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67天前
鄌郚总编

赵建修丨昌乐一中同仁小传

  昌乐一中同仁小传
  
  编者按:赵建修,山东昌乐人,毕业于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国民党统治时期,受霍树楠之邀,担任昌乐中学训育员兼教员。1948年,辗转迁台,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后皈依基督,司牧师之职。晚年,倡议在台湾的昌中校友编修山东省立昌乐中学路北分校校史,并亲自撰写《山东省立昌乐中学路北分校概况》《同仁小传》两文。惜乎书未成而身已殁。
  其遗著《同仁小传》,记述十四名教员事迹,晚年忆旧,意味深长。此文由多位在台一中校友着力推荐,特收录于兹,以为纪念。
  
  霍校长梓坡先生
  校长霍树楠字梓坡,山东省寿光县人。寿光南毗昌益,北至于海,东与潍县为邻,西接广饶。平原广阔,举目无垠。背倚渤海,海波不兴,舟楫如林。南眺沂蒙诸峰,高挂云表。非仅农产丰足,又有渔盐之利。是以民富商殷,学风极盛。寿人自夸:吾一乡之大学生,超过昌乐县全县。固属目中无人,不无骄矜之嫌,但亦事实然耳。
  昌乐虽值胶济铁路之中点,交通称便,理应不落人后。何知境内山岭起伏,除大小丹水及部分白狼河外,几无水利可言。粮食生产有限,以共产主义论,大多是无产阶级。啼饥号寒,在所难免。仅北境略有平原,即铁道北一二两区是也。受教育较多,邻县寿潍安益学者车载斗量,诚非虚语,霍师其一也。彼系青州府省立第十中学之高才生,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二十三年秋,我在初中三年级之三角,即新任数学教师霍梓坡先生,虽然口才并非悬河,却都条理分明,深受其益。高中三年连续教完范氏大代数三S立体几何葛氏三角解析几何,均采美国原文本。其实教育部早已禁用英文本,惟青岛市教育局,无权管辖铁路中学,用至二十六年暑假为止。
  不久,抗战开始,大局丕变。三十年秋,闻山东省政府创立战时补习教育之临时政治学院,因深感失学之苦,乃前往报名投考。考前至安丘南逯省立八联中,恭谒霍师,略作指导,并非做弊。因被聘为命题委员,数学得七十五分。霍师竟幽我一默,言数学我为最高分,我也夸口说:“名师出高徒”。在严肃师生中,有此一段轻松佳话,甚感温馨。缘霍师张专员显庭族叔均乃十中杰出同班同学,无怪三人合作无间,成就抗战奇绩。
  霍师接长昌乐中学后,迅速由县立改制省立,实非易事。旋即扩大招生,敦聘名师,如王笑房刘桐轩巩章武,均系名震青岛市之数学大师,咸罗致之。微不足道之小小昌乐中学,质量陡增,皇皇其名,在鲁中论,大有鹤立鸡群之概。至抗战胜利,学生超逾两千人,教职员百余,堪云极一时之盛。但凡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昌潍地区防务本乃鲁东中流砥柱,掌控青岛济南二大据点之安全。不意国军大军云集,而不堪一击。三十七年四月昌潍战役,国军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仅赖地方部队奋力作战,牺牲殆尽,领袖二张(张天佐张髯农)为国自裁。试问国军将领中,几人尽忠国家?大部分非降即走!潍城既陷,驻守昌乐部队虽未投降,却是弃城而逃。未几,华北半壁河山尽墨,国军大势已去。八年抗战,三年戡乱,立成泡影,终致祚胤不保。至三十八年冬,大陆完全撤退,仅保台湾一隅之地。屈指自昌潍战役起至改朝换代,不过一年又半尔!
  台湾面积仅占大陆面积两百六十七分之一,弹丸之地,资源贫乏,生产设备多为美机摧毁,幸执政者大力复元,始有今日之台湾。而我昌中校友来者近八百人,多受高等教育,文武兼备,效力国家社会,均有辉煌成就。追根揭底,霍师之功也!
  霍师携眷莅台,执教于中部名校台中一中,兼中兴大学教授。退休后以修整庭园花卉为乐。体魄健壮,不减当年,年逾九秩高龄,耳聪目秀,思路敏慧,足见“仁者寿”也。念及恩师,永难忘怀云尔!
  
  分校主任赵理卿
  赵世法字理卿,城北三里庄子后街人。家中尚称富有,书院高等小学毕业,即升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当年师范分为前后两期,课程严格,成绩斐然。因系官费,考取非易。民十八之夏,回昌任职母校,惟未授我课。当时最高班为十九级,王士俊为榜首,赵伯枢任级任。二十级级任多病,已佚其名,郭汉广德新兄多属头名。二十一级级任系刘师承基字绳武,教我英文。二十二级级任田海清字汇川,二十三级级任益都人刘云轩。二十四级似赵理卿,但不敢确定。理卿有可能是专任教员,刘厚民就是专教地理,都非常杰出。校长赵光岳字酣吾,商家庄人。
  革命军北伐成功后,军阀张宗昌败北,逃亡大连。理卿出任昌乐县立民众教育馆长,推行社会教育。并创办平民补习班,设立阅报所,启迪民智,扫除文盲,功不可没。迨青岛市大量扩充学校,以高薪求才,赵光岳任最佳之北平路小学校长,赵理卿出长贵州路小学,赵伯枢是黄台路小学校长。市区仅此三位昌乐人,郊区亦有二三人任校长,校长是谁,记忆不清。某年,蒋夫人宋美龄在青岛避暑,理卿请其到学校演讲,到场举手答礼后,以“自古英雄本无种,大好男儿当自强。”为勉。复以接近沪语笑问:“你们都懂吗?”众鼓掌答称:“懂!懂!懂!”筹备多日之演讲,来去不及半小时,包括招待送礼欢迎欢送。此情此景,理卿多次向我言之,感觉颇有荣焉!以我揣之,当年有机会与蒋夫人握手致意者,恐无几人!近年在台湾,环境狭小,接触机会较多,本文集读者应有多人遇之。
  
  孙文灿其人其事
  孙文灿字魁南,城关镇四图村人。与本校王鸿亮先生同村,几乎是斜对门。吾素不知四图有孙姓。民二六之夏,彼卒业于山大土木系,我则高中毕业。青岛市昌乐同乡会,为庆祝昌籍青年完成学业而邀宴之,并假风景区照像留念。民国廿三年初中毕业时,刘裕坤厚民师毕业于山大中文系,亦曾同席并留一大型相片。孙于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开始,因而匿藏乡间,无用武之地。据称曾在商家庄和黄埠小学任教,诚然大才小用。然生逢乱世,夫复何言!
  孙氏确是“老好人”,惟略有“食古不化”成分,时有“对事不对人”之优点,却也有得罪人而不自知之事。四图进城不足二华里,一无所闻所知。因其尊翁系基督徒,似齐鲁大学出身,久在济南任教会创立之痲疯院长,是以晚辈均居济南。又因乡人对信基督教者多所误会,总认为是“二鬼子”,不甚齿之。吾与其共事近三年,尚称融洽。用餐时,从未见其祷告,亦不知其信耶酥。又因其家业富足,竟为土匪觊觎曾被绑架,藏诸一枯井内上覆石板。彼言腾空而起,冲石而出后自行逃归。乡人闻之,无不嗤之以鼻,且有多人斥其“胡说八道”。盖村人趁匪徒疏忽,启石以绳索系之而上,自行回家。众说纷纭,吾以后者为是,前者难以置信也。
  抗战胜利后,共军坐大,声势逼人,为保安全,城外绕以鹿砦,有如外城,独留一门,进城者先经此门。因有卫兵,其不成文法是“骑自行车者必须下车而入”。孙不知此规,竟为粗鲁士兵以枪托击倒在地,论者认为自取其辱,真是有冤没处诉。昌潍沦陷后不知所终。
  
  都昌富户李树铭
  家乡谚语中有“南鄌北都”之说,又引申为“南到鄌郚北到都昌”,明显说明鄌郚与都昌是昌乐两大集镇。两地皆建围子,简称土城。因多富足之家,借以防匪患也。
  都昌李家为大户,李家有书阁树铭兄弟者,双双就读于北平私立中国大学。该校系法界元老王宠惠先生所创办,来头不小,水准不恶。但私立终归是私立,为争取学生,充实经费,不无少有浮滥而视之为“野鸡大学”者。但校友中不少杰出人才,亦有一部分“鸦鸦乌”学生,予人不良印象。
  因昌乐小县,又称“地脉薄”,贤才鲜,都昌二李名震全县。吾久闻其名,未见其人。分校成立后,第一批之同事也。其为人也,非常风趣,并无以财傲世之作风,和易近人,亲切有加。又因生逢乱世,不求闻达,抗战数年,蛰居家中,未出山也。我则于廿八年春,偕王华轩王明章投奔抗战县政府教育科伯枢师,参加教育抗战。先任初级小学教员,四班同室复式教学。后升任“最初设立八所完全小学”之一之校长。复投考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文科,获中学教员资格。旋即奉派协助族兄赵理卿创办昌乐中学路北分校,以二十五岁出任教员兼训导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李氏大学毕业而赋闲家中,有违常规。因抗战之初有“不抗战即是汉奸”之口号,不得不参加抗战工作也。又因其久居北平,没有昌乐土话,见多识广,学养有素,不同凡响。尤精于平剧,四平调南梆子昆腔诸名词,均由之始知。乔国老之“劝千岁……”一段,亦由其来自,多少有些名士派作风。一般富庶之家难免“为富不仁”,他却慷慨大方,亦异人也。
  
  赵鉴堂老先生考
  赵鉴堂非仅赵氏耆宿,亦乃民初风云人物。本系泰字辈,但名为镜海,台甫为鉴堂,原不知为何故?后知其谱名为清泰,学名镜海,字鉴堂,以字行者久,故多不知其本名。
  清末废科举设学堂时,彼于山东优级师范附中毕业,回县首任昌乐县立高等女子小学堂校长。嗣后擢升劝学所长,即今之教育局长。因其国学根基深厚,才华超逾举人秀才,诚吾县进步人物。极可能是老同盟会员,否则不可能在抗战前曾为汪精卫之大将。
  诸城王乐平出任甘肃平凉县税务局主秘,王氏后以政变被刺身死,其子系我铁中同学。其女在台孀居,下嫁东北国代蔡某,邀我为其证婚。我县服务甘肃省者,一为鉴堂,一为家大伯祖父履坦公;以童生资格,应赵麟黻之聘出任甘肃省庄浪县之通判。昌乐人在甘肃任公职者恐无第四人。鉴堂先生曾任路北分校国文老师经年,来台后我住嘉义及中兴新村二地有年,均时来视,一老一少相处亲密。曾请教其诗作,因我平仄韵律一窍不通,特购小型诗韵一本以为参考。惜我无此天分,终无所成。其诗作,恒手扶额头再三思索,然后命我执笔写录,就是好诗一首。反复吟咏,韵律铿锵,令人叫绝。
  他们四代同堂,惜文斋四叔卒于前,几乎是白发送白发。其孙世杰弟情报学校毕业,派驻海外,见面不多。一九七零年冬,曾去港三周,明知其正在香港工作,但以其工作特殊,不便相见。诚乃咫尺天涯!世杰弟之独生子,以修元之推荐,现供职于台北捷运局,惜乎年轻一辈忙于工作,难得一见。虽然谱系不远,多已成路人矣!时代如斯,夫复何言也!
  
  王鸿亮君字季明
  王君鸿亮亦四图人。四图位城东北二华里,小庄也。计有王孙刘诸姓。东南乡尚有五图,村庄较大,不知有无一二三图。王家多次往访,小康之家。王妻纯乡村妇女,微有目疾。有子女似三人,年龄约在十岁左右。拥有土地数亩,有弟二人均务农,忠厚纯朴之辈。王君长我十岁。书院高等小学堂毕业,口若悬河,絮叨不休。有时尖酸刻薄,喜玩笑,为人却称厚道。似曾参加单级教员养成所,后有机会升入青岛李村中学师范部之速成班,一年毕业,取得正式小学教员资格,长于教育工作。
  久已入党,昌乐之老党员,追随伯枢工作。党性特强,对三民主义有深入之认识。
  七七抗战爆发,由青岛回家待变,与我时相过从,成莫逆焉!一度同任“八所完全小学校长”,彼学师范,自属内行。我对教学格格不入,幸赖勤奋努力,而升学率列为第三,仅次于鞠王。鞠下皂户人,李村师范正式毕业,成绩为全县之冠。
  昌乐中学路北分校成立,王透过各种管道(最可能是县党部推荐),而先任职员,顺便指挥学生党员。经验老到,有声有色,煞有介事,令人不能等闲视之。由于教员不足,有时兼任国文公民等课程,既叫响,也叫座。因其深谙组训法,安置若干年龄较长,经验较足之党员为其外围,有如棋子,消息灵通,风吹草动,无不在其掌握中。经常跑县党部,有点神秘兮兮。他之手下大将有管庄郄礼堂,朱留店刘某,均能配合,不无小小特务机关之作风。大陆沦陷后,有人见告,似为国而殒命焉!
  
  赵光瑛与李永武
  赵光瑛年逾八旬,终于台北县新店镇,蒙主召归天家。
  光瑛姑系鉴堂四爷之独生女,光汉文斋四叔之胞妹也。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之高材生。我于民廿四由青岛去济南,在光燮理堂二叔家见之。是时尚在学,短发短裾,阴丹士林上身,温文典雅,有大家闺秀之风。当年女师及一师均乃最佳学府,因系官费,录取之难难如上青天。
  毕业后,执教何处,吾不知之。迨民三一之秋,创立山东省立昌乐中学路北分校,初招两班新生,即习称之中五和师二。师二者,实乃简二,全名应为“简易乡村师范”,因战时需人孔急,是以二年毕业后,任初级小学教员。师范不能无音乐课,光瑛姑应聘为专任音乐教师,并由济南新购风琴一架,穷乡僻壤中,堪称难得之教具也。
  其前夫吴阴远先生,鲁南郯城人,任职铁路党部。文雅洒脱,精明能干,比较内向。吾多次见之,总感觉有“弱不禁风”之概。婚后不久,生一男名“进”,乃父又未久即因病去世,心窃悲之。
  李永武字柏舟,安丘人也。其堂弟李永固善篆刻,曾以昌乐伦家埠坡所产之伦玉代我雕刻印章一枚,采钟鼎文,美观绝伦,使用多年。柏舟似一师肄业,逢七七事变而辍学。人极聪颖而洒脱,毕业成绩列倒数第三名,操行为丙。其实功课并不下人,操行也不算坏,足见其摹仿名士派,凡事“满不在乎”有以致之。实则此君才气纵横,诗词歌赋无不通晓,故有目中无人之傲气。我与他性向完全不同,却又契为好友。
  毕业后,竟在安丘无安身之地,迫于无奈,远去昌邑四纵队之四维中学任教。何知不久忽然来访,要求安插工作。我非校长无权任用。事实上早无空额,一再与分校主任理卿族兄磋商,当时只有两班学生,人事固定,碍难照办。余洽事务处,暂准其参加教职员伙食团,因我兼课较多,给养为之代垫。迨续招中六及师三后,要求校方留一空位,各方大力推荐者众,颇有僧多粥少之势。理卿兄总算给我面子,安插其为国文教员,彼亦特别卖力。
  时赵光瑛孀居中,况又秀外慧中,以李不羁之性情,加以才高气傲,不久即滋生爱情。吾虑其家有糟糠不甚赞成,惟爱情超逾一切,终结连理。来台后,凭其三寸不烂之舌,毛遂自荐,入台中高工任教。后转台北县中和乡私立力行中学,以迄退休。时言凭其才能,未能出任校长为终身遗憾。足见其胸怀大志,似此魄力,昌乐人永不能之。时代在变,愿我昌乐同胞,能放开胸怀,各展所长!
  每逢春节,即去南投谒泰山,必顺便至中兴新村一晤。子李铎李进均成材。李进系前夫吴荫远之子,而柏舟慨其抚养长大,亦善事也。光瑛第二春尚称美满。惜柏舟去世在先,光瑛长住养老中心,八十高寿而卒,似在八十六年春。
  
  何世全之印象记
  分校设立之初,教员并无几人。多项科目必须兼任,英文即无专任者,孙文灿教一班,并教数学两班,无法排课,我亦勉强兼代数月。英国算是主要课程,不能“穷凑付”,后由商家庄赵仲明之长兄,介绍何世全来此。系济南东关红楼天主教会创办之“懿范中学”毕业生。身高不及一米四十,非常短小,简直像一个小孩子,坐于办公室椅上,两足悬空。貌尚清秀。懿范因有外国老师,英文程度尚佳,亦颇自爱。与学生相处,非常融洽,由都市至乡村能得适应,亦非易事。抗战胜利后,兵荒马乱中,不知其何往。有言出嫁,嫁何人亦不知之。后闻以难产而死于非命,殊属惋惜。如在大都市妇科医院,可免一死。
  因从未见其家属,可能为一孤儿,籍贯不详。仅知是赵仲明女儿之同学好友。为人不苟言笑,端正不阿,堪称严肃如冰霜。生活环境自然有些“格格不入”。一个少女孤军奋斗,可谓勇气可嘉,有类女中豪杰。吾誉其为大时代中之“风云人物”。因其身躯过小,学生多称曰“小何”而不名。当时教员多有浑名,我以过分严苛,不讲人情,学生暗称为“阎王”,吾尚不知,后由内子阎爱梅闻之而见告者。来台后偶遇分校学生,辄询其有无被打罚,自知未能施行爱的教育,愧对学生,故一再向之道歉。况自信主后,更感愧疚,悔不当初。惟亦有好学生安慰我,如无老师严格之管理与训练,恐无勇气逃出铁幕,得以在自由地区而稍有成就。
  回忆过去,国恨家仇,感慨万千。家中一切化为乌有,内子胞弟均为国而殒。如今孤独老人,情何以堪也。
  
  画家徐启元小传
  徐启元寿光人,何区何乡何村,恕我不知。寡于言而言必有中。性内向,却忠诚敦厚。待人有礼,可作刎颈之交。至其学历,绝未吹嘘为我国上海苏州杭州三大美专之一。并不讳伪满洲国长春美专。查伪满高等教育学校教师多是日本人。日人在唐代学习中国文化不少,故日本教师并不下吾人也。伪满国花为兰花,并见其空军飞机皆绘兰花,俗称兰花队。在七七抗战开始,不少凭一片爱国热忱之有志青年,回国参加抗战工作,诚属难能可贵。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
  我对绘事外行,然在初中时代,从图画老师大画家孙霖字沾群先生指导下,微通门路。偶绘松石,皴法不恶,蒙其嘉奖。校中画展被选一幅松月图。是以与徐兄论画,有板有眼,深入浅出,颇有心得,实则一大外行也。
  徐氏画作有褒有贬,然勇气十足,不计毁誉,作品频频,是以大有进步。竟然引起美国人之欣赏,吾为之推销,收入以补其家用。
  他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迨由省立虎尾女中退休后,多次回大陆探亲,好像元配亦有子女。不知其信仰非正派基督教,热情洋溢,有如疯狂。专赴大陆传道,惹起许多是非,听说曾被强制驱离。后始知其为“新约教会”,否认其他一切正统教会。况且反政府,并在高雄县山地创锡安教区,自建房屋,设立学校,自营农场,可供游客吃住,按人收费,居然商业化。因其不缴税款,政府前往取缔,时见纠纷。因地处深山,有瀑布,有温泉,竟成观光胜地,游者络绎不绝。好像是从六龟进去,应在南横公路附近。
  北平赵履德先生
  赵老师履德,据说是一区小崔家庄人。久居北平,七七芦沟变作,进入长期抗战。迨三十年底,日军自不量力,发动珍珠港偷袭美军。美军迫于无奈而参战,日本节节败退。敌伪区中人民极思脱离日寇,而竞相投入抗战阵营。以此之故,赵托人介绍来此乡村任教,借除“汉奸”之名。赵似伪师大毕业,因在本校教“教育学”也。
  赵妻为一标准北平小姐,高挑身材,一口京片子。初尝乡村生活,不易适应。家乡主食为煎饼,炊事烧柴火,以树叶杂草等为燃料,无处购买,必须自己到野外捡拾。秋收后较多,俯拾即是,入冬则多不见。伊手持竹扒,背负花篓,东寻西觅,不得要领。见一“柴火园子”,拟往捡取。因系私人所有,岂可偷取?园主怜之,赠一篓济其急用,未取分文。足见乡人之同情心重,而有此一段抗战佳话。
  赵氏为人忠厚老成,谦逊有礼,人乐与之交。当时均免费借居村人空房,形同一家,多能和平相处,从无纠纷。以我为例,住马姓西厢房,一明一暗,土炕为榻。明间会客,暗间卧房。后以学生增多,客房暂容二生。其东厢房三间,孙师魁南居之。虽系竹篱茅舍,却怡静安适。对房东在年节时赠些小小礼品,主客皆大欢喜。
  赵家似有子女三人,抗战胜利后地方不靖,不知所终。我随校迁五里庄,次年调本校专责青年工作,兼课又多。遇有班级功课问题,校长辄命我解决,幸好多逢凶化吉,未辱师命。如初中某毕业班驱逐几何老师,嘱我庖代,亦顺利应之。之后潍县失守,昌乐守军不战而逃,分校来台教师仅我一人而已。
  
  寿光耆宿魏绍九
  魏老先生字绍九,名已佚忘。但其年高德劭,为人人所崇敬。长公子魏子厚任寿光县政府教育科长,应系师大出身,吾与之有一面之缘,面似微麻,并不英俊,然道德文章出众,杰出人才也。惜乎困居昌乐城书院小学中,为我空军误投炸弹而死焉!
  老先生五经四书无不精通,且有高见。诗词歌赋滚瓜烂熟,晚辈多视之为“圣人”。战前去过湖广者,简直是凤毛麟角。而魏老足遍四海,见闻广博,经验丰富。楹联祝贺之作,随手拈来,无不出奇制胜,吹毛不得其疵,且又天衣无缝。性诙谐,典雅有趣,无不乐闻其环宇奇谭。
  魏老对我特钟其情,颇有老少配之规格。知人皆有别号我独无,雅兴大作,立即口出“弱木”二字,并释其义:名可大加鼓励,尽承美好夸大之词汇;字应谦虚低调以自警。并言出处“弱水之上有木名建”,见山海经海内南经。弱水即今甘肃省之张掖河,北流宁夏而没于沙。建,木名,青叶紫茎,黑花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吕氏春秋:“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建木如此怪异,但求我不类之。别号弱木使用已逾五十年,弱木亦时被手民误排弱水,故而用之为笔名。弱木弱水均在祁连山下,水木相映,驼铃叮当,似见卫青霍去病之踪迹。久慕大西北之风光,数拟“经中原,越河西”而一瞻新疆之盛。可惜年老力衰,难如愿矣!
  偶忆魏老风范,真是五体投地。如在人间,应是百龄人瑞。愚已八秩晋三,难称人瑞,自称老朽,盖自诩也。不禁叹曰:“老而不死是谓贼”,逐渐进入“生老病死”第四部矣!
  
  尹永锡老骥伏枥
  古乐府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查尹永锡先生出身不详,只知其籍肥城,一口鲁西腔。战前似任济南私立育英中学教员,经验老到,一副近视眼镜,满面笑容。从不逆人,全是“是是是”,永远不会得罪人。说好听是“顺理成章”,说呆话者“老奸巨滑”。此君似在南逯八联中,有一面之缘,并无深交。抗战胜利前,任十五联中王望分校,校址暴露,渐近共区而安全有虞。未知假何管道,转来本分校。此时有大量寿光教员暂避昌乐,一时喧宾夺主,寿人多于昌人,足见昌乐“少人才”也!
  尹君携家带眷,生活清苦,工作特别敬业。英语读音正确,一手秀丽字迹。督导学生则刚柔并济,从不打骂,有老教育家风范,赢得全校师生之称赞,合于“姜是老的辣”之谚语。
  政治学院同班同学尹雁民,系其族人。回肥后曾任肥城县参议会副议长,一度风头甚健。未来台。由山东文献得知高雄市有尹德民先生者,与雁民是否兄弟?三十七年春昌潍易手后,尹家流落何方?但愿这位好好先生平安无事。
  肥城位泰安府之西,县有名产“肥城桃”,大逾握拳,汁浆盈溢,其甜如蜜,香浸肺腑,昔为贡品,名贵可知。济南市面可以购得。因包装困难,不易远运全国,因我时至济南,亦去泰安,惜非桃期,未得一尝为憾。桃性酸涩,不宜多食。乡谚有“杏伤人,桃饱人,李子树下抬死人”之说,略可作为参考。
  
  张镜秋印象不深
  张镜秋鲁南沂水人,由宗润沾字汝农以同乡关系介绍来分校任职。战前曾任教青岛四方铁路小学。当时以铁路经费充足,教员素质较高,非后师毕业莫属焉。
  四方铁小毗邻铁中,相距仅一箭之地。校长鞠斯敏,系一大教育家,是日本留学生,温文儒雅,有学者风。铁小共有八所,四方为其中最大者。因四方机厂员工逾千,员工子弟较多,由此可知张某非等闲之辈。吾以铁中学生身份,谈及往事,彼竟冷漠而淡然处之,甚觉无情。后听说教国文时,将“丫头”念为“了”头,当时吾不信其如此无知也。但经数人言之凿凿,乃不得不信,何可如此误人子弟?简直丢人现眼,玷污教育界!
  此人似有精神异常症,胡言乱语,时发谬论,独立特行,殊称怪癖。不久即告失踪,有言逃亡他乡,有言畏罪自杀,又有言“被特务制裁而死”者。是耶?非耶?均多不知底细。大时代中不能明哲保身,愚不可及。如果冤死,殊属可惜。如有不法,则是自取灭亡。人之死也有重如泰山,亦有轻如鸿毛者。忠良如岳武穆,“莫须有”以陷之。恶如魏忠贤秦桧诸大奸臣,却又善其终也。观此善恶,忠奸不分,岂不令人仰天长啸乎?思索者再,不得不掷笔三叹!
  近日抢写十余人之小传,将是五十七年前之竹头木屑,鸡毛蒜皮之事,但见人事纷纭,成败均在萧何。人事如此,历史如此,任何事都是如此!正如“马上得天下,焉能马上治之”?残酷之事实,除皇皇上帝外,人力不可改变之。寄望读者诸君,姑妄视之!姑妄思之!参考各人经验,自有更深入之明瞭,人应进入正常之人生,自可不忮不求矣。

  赵建修(台湾)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