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54天前
鄌郚总编

东阿县姜楼镇魏庄石牌坊

  魏庄石牌坊
  牌坊,又名牌楼,古时称绰楔。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际,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形成者也。】乌头门为棂星门的最早称谓。古时认为灵星主稼蘠,取祈年报功之义,故又称天田星。汉高祖刘邦规定:祭天要先祭灵星。为此,各郡、国、县立专祠祭拜灵星。北宋仁宗赵祯于祭天的郊台设置【灵星门】,因门系木头打造,门上装有窗棂,为区别灵星,所以写成【棂星门】。它的结构最接近于明清牌坊。所以,梁思成认为,【宋元以前仅见乌头门于文献而未见牌楼遗例。今所谓牌楼者,实为明清特有之建筑型类。】为旌表典型人物及模范事例专门建造牌坊,是明清时期的习俗。
  牌坊按照其旌表含义,大约分为庙宇坊、功德坊、百岁坊、节孝坊、标志坊、陵墓坊等。清末以来,原来的牌坊拆除不少。据光绪二年(1876)编撰的《灵宝县志》载:【旧有牌坊八十座,因流寇陷城,欲于潼关筑坚城,利用牌坊之石巨而近,遂拆运以去,仅余三耳。】民国以来,一些城市为了市政建设的需要,耸立在大街小巷的牌坊拆除了不少。特别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在【破四旧】的狂风暴雨中,凡属旧物就要破除,大多牌坊被视为宣扬封建文化,众多牌坊毁于一旦,能够保存下来的就很少了。据张玉舰几近跑遍全国亲临现场访求,在《中国牌坊的故事》中仅收录260余座。祖上现保存有清代康熙、乾隆两朝奉旨敕建的两座节孝青石牌坊,俗称《魏庄石牌坊》,实为宝贵之文物。节孝坊和孝子坊主要颂扬了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和孝悌思想。从造型上,两坊的浮雕花纹及装饰优美生动,栩栩如生,为我们研究清代前期的石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魏庄:【节孝坊】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姜楼镇魏庄村是黄河中下游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地之一。今距东阿县城南3公里处的魏庄村前街。街中央矗立着两座巍峨壮观、造型精美的仿木结构的青石牌坊——【节孝坊和孝子坊】,两坊分别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乾隆四十五年(1780)。两坊相距16米,全部用上等的青石料雕刻、筑砌,是难得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节孝坊为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结构,宽7.2米,楼顶正中置圆雕葫芦,脊饰龙吻,明楼檐下为《圣旨》牌。额枋、花板、立柱周身浮雕花纹以云海、三龙戏珠为主体,配有腾龙、狮子、麒麟、神马、仙鹤、凤凰、喜鹊、牡丹、莲花、菊花、人物等图案。立柱前后置抱鼓石,其上圆雕石狮,雄狮踩绣球,雌狮撫幼崽,姿态各异,神态自若,形象逼真。当心间大字板题刻《节孝可风》,相传为康熙年间礼部尚书邓仲岳(1674~1748康熙六十年状元)所书。小字板题刻【旌表太学生考授州同、诰赠儒林郎魏嗣徵继室雷氏之坊】。
  国子监俗称【太学】,为当时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机构。【太学生】即是在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州同】为知州副职官名。这说明嗣徵爷生前曾考取过功名。【儒林郎】为文散官名,清.儒生出身者或从六品者可授儒林郎。此处【诰赠】或许是参照后代为官者的身份而例赠的官衔。八世祖嗣徵爷继室讳雷氏祖母出嫁五载,嗣徵爷因病去世。雷氏老祖母无意改嫁,一边支撑家业,料理家务,一边尽心抚养出生不久的幼儿淳爷,同时精心照料教育着侄儿我九世祖泌爷。
  泌爷字邺亭,号雪圃,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在婶母雷氏精心培育下,年弱冠即補博士弟子员。康熙四十七年(1708)考取戊子科第十一名文举;康熙五十二年(1713)登癸巳恩科进士,寻充内廷教习,渐入仕途。初授湖南永州府祁阳县令,再授肇庆府开平县令。时开平县新置(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划恩平长静都、新兴双桥都、新会登名、古博、平康、德行都建开平县),(后授北京大兴县县令。)匪患不断,有钱人家皆置碉楼以防,社会不安定。泌爷抵任,励精图治,首修先贤庙,次及浯溪书院。对肆意挑动百姓打官司从中渔利的几个恶讼师置于法(置鐽讼数人于法),讼事平息,巨盗、越狱者尽获诸境内,四境安定,民众和睦。有香山叛案株连邑民梁阿金含冤入狱。泌爷力为申雪,深得民心。后年迈解职归田,闭户课读,睦邻笃亲,求教者盈门,为阿邑之老诚典型推公为祭酒耳。
  清.顺治十八年(1661),世祖福临弃位失踪,圣祖康熙帝继位。相传,有一年皇太后(皇贵妃)携康熙帝南巡经过阿地,他们本想下榻县城馆驿,因看到天上乌云密布,似有下雨迹象。随同大臣孙家干奏说魏泌的老家就在此地不远处魏家庄,离此很近,为确保安全,建议住在魏泌老家。皇太后(皇贵妃)恩准,他们一行便来到了魏庄下榻。我老祖母雷氏热情接待伺候。此间,皇太后(皇贵妃)在询问对答中了解到雷氏早年丧夫、节孝守家、谆谆教侄的经历,甚为感慨嘉许。临别时赐玉壶一把,柔杯一对,以作纪念。回朝后,皇上特召见泌爷,颁下《圣旨》,特命在老家魏庄为雷氏建造节孝牌坊。
  魏庄离黄河仅十余里,那时的黄河经常发大水。据说建牌坊用的石料,就是借着黄河发大水时用船运过来的。在建造牌坊的日子里,魏庄几乎每天都搭台唱戏,四围村庄的人们也来看戏凑热闹,中午雷氏管饭,看戏的人们吃过饭就到建坊工地上帮忙打下手,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四月十七日,牌坊建成。后来,历经黄河几度泛滥,淤沙沉积,原本八米多高的石牌坊淤积埋没数米,目前只有五米多高了。
  在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节孝坊顶部脊兽被拆除,钢叉及楼角八个风铃被拆去大炼钢铁了,其余无损毁。
  【孝子坊】
  在节孝坊的西侧约五十米,即是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孝子坊。孝子坊为四柱三间火焰式冲天坊,明间上坊朴素无雕刻,上坊上为二龙戏珠浮雕,二龙间额匾阳文《圣旨》二字,额枋西面横额书《天良笃挚》,额枋东面横额书《纯孝性成》。左侧阴刻【乾隆四十五年四月谷旦】,额枋题刻【旌表太学生应封武信郎魏惠饶之孝坊】,东西两面相同。坊高约6.8米,宽6.6米。
  四根立柱顶端各蹲伏朝天仰望石狮,四立柱前后各置抱鼓石。 四柱均有楹联,东面内联【硕德重乡评,名标大名之望;纶音褒国瑞,行居百行之先】。外联【龙章保浩腾声远,玉树兰芽锡类长】。西面内联【诗咏蓼莪,室筑松楸成马鬣;孝褒纶綍,门高绰楔护龙纹】,外联【三年庐墓光珂里,一夕纶音贯德门。】 柱子两侧均有云纹柱脚。
  早年,孝子坊最下额枋曾经断裂,族人欲加柱顶撑。后遇一官人路遇看后告知,不必顶撑,后果如其然。此为挤顶原理也。
  十世惠饶爷字心悌,太学生。嗣徵爷子淳,子六,公其长也。恵饶爷赋性恬退,忠厚孝敬,谦卑恭顺,虽学业有成,但不乐仕进,生平以济危扶困为己任,闻达乡里。惠饶爷母病,亲侍医药,日事左右者阅二寒暑。及弃世,哀毁骨立,几不欲生。惠饶爷之父翁逝世后,惠饶爷呼天跪地,水浆不入,三天三夜……淳爷归葬后,惠饶爷不忍归宿,便庐于墓,负土筑封,风雨不辍。每日早晚奉香烧纸,跪拜祭奠,拜时必哭,如是三年。惠饶爷忠孝之心感动四邻父老,乡里间争相传颂。 终制后,邑侯王公肯获其事,闻于上宪。上宪专擢上奏朝廷,又亲题《教成忠顺》匾额,以为事亲者劝。乾隆帝感其忠孝可风,亲下圣旨旌表建坊。时乾隆四十五年也。至此,我魏氏在康乾盛世半世之间,便奉旨拥立了两座建造优美巍峨、彰显节孝之风的青石牌坊。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国家百废俱兴,日益重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重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2001年,节孝坊和孝子坊以《魏庄石牌坊》之名被列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3 月,孝子坊附近有建民房施工地,一辆运料汽车在倒车时不慎撞倒孝子坊北边立柱,遂导致整个牌坊倒塌,仅留下南边两根残缺不全的立柱。大家在惋惜之余,忙把倒下的石块收集在一起,准备日后修复。
  魏氏族亲,特别是魏续臻(北京清华教授)做出了很大努力,设想了众多办法准备修复孝子坊。还邀了东阿县文化局王局长等上下联系征求支持帮助。村中贤达、魏氏族亲们集思谋划,多方奔走。最后,在东阿县委、县政府、东阿县文化局及姜楼镇文化站领导等共同努力下,由东阿县委、县政府拨款六万元,县文化局和村委会及魏氏族亲具体操作,邀请了河南省古建筑修复工程公司进行修复:采取钢筋穿插托撑、现代化学粘合的方法,力求修旧如初,终于在2009年 0 6 月10   日完成了孝子坊的修复工程。这一重要文物胜迹得到抢救,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继续彰显了忠孝节义的优良民族传统,实现了大家共同的心愿。
  节孝坊和孝子坊颂扬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和孝悌思想,褒扬了我魏氏先人高风亮节,向后人昭示了我魏氏的良好家风和优良传统,这是值得世世代代弘扬继承的。
  从建筑结构和艺术造型上讲,两坊的浮雕花纹及装饰优美生动,栩栩如生,反映了当时劳动者的聪明智慧和石雕艺术的高超水平,为我们研究清代前期的石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如今,节孝坊和孝子坊得到了政府和村里众乡亲尤其是魏氏族亲良好的保护。山东省、聊城市分别批准两坊为省级、市级重点保护文物。每逢春节、元宵佳节,村里魏氏族亲总要聚集到两座牌坊周围举行纪念活动,采取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张灯结彩,把整座牌坊都彩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灯光亮化,比往年自己按装的艺术层次提高了很多!灯光设计层次分明,且不用年年拆解安装!燃放烟花鞭炮,吹锁呐、唱大戏。好不热闹,引得十里八乡的众乡亲前来观瞻……随着对石牌坊的宣传,其社会影响日益远播,南来北往的各方宾客、文物爱好者和旅游者亦慕名前来参观瞻仰,贞节、孝悌、诚信、忠厚等这些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艺术的光辉和淳朴民风必将继续得到发扬光大!
  附:【牌坊年表】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四月十七日节孝坊建成
  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孝子坊建成
  【礼祖】十六世魏翊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