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4-01-31 14:17
昌乐 刘文安

年夜饭,有生命的青岛味道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1-17 16:11
鄌郚总编
  年,是属于家庭的节日,年夜饭,是一场团圆的年终盛宴。每个人都有关于年的记忆:无论一年过得怎样,每个除夕夜,总有鱼的丰盈有余,鸡的吉祥如意,四喜丸子的合家团圆,更有饺子的更岁交子……无论一年过得怎样,这一刻总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是风尘仆仆赶回并懒在家里最温暖的眷恋。
  腊月里,记者从与中国烹饪大师张恕玉、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秘书长杨岩的对话开始,寻找关于岛城年夜饭的记忆。他们掌勺过丰盛年夜饭,又是年夜饭传统的忠实守候者。传统:隔年饭菜和吉庆有余
  青岛旧时街里的童谣这样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道出了孩子对年的渴望。就在距离老街里不远的太平路,两位烹饪大师揭开了他们的童年记忆。
  记者:刚喝完了腊八粥,下周就过小年了,该给您拜个早年,这要是前些年,该有些忙年的气氛了吧?
  张恕玉(笑着摇摇头):现在物质太丰富了,还没有忙年的感觉。小时候一进腊月门家家都在置办年货,在乡下,这时候就准备宰鸡、杀年猪了,通常猪肉是给生产队杀的,自己家顶多是赚一挂下水,能分半个猪脸。杀完了猪之后,傍晚时分,大部分人家厨房,开始飘出煮肉的香味。鸡一般都是家常炖的。
  杨岩(卖了个关子):考考你,黄香,你知道吗?我小时候住在街里,就是现在中山路的老楼里,那时候凭票供应的猪头不像现在市场上卖得这么干净,大院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一家子有黄香要轮着用——要自己拔猪毛,当然现在是不让用了。另外,腊月二十三开始蒸馒头、"炸麻花"、"炒花生",麻花也叫"翻花",面片儿中间一切一翻,放到花生油里炸,腊月里,满大院都是这种香气。现在还有做老麻花的,台东万佳广场旁边有一家,招牌就是"花生油老麻花".
  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夜饭有什么必吃的菜吗?
  杨岩:俗气点讲,就是鸡鸭鱼肉,不过青岛人不喜欢鸭。过年讲究吉庆有余,一定要有鱼,咱青岛有地利优势,鱼也不成问题,但鱼有讲究,要"寨花"、"大黄花"等带鳞的鱼。这么算算,鸡就占了绝对重要的地位了,"无鸡不成席"就是从这儿来的。那时候酱油供应也紧张,家家都会炒糖色,炖出的鸡颜色和味道都特别正。
  张恕玉:要说必吃的,一定是隔年菜。隔年菜,是隔开的"隔".隔年菜是用大白菜、黄豆芽、五花肉、海带、豆腐、鸡块、栗子、粉条炖在一起。隔年菜的功用有两个,一是图吉利,取"隔年财"之意,喻示年年发财;还有可以隔年吃,初一初二不炒菜、不动火。鸡也是散养的柴鸡,通常家常炖或者做成鸡冻,很少有香酥鸡和烧鸡之类的。家里年夜饭的鱼是鲞鱼,就是干的白鳞鱼,提前要用水泡几天,除去咸味,年三十母亲用油煎一下,再上锅蒸一下,端出来摆供用,正月里来了贵客鲞鱼不断地被端上桌,鲞鱼有个好处,干的,久蒸不坏,"形象"特别好,一般到了初六初七,没有重要客人来了,家人才舍得分了吃掉。
  杨岩(点头表示赞同):我们家重点是吃"隔年饭",就是大年三十要做一大锅大米干饭,一定要多做,要剩下,这里头有年年有余的意思。大年三十还要做炖菜,每人盛一碗,配着这饭吃,炖菜的材料各家也有不同,就是在大铁锅里把白菜、豆腐、五花肉放进去,像是大锅乱炖。虽然是乱炖,也有讲究的,豆腐谐音"兜福",白菜有"百财"的意思。口味:"拔丝"菜品和鲁菜经典
  年夜饭又称"合家欢",象征和睦、团圆、幸福,又有辞旧迎新之意,上世纪80年代菜篮子丰富起来,家家都力求年夜饭吃得隆重又丰盛。
  记者:记得第一次掌勺年夜饭吗?
  杨岩(表情特别自豪):既然从事饮食行业,年夜饭当然就得露一手啦。1983年春节,就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那年的年夜饭我掌勺。
  张恕玉:上世纪80年代初回城后,我最初在粮库的附设饭店工作,做了厨师,老母亲就可以从繁重的忙年中解脱出来了。
  记者:在那个还有饥饿感的年代,能够做厨师一定很让人羡慕,那时候标准的年夜饭什么样?
  张恕玉 (不假思索地报菜名):那是1985年,那一年做的凉菜是熏鱼、芥末粉丝、凉拌海蜇皮、酱牛肉,热菜有红烧鱼、五香扒鸡、拔丝香蕉、油爆乌鱼花。芥末粉丝是自己根据"和菜"独创的,菠菜、粉丝、胡萝卜丝,木耳、五颜六色一大盘摆盘特好看,中间放个调好味的芥末小碗,小碗上放一盘炒肉丝,吃的时候把芥末小碗取出倒上肉丝一拌,有点像咱现在吃的东北大拉皮。
  杨岩:我那年做了四凉八热,虽然做得比较简单,可统筹得很好,冷拼提前就做好了,需要蒸的菜笼屉里一锅就蒸了出来,确实给了家里人一个惊喜。热菜有老汤豆腐,还做了拔丝地瓜,拔丝菜便宜好吃,味道和寓意也好,其实65岁以上的青岛男人大都会熬糖拔丝,这是鲁菜的代表菜,鲁菜大厨必考的一道菜。
  张恕玉:其实拔丝也可以用苹果、香蕉,我那年的拔丝香蕉就"演砸"了。拔丝香蕉跟做拔丝地瓜不同,地瓜直接炸,香蕉要拍粉挂蛋糊再炸,如果有两个灶头,这边炸完那边熬糖最好,可(上世纪)80年代家里还没有煤气,一个炉子就一个灶头,等糖熬好了,香蕉脱糊了。突破:酒店过年和请大厨回家
  时间推移,上世纪90年代之后,去饭店吃年夜饭的家庭多了起来,既不动火也不刷碗,还能享受一下一年中难得的轻松时光。
  记者:其实,生产工具还是挺重要的,所以烹饪大师也难免尴尬,后来兴起酒店吃年夜饭,也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在家忙年太麻烦吧?
  张恕玉:对!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青岛第一家粤菜馆富豪城开业,才把先进的灶台和港式管理带进了青岛,代替了原来的焦炭、煤炉,最起码厨师上班不用先掏炉灰、生炉子了。这也让大家进饭店吃年夜饭成为可能。粤菜的到来给青岛的餐饮注入了新的东西,新的原料、调料让菜品口味多样化。
  杨岩:之前过年餐饮服务行业初一到初五都休息,从那时候开始,过年时酒店开始忙,很多酒店推出了"年夜饭"的概念。不过,老菜品还是很受欢迎,像传统的老菜"炸虾仁"、"葱烧蹄筋"都是青岛人喜欢的。
  记者:后来又出现了"请大厨回家".
  张恕玉(表示赞同):我就帮朋友家做过年夜饭!有一年朋友家有海外亲戚回来探亲过年,为了帮他摆足"面子",年三十我去他们家忙了一下午。根据他自备的材料,我做了红烧鲍翅、百年好合、黄金万两……一大桌子菜。
  记者:在家里吃年夜饭更有年味。
  张恕玉:对,把大厨请回家能保证口味,还不失家的味道,丰俭由人,大厨要根据食材来自由发挥。
  杨岩:是这样。除夕守岁,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家过年才是"团聚",可以包饺子、看春晚。年夜饭后,晚辈要给长辈叩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记者:说到了饺子,以前过年的饺子都有什么讲究?
  杨岩:猪肉白菜大葱馅儿是最常见的,饺子是富强粉的,饺子里头加了"枣"、"钱",这些基本家家都讲究。
  张恕玉:猪肉白菜大葱馅儿是鲁菜的经典,也有吃素饺子的,基本都是上供用或求"素素净净"的意思。食材:菜品升级和杀人街的鲜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鸡鸭鱼肉和饺子渐渐变成家常便饭,过去解馋的年夜饭,新世纪里又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记者:饺子原本是年夜饭的主角,渐渐地反而成了配角?之前让人望而却步的美食佳肴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杨岩(笑着推介):海参的出现很关键,张老师就是业界的"海参大王".
  张恕玉:其实青岛人很早就开始吃海参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的奥帆基地附近,赶海就能捡到海参,有人会把捞回的海参加盐煮熟,怕化了就拌上草木灰晒干,有卖干参的,都是盐干海参,出成率很低,一般酒店不敢卖。酒店卖海参菜最出名的就是当年的华侨饭店,葱烧海参已经开始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淡干海参,之后海参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记者:现在生鲜也多了,这些年,年夜饭的食材上还有哪些变化?
  张恕玉:这还得从杀人街的故事说起,杀人街是汇泉广场旁边的海鲜一条街,当年特别繁华,咱们现在年夜饭能吃到活海鲜,杀人街功不可没。当时大多数酒店都没有养鲜活海鲜的设备,但杀人街有加氧棒这些设备。
  杨岩:去杀人街吃饭是很有面子的事儿,只有去那才能吃到生猛海鲜。
  张恕玉:虽然现杀现卖的海货要价高,可还是每天很多人去尝鲜。后来"杀人街"的生猛海鲜慢慢普及到青岛各大酒店,一直到菜市场。年夜饭里头的活海鲜,最初就是从杀人街开始的。寓意:为吃而吃和"马上健康"
  年夜饭是年的重要载体,永远不变的主题是团圆,习俗和观念在变化,人们在不断丰盛的年夜饭中追寻和感受最质朴的年味。
  记者:如果以十年为一个时间段,这些年来,年夜饭有什么变化?什么菜出现了?什么菜没了?
  张恕玉(迅速答道):隔年菜没有了!1974年的时候还有,1984年自己做菜,有了供应啤酒和鱼虾,1994年有了海参鲍鱼,2004年龙虾这类食材出现了。至于2014年,真的不好说。
  杨岩:以前的鸡蛋、花生油、猪肉限量供应,大家才觉得猪头肉很香,猪下水菜品,如熘肝尖、爆腰花很受欢迎。现在很少有人能享受得了,像我女儿,90后,为了保持身材,讲究吃牛肉。
  记者:如果为市民推荐年夜饭菜品的话,您推荐些什么菜呢?
  张恕玉(微笑摇头):推荐不出来。之前是为了吃而吃,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养生、时尚、简单,包括年夜饭的趋势就是——快捷化,我现在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提供便捷食品。比如说,"一卤鲜鱼"是渔民世代相传的古老传统食品,将它标准化后,只需要简单加热,就可以成为美味。
  杨岩:确实推荐不出,之前自己做的东西,越来越被社会化的劳动所代替。
  记者:吃得便捷、口味天下大同,这是不是我们的年味淡了的原因?
  张恕玉:就像你说的,天下大同中有融合,但也有坚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青岛人吃青岛食材,才能吃出踏实感、认同感。
  杨岩:老青岛的过年习俗,反映了青岛人开朗、达观、仗义、热爱生活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青岛人的福气。过去一年到头才能吃一次"大餐",现在年夜饭更像是一种仪式,以前是重吃,现在是重情,重团聚。
  记者:马年要到了,"马上体"很流行,很多人对年夜饭没有前些年那么期待了,有什么"马上"想实现的愿望?
  张恕玉:马上健康!
  杨岩:马上团圆! 记者 郭敬宇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