建设金石文化博物馆”“举办陈介祺金石文化周”,被写进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制定潍坊市加强金石文化传承保护的相关条例,为全市金石文化传承保护提供法理依据。对于“金石之都”的倾力打造,已经成为这个城市重要的铸魂工程。
  “金石之都”潍坊,正向世界展现着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重焕中华现代文明的笃定信念和使命担当。正如西泠印社副社长、当代着名金石书画篆刻家韩天衡所言,“潍坊是当今中国乃至国际金石文化的风向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澳门濠江印社社长萧春源评价“潍坊市金石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特别是一代金石学宗师陈介祺,我们高山仰止”。日本篆刻家协会会长尾崎苍石则道出了世界汉学界及书法篆刻艺术家们的心声:“陈介祺伟大,万印楼神圣,潍坊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文 刘燕
  -
  精品典藏 以望高山
  毛公鼎(仿制品)
  陈介祺艺术节展览现场
  在2017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长尾崎苍石(左二)向“万印楼”捐赠了自己收藏50余年的陈介祺原拓齐瓦当拓片,陈介祺研究会给尾崎苍石颁发了收藏荣誉证书。
  富藏精鉴,宗仰海内。在金石收藏研究方面,陈介祺被郭沫若、商承祚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宗师。他的藏品涉及商周青铜器、秦汉铜器及权量诏版、古玺印、封泥、陶器陶文、镜鉴、刻石、砖瓦、古钱币、泉范、碑帖、翰墨善拓等。他收藏的不仅仅是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古器物,更是人类文明史的片段、一个民族的魂魄与风骨。
  但令人扼腕的是,自清末以降,陈介祺身后大量藏品和着作几近散佚,部分在20世纪初流失到海外。陈介祺故居仅存“万印楼”和“十钟山房”两座建筑。
  所幸陈介祺收藏的古陶残片5000件中,有1731件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2011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泉、镞和各式范1000余件现藏于山东博物馆;毛公鼎被陈氏收藏半个多世纪后,经多位爱国人士用生命保护,现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陈氏部分藏品除了由后人及藏家变卖或上交国家,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各地馆藏外,还有许多流失到国外,可查考的藏品有:封泥548方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陈氏十钟”现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部分古印玺及青铜器等藏品流落到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奈良天理参考馆和大阪美术馆等;汉代君车画像原石现藏于法国巴黎博物馆;许多藏品流失到美国、英国、韩国等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
  作为金石大师故里的潍坊,坐拥万印名楼,广揽古韵遗风,唯有重开金石收藏山门,汇集天下名家精品,才能以当代金石篆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重振金石雄风,致敬先贤和历史,泽被桑梓与后世。一方面,会聚天下金石篆刻精英,吸引海内外有识之士捐赠陈介祺流失的藏品,一方面,通过金石文化活动发动征集、捐赠当代篆刻精品。
  陈介祺金石文化高山仰止,许多中华金石文物海外归来。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长尾崎苍石一次性向“万印楼”捐赠珍贵的秦汉古玺印100方,多次捐赠心爱的文物藏品及个人书法篆刻精品;着名旅华收藏家和田大卿一次性向“万印楼”捐赠文物藏品509件,他说,“我回国之前将这批心爱的文物捐赠给‘万印楼’,就是给它们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归宿”。
  2016年9月2日,首届陈介祺艺术节展出金石艺术文献资料、实物、藏品以及名家篆刻作品2000余件,许多珍贵的藏品资料和作品首次公开亮相,其中陈介祺的《砖拓四条屏》《哀启》等上乘精品,引得观者频频称赞。
  作为首届陈介祺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的“问道万印楼——日本当代篆刻名家作品中国展”,日本篆刻名家无偿捐献60余件篆刻精品,进一步丰富了“万印楼”的珍品收藏。
  一幅幅拓片,是经典的见证;一枚枚印章,是技艺的传承;一次次相聚,是文化的交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品收藏工程,在陈介祺故里——“金石之都”潍坊吹响“集结号”。
  十年来,潍坊市通过向海内外当代名家征集、设立“陈介祺奖”举办万印楼篆刻艺术大展、开展“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以及发动国内外有识之士捐赠等途径,并严格经国家级评审,收藏“万印楼”的当代精品印章已达10086方,精品印屏7349件,精品书法2743件,各类文物藏品1195件,累计藏品21642件。一座当代“万印楼”已然矗立!
  这些承载着中国汉字古韵风度和篆刻艺术之美的玲珑山石、精品印屏、翰墨善拓、珍贵文物,在向传统文化致敬的同时,也在笔笔刀刻与提腕挥毫间为这座城市写下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2017年9月,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全体委员在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举办的“致敬陈介祺——中国书协第七届篆刻委员会委员书法篆刻精品展”40余件作品,无偿捐赠给“万印楼”。此次捐赠就像星星之火,激发了海内外名家向“万印楼”捐赠的热情。
  近年来,苏士澍、王丹、骆芃芃、李刚田、童衍方、徐云淑、孙慰祖、朴元圭、萧春源、黄尝铭、吴沧海、尾崎苍石、和田大卿等海内外金石篆刻名家纷纷向“万印楼”捐赠珍贵的精品印章、秦汉古玺印等文物藏品。截至2022年,海内外主动向万印楼捐赠作品和藏品的金石篆刻家和收藏家已经达到了200多人次,当代精品印章、印屏收藏居全国之首。
  向“万印楼”捐赠者中年寿最高的,当属西泠印社终生成就奖得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顾振乐。2020年第三届陈介祺艺术节前夕,106岁的顾振乐专门为潍坊创作了“金石圣地”印章和《心经》书法长卷,当时因身体状况没能来潍,便托人捐赠给“万印楼”。艺术节结束后,陈介祺研究会负责人陈新专程赴上海为他送去收藏证书,顾老先生又欣然题字“金石之都”,并称“明年一定去潍坊参加陈介祺金石文化周”,然而次年7月老先生溘然长逝,未能拜谒“金石圣地”成为老先生的终生遗憾。
  正如中国金石文化绕不过一个人陈介祺,潍坊“金石之都”十年砥砺,同样绕不过一个人,即陈介祺研究会负责人陈新。
  为了让“万印楼”收藏更多名家精品佳作,让潍坊重振“万印雄风”,多年来,陈新遍访大江南北名家,与海内外书法篆刻机构广泛联系,宣传陈介祺金石文化魅力,推介潍坊“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每年组织对海内外大批作品来稿进行严格登记造册,邀请专家组织公开公平的国家级评审。
  陈新说,为了擦亮这座城市的金石文化品牌,赵洪祥、张逊、杨潍安、解奎刚、李洪刚等本地书法篆刻爱好者,与为打造“金石之都”无私奉献的更多志愿者一起,在历年金石文化活动组织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都是“金石之都”闪亮品牌背后的无名英雄。
  今年春天,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筹备期间,陈新因声音嘶哑去医院检查,医嘱是“休息,不能再说话”。而每当打通他的电话时,他却往往在四处奔波的旅途上。
  金石文化是一根丝线,一端是“金石之都”潍坊,一端是天下金石精英。与之相牵相系的是一场场生命托付、一腔腔古道热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心系金石之都,志在文化传承,有的篆刻名家甚至为此留下一生的“封刀”之作。
  2018年,陈新专程到上海拜访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金石篆刻家高式熊,并邀请他为“金石之都”留下作品。陈新拜辞后不久,老先生就病倒了。他躺在病床上,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金石之都”的印章,后来又托他的学生、中国台湾篆刻家协会会长黄尝铭在病床前现场代刀,完成了边款。
  2019年1月,陈新再次去上海看望98岁的高式熊先生,老人已不能开口说话,勉强可以用手势打招呼。返程的那天清早,陈新在上海浦东机场收到了老先生病逝的信息,禁不住扼腕痛惜。而此枚“金石之都”印章,也成了老先生的“封刀”之作。
  “潍坊目前的典藏精品,离不开全国各地篆刻名家的鼎力支持。”陈新感动地说。现居北京的文化名人丁一鹤是诸城人,也是他在部队的老战友,因两人都喜欢书法,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还经常相约访碑。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丁一鹤将自己收藏的北齐摩崖刻经珍贵拓片20多种、共计360多平方米,全部捐赠给潍坊,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金石之美。
  当代着名金石书画篆刻大师朱复戡弟子、着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是济宁人,与潍坊的缘分很深。他从1964年开始篆刻印章,第一本教材就是《十钟山房印举》,日日临摹,篆刻水平日增。段玉鹏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与潍坊市书法篆刻界交流密切,金石至交甚多,对潍坊这座城市、陈介祺金石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陈新是段玉鹏的学生,多年来,陈新竭尽全力推广陈介祺金石学,段玉鹏发自内心地欣慰和佩服。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前,段玉鹏花费一年多工夫,创作了201件精品书画、印章,无偿捐赠给潍坊。
  潍坊市提出用10到15年的时间再造一座“万印楼”的目标。谈起这一宏大构想,陈新表示,除了国际友人的捐赠外,陈介祺研究会还通过积极争取各种重大节庆展会的举办权,力争将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作品入藏“万印楼”。
  潍坊市尽最大可能丰富“万印楼”当代藏品,成为再造一座“万印楼”的宏大之基。目前从精品收藏的质量和体量上看,已经不逊于当年的“陶文齐鲁四千种,印篆周秦一万方”。
  今年3月20日至3月31日,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展览设置中华印信三千年、信义之邦、金石永寿、西泠春秋、金石和鸣、天涯比邻、焕彩万印楼、齐风鲁韵、笔不尽意、“印”证济宁等十个重要展区,许多重量级展品是十年来“万印楼”征集的藏品。其中,“焕彩万印楼——历届陈介祺奖精品展”展出的均为历届“陈介祺奖”获奖者的作品,受到参会专家与学者的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万印楼”收藏的水平与标准。
  为了更好地做好精品收藏与展览展示,潍坊市利用十笏园文化街区古式建筑,建设国内外第一座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在潍坊打造世界金石文化殿堂。
  金石之都,更好潍坊,向世界递出一张亮丽的金色名片。潍坊成为国内外金石篆刻家们的心驰神往之地,千百年“金石之都”的美誉当之无愧。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文 刘燕
  -
  重振万印雄风
  精品典藏 以望高山
  毛公鼎(仿制品)
  陈介祺艺术节展览现场
  在2017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长尾崎苍石(左二)向“万印楼”捐赠了自己收藏50余年的陈介祺原拓齐瓦当拓片,陈介祺研究会给尾崎苍石颁发了收藏荣誉证书。
  富藏精鉴,宗仰海内。在金石收藏研究方面,陈介祺被郭沫若、商承祚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宗师。他的藏品涉及商周青铜器、秦汉铜器及权量诏版、古玺印、封泥、陶器陶文、镜鉴、刻石、砖瓦、古钱币、泉范、碑帖、翰墨善拓等。他收藏的不仅仅是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古器物,更是人类文明史的片段、一个民族的魂魄与风骨。
  但令人扼腕的是,自清末以降,陈介祺身后大量藏品和着作几近散佚,部分在20世纪初流失到海外。陈介祺故居仅存“万印楼”和“十钟山房”两座建筑。
  所幸陈介祺收藏的古陶残片5000件中,有1731件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2011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泉、镞和各式范1000余件现藏于山东博物馆;毛公鼎被陈氏收藏半个多世纪后,经多位爱国人士用生命保护,现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陈氏部分藏品除了由后人及藏家变卖或上交国家,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各地馆藏外,还有许多流失到国外,可查考的藏品有:封泥548方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陈氏十钟”现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部分古印玺及青铜器等藏品流落到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奈良天理参考馆和大阪美术馆等;汉代君车画像原石现藏于法国巴黎博物馆;许多藏品流失到美国、英国、韩国等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
  作为金石大师故里的潍坊,坐拥万印名楼,广揽古韵遗风,唯有重开金石收藏山门,汇集天下名家精品,才能以当代金石篆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重振金石雄风,致敬先贤和历史,泽被桑梓与后世。一方面,会聚天下金石篆刻精英,吸引海内外有识之士捐赠陈介祺流失的藏品,一方面,通过金石文化活动发动征集、捐赠当代篆刻精品。
  陈介祺金石文化高山仰止,许多中华金石文物海外归来。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长尾崎苍石一次性向“万印楼”捐赠珍贵的秦汉古玺印100方,多次捐赠心爱的文物藏品及个人书法篆刻精品;着名旅华收藏家和田大卿一次性向“万印楼”捐赠文物藏品509件,他说,“我回国之前将这批心爱的文物捐赠给‘万印楼’,就是给它们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归宿”。
  2016年9月2日,首届陈介祺艺术节展出金石艺术文献资料、实物、藏品以及名家篆刻作品2000余件,许多珍贵的藏品资料和作品首次公开亮相,其中陈介祺的《砖拓四条屏》《哀启》等上乘精品,引得观者频频称赞。
  作为首届陈介祺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的“问道万印楼——日本当代篆刻名家作品中国展”,日本篆刻名家无偿捐献60余件篆刻精品,进一步丰富了“万印楼”的珍品收藏。
  一幅幅拓片,是经典的见证;一枚枚印章,是技艺的传承;一次次相聚,是文化的交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品收藏工程,在陈介祺故里——“金石之都”潍坊吹响“集结号”。
  十年来,潍坊市通过向海内外当代名家征集、设立“陈介祺奖”举办万印楼篆刻艺术大展、开展“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以及发动国内外有识之士捐赠等途径,并严格经国家级评审,收藏“万印楼”的当代精品印章已达10086方,精品印屏7349件,精品书法2743件,各类文物藏品1195件,累计藏品21642件。一座当代“万印楼”已然矗立!
  这些承载着中国汉字古韵风度和篆刻艺术之美的玲珑山石、精品印屏、翰墨善拓、珍贵文物,在向传统文化致敬的同时,也在笔笔刀刻与提腕挥毫间为这座城市写下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2017年9月,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全体委员在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举办的“致敬陈介祺——中国书协第七届篆刻委员会委员书法篆刻精品展”40余件作品,无偿捐赠给“万印楼”。此次捐赠就像星星之火,激发了海内外名家向“万印楼”捐赠的热情。
  近年来,苏士澍、王丹、骆芃芃、李刚田、童衍方、徐云淑、孙慰祖、朴元圭、萧春源、黄尝铭、吴沧海、尾崎苍石、和田大卿等海内外金石篆刻名家纷纷向“万印楼”捐赠珍贵的精品印章、秦汉古玺印等文物藏品。截至2022年,海内外主动向万印楼捐赠作品和藏品的金石篆刻家和收藏家已经达到了200多人次,当代精品印章、印屏收藏居全国之首。
  向“万印楼”捐赠者中年寿最高的,当属西泠印社终生成就奖得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顾振乐。2020年第三届陈介祺艺术节前夕,106岁的顾振乐专门为潍坊创作了“金石圣地”印章和《心经》书法长卷,当时因身体状况没能来潍,便托人捐赠给“万印楼”。艺术节结束后,陈介祺研究会负责人陈新专程赴上海为他送去收藏证书,顾老先生又欣然题字“金石之都”,并称“明年一定去潍坊参加陈介祺金石文化周”,然而次年7月老先生溘然长逝,未能拜谒“金石圣地”成为老先生的终生遗憾。
  正如中国金石文化绕不过一个人陈介祺,潍坊“金石之都”十年砥砺,同样绕不过一个人,即陈介祺研究会负责人陈新。
  为了让“万印楼”收藏更多名家精品佳作,让潍坊重振“万印雄风”,多年来,陈新遍访大江南北名家,与海内外书法篆刻机构广泛联系,宣传陈介祺金石文化魅力,推介潍坊“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每年组织对海内外大批作品来稿进行严格登记造册,邀请专家组织公开公平的国家级评审。
  陈新说,为了擦亮这座城市的金石文化品牌,赵洪祥、张逊、杨潍安、解奎刚、李洪刚等本地书法篆刻爱好者,与为打造“金石之都”无私奉献的更多志愿者一起,在历年金石文化活动组织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都是“金石之都”闪亮品牌背后的无名英雄。
  今年春天,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筹备期间,陈新因声音嘶哑去医院检查,医嘱是“休息,不能再说话”。而每当打通他的电话时,他却往往在四处奔波的旅途上。
  金石文化是一根丝线,一端是“金石之都”潍坊,一端是天下金石精英。与之相牵相系的是一场场生命托付、一腔腔古道热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心系金石之都,志在文化传承,有的篆刻名家甚至为此留下一生的“封刀”之作。
  2018年,陈新专程到上海拜访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金石篆刻家高式熊,并邀请他为“金石之都”留下作品。陈新拜辞后不久,老先生就病倒了。他躺在病床上,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金石之都”的印章,后来又托他的学生、中国台湾篆刻家协会会长黄尝铭在病床前现场代刀,完成了边款。
  2019年1月,陈新再次去上海看望98岁的高式熊先生,老人已不能开口说话,勉强可以用手势打招呼。返程的那天清早,陈新在上海浦东机场收到了老先生病逝的信息,禁不住扼腕痛惜。而此枚“金石之都”印章,也成了老先生的“封刀”之作。
  “潍坊目前的典藏精品,离不开全国各地篆刻名家的鼎力支持。”陈新感动地说。现居北京的文化名人丁一鹤是诸城人,也是他在部队的老战友,因两人都喜欢书法,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还经常相约访碑。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丁一鹤将自己收藏的北齐摩崖刻经珍贵拓片20多种、共计360多平方米,全部捐赠给潍坊,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金石之美。
  当代着名金石书画篆刻大师朱复戡弟子、着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是济宁人,与潍坊的缘分很深。他从1964年开始篆刻印章,第一本教材就是《十钟山房印举》,日日临摹,篆刻水平日增。段玉鹏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与潍坊市书法篆刻界交流密切,金石至交甚多,对潍坊这座城市、陈介祺金石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陈新是段玉鹏的学生,多年来,陈新竭尽全力推广陈介祺金石学,段玉鹏发自内心地欣慰和佩服。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前,段玉鹏花费一年多工夫,创作了201件精品书画、印章,无偿捐赠给潍坊。
  潍坊市提出用10到15年的时间再造一座“万印楼”的目标。谈起这一宏大构想,陈新表示,除了国际友人的捐赠外,陈介祺研究会还通过积极争取各种重大节庆展会的举办权,力争将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作品入藏“万印楼”。
  潍坊市尽最大可能丰富“万印楼”当代藏品,成为再造一座“万印楼”的宏大之基。目前从精品收藏的质量和体量上看,已经不逊于当年的“陶文齐鲁四千种,印篆周秦一万方”。
  今年3月20日至3月31日,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展览设置中华印信三千年、信义之邦、金石永寿、西泠春秋、金石和鸣、天涯比邻、焕彩万印楼、齐风鲁韵、笔不尽意、“印”证济宁等十个重要展区,许多重量级展品是十年来“万印楼”征集的藏品。其中,“焕彩万印楼——历届陈介祺奖精品展”展出的均为历届“陈介祺奖”获奖者的作品,受到参会专家与学者的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万印楼”收藏的水平与标准。
  为了更好地做好精品收藏与展览展示,潍坊市利用十笏园文化街区古式建筑,建设国内外第一座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在潍坊打造世界金石文化殿堂。
  金石之都,更好潍坊,向世界递出一张亮丽的金色名片。潍坊成为国内外金石篆刻家们的心驰神往之地,千百年“金石之都”的美誉当之无愧。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文 刘燕
  传递金石薪火
  公共教育 普及大众
  专家学者参观潍坊三中的汉字金石文化园。
  潍坊三中的汉字金石文化园一角
  在万印楼与毗邻的潍坊三中之间,一座名为汉字金石文化园的小院落,将古朴建筑与现代校园紧密衔接,一边是青苔满阶,一边是书声琅琅。汉字金石文化园是潍坊三中2016年建设的,依托古建筑万印楼,与篆刻研修室、书法云教室、汉字体验馆和当代学生版“万印楼”五位一体,形成以金石文化为主体,融合汉字书法文化元素,集教育、展示、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文化园区。
  走进当代学生版“万印楼”,一排排寿山玉石怀抱古拙汉字,名家精品与少年佳作无论上下。秦砖汉瓦之上雕刻的构图呈现典雅之美,有盛开的莲,有穿越千年的祝福语,古人与当下在此沟通交流、文脉传递。10年来,潍坊三中坚持开展金石篆刻进课堂,收集历届学生临刻的印章近8000方,富藏于当代学生版“万印楼”,并向全潍城区中小学生开放,为传承书法篆刻艺术搭建了全新平台,为广大师生学习书法篆刻提供了新的实践基地。
  以“篆刻艺术进课堂”为契机,潍坊三中系统梳理了学校的传统文化资源,重点打造陈介祺金石文化、于希宁国画文化、郭味蕖美术文化、国学明珠楹联文化、十笏园历史文化和魅力潍城地域文化、方寸世界集邮文化等板块内容。依托“万印楼”等资源,潍坊三中以篆刻文化为切入点,每周拿出两个课时来推进篆刻课程落实,同时打造了一批专业的篆刻教师队伍,成立了一支百人篆刻社团,让学生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文素养。如今,学校篆刻社团不断壮大,已经培养出200多名“小小篆刻家”,创作作品数千方。他们多次携篆刻技艺走进全国文展会,受到高度赞扬。
  谈起潍坊市开展的“书法篆刻进校园”活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王丹说,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我们必须要把传统文化好好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潍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传统文化特别是金石文脉相承,潍坊三中对篆刻课程的开发开设给中小学金石文化教育作出了榜样。
  潍坊市对于金石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尤为重视,将其作为公共教育课程向社会和校园推广。依托潍城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发挥“万印楼”等古迹资源优势和陈介祺等历史名人效应,围绕“写好中国字,刻好中国印,做好中国人”这一主题,广泛开展“书法篆刻进校园”活动,潍坊三中、潍坊外国语学校、潍城区浮烟山中学等学校纷纷开发教材、开设课程。
  市教育局将金石篆刻列入书法进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五年计划,重点抓好全市100所有条件的中学开设金石篆刻课,聘请专职教师,设置专业课程,安排专门学习场所,不断推出新成果。
  2015年7月14日,潍州外国语学校阶梯教室内,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篆刻专业委员会主任的苏士澍、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分别作“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身边的篆刻艺术”专题讲座,以多年浸润金石文化的心得,与师生分享,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主编朱培尔,来到十笏园文化街区作了一场“当代篆刻及其发展”的艺术讲座。
  2016年首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潍坊市组织了四个传承性展览,潍坊三中精心打造的汉字金石文化体验馆开馆,传承金石之光,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植孩子们的心中并生根发芽。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成为潍坊市推进“书法篆刻进校园”秉承的理念。全国知名篆刻家来到潍坊,现场教学,以“身边的篆刻艺术”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让更多的潍坊学子充分感受到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也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
  韩天衡、骆芃芃、朱培尔、陆明君、崔志强、徐振濂、许雄志等诸多书法篆刻名家一次次走进潍坊市的中小学校园,他们秉持金石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使命,从书法篆刻艺术切入,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
  2017年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的骆芃芃再次走进潍坊市的校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到篆刻艺术;中国书协理事、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培尔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和多年金石积学,对学生书法篆刻的认识和技法给予了指导。
  潍坊市和中国书协篆刻专家苦心孤诣,致力金石文化薪火相传。近年来,中国书协篆刻委还向潍坊城区的部分学校捐赠了书法篆刻艺术图书,为开展书法篆刻教育送来了“精神食粮”,进一步推动篆刻书法艺术进校园、进课堂,并使之规范化、常态化、课程化。
  多次举办各类金石文化大展,组织数次金石篆刻高峰论坛,开展多场金石篆刻专题讲座……如今在潍坊,金石篆刻已经走进校园课堂、走到普通群众身边,金石文化在学子心田和大众生活中扎根发芽。
  本为小众的高雅艺术,潍坊却在传承金石文化、打造“金石之都”的过程中,拓开了大众普及的空间,以公共教育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形成沟通,告诉一代又一代青春学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传统的瑰宝不能丢,薪火相传,还要发扬光大。
  2022年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上,潍坊学院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和黄河流域高等院校金石书法联盟在潍坊正式成立,中日韩金石篆刻交流互鉴中心也正式落户潍坊。
  在潍坊学院建成海内外第一所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是潍坊市委、市政府发挥潍坊金石文化资源优势,提高金石人才培养质量和品牌影响的施教实践。学院开设陈介祺金石文化本科班,设立硕士培养点,面向全国、面向国际招生,将对潍坊市挖掘潍坊金石书法文化,潍坊学院学术交流、品牌效应、美术学院特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金石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在千年传承的不同历史阶段,或精研,或彰显,或遮蔽,其深厚的学术底蕴需要一种当代传承的力量去打开,去阐释。潍坊市在对陈介祺金石文化当代性学术视野的探究方面,有着扎实而深入的开掘,以陈介祺金石文化系列活动为重要载体,多维度呈现中国金石文化之博大精深,探寻出一条学术普及、服务大众、造福当代的文脉传承弘扬新路径。
  利用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2014年以来,潍坊举办了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30余场次。除了中国书法篆刻进课堂高端学术讲座,还先后举办“陈介祺金石思想与当代篆刻走向高峰论坛”“‘传承与弘扬’——中日韩篆刻国际高峰论坛暨十钟山房与当代篆刻创作学术研讨会”“打造‘金石之都’·建设‘文化名市’,唱响‘一带一路’金石文化新篇章学术研讨会”“打造‘金石之都’主题对话”“‘现状与走向’——当代篆刻潍坊论坛”及黄尝铭金石文化研究重要专着《篆刻年历1051-1949》首发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陈介祺研究》首发式……为当代视野下金石学术作出了有力贡献。
  中国金石文化当致敬传统、汲古润今,面向未来、推陈出新,这是潍坊作为“金石之都”的使命与担当。
  2022年9月,经陈介祺研究会的同仁们策划,潍坊发起了一场“一起向未来”的大型展览,面向全国200多所开设书法篆刻专业的高校吹响“集结号”,对金石书法篆刻教育进行一次高水准的创作检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63所高等院校的503名篆刻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入选,2500件镌刻着传统文化精神印记的精品书法印章、印屏在潍坊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校书法篆刻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为了尽快实现金石文化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潍坊市计划以十笏园文化街区为中心,整合十笏园、“万印楼”、城隍庙、松园子、金银仓、郑板桥纪念馆、非遗空间、潍坊市美术馆、郭味蕖美术馆等金石文化资源;整合欧阳修、赵明诚、周亮工、王石经、陈介祺、郑板桥、郭味蕖、于希宁等金石文化历史名人资源;整合潍坊青铜铸造、潍坊嵌银、潍坊金石传拓、潍坊风筝、潍坊核雕、潍坊刺绣、杨家埠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植金石文化产业项目,开发金石文化衍生产品,打造中国乃至国际金石文化产业园和国际金石文化旅游目的地。
  夏日荷香润,秋深叶不枯。位于潍城区东风西街的清代园林自怡园内,一方方阴文篆刻在一步一景的奇石巨岩上汲古润今,历史与现实在此对话与交流。中国最大的金石文化产业园将在这里落成。
  为推广普及陈介祺金石文化,让金石文化元素融入市民生活日常,潍坊市在自怡园规划建设国内最大的中日韩金石文化公园,中心广场设金石文化墙,集中展示历代金石篆刻名家精品;公园南北两个出入口分别设置标志性景石,凸显公园金石文化氛围;五个印章展示区,分别选出先秦古玺10方,秦汉魏晋南北朝印章15方,隋唐宋元印章4方,明清及近代以来篆刻家作品91方,共计120方予以镌刻,近年来中日韩金石文化交流的成果也将一并入园展示。
  漫步金石文化公园,太湖石、泰山石等景石为镌刻载体点缀于公园内,既可领略中国金石镌刻技艺,又可体验展示金石文化传承。匠心布局、精美架构,呈现给广大市民游客,推动金石文化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将成为潍坊“金石之都”的又一张亮丽城市名片。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文 刘燕
  -
  传递金石薪火
  公共教育 普及大众
  专家学者参观潍坊三中的汉字金石文化园。
  潍坊三中的汉字金石文化园一角
  在万印楼与毗邻的潍坊三中之间,一座名为汉字金石文化园的小院落,将古朴建筑与现代校园紧密衔接,一边是青苔满阶,一边是书声琅琅。汉字金石文化园是潍坊三中2016年建设的,依托古建筑万印楼,与篆刻研修室、书法云教室、汉字体验馆和当代学生版“万印楼”五位一体,形成以金石文化为主体,融合汉字书法文化元素,集教育、展示、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文化园区。
  走进当代学生版“万印楼”,一排排寿山玉石怀抱古拙汉字,名家精品与少年佳作无论上下。秦砖汉瓦之上雕刻的构图呈现典雅之美,有盛开的莲,有穿越千年的祝福语,古人与当下在此沟通交流、文脉传递。10年来,潍坊三中坚持开展金石篆刻进课堂,收集历届学生临刻的印章近8000方,富藏于当代学生版“万印楼”,并向全潍城区中小学生开放,为传承书法篆刻艺术搭建了全新平台,为广大师生学习书法篆刻提供了新的实践基地。
  以“篆刻艺术进课堂”为契机,潍坊三中系统梳理了学校的传统文化资源,重点打造陈介祺金石文化、于希宁国画文化、郭味蕖美术文化、国学明珠楹联文化、十笏园历史文化和魅力潍城地域文化、方寸世界集邮文化等板块内容。依托“万印楼”等资源,潍坊三中以篆刻文化为切入点,每周拿出两个课时来推进篆刻课程落实,同时打造了一批专业的篆刻教师队伍,成立了一支百人篆刻社团,让学生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文素养。如今,学校篆刻社团不断壮大,已经培养出200多名“小小篆刻家”,创作作品数千方。他们多次携篆刻技艺走进全国文展会,受到高度赞扬。
  谈起潍坊市开展的“书法篆刻进校园”活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王丹说,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我们必须要把传统文化好好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潍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传统文化特别是金石文脉相承,潍坊三中对篆刻课程的开发开设给中小学金石文化教育作出了榜样。
  潍坊市对于金石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尤为重视,将其作为公共教育课程向社会和校园推广。依托潍城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发挥“万印楼”等古迹资源优势和陈介祺等历史名人效应,围绕“写好中国字,刻好中国印,做好中国人”这一主题,广泛开展“书法篆刻进校园”活动,潍坊三中、潍坊外国语学校、潍城区浮烟山中学等学校纷纷开发教材、开设课程。
  市教育局将金石篆刻列入书法进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五年计划,重点抓好全市100所有条件的中学开设金石篆刻课,聘请专职教师,设置专业课程,安排专门学习场所,不断推出新成果。
  2015年7月14日,潍州外国语学校阶梯教室内,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篆刻专业委员会主任的苏士澍、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分别作“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身边的篆刻艺术”专题讲座,以多年浸润金石文化的心得,与师生分享,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主编朱培尔,来到十笏园文化街区作了一场“当代篆刻及其发展”的艺术讲座。
  2016年首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潍坊市组织了四个传承性展览,潍坊三中精心打造的汉字金石文化体验馆开馆,传承金石之光,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植孩子们的心中并生根发芽。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成为潍坊市推进“书法篆刻进校园”秉承的理念。全国知名篆刻家来到潍坊,现场教学,以“身边的篆刻艺术”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让更多的潍坊学子充分感受到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也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
  韩天衡、骆芃芃、朱培尔、陆明君、崔志强、徐振濂、许雄志等诸多书法篆刻名家一次次走进潍坊市的中小学校园,他们秉持金石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使命,从书法篆刻艺术切入,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
  2017年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的骆芃芃再次走进潍坊市的校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到篆刻艺术;中国书协理事、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培尔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和多年金石积学,对学生书法篆刻的认识和技法给予了指导。
  潍坊市和中国书协篆刻专家苦心孤诣,致力金石文化薪火相传。近年来,中国书协篆刻委还向潍坊城区的部分学校捐赠了书法篆刻艺术图书,为开展书法篆刻教育送来了“精神食粮”,进一步推动篆刻书法艺术进校园、进课堂,并使之规范化、常态化、课程化。
  多次举办各类金石文化大展,组织数次金石篆刻高峰论坛,开展多场金石篆刻专题讲座……如今在潍坊,金石篆刻已经走进校园课堂、走到普通群众身边,金石文化在学子心田和大众生活中扎根发芽。
  本为小众的高雅艺术,潍坊却在传承金石文化、打造“金石之都”的过程中,拓开了大众普及的空间,以公共教育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形成沟通,告诉一代又一代青春学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传统的瑰宝不能丢,薪火相传,还要发扬光大。
  2022年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上,潍坊学院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和黄河流域高等院校金石书法联盟在潍坊正式成立,中日韩金石篆刻交流互鉴中心也正式落户潍坊。
  在潍坊学院建成海内外第一所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是潍坊市委、市政府发挥潍坊金石文化资源优势,提高金石人才培养质量和品牌影响的施教实践。学院开设陈介祺金石文化本科班,设立硕士培养点,面向全国、面向国际招生,将对潍坊市挖掘潍坊金石书法文化,潍坊学院学术交流、品牌效应、美术学院特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金石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在千年传承的不同历史阶段,或精研,或彰显,或遮蔽,其深厚的学术底蕴需要一种当代传承的力量去打开,去阐释。潍坊市在对陈介祺金石文化当代性学术视野的探究方面,有着扎实而深入的开掘,以陈介祺金石文化系列活动为重要载体,多维度呈现中国金石文化之博大精深,探寻出一条学术普及、服务大众、造福当代的文脉传承弘扬新路径。
  利用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2014年以来,潍坊举办了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30余场次。除了中国书法篆刻进课堂高端学术讲座,还先后举办“陈介祺金石思想与当代篆刻走向高峰论坛”“‘传承与弘扬’——中日韩篆刻国际高峰论坛暨十钟山房与当代篆刻创作学术研讨会”“打造‘金石之都’·建设‘文化名市’,唱响‘一带一路’金石文化新篇章学术研讨会”“打造‘金石之都’主题对话”“‘现状与走向’——当代篆刻潍坊论坛”及黄尝铭金石文化研究重要专着《篆刻年历1051-1949》首发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陈介祺研究》首发式……为当代视野下金石学术作出了有力贡献。
  中国金石文化当致敬传统、汲古润今,面向未来、推陈出新,这是潍坊作为“金石之都”的使命与担当。
  2022年9月,经陈介祺研究会的同仁们策划,潍坊发起了一场“一起向未来”的大型展览,面向全国200多所开设书法篆刻专业的高校吹响“集结号”,对金石书法篆刻教育进行一次高水准的创作检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63所高等院校的503名篆刻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入选,2500件镌刻着传统文化精神印记的精品书法印章、印屏在潍坊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校书法篆刻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为了尽快实现金石文化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潍坊市计划以十笏园文化街区为中心,整合十笏园、“万印楼”、城隍庙、松园子、金银仓、郑板桥纪念馆、非遗空间、潍坊市美术馆、郭味蕖美术馆等金石文化资源;整合欧阳修、赵明诚、周亮工、王石经、陈介祺、郑板桥、郭味蕖、于希宁等金石文化历史名人资源;整合潍坊青铜铸造、潍坊嵌银、潍坊金石传拓、潍坊风筝、潍坊核雕、潍坊刺绣、杨家埠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植金石文化产业项目,开发金石文化衍生产品,打造中国乃至国际金石文化产业园和国际金石文化旅游目的地。
  夏日荷香润,秋深叶不枯。位于潍城区东风西街的清代园林自怡园内,一方方阴文篆刻在一步一景的奇石巨岩上汲古润今,历史与现实在此对话与交流。中国最大的金石文化产业园将在这里落成。
  为推广普及陈介祺金石文化,让金石文化元素融入市民生活日常,潍坊市在自怡园规划建设国内最大的中日韩金石文化公园,中心广场设金石文化墙,集中展示历代金石篆刻名家精品;公园南北两个出入口分别设置标志性景石,凸显公园金石文化氛围;五个印章展示区,分别选出先秦古玺10方,秦汉魏晋南北朝印章15方,隋唐宋元印章4方,明清及近代以来篆刻家作品91方,共计120方予以镌刻,近年来中日韩金石文化交流的成果也将一并入园展示。
  漫步金石文化公园,太湖石、泰山石等景石为镌刻载体点缀于公园内,既可领略中国金石镌刻技艺,又可体验展示金石文化传承。匠心布局、精美架构,呈现给广大市民游客,推动金石文化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将成为潍坊“金石之都”的又一张亮丽城市名片。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文 刘燕
  -
  推进文化交流
  金石丝路 连接世界
  “一起向未来”——高等院校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学术提名展部分参展作品(资料图片)
  2017年9月,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开幕式现场。
  2019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日本当代篆刻名家颂扬陈介祺主题篆刻展。
  当代篆刻名家邀请展展出的精美篆刻作品。张驰 摄
  2014年首届陈介祺国际篆刻大赛期间,时任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长尾崎苍石、中国台湾篆刻家协会会长黄尝铭、中国澳门濠江印社社长萧春源向“万印楼”捐赠了自己多年的藏品,并接下了潍城区领导授予的陈介祺研究会顾问聘书,面向十钟山房、陈介祺塑像深深鞠躬。
  这是世界金石文化之根,是世界汉学之脉。阳光越过金文“林下田间”石刻墙,洒落进这方小院,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石篆刻名家笼罩在同一片金色光辉里。
  “2014年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和潍城区委、区政府,站在挖掘和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新起点上,通过每年举办的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日韩金石篆刻家带着作品前来展览交流、学术研讨。名家云集,精品荟萃,艺术和学术水准都比较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金石之都,十年见证,苏士澍这样评价。
  这座城市带着金石文化之光走出去,架起东亚文化交流的新桥梁,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成为国际金石篆刻发展的风向标。
  日本篆刻家协会、韩国篆刻协会、新加坡书法篆刻协会、马来西亚篆刻研究会、英国篆刻协会、法国篆刻联谊会和中国香港篆刻研究会、中国澳门濠江印社、中国台湾篆刻家协会,每年都会组织篆刻艺术家投稿参展,组织直播收看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开幕式盛况。
  对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毛公鼎的首藏地潍坊“万印楼”,篆刻名家黄尝铭内心满怀敬仰。受聘陈介祺研究会顾问后,他在中国台湾成立台湾篆刻家协会,发动组织台湾金石篆刻界同仁参与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每年都与陈介祺研究会策划“两岸情 金石缘”主题展览。为了推广宣传陈介祺金石文化,他跑遍台湾的角角落落,即便腿部做了手术,也不停止奔波的脚步。同胞赤诚,金石可鉴!
  历届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都有不少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篆刻家怀着“朝圣之心”来潍坊参加活动、拜谒“万印楼”。自2020年第三届陈介祺艺术节开始,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在潍坊设主会场的同时,陆续在日本大阪、韩国首尔、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国外城市以及中国的港澳台地区设立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让海内外更多金石篆刻爱好者领略金石文化盛事风采,跨越山海联结世界汉学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筑就一条金石文化的美丽丝路。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说:“陈介祺在金石篆刻界的地位非常高,他的收藏、着作和研究成果影响深远,日本和韩国篆刻界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陈介祺不仅是潍坊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十年来,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英国、美国、新西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诸多城市和港澳台地区的权威金石篆刻艺术机构均与潍坊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给予潍坊举办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大力支持和帮助。
  经过十年的持续努力打造,陈介祺金石文化研究与传播硕果累累,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已经成为国际金石文化交流的年度盛会,“陈介祺奖”和“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也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知名文化品牌,潍坊成为世界公认的金石文化聚集高地和交流中心,在国内外金石篆刻界的广泛影响力和巨大吸引力得以充分彰显。
  2022年,中日韩金石篆刻交流互鉴中心也正式落户潍坊。着名金石篆刻大家韩天衡先生说:“潍坊已经成为中国金石文化的风向标,国际金石文化的聚集高地和交流中心。”
  创新节会举办方式,促进学术与文化交流,彰显金石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专业性……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从一开始就致力于走出潍坊,走向全国,让中国金石文化发扬光大。2015年8月20日,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第三届院展、首届“万印楼”篆刻名家邀请展作品联展在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开幕。这是首次将三个专业团体集合在一起,将三个不同范畴的展览联合展出,展览从规模上、范围上以及展品高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也是潍坊金石文化进行交流展示的一次重要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说:“此次三联展势必开创出篆刻艺术事业的一片新天地。”
  以刀为笔,银钩铁画,刻下的是文明,是历史,是学养。今年3月20日至3月31日,在孔子博物馆开展的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重要板块“焕彩万印楼”——历届陈介祺奖精品展,为海内外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这是陈介祺金石文化在全国学术高度的一次经典呈现。
  海外书法篆刻界素来景仰中国“南西泠,北万印”的金石盛名。2022年9月潍坊市荣膺“东亚文化之都”,金石文化交流互鉴是重要的核心内容。
  陈介祺研究会作为一个民间学术机构,先后与韩国、日本等国的金石研究学术团体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一大批国际篆刻大师形成经常性学术交流,包括日本篆刻家协会顾问尾崎苍石、理事长井谷五云,韩国篆刻家学会会长朴元圭、篆刻名家黄宝根等。国外金石篆刻名家纷纷来到潍坊拜谒“万印楼”,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不懈地为金石之都代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潍坊的金石故事。
  2014年潍坊市举办首届“万印楼奖”国际篆刻大赛的消息传到日本东京,整个日本金石书法篆刻界为之兴奋不已。日本篆刻家协会以致敬万印楼的名义,组织全国千名篆刻作者进行创作比赛,评选出58件作品向中国潍坊举办的大赛投稿。这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寻根。此后,历年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都有日本篆刻名家带着精品佳作参加。
  “万印楼”百余年来辉光熠熠。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重振“万印楼”雄风,不仅仅是潍坊市的责任,更是所有金石篆刻家和金石篆刻爱好者共同的愿望。西泠印社副社长、当代着名金石学家童衍方说:“潍坊近年来挖掘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把国内外的金石篆刻家都吸引过来,推动了当代金石篆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举办的“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成为金石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继承弘扬篆刻艺术具有追本溯源、推陈出新的代表性意义,成为推动国际篆刻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的有力引领。作为百余年最大规模的秦汉印国际临创大展,引起国内外金石篆刻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2021年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期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十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位作者的6000余件金石篆刻作品参展,规模之大、精品之盛,堪为潍坊打造“金石之都”迈出标志性的又一大步。
  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表示:“潍坊的国际金石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中日韩等东亚文化交流的样板和风向标。期望潍坊抓住这个品牌,坚持做下去,做出更大的成绩和影响力来。”
  十月金秋,致敬金石。今年是陈介祺诞辰210周年,抓住海内外金石篆刻界兴起陈介祺和金石文字研究热的契机,潍坊市在挖掘、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方面又将推出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今年10月份的纪念陈介祺诞辰210周年暨陈介祺金石文化周期间,我市将举办“陈介祺学术思想与金石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西泠印社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国内外专业权威机构,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韩国东方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金石文字研究一流高校的60多位顶尖专家学者,都将提供论文并出席学术研讨会,构建中国金石文化海内外学界的高端交流对话。
  印篆做媒,金石结缘。如今,“金石之都”已成为一张烫金的文化名片,传承着城市的文脉,接续着人们的追求,蕴含着时代的创新,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赋能添彩。
  金石高山,中华文脉。“金石之都”潍坊,正汇聚海内外金石学人,荟萃天下金石精品,以致敬陈介祺金石文化的传承之心、重焕中华文明荣光的弘扬之志,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世界重建中国金石文化的当代话语。汲古润今,金石襄盛世;弦歌不辍,一起向未来!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文 刘燕
  本期图片由陈介祺研究会提供(署名除外)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