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51天前
鄌郚总编

昌乐县朱刘镇自然村村名人口

  昌乐县朱刘镇自然村村名人口
  序 号村   名别    名1990,人口建村朝代最早姓氏现有姓氏村   名   溯   源
  1朱刘青龙街、朱刘店、朱留3398隋代朱刘、傅、钱、白、魏、王、隋代已有村,朱姓居此。宋代称朱流。元代称朱留店。省称朱留。民国后,刘姓居多,称朱刘店。下设朱刘东、朱刘西两个村委会,分别称朱刘西、朱刘东。
  2万庄许万家、万家2072宋代许、万刘、宋已有村,许氏万氏居住,取名许万家。明代称万家,后演称万庄。
  3龙角牛角子1012元代刘、姜、
  4都南都昌814南北朝李、刘、南北朝时刘宋时置都昌县,此即其故城,隋朝时废,演为农村。演名都昌。后设都南、都北两个村委会。该村居南,称都南。
  5都北都昌1098南北朝李、南北朝时刘宋时置都昌县,此即其故城,隋朝时废,演为农村。演名都昌。后设都南、都北两个村委会。该村居北,称都北。
  6前楼南楼820明中期李赵、张、刘、李、明中期,李姓自都昌徙此立村于高埠顶处,自都昌南望,如居楼上,取名南楼,1981年更名为前楼。
  7戴家戴家庄1301明初戴代、明洪武四年,戴姓从河北枣强迁来立村,取名戴家庄,后演称戴家。
  8北庄苏埠、西埠1734宋代李李、张、宋已有村,李氏居住,村曰苏埠,也称西埠,故称西庄子。元末,以村处刘宋都昌城北改称北庄。
  9洪家洪家庄明末洪洪、明末,洪姓从都昌迁此立村,称洪家庄,后称洪家。
  10北刘家庄刘家庄1390明万历刘明万历年间,刘氏从郑王庄迁来立村,取名刘家庄。1981年,更名为北刘家庄。
  11钱家庄明景泰钱刘、钱、高、于、明景泰年间,钱是从钱塘迁来立村,以姓取名钱家庄。
  12坡庄1863明中期赵赵、明中期,赵姓从赵家庄迁此定居,取名坡庄。
  13东魏元代魏朱、元已有村,魏氏立村,以姓氏取名魏家庄。下设东魏、西魏两个村委会。该村居东,故名东魏。
  14西魏元代魏刘、元已有村,魏氏立村,以姓氏取名魏家庄。下设东魏、西魏两个村委会。该村居西,故名西魏。
  15十里堡722宋代隋田、杨、刘、柴、宋已有村,隋姓立村,因处于青州通潍州的大道,设有驿站,取名十里堡。
  16大桥明中期张明中期,张姓从八里庄迁来立村,因村东西两头有深沟,沟上石桥高而险,取名大桥。
  17九级九级庙772明代于、赵明已有村,村北原有观音庙,有九级台阶,遂取名九级庙。后庙字不存,村名简称九级。
  18山坡1169明代张张、明代,张姓由圈子迁来立村,以处于孤山北坡,取名山坡。
  19西圈圈子1712明初张张、明初,张姓由河北枣强迁来立村,因面山背水山水环绕,取名圈子。后设东圈、西圈、北圈三个村委会。该村居西,取名西圈。
  20东圈圈子明初张、明初,张姓由河北枣强迁来立村,因面山背水山水环绕,取名圈子。后设东圈、西圈、北圈三个村委会。该村居东,取名东圈。
  21北圈圈子明初张、明初,张姓由河北枣强迁来立村,因面山背水山水环绕,取名圈子。后设东圈、西圈、北圈三个村委会。该村居北,取名北圈。
  22三庙九级庙、张家庙、孙家庙874明末李、张、孙张、明末,李姓迁来立村,因村西有座庙,大店有九级台阶,俗称九级庙,村以庙取名。后张氏在庙侧立村,名张家庙。孙氏在庙旁立村,名孙家庙。1948年三村合并,取名三庙。
  23大东庄东庄2128明初刘刘、陈、柴、尹、林明初,刘姓自临朐迁来立村于朱刘店东,取名东庄。清初,小东庄立村,本村遂称大东庄。
  24小东庄清初刘张、清初,刘姓从马家庄迁此立村,因临东庄,取名小东庄。
  25东南庄南庄1438明初李李、明初,李氏从河北枣强迁来立村,因处于朱刘店之南,取名南庄。民国初年,形成东西两村,本村以方位称东南庄。
  26西南庄南庄1494明初李李、明初,李氏从河北枣强迁来立村,因处于朱刘店之南,取名南庄。民国初年,形成东西两村,本村以方位称西南庄。
  27刘坤家1108清乾隆刘李、清乾隆四十年,刘坤从朱刘店迁来立村,以立村人姓名作村名为刘坤家。
  28刘双泉李家庄788元代李刘、元代, 李姓立村,取名李家庄。明初,刘姓迁入,其时天旱无雨,惟村西南涌出两泉,遂取名刘双泉。
  29刘宣家466清初刘刘、清初,刘宣从朱留店迁来立村,以立村人姓名作村名。
  30东任疃1307明末赵赵、明末,赵氏从昌乐城迁来在任疃东立村,取名东任疃。
  31西任疃任疃宋代任丁、刘、宋代任氏立村,名任疃。明末,东任疃立村,本村改称西任疃。
  32张家村张杨384明中期张明中期,张姓从圈子迁来立村,名张家庄,1986年改称张家村。
  33杨家庄清初杨杨、清初,杨姓由邢家河迁来立村,取名杨家庄。1949年,于张家庄合并称张杨。1984年析出,复名杨家庄。
  34柴家庄1134元代柴柴、元已有村,柴氏立村,取名柴家庄。
  35侯家庄明代候王、明已有村,侯氏立村,取名侯家庄。
  36王金庄王金家434清顺治王王、清顺治年间,王姓从东山王迁来立村,已立村人名字作村名,为王金家。1958年改称王家庄。
  37赵家庄石桥赵家庄1115宋代赵刘、赵、宋代赵姓立村,因村西有石桥一座,得名石桥赵家庄。后来石桥不存,遂称赵家庄。
  38后于留于留后庄、张家庄813明永乐张张、明永乐年间,张姓迁来立村,取名张家庄。清初,刘姓迁入,演称于刘后庄。1956年更名后于留。
  39前于留于刘、于留588元末刘、于刘、元末,刘姓、于姓迁来,合立一村,名曰于刘。明代,演称于留。1956年,于留后庄改称后于留,本村称前于留。
  40郑王庄郑王冢1034宋代李韩、刘、王、宋已有村,因村西有郑王冢而得名。清代演称郑王庄。
  41八里庄570明永乐张马、张、明永乐年间,张姓迁来立村,因距昌乐县城八里,取名八里庄。
  42于家庄于家冢子666明代于郭、吕、黄、明代,于姓立村,取名于家庄。后因于氏墓筑高冢,遂称于家冢子。清末,复称于家庄。
  43孙富庄孙家庄子1124明弘治孙田、孙、李、明弘治年间,孙姓由大北庄迁徙来立村,取名孙家庄子。1981年更名为孙富村。
  44罗家庄子高李村明中期高、李罗、高、韩、李、毕、杨、陈、魏、董、赵明中期,高姓、李姓同建一村,取名高李村。明末,罗姓从小龙角迁来立村,取名罗家庄子。清代二村合一,统称罗家庄子。
  45前石埠752高、
  46后石埠杨、
  47东水坡水泊、水坡1177明初王张、李、刘、明初,王姓迁来立村,因地势低,水多而取名水泊。后水干涸改称水坡。后以方位称东水坡。
  48西水坡1068明代于于、 明代于姓迁来,在水泊村西立村,取名西水坡。
  49马家河子马家河781明初马马、李、明初,马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来,濒河立村,取名马家河。1981年更名为马家河子。
  50前牟牟家1705元代牟牟、元代牟姓立村,名牟家。明末扩展为南北二村,本村称前牟。
  51后牟牟家元代牟牟、元代牟姓立村,名牟家。明末扩展为南北二村,本村称后牟。
  52西石桥水西、小石桥明弘治刘刘、明弘治年间,刘姓自大石桥迁此立村取名水西,又称小石桥。清同治五年,重修桂河桥后,改称西石桥。
  53大石桥石桥1692宋代刘、宋已有村,因临桂河上石桥,得名石桥。明弘治年间,小石桥立村,本村改称大石桥。
  54谢家埠明初谢明初,谢姓立村于土埠东侧,取名谢家埠。
  55东南庄子577明代李、明代立村于都昌东南取名东南庄。清代改称东南庄子。
  45094
  建村朝代南北朝2,隋代1,宋代7,元代8,明代30,清代5,不明3,合计56,明初河北枣强迁来立村6个。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