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52天前
鄌郚总编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是假!反清复明动员才是真!

  
  近日,在老乡群里看到老乡陈武先生撰写的《洪洞大槐树移民系列》,该文论述了洪洞大槐树移民的由来等等。我都仔细看了!看得出,作者还是在一些资料梳理上下了许多功夫,难能可贵,但是仍然未能脱离于百年来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研究的窠臼!
  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的考证,也是桑干学派的重要成果之一!大约完成于2010年前后!最后的研究结论是,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是假,反清复明动员是真!
  由于不愿意破坏当时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根祖文化旅游建设氛围(已经被列为山西省重点特色文化产业区),没有大张旗鼓地汇报和宣传!致使该研究成果一直躺在那里睡觉!
  今天来回想,其实还是应该让这些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免得让大家在学术未知领域的黑暗中苦苦摸索,跌跌撞撞,而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而山西根祖文化建设,在了解了桑干学派的研究成果后,相信在根祖文化建设上,也会找到新的灵感和方向!
  这样,也算是对得起山西老乡的文化启发!而不是戳破文化谎言后的伤害!
  由于一时未找到当时的论文,不能给大家提供过于详实的数据!但还是凭记忆,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轮廓报告给大家!
  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为什么是假的?
  最早深层次研究山西移民的,其实不是我们!
  是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曹树基、安介生等学院派的教授!这三人基本上是10年的梯队年龄差!
  曹树基教授,后来见过一面,是在国家图书馆的一次活动上,其他二人素未谋面!但其中,安介生教授是山西介休人,也是山西老乡!
  我关注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候,安介生还是葛剑雄的一名研究生!几十年过去,现在也已经成长为了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介生当时根据自己硕士、博士期间的多年针对山西移民的研究,写了一本《山西移民史》(1999年出版),其导师葛剑雄作序:《家山何止大槐树?》,葛剑雄指出:
  家山何止大槐树?麻城孝感乡、宁化石壁寨、江西瓦屑坝、苏州阊门外、南雄珠玑巷、山东枣临庄、南京杨柳巷、南昌筷子巷……无不是千百万移民后裔梦魂萦绕的故园家山。
  但是,毫无疑问,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的文化影响力最大!可以说,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是中国历代移民研究中,绕不过去的必研内容!
  不过,问题来了!学者们必须共同面对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史无明载;但是大量民间谱牒却认同它的存在!这种巨大的反差和矛盾,如何解释?啥原因?不知道!
  葛剑雄的恩师-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1911-1992)在世时,其实就早已面临这种“不知道”的困惑了!
  事实上,明代留存下来大量的官方人口数据资料,见于《明实录》、各版本《山西通志》等,可以确证明朝初年,确实有大量山西老百姓迁出至今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这一点,学术界是有共识的!
  在人口数据的汇总、计算上,无论是90年代的研究生安介生,还是今天的研究者,原始资料的利用,不会有很大的出入!
  但在数据利用后的结论上,就分出不同了:
  安介生《山西移民史》的最后结论是,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是可能的!
  其他一些支持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的学者,认为山西平阳府移民当时最多,所以力证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真实性!
  而我们,桑干学派,毫不留情地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
  明朝初年的山西大移民,事实上主体部分是晋东南的泽(今山西晋城)、潞(今山西长治)、沁(沁县)、辽(今左权)的移民,而他们与河北、山东、河南其实离得不远!只太行一山之隔!
  他们毫无必要,要去平阳府的洪洞县大槐树下集中,领什么川资路费!
  而平阳府、太原府、汾州府的移民,确实有,但无法与晋东南的迁出强度可比!具体到洪洞县、包括今天已经被洪洞县合并的赵城县,确有极少量移民迁出,方向却是晋北的大同府地带!
  这才是,明朝初年,山西移民的基本真实状况!
  也就是说:所谓声势浩大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是假的!虚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不获数据的支持!
  不获数据支持这一点,想必作为导师的葛剑雄先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安介生还是写下了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是可能的结论!
  研究史学,证“有”容易,证“无”难!如果说,认定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是虚假的,那么就必须对谱牒中的大量洪洞大槐树记载,作出合理的解释!
  很遗憾,无论是葛剑雄,还是安介生,就在此地止步了!
  但是,桑干学派并没有止步!
  谁制造了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
  直到清朝末年,500多年的时间里,洪洞县本地人,并不知道有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这么个传说!
  把这个故事带回来的,是洪洞县贾村人景大启!
  景大启,清光绪末时(应该公元1900年以后了)在山东曹州等地谋生,当过一些县级以下的小官,交游中,惊喜地发现当地父老居然有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传说,“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景大启非常享受这种父老般的亲切!
  民国初年! 景大启、刘子林、贺柏寿等人筹资兴建了一个纪念性的古大槐树遗址:古大槐树处!因为,根本就找不到大槐树!
  为了把故事讲圆,景大启等费了些周折!最难的是,洪洞县的人口数量,根本无法支持衍生出那么多的直鲁豫皖大槐树移民传说的后裔们!拼命生娃,也不行!于是,景大启等编造了其他县的移民,也到洪洞县集中领取川资的说法!
  难道太极拳陈家沟的陈氏,从山西阳城迁到河南温县,也需要去洪洞县领取川资吗?但是,当时并没有人在这个问题上去较真!于是,景大启加工过的说法就流传开了!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旅游经济的需要,洪洞县方面,更是在文化编造上下了许多功夫,例如称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11个省、市的227个县,达到地域的广泛性。编制了许多的姓氏牌位,几乎将中国姓氏一网打尽,达到人员的广泛性,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当然,直接收获的是每年20多万的寻根游客!尝到了文化开发的甜头!
  虽然如此,洪洞县从景大启开始至今的一些民间或官方学者,仅仅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的文化扩充者,编造者,但还并非是传说的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另有其人!
  洪门、洪洞,和反清复明,精神动员
  众所周知,清代民间不少地下帮会,有反清复明的性质!其中,影响最广泛、最知名的,是洪门会党!
  洪门的由来,有的说是山西人殷洪盛,有的说是福建人陈近南,有的说是广东人洪熙官,然而更准确的说法,是来自于明朝第一个皇帝的年号--洪武!也来自明朝皇帝姓氏--朱!舍此无他!其他任何人不具有这种特殊的号召力!
  朱,红,洪!
  山西名士傅山(傅青主),不愿降清仕清,不愿剃发易服,穿起了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一片苦心,只为保持一点故国哀思和尊严,何其痛也!
  然而,敢喊出一个朱明的“朱”字,在满清政府的血腥恐怖之下,确实十分不易!“洪”字就成了代称!
  洪洞县,古称杨县,隋义宁二年改名!至清朝初年,已经使用了1000年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故此,没有和洪洞县人民商量,反清复明的洪门人员就把洪洞县之名,作为故国怀思的宣传材料!编造了“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悲歌!
  其指向,哪里是什么现实存在的山西洪洞县,分明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大明啊!子孙们,虽遭剃发易服,成了亡国奴,但你们不要忘记大明啊!要永远槐(怀)念故国!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其实对此有精彩论述:
  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起屡蹶,与虏拼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面明朝之忠烈,变残废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的宗旨,结成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然其事必当极其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觉也。夫政府之爪牙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为士绅,故凡所谓士大夫之类,皆所当忌而须严为杜绝者,然后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潜滋暗长于异族专制政府之下。
  可以说,洪门人员(二三遗老),想尽一切办法,在直鲁豫皖人们心中,种下一颗不灭的民族主义的种子!以完成一种反清复明的精神动员!
  但,很悲催的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反清复明精神动员,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
  (1)在血腥杀戮过的地区,连“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都不敢传播!
  明初的洪洞县,实际确有少量移民移出,方向主要是今山西雁北地区(戍边大同府屯垦),但悲催的是,雁北地区反而不流传“洪洞大槐树”传说!
  拥护“洪洞大槐树传说”的老乡陈武发现,(洪洞大槐树移民)雁门关北主支移民无发现一族。寻根访祖,很少有大槐树的记载!而且塞外很少有20代以上辈分的家谱,因此他认为后来人居均为周边省份二次三次转迁而来!
  调查还是不仔细!故而结论,也不能让人认同!
  实不相瞒,我家就是明代洪武初年,自山西汾州府孝义县迁来雁北山阴,至今640多年,早已经20余代了!按说,孝义县离洪洞县并不很远,但是家族内部从未流传过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
  有也是民国年间才从晋南而来的那个舶来品故事了(属于景大启编造故事版本的再流传)!
  这怎么回事呢?山西雁北在公元1649年,曾爆发姜瓖起义(清政府称姜逆),十一城一时皆反,故而清政府在雁北血腥镇压和屠城(浑源、朔州、大同等),人民遭残酷杀戮!也就是说,反清复明人士不是英勇殉国,就是向南方逃之夭夭了!
  反而“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盛行的地区,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当时被满清政府的屠刀吓破了胆,清初是动都不敢动!毕竟人头落地,决非开玩笑!虽然未能组织起有效的起义,但反清复明人士,得以部分掩藏!
  (2)在血腥屠戮邻近的地区,“大槐树传说”变形为“大柳树传说”!
  张家口文化学者刘振瑛先生,在当地口述史采风的过程中,发现张家口一带的老人,绝大多数说的是“大柳树”,而不是“大槐树”!
  那么,“大槐树传说”为何要在张家口地区变形为“大柳树传说”呢,是当时的明初移民,都分不清槐树和柳树吗?不是!
  张家口一带,在清代屯有八旗重兵,所谓察哈尔都统!
  张家口一带的汉军绿营兵,甚至包括山西天镇、阳高两地的汉军,姜瓖起义期间,均曾站在清政府一边,参与过血腥镇压同胞!虽然是被迫的!
  总之,这一带的清政府弹压势力是相当之强的!虽然有反清复明人员的活动空间,但是慎之又慎,秘之又秘!
  大槐树之怀念明朝,在清政府严酷的文字狱恐怖中,风险依然是高了一点!不如大柳树隐蔽!而事实上,洪门之前身,有汉留组织!(槐)怀念和(柳)留在心中,实际上是一回事!
  (3)洪洞大槐树传说的密码,随老一辈反清复明人士的死难,真的容易淹没实际意义!
  只要有口饱饭,能够娶得上媳妇,能正常传宗接代,没有不对自己的祖先从哪里来感兴趣的!虽然,了解这些,对改善自己的现实生活,可能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实质性意义!
  但是,含义过于隐晦,在文化普遍不高,又需要躲避那些极容易堕落成清政府走狗的有文化的士大夫!人们真的容易把一个精神寄托的故事,当作自己的真实祖先来源了!
  直鲁豫田野调查中,有明明有清晰祖先来源(某县某村)记载的家族,本与洪洞县扯不上关系,而在清乾隆年间重修的家族谱牒中,也赫然出现了来自“洪洞大槐树”的记载了!
  当然,孙中山先生口中的二三遗老(如傅青主等),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隐藏革命的火种,期待后人的开启!
  而汉流、洪门作为反政府组织,在清代迭遭打击和破坏,分化组合,名目变幻,早期历史至清末的孙中山时代即已涣漫不清,众说纷纭!失去了许多信息!不经高人点拨,已经无法读懂“洪洞大槐树”这种密码!
  辛亥革命中,“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显然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1911年辛亥革命中的武昌首义(10月10日),还是北方的山西首义(10月29日),都不是发生于洪洞大槐树传说盛行的直鲁豫皖地区!
  反映该地顺从清政府的势力和观念仍然强大,而革命力量单薄!山东独立13天即失败,河南始终未能自主脱离清朝成功,直隶当时是清统治核心区,忠于清朝的力量更是强大!仅安徽淮上稍好,组织起了队伍!
  许多直鲁豫皖籍新军官兵,作为北洋军的重要成分,反成为清政府的弹压工具,剑指革命的武昌!要进行“平叛”!革命有被再次扑灭的可能!
  不过此时,民族主义味道浓厚的反清复明思潮,已经不再有太多的市场。仅有四川、陕西、湖南哥老会、江浙洪门会党变种、两广三合会等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一定正面作用!
  最后,促使北洋军人倾向于推翻帝制的,还是在国际大环境和西方政治模式影响下,对清政府帝制的不满,以及对共和的向往!这种思潮从清末新政其实就开始了!
  由袁世凯授意,由段祺瑞组织,由徐树铮起草的北洋军前方将领(49名)拥护共和通电(1912年1月26日),迫诱兼施,终于打破了清廷的最后一线希望!大清终于亡了!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包括后来的“五族共和”口号,民主色彩浓郁的“反帝共和”,替代了原来民族主义浓郁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等反清反满口号!
  民国了!“反清复明”失去意义,实际已经失去效用的“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被从山东回来的洪洞县景大启,及时予以废物利用!成了旅游纪念性的目标!
  这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的始末!
  小结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被武力野蛮征服,是一种巨大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但也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财富!
  如以色列哭墙的传说、洪洞大槐树的传说,其实都是这种情形的曲折反映!
  以色列犹太人,将哭墙固化为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其民族飘零2000年而有精神归宿!成为其民族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
  而山西临汾洪洞县,百年来努力想把这种本来民族精神寄托的传说真实化、丰满化、商业化,从客观历史而言,毫无疑问是走了歧途!
  当然,也毋宁说这是一种忘却痛苦的自我麻醉方式!
  从中西方的文化比较上来说,我们不得不说,百年来山西临汾洪洞县的真实化建构,使我们的精神财富,流于了肤浅!
  这一点,却更值得中国文化界深刻反思!为什么?人家那样,我们这样!
  <完>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精品妙文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