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09-10 20:48
昌乐 刘文安

《夏禹书》考辨之我见

  《夏禹书》考辨之我见
  非常感谢回大古华光先生,他为我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个人收藏资料,使我得以对中华文明、文字的起源产生了愈来愈浓厚的兴趣。
  关于《夏禹书》的网上资料已在前几篇日志中初步整理完毕,下面我需要做的是,做出自己的分析见解,这是一种我养成的、认为非常适合我的习惯,不迷信古人,不迷信专家,自己去实践会有更大的收获。对于《夏禹书》等一系列上古古文的考辨,我将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包括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从文史资料、实物器型、书迹真伪等方面做出大致的判断,第二步将在其他工具资料齐备后,从训诂学方面做出考究。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这篇日志会不断的修改完善,最终做出恰当的评判,也有请各位老师朋友多多批评指导,不胜感激。
  一 我对古籍中关于文字起源记载的分析:
  A 关于文字起源的史书证据:
  1许慎(约58年—约147年),《许慎·说文解字序》: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这一段清晰地记载了文字是历经伏羲氏、神农氏,到皇帝时期才由他的史官仓颉依鸟兽蹄爪之迹创造的,功用主要是进行朝廷事物的宣教决断和占卜。并指出“文”、“字”、“书”三种概念:“文”指最初表示事物的形状,象形字;“字”指由“文”孳生出来的符号;“书”指写到竹帛上用以说明像其事。另外指出:经历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武王)时代,文字笔画的增减变异很不统一,那么我们首先要辨明的是从皇帝到夏禹之间经历了多长时间?从夏初至今有4079年,从夏初至东汉末年共为2290年,两千年的时间应该说实物(竹帛)保存下来(若不是深埋地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为我们进行《夏禹书》的考辩非常困年。
  2 成公绥(二三一年――二七三年),西晋文学家:《隶书体》记载 : “皇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成文字”。
  3 卫恒(?—291年),西晋书法家:《四体书势》记载:“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自黄帝至于三代,其文不改”。。。。。。“黄帝之史,沮诵仓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圆靡则,因事制权。其曲如弓,其直如弦”。。。。。。“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籀篆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所宣”。。。。。。“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异,世谓之籀书也”。。。。。。“邕作《篆势》云:字画之始,因于鸟迹。苍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
  这一段首先说了自黄帝至夏商周,官用的文字形体是一样的(汉朝人因为不识称作蝌蚪文),到了秦朝,改制为秦篆后才废弃的;那么根据近年发掘的考古竹简应为蝌蚪文,甲骨文是不是作为古代巫师占卜用的另一种文字呢?这只是我的一种大胆推测,待考。其次,其形容古文是这样的:以形声会意等为造字的主要方法(六书),其笔势平和形体匀称,行止没有间隙,有的字恪守法度遵循规矩,笔势转折回旋,有的变通不局限规则,根据字形的不同而相应权变;其曲笔就像弓一样,直笔就像弦一样。文中用了几个比喻,其中笔画长长地下坠,象雨从天上降落,值得注意!还提到,这种古文是皇帝、尧时代遗留的笔迹,籀文大概是他的子孙,隶草为其曾孙玄孙,很明白的说出了字体的演变过程。明确指出其是不同于周朝的籀文的!周朝的籀文只是部分与古文相同。另外,提到仓颉古文有六种体式需要注意。
  4 《夏禹书》最早传于宋代的《淳化阁帖》,因为当时去汉晋已6、7百多年,古文识别更加困难,释文出现是有可能的。
  5 韩非子·五蠹》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荀子·解蔽》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6 《论衡·对作》篇:“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书,奚仲作车是也。”《论衡·订鬼》:“及仓颉作书,鬼夜哭。”徐《中论·治学》:“仓颉视鸟迹而作书,斯大圣之学乎?”
  7 《易传·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8《春秋元命苞》: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二 《夏禹书》辨伪的历史根由及意义:
  认定《夏禹书》是伪书的观点是从宋代才开始的,为什么在这之前没有出现这种观点呢?而到了今天古文字学家们认定它是伪书的更甚,原因是什么?看一下上面河南博物院在今年09年11月份重新整修后的新馆“中原文明之光”展厅的前言,说“中国的文字原在甲骨,出于殷墟”,我们或许能得到一点答案(虽然我是河南人,但我更尊重的是历史)。
  第一,夏朝无史可考,年代确实太久远,考证起来有一定难度;第二,甲骨文作为官方认可的论断,要想彻底*,需要勇气、需要充足的证据,要冒很大的风险,可能会牵扯到某些利益上的一些考虑。但是,新的证据毕竟出现了,这是不容忽视的,真相已经浮出了水面,真理就要吹去蒙在它上面的尘沙,这是一个多么惊喜的,令人震惊的事情!因为历史可能就此要改写,中国的文字史、文明史、书法史,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伟大、历史多么的复杂,我们印象中茹毛饮血的年代存在一个怎样的文明发端,这是一个神秘的探索,是一个学习的开端!任务很重,但就像冰山的一角,她会给我们一个多方面的启示,探索文明的意义,振兴中华的一个新思维模式,对于社会文化的振兴、以及各方面的促进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此,真要感谢回大古华光、马贺山等尊重历史,追求真理的先生,为解读历史做出的重要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三 《夏禹书》各种实物证据的真伪分析;
  (图片说明:1图~4图潍坊甲骨文相关新闻图片资料,其中2图、3图为夏禹书甲骨;5图、6图为搜狐博友回大古华光先生收藏了良渚玉器上的夏禹书资料;7图为史传的夏禹书拓片资料)
  四 从书法鉴定方面做出的个人详细分析;
  五 我对《夏禹书》的释文与释义:
  首先将其他释文附上:
  A 《大观帖》释文:“出令聂子星纪齐春其尚节化”。
  B 《四库全书?钦定淳化阁帖释文》释文:“出令聂子,星纪齐春,其尚节化。”
  C  直译为“生地严子,留皮齐春,新尚往还。”意译为:“生地聂子,堕进齐春,欣尚往来。”现代白话文译为:“荒野聂人,到了春天,喜欢往来。”记录的是聂人的生活习俗。
  D “生雨严子,坐行参禹,其尚邑勾”。“禹”,“其”“邑”等字不太明显,有人认为原籍本身或摩勒之时残损所致。正文四言,三句,字体有学者认为有东周风韵。
  E “生而品足,星纪齐春,其尚也久”。应即甲骨文。全篇明白如话,而且押韵,意即知足常乐。(其中《国学论坛》的艅艎认为第一字是“鸟”,第二句的第三字是“三”。)
  F 马贺山释文:“出鸟,聂子坐引参,屯矢尚干巳”。释义:进入鸟地,夏禹跪下并引导众人参拜[列祖列宗]。储存弓箭是为了崇尚捍卫疆土和祭祀活动。[夏禹书]记述了夏代就已经将对外战争和祭祀祖先神灵列为帝王最重要的活动。[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明确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实际上,在夏朝已经是这样了。由此可见[夏禹书]的内容是研究夏代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
admin [1楼] 发表于:2012-09-10 20:48
昌乐 刘文安
《夏禹书》考辨之我见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