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4-06-07 23:09
昌乐 刘文安

鸡是寿光的重要文化符号(赵守祥)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27 14:48
鄌郚总编
  内容提要:鸡是人类历史上从鸟类中最早被驯化的禽类。"鸡"字与"己"、"益"、"其(ji)、剧(ji)、雉(zhi)、彘(zhi)、彝(yi)、"、"赤"、"祭"等均为音近字,反映出鸡的读音起源于今寿光一带,反映了寿光一带文化与汉语起源的关系。鸡的甲骨文为一只雄赳赳大公鸡的象形,祭的甲骨文则是双手捧着宰好的鸡祭祀祖先之意,彝器又指祭祀仪式中祭器总称,显示出鸡是中国祭品、祭祀文化的原始起点,显示出以鸡为核心的彝是祭祀活动、祭祀文化的中心。"益"字的古文为一燕子象形,燕为玄鸟,玄即"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即寿光一带以益为名的先民最早的图腾是鸟,或即是寿光鸡。燕子称玄鸟,玄鸟又是凤的祖型。"益"字脱离图腾文字阶段后,又从皿从水,为水流出盆外之意,引申为富饶富裕富有发达。"益"作为地名,最早是指今寿光古城,古城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文献中称为"聚賹之都",即造币之都、财富之都之义。"益"作为人名是指益族的首领伯益。《周礼》、《淮南子》均记有青州"宜鸡狗"、齐王"公膳日双鸡",《庄子》及注均记有"阳(羊)沟巨鶤(即鹍字),古之名鸡".孙武由齐奔吴,带去寿光一带鸡种,且亲自教训宫中粉黛斗鸡术。周总理亲自指示并主持规划,决定投资100万元建设寿光种鸡场,华东局将科研专家施馨益从华东农科院调来寿光支援种鸡场建设,并与他人于1962年写作出版了建国后第一本中国本土鸡的科研科普专着《寿光鸡》。寿光鸡是我国着名优良鸡种,东北、江苏、河南、新疆等国内着名鸡种均有寿光鸡的血统。寿光鸡的优良基因又通过江苏狼山鸡、浦东鸡等传至国外,形成了芦花鸡、澳洲黑鸡、奥平顿鸡、鲁岛红鸡等国际着名品种。寿光鸡,是中国历史上"赤乌"、"鸷鸟"和东夷族人所制鸟形器陶鬹、陶盉之原型,是中国鸟图腾、凤文化的源头。
  (一)
  鸡是人类历史上从鸟类中最早被驯化的禽类。距今8000年前后的寒亭前埠下后李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唯一一类禽类骨骼即鸡骨。至少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相当于后李、北辛文化时期),鸡已被人类驯养成家禽。中国各地新石器文化早期遗址均发现了鸡骨,说明当时鸡已被普遍驯养。
  鸡作为人类从鸟类中最早被驯化成功的家禽,其发音与诞生于寿光一带的古族己族之己音同,与寿光历史上古族的另一称谓益、其(ji,箕)、剧(ji,即豦、剧、勮、)字音近,又与寿光一带远古人类的另一称谓夷字,与己之族源相同的齐族齐字均为音近关系,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禽类"鸡"之名称起源和诞生于今寿光一带,反映了寿光一带文明与汉语起源的关系。
  鸡的读音不仅与己、其(箕,ji)、剧(ji)、益、夷、齐相关,还由鸡的读音派生出雉(zhi,短尾鸡)、鸷(zhi,猛禽,传说中寿光一带远古祖先少昊之名)、彘(zhi,猪,)、彝(yi,祭器总称)、赤(chi,红色,指鸡冠之红色;乌,乌为黑,又指鸟,古鸡、鸟通称鸟;赤乌即指寿光一带原产鸡种身上的两种主要代表性颜色,专指寿光鸡,古代今寿光城南之益城村即称赤乌城)、祭等为音同音近字。
  鸡的甲骨文完全是一只雄赳赳的公鸡象形(图画字),写作;籀文改为从鸟奚声,奚的甲骨文为从爪(手)从玄(绳)从大(人),会用手持绳索拘系之意,写作。篆文改为从隹(鸟)奚声,成了形声字。鸡有神彩,尤其是公鸡,其神纠纠,人感其神彩而称敬,故将鸡作为祭祀祖先的首选。古之大事祀与戎,即在上古时期无论王朝,还是方国,最大的事情有两件:一是祭祀祖先(祖先崇拜),二是战争。由鸡的文化衍生出来重要的字是彝,彝的甲骨文写作,是双手捧着宰好的鸡(祭品)祭祀祖先之意。祭祀祖先不仅用鸡,还要用猪、牛、羊等,所有祭品都要放在祭器中摆放于祖先神位前,古之王朝祭器多用青铜器,这些祭器的总称即称彝器。彝字的中心是鸡,彝是祭祀活动中所有祭器的总称。由此可见,鸡是祭品、祭祀的起点,以鸡为核心的彝是整个祭祀活动、祭祀文化的中心,鸡是中国历史上祭祀文化原始起点。
  以上已述及寿光原始大鸡的羽毛为纯黑色,油光闪闪,神气洋溢,寿光历史上极早时代的一座城即赤乌城,即以寿光大鸡的主要代表性颜色而命名。寿光弥河中游一带,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龙山文化时代"数一数二的中心",而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即黑陶,龙山文化时代大量盛产于寿光一带、享誉世界的代表那个时代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最先进文明的制成品是轻如羽毛、薄如鸡蛋壳的高柄蛋壳陶杯(今知识界统称为蛋壳陶)。而以彝字为名今处于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彝族即如龙山文化时代弥河中下游一带先民一样崇尚黑色,他们衣服的主要颜色是黑色。
  (二)
  鸡与益为音近字。鸡是指诞生于寿光一带人类最早驯化成功的家禽称谓,益则是诞生于寿光一带原始先民的称谓。益族是诞生于寿光一带代表当时所创造最高度文明的一支先民,益既是族名,又是地名,又是首领名。《汉书·百官公卿表》存有益之古文,其形为燕子象形。《说文·燕部》:"燕,玄鸟也".《说文·玄部》:"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是寿光一带所产之鸡又称为玄鸟(鸟为古代飞禽的通称)。益的最早图形文字是玄鸟,说明寿光一带以益名族的先民最早的图腾是鸟,或即是寿光鸡。学者张富祥指出,"凤的祖型即古人称之为玄鸟的燕子,燕子的神化形象是凤".[iii]而到龙山文化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很高水平,这时益的字形和意义又有了变化。这时益的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篆文协作,均从皿(盆)从水,会水流出盆外之意,是溢的本字。其引申义为富饶富裕富有发达。益不管是族名,还是地名,还是字的本身,均起源于寿光一带。益本来是鸟(鸡),是寿光一带先人的图腾,尔后又成为地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益地是今寿光古城一带,这里是最早的"益都"之地,因这里立有"益族"的祖庙而称"都",是"益人之都"之意),尔后又成为富裕富饶富有发达的代名词,今古城村春秋战国时期称为"聚賹之都",賹是指古代的货币(賹为贝壳币,镒为金属币),"聚賹之都"即造币之都,财富之都之意。賹、镒指货币,表明寿光一带是中国历史上货币发源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产生于寿光。賹是夏商时期用产生于海岸河口一带贝壳制成的原始货币,镒是发明冶炼技术后用金属制成的货币。镒又是那个时代的重量单位,说明中国最早轻重计量观念、计量单位产生于寿光一带。古代一镒相当于今天的二十两或二十四两。《孟子·梁惠王下》记载:"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公孙丑下》(公孙丑为寿光人)又记曰:"于宋,馈七十镒而受".这是文献中关于賹、镒为古代货币和计量单位的记载。
  益不仅是族名、地名、货币名、计量单位名,富裕富饶富有发达之代称,还是先族首领名。清《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虞舜时代"益为虞(舜)掌敺(驱)禽",即益族的首领(伯)益在虞舜时代是负责为舜帝养鸡供鸡之职。文献还记载"伯益综声于鸟语","伯益知禽兽"、"伯益佐舜调驯鸟兽".王献堂着《山东古国考》载:伯益,东夷人"寿光之益为是".《史记·夏本纪》又载:"(禹)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而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箕山,今寿光纪台镇南青州郑母镇境之俗称香山,山北侧为纪国王侯墓地)".《燕王召公世家》又载:"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与益,已而实令启自夺之".
  不仅甲骨文、金文中有雄鸡形象的完整摹写,而且《诗经》中也有多处关于鸡的记载,如"鸡栖于埘"(埘:shi,指在墙上凿的鸡窝。时水,源于临淄西南乌河,入淄水又在今寿光境内入海),"鸡栖于桀"(全文为"鸡栖于桀,日之夕矣",是说鸡栖息在木桩上)、"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楚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亦有"将舆鸡骛(鸭)争食乎"的记载。《周礼》记曰"太宰之职,以九职任万民……四日薮牧,养蕃鸟兽"、"掌畜掌鸟而阜蕃教扰之","正东曰青州,其畜宜鸡狗","鸟之可养使盛大蕃息".
  文献中关于养鸡的故事还有:《越绝书》记"娄门外鸡陂墟故吴王所畜鸡,使李保养之,去县二十里","鸡山,勾践以畜鸡,将伐吴,以食士"的鸡墟、鸡山遗址在今绍兴市。春秋着作《庄子》记"越鸡不能伏鹄(gu,大)卵,鲁鸡固能矣".《尔雅翼》(《尔雅》:汉初学者缉成的词义着作;《尔雅翼》:宋罗愿撰训诂书,体访《尔雅》)记"按汉祝鸡翁居尸(尸与夷通)乡北山,养鸡百余年,鸡千余,皆有名字,暮栖树上,昼放之,呼即种别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万钱",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专业养鸡的最早记载。《左传》记春秋时齐王"公膳日双鸡,饔(yong,烹饪)人窃更之以骛(wu,鸭子)".《淮南子》记"齐王食其(鸡)跖(zhi,脚)数十而后足".江苏省句容县、溧水县在春秋战国文化遗址发掘出储藏鸡蛋的陶罐,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留存下来最早的鸡蛋实物。
  中国夏商周三代的商王朝创立者商先民即源于今寿光弥河中下游一带,《诗经·商颂》追述其祖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说以玄鸟(黑色的鸟)为图腾的先民是其祖先。寿光一带先民不仅最早以其黑色的鸟(鸡)为其祖先图腾,而且在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长达2000多年历史中他们创造的陶器鬹、盉即是鸟(鸡)的造型,成为山东一带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先民的代表性器物。寿光一带原鸡种历来以体型硕大、羽毛黑亮、神态雄奇见称,《尔雅》记曰:"鸡三尺曰鶤(kun,即鹍字,大)".《庄子》中记"羊沟之鸡,三岁成株",晋人郭璞注曰:"阳沟巨鶤,古之名鸡"(羊、阳为音同相假)。《现代汉语词典》释鹍为鹍鸡。鶤即鹍,鹍、鲲通,鲲鹏指大鸟,鶤(鹍)又指凤,鹪鹏亦指凤。笔者以为庄、郭所说羊沟、阳沟应均指今寿光一带,阳应指流经寿光西境之阳河,北流至今台头镇北洋(羊、阳)头村入巨淀湖口一带。寿光王高一带为古弥河(古弥河又称羊水、巨洋水)入巨淀湖口岸之地。王高之高在明以前为皋,皋指皋鸡(长尾鸡),王皋之意即指大鸡。鹍(鶤)鸡即大鸡,夏王朝在其东部有一个着名同盟国名昆吾国,或即鹍乌国,而昆吾国即源出于寿光一带的己姓族之后裔。宋陆佃《埤(pi,矮墙)雅》记"鸡有蜀、鲁、荆、越诸种,越鸡小,蜀鸡大,鲁鸡又其大者",是广布于山东全境的古代寿光鸡种是全国各地鸡种中体型最大者。
  原产于寿光一带的青州名于天下之鸡在古代的山东还诞生了一种文化——斗鸡游戏,寿光地域之内曾存在多处"斗鸡台".战国着作《列子》记载"纪渻(省)子为周宣王养斗鸡"的故事。纪省子,纪省应是立都于寿光的古纪国国君之子,在周宣王(宣王元年为前827年)时专门为周王室驯养和输送斗鸡。清朝着作《幽风广义》记"秦中一种边鸡,又名斗鸡,脚高而形大,重有十余斤,不把屋,不暴园,生卵甚稀,欲共者多养之",而秦人正是源于寿光一带的益族之后裔(益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为嬴,秦即嬴姓之后),是寿光鸡随伯益族人西迁而播于秦。春秋时期,齐国贵族孙武为避祸迁于吴越为吴王磕闾幕僚,他将齐国斗鸡带去,并为宫中嫔黛教斗鸡术,清诗人顾万祺特作《斗鸡陂》一诗记其事:"红粉宫中小队齐,花痕凝碧草萋萋。一从孙武归山后,不教三军教斗鸡".事之有奇处,前述记载纪省子为周宣王驯养输送斗鸡的列御寇,称其寇为寇姓之后,然寇姓之祖苏岔生正是夏同盟国昆吾氏之后,昆吾氏一族正是源出于今寿光一带古己姓之后裔。他在书中还记载了着名射手纪昌的故事。
  (三)
  寿光一带在古代、在过去最着名的禽类特产是这里所产之鸡。寿光一带产的鸡以体型硕大,所产的卵以个大、蛋皮红艳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所编的学生教材在介绍我国物产中就介绍有寿光鸡。建国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我们要有自己的禽畜良种","他亲自主持规划在60年代建立专门培养繁殖寿光鸡的种鸡场,华东局专门把我从华东农科院种鸡场调去山东支援养鸡场建设".[iv]1958年,国家农业部、全国妇联联合在寿光召开全国发展养鸡现场会,自此寿光鸡始在更大规模、更大深度上被引进到全国各地。基于这次会议,国家决定总投资100万元,在寿光建设大型种鸡场。这是寿光建国以后农业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项目。为了建好这个项目,华东局从全国范围内向这里调配科研人员,原工作在华东农科院的民国时期培养的知识分子施馨益等一批科研人员陆续调到寿光鸡场工作。寿光种鸡场建起来后为省属单位(后下放到县)。为了配合这个项目建设,山东省人民出版社要求寿光组织力量撰写一本介绍寿光鸡的专着。县委、县政府决定组成专题小组,由市委秘书张承先负责组织调研,技术员施馨益负责指导和审查。1962年7.1万字的《寿光鸡》正式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共印1100册,定价0.34元。迄今《寿光鸡》已难觅其影,但北京国家图书馆有藏书,而该书的编写者、审定者却依然健在,张承先82岁,施馨益100岁。寿光鸡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的脑海、眼神、血液中充满着对寿光鸡的记忆、留恋、憧憬和期待。
  由于寿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过去寿光各处皆产大鸡,只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变迁,在建国后紧张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地处寿光东部的慈伦村合作社自发组织成立了最早种鸡繁育场——暖房,是当时合作社的副业和技术项目,其时刚高小毕业的知识青年伦玉璞被推荐参加这一工作,慈伦村暖房从远近各村征集来3000余只有性鸡蛋,在自建的土炕上孵化出3000余只雏鸡,这就是省属国营寿光慈伦种鸡场的最初形态和前身。伦玉璞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农村知识青年,是寿光慈伦种鸡场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他在1990年至1997年担任寿光慈伦种鸡场场长,寿光慈伦种鸡场于2004年改制为山东寿光慈伦大鸡有限公司,他的儿子伦九明是现任董事长,公司占地1200余亩,年孵化鸡苗800万只,是山东地区重要种鸡孵化场,是寿光原种鸡唯一保种育雏单位。寿光鸡于2009年被列为国家农业部保护名录,2011年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四)
  张承先、施馨益编着的《寿光鸡》写于1961年,次年出版,其书语言朴实,文风纯正,记叙详实,是建国后寿光人编写出版的第一本科研着作,也是上世纪文革前全国唯一一本关于鸡的饲养、繁殖的科普着作,书中透露出许多重要信息。
  书中介绍,寿光鸡主要是黑色品系,同时也还有少数栗色、黄色、麻色品系。黑色品系的寿光鸡分大型、中型两种,大型的称为慈伦鸡,中型的称为大宝鸡,二者统称寿光鸡。就着书时而言,大型鸡仅存在于慈伦一带的中心区,当时在县内外普及的则是中型的大宝鸡。
  书中透露,寿光鸡是我国着名优良鸡种。寿光鸡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东北大骨鸡(又名庄河鸡)是寿光鸡传去后杂交而成。南方的狼山鸡、浦东鸡也是寿光鸡传去后与当地鸡种结合育化而成。后狼山鸡、浦东鸡又输出国外经过选育后,形成了当时世界上多只着名鸡种,如芦花鸡、澳洲黑鸡、奥平顿鸡、鲁岛红鸡等。这说明自上世纪下半叶始,世界上多种着名鸡种都具有寿光鸡的基因和血统。
  书中透露,寿光鸡当地群众称本鸡,即本地鸡的简称。寿光旧志记载寿光"鸡比户皆禽,鸡卵甲他县,皮有红白之殊,……雄鸡大者高尺许,长冠巨爪,为一邑特产".山东泰安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有一鸡矩钓钩,极似今天寿光鸡的鸡矩。贾思勰着《齐民要术》中即记有养鸡资料,所记内容与当代寿光群众养鸡法一致,贾思勰"反映了其原籍的养鸡情况与品种特点".
  书中透露,寿光县系一片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离海较近,气候湿润,地势较洼,沟渠、河道和常年积水的水塘较多,盛产鱼虾虫介。特别是寿光鸡的中心产区油蚂蚱较多。寿光县的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由于人民勤劳,土地宽广肥沃,兼有水利灌溉条件,所以粮产丰盛。当地群众养鸡,有放牧饲养的习惯。寿光县志记载"开栅放鸡鸭,竞啄红蓼滩(红蓼即指黄蓿菜)。"鸡在野外可以寻到许多营养丰富的动物饲料、维生素饲料及本身所需要的矿物质饲料。所有这一些,都是寿光鸡形成的重要条件。
  作者指出,在当时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寿光鸡以寿光东部慈伦一带为中心,所以称寿光鸡为"慈伦鸡".不仅寿光鸡体型硕大,而且寿光一带所产蔬菜、瓜果往往也比其他地区的大,他们引用群众的话说:"小鸡入境,也能逐年变大".由此,作者以"当地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一种没有查明的因素。这一因素一定有利于动物作物的生长发育"而提出了一个科学之问。
  书中透露,养鸡是寿光农民一笔不小的收入,在农村中非常受重视,尤其妇女对养鸡更加热心,在寿光农村中流传着"妇女有三急——闺女、外甥、鸡"的谚语。寿光一带在历史上风行斗鸡,在县内的留吕、古城等乡均设有斗鸡台,是专供群众斗鸡娱乐之场所。该产区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及劳动人民的精心选育,对形成寿光鸡体大、蛋大、具有斗鸡体型的特点,均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建国后建立了寿光慈伦种鸡场和昌乐种鸡场,对加强寿光鸡的选育和保种做了有益工作。县志资料记载: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迫选大鸡供奉。大官富绅把斗鸡作为娱乐项目,"斗鸡台在城东二里,……齐俗好吹竽鼓瑟斗鸡走狗,此地距城甚迩,或者富家大贾群以此地闲旷,乘暇游戏争胜负于其间,亦事之所或有耳".寿光鸡高大雄伟,与斗鸡的形成和培育有关。大伦村还可看到部分公鸡胫高、颈长,形同斗鸡。当地曾有选大鸡作为葬礼祭祀的习俗。民间多以鸡大蛋大为自豪或奇货可居,种鸡不外传,控制得很严,有大鸡的户,媳妇走娘家拿的鸡蛋都得煮熟。大伦村由于素以产大鸡出名,买种鸡种蛋的多到大伦村去买,所出价格有时高出市价数倍以上。
  现存《中国家禽品种志》编定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潍坊市境内唯一一本存于潍坊畜牧职业学院图书馆。从该书所绘《中国鸡地方品种分布图》可知,寿光鸡的产区覆盖于整个山东地区(含"中国斗鸡"),且全国各地多个鸡种均有寿光鸡的血统。今布于河南全境、新疆全境的斗鸡即是山东斗鸡。
  寿光鸡,正如寿光的海盐技术一样是寿光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显现出极强的文化辐射力。寿光鸡,是中国鸟图腾、凤文化的重要源头,是历史上"赤乌"、"鸷鸟"以及鸟形鬹、盉之原型。
  王志民、孙敬明《潍坊文化通览》第18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5
  [ii]《中国家禽品种志》第1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
  [iii]张富祥《东夷古史传说》第18页,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10
  [iv]施馨益《自传》第9页。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