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4-10-28 23:37
鄌郚总编

响水崖的传说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19 21:43
鄌郚总编
  响水崖的传说
  在昌乐县城西南二十公里处,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乔官镇响水崖村,此村北临省道潍临路1.5公里,县道昌柳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村东北方向上有座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石桥,叫“双龙桥”。那么该村为啥叫响水崖村,而石桥为啥又叫“双龙桥”呢?千百年来这里又有哪些民间传说和传奇故事呢?
  在昌乐县最高峰车罗顶的北部,有两座山峰分别叫东虎头山和西虎头山,两山中间的峡谷便是小丹河发源地。很早以前,在小丹河发源地有眼山泉,泉眼粗若碗口,泉水汹涌,深不见底。有人曾将扁担插入,扁担马上被冲出来。泉水流下几十米处,有一数丈高的石崖,泉水流到此便形成瀑布,流水跌落声远传数里,每到雨季,声音则传得更远。泉水流下石崖后,形成一个方圆十几丈阔、深丈余的水潭。此石崖故得名响湾崖,崖北的山村便称为响湾崖村,后演变为响水崖村。响水崖村北一公里有南音村,南音村的音就是指响湾崖的瀑布声。
  相传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高丽时,大军走到这里,看到此地山峦起伏、古木参天、民风淳朴、水源丰富,曾在此休整了二十多天,将士们渴了喝山泉里涌出的甘冽的泉水。洗澡饮马则用瀑布下水潭里的水。他们的行军地图上曾标上了响湾崖的地名。
  据史料记载,在抗战时期,在响湾崖南的虎头山上,曾发生过惨烈的激战。1942年10月12日,日军调集铁路沿线各据点兵力及32师团暨平津间治安军一万多人,以日军第五混成旅团旅团长奥村为指挥,施用钢圈战术,兵分八路,齐头并进,迫使国民党张天佐部穈集于纪山一带狭窄地域,双方发生激战。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军,张部官兵同仇敌忾,誓死抗敌。日军以步骑炮队争夺山头,分进合击,企图将张部一网打尽。张部三营营长谢茂圻,临危受命,奉命率部在西虎头山上阻击日军。谢营官兵与日军短兵相接,奋勇冲杀,阻击日军四五个小时,最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营长谢茂圻及手下官兵一百多人全部阵亡。日军旅团长望着遍地的日军和国军官兵的尸体,在军用地图上,将响水湾用红笔划了一个醒目的圆圈。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