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4-03-11 21:21
昌乐 刘文安

千里齐长城古迹今犹在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26 21:03
鄌郚总编
  千里齐长城古迹今犹在
  ◎安丘段现存遗址共39000米,跨越四镇75座山头
  ◎相传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五龙山一带
  ◎遗址已部分毁损,文物部门在沿线设立保护牌
  早在我国第一道万里长城——秦朝万里长城横空出世的数百年前,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就已经巍然屹立起一条千里长城,它就是被专家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齐长城。
  齐长城贯穿山东省的19个县市区,其中在安丘境内就有46550米,现存遗址39000米,途经吾山、柘山、辉渠、石埠子四镇,跨越75座山头。1月24日,记者跟随安丘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探访这条千里长龙在安丘大地上的遗迹。
  观察
  齐长城犹存石墙可见
  从安丘市区驱车50公里,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记者一行便来到了安丘市吾山镇的五龙山。
  五龙山原名大车山,海拔396米,因山上有五座山头如五龙盘踞,故又名五龙山。齐长城自它西面的太平山进入安丘境内,沿途经过石门顶、石虎山、磨山,延伸到五龙山,之后向东北面的紫草山蜿蜒而去。
  安丘市博物馆馆长刘冠军向记者介绍说,齐长城沿山势而建,沿线地质为玄武岩、火山岩、麻岩、粘土、砂土等。齐长城在安丘市境内的一段,属大关复线,它从与沂水、临朐交界处的太平山入境,沿沂水分界线东行,到青石胡同后完全进入安丘境内,然后向东转南至浯河出境。在安丘境内,齐长城先后跨越四处乡镇的75座山头,与沂水复线第二段相接,全长46550米。现存遗址39000米,占境内长城总长度的83.7%,其中,五龙山段齐长城的遗迹最为明显。
  站在五龙山山顶,记者观察到,脚下的齐长城虽然在数千年的岁月中失去了原貌,但是,在泥土和杂草下面的那道石墙的形状依稀可见,依山势穿过麒麟峰、鹰嘴峰、兵营峰、南天门、唐王峰等五个大小不等的山头,蜿蜒向东北延伸而去,形成一道清晰的山脊,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山脊右侧的山坳里遍布着大小不一的石头,这些石头形状圆滑,没有棱角,大概就是当年从齐长城上滚落的“擂石”了。
  沿齐长城继续前行,在崎岖的山道旁边,一块巨石上面赫然刻着“齐长城遗址”五个大字。尽管天气较冷,山上仍有三三两两的游人。一对青年男女还特意在刻着“齐长城遗址”的巨石前留影。
  在位于柘山、辉渠、石埠子三镇交界的城顶山,齐长城遗址呈东西走向,赫然呈现在记者面前。这段长城宽约三米,全部用石头垒成,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相对完好,似一条雄伟的石龙,腾浮于起伏的山巅之上。从那些散落在山坡上的石块中,能够想象得到它曾经的威严。
  作用
  一道阻挡入侵的屏障
  齐长城作为军事巨防,比秦长城要早约400年。它始建于春秋初期,完成于战国,先后有19位齐王参与修建。
  齐长城充分利用自然山势,或以陡崖为墙,或石块垒筑,或灰土夯筑,或沙石混筑,就地取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充分显示了当时齐国科学先进的设计理念。这恐怕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曾出现管仲、孙武、孙膑等一批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有关。
  据考证,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适应诸侯国争霸战争的需要而修筑的。当时,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局面。不断的战争,周围强国的威胁,形势迫切要求齐国加强防御工事。齐长城的修筑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使齐国在长达五百余年的动荡战乱中立于不败之地,胁鲁楚,伐燕赵,攻卫宋,争首霸,取诸雄,成为当时的泱泱大国。
  齐长城在近代战争中,对于保护当地百姓免受战乱纷扰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据城顶山下孟家旺村的马大爷讲,清代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地老百姓就是靠山上的齐长城躲避战乱,免遭杀戮。1943年,在山东抗战史上仅次于台儿庄战役的城顶山战役中,国民党鲁苏战区司令于学忠、政治部主任周复率部与日寇在此血战,所用的掩体、战壕就在齐长城的墙基上加以修建的。
  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就在此
  齐长城沿线的景区、古迹很多,当地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在吾山镇与柘山镇交界的岭南坡齐长城遗迹上,有一片白色疙瘩状的石头,当地人称作“馉馇汤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相传就发生在这里。
  在五龙山下长大的吾山镇南旺村77岁的辛桂祥老人告诉记者,古时候,由于五龙山地势险要,交通工具没法用,要想搬运东西只能是靠背或挑,扁担就派上了用场。当地民间传说,五龙山最高的两座主峰是孟姜女送饭时挑的饭筐变成的,而那些白色疙瘩状的石头,则是她筐里盛饭的瓦罐打破后,撒落到地上的“馉馇汤”变成的。
  相传,孟姜女是济南长清人,她刚过门三日,丈夫范杞良便被征去修齐长城,一去不回。孟姜女不辞辛苦,挑着衣服和干粮一路寻夫,直到安丘五龙山下,得到的却是丈夫已经不在人间的噩耗。她扔掉扁担,痛哭不止,直到长城崩塌,露出了范杞良的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自尽。
  保护
  沿线设二十处标志牌
  2001年6月,齐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沿途乡镇充分开发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宝贵的旅游景点。但是,由于很多群众对齐长城遗址认识不清以及长期生产生活影响等原因,齐长城遗址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损坏。
  2010年10月下旬,安丘市文物保护单位开始在齐长城遗址安丘段20处重点位置设立保护标志牌。记者看到,自太平山入境向东,在东行南折的齐长城遗址沿线明显地段、重要位置和公路路口,都可以见到这种明显的保护标志。
  安丘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设立保护标志,主要是明确齐长城遗址的范围,唤醒人们对齐长城遗址的保护意识,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与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丘市石埠子镇孟家旺村支书孟凡强说:“以前村里人只是觉得这是一道普通的石墙砟子,都不拿它当回事,有的村民还用它垒坝墙,自从立上这保护牌后,才都知道它是古老的齐长城,是国家文物,就懂得自觉保护了。”
  相关链接
  中国长城之父
  世界壁垒之最
  齐长城,横亘于齐鲁大地,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2500余年。它最早载于《管子》:“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中载:“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齐长城源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古济水河东岸,从大峰山山顶通过,蜿蜒千里,直达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北入海,历经平阴、长清、肥城、泰山区、泰安郊区、历城、章丘、莱芜、博山、淄川、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黄岛共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办事处,全长618.9公里,共翻越1518座山峰。
  齐长城经过的高山、丘陵,在地理上是山东的脊梁,是我国现存于地面上修建最早的军事性防御工程,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建筑具有极高的价值。齐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考古和旅游价值,它比欧洲人公元前459年修建的79公里长雅典壁垒早200余年,比秦长城早400余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芳(据潍坊晚报2011年1月25日A3版)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