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4-10-22 05:26
鄌郚总编

安丘历史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26 21:10
鄌郚总编
  安丘历史沿革

  安丘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已在这一带栖息、劳动。夏商两朝为斟寻国地。西周属淳于国。春秋时境内分属杞、莒、纪三国。战国时大部分属齐。少部分属鲁国。公元前199年(汉高祖八年),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候(候国),治所在牟山北,汶河南岸,自此始有安丘之名。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置安丘县,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城南高地上。当时,境内为安丘、淳于、昌安、吾城、朱虚、姑幕、平昌县之地,分属两州(青州、徐州)、三郡国(北海郡、琅琊郡、高密国)。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后,上述各县或境内部分先后并入安丘。在历次改朝换代中,安丘曾更名诛郅、牟山、辅唐、胶西等,公元971年(宋开宝四年),改胶西仍为安丘,沿用至今。金、元属密州,明、清属青州府。中华民国成立后,属胶东道、莱州道。1928年撤道直属山东省。1994年3月,安丘县改称安丘市。
  [据《安丘县志》记载,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安丘县,为北海郡二十六县之一,治所在今县城南部高地上。东汉时,安丘县治移于牟山北原安丘侯国故城,属北海国。原北海郡安丘城降为亭,名“渠丘亭”。三国魏,安丘、淳于、昌安、姑幕、平昌均属城阳郡,朱虚属北海国。晋初,安丘属东莞郡。南朝宋,安丘、平昌、朱虚属平昌郡。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后),析昌安县于牟乡城(安丘故城)置牟山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牟山县改名安丘县,同时,是安县省入安丘县,琅琊县改名吾城县。大业三年,安丘县治移于平昌故城,属高密郡。
  唐开德六年(公元623)。吾城县与开德二年复置的昌安县皆省入安丘县,并将故淳于县地划归安丘。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安丘县治移于昌安故城,改名辅唐县。五代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改辅唐仍曰安丘。五代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安丘再改称辅唐。五代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辅唐县改称胶西县。
  宋开宝四年,改胶西恢复安丘县名,县治由昌安故城迁回今处,属京东东路密州。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益都路。明属青州府,置5坊厢、6乡、196社,清亦属青州府,康熙年间为6乡、58社,乾隆十六年为6乡、66社,道光以后全并为54社。
  1914年裁府设道,安丘属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改属莱胶道,1928年撤道直属山东省政府。1938年7月县境西南部山区解放后,莒县五区在渠河以北的村庄划入安丘县,9月,在西古庙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安丘县政府,属鲁中区沂山专区,1945年6月,县境东南部解放后,7月,在景芝建立淮安县政府,属沂山专区。1948年4月底安丘县全境解放,5月在县城建立新安丘县政府。1949年6月安丘县改称丘南县。7月,沂山专区撤销,安丘、丘南、淮安三县均属昌潍专区。1950年6月,淮安县改名潍安县。1952年6月,潍安县并入安丘县。1967年2月昌潍专区更名昌潍地区,1981年7月又更名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潍坊地区改置潍坊市,安丘县属之。1994年安丘撤县设市,仍属之。]
  地域区划
  境域:安丘市现总面积为1928平方公里。明清以来及至解放前夕,安丘境域无大的变化。1948年5月(新)安丘县政府建立后,境域变化比较大:安丘县汶河以北的高崖、汶河两区147个村划属昌乐县;昌乐县的平柳、阿陀两个区和潍县九区南流、刘家尧一带88个村划归(新)安丘县。1952年6月潍安县并入安丘县,安丘县的平柳(七区)、阿陀(八区)的部分村庄及原属慈山区的侯家河划归昌乐县。1953年8月丘南县并入安丘县,当时全县总面积为2042平方公里。1965年8月,凉台公社划归诸城县,诸城县石埠子公社所属渠河以北的16个村和石桥子公社所属渠河以北的4个村划归安丘县。1983年,刘家尧公社的13个村和荆山洼厂、矿划属坊子区。全市总面积2010平方公里。
  区划 行政区划,明万历年间始有记载。当时,全县划为5坊厢6乡,174社。清康熙年间,设6乡,58社。清乾隆十六年仍设6乡,划为66社。清光绪末年仍为6乡,改划为54社,共辖村庄1092个。
  中华民国成立后,县下设区,区下设乡镇,乡镇辖村。1932年全县划为6个区54个乡镇,共辖1462个村。
  解放后,1950年三县分设时,丘南县设8个区,潍安县设7个区,安丘县设12个区。1953年三县合并后,全县共设置1个镇(景芝镇)25个区。1956年4月,全县设置20个区2个镇,区下设187个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38个乡2个镇。1958年9月,撤销乡镇建置,全县成立23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962年4月,划出城关公社北部村庄设置贾戈公社,划出临浯公社北部村庄设置宋官疃公社,1965年8月凉台公社划归诸城县,诸城县的石埠子公社划归安丘县。至此全县共辖25处公社。1984年4月,机构改革,实行政社分开,撤销公社建制,改建为22个乡10个镇。
  2000年6月以来,32处乡镇中的部分乡镇行政区域进行了调整,调整范围是:撤销安丘镇、贾戈镇,以原安丘镇和贾戈镇的行政区域分别设立兴安和贾戈两个街道办事处。撤销温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红沙沟镇;撤销车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柘山镇;撤销吾山乡、南逯乡,以原吾山乡、南逯乡的行政区域设立吾山镇;撤销辉渠乡、夏坡乡,以原辉渠乡、夏坡乡行政区域设立辉渠镇;南流镇划入坊子区。
  2007年9月,对现有镇、街道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原21个镇、两个街道合并调整为12个镇、两个街道。
  具体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是:撤销刘家尧镇、关王镇、贾戈街道,组建新安街道,新安街道办事处驻地在原刘家尧镇政府驻地。新安街道由原刘家尧镇辖区、原关王镇丘西村等42个行政村、原贾戈街道东北村等35个行政村、赵戈镇王家庄村等40个行政村组成。撤销白芬子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兴安街道,原贾戈街道张田戈村等23个行政村划归兴安街道管辖。撤销临浯镇,其行政区域并入景芝镇。撤销红沙沟镇,原红沙沟镇红沙沟村等36个行政村、原关王镇井戈村等41个行政村划归凌河镇管辖。撤销雹泉镇,其行政区域并入辉渠镇,原红沙沟镇温泉村等27个行政村划归辉渠镇管辖。撤销庵上镇,其行政区域并入石埠子镇。撤销管公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官庄镇。撤销王家庄镇,以原王家庄镇行政区域和赵戈镇赵戈村等42个行政村组建新的赵戈镇,赵戈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大盛镇、郚山镇、柘山镇、金冢子镇、石堆镇、黄旗堡镇6个镇维持现状,不作调整。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