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5-01-15 10:00
鄌郚总编

昌乐民国往事(李伯京)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0 20:22
鄌郚总编
  昌乐民国往事
  前记
  小时在家乡,常见丹河两岸,野地里,西北坡麦地,大雁飞起。天高而蓝,似乎可举手所及触摸到,云白轻软如棉,随风而动,好象可用粘蝉的长杆粘下来,蓝汪汪的天可拧下水滴下来。雁顺风而起,紧擦蓝天附着白云飞,叫声嘎嘠从空中传来,时断时续。
  抬头望雁,常想:雁有家吗?大人说:有!哪究意是在南方?在北方?在哪里?要是没有家,哪它们在哪里生蛋抱小雁?没有答案,那时小孩不知道南方,北方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自己长大会漂泊到那里?
  不知何时,最后一群雁飞到丹河,在河滩苇草丛中戏水,小憩,……。从此,再也没有见到成群的大雁飞过丹河营陵故城的天空,它们和故乡的蓝天白云一起消失了,以后,在仙月湖水库见到雁,人道是那是只掉队的独雁。
  我常踯躅在昌乐铁路北新昌路和309国道交界处街头。许久,问自己这是在干什么?大概这便是在寻找乡魂吧。国有国魂,城有城魂,乡也有魂,乡魂。什么才是真正的可歌可泣的昌乐人的乡魂?
  人就是这么古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旦出生在某一个地方,那么心中就有了从此打磨不掉的烙印。仼凭风吹浪打,无法摆脱。“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逢人渐覚乡音近,却恨莺声似放山。“人无走的多远,绝不能把乡情连根拔掉。这就是的人对自已家乡土地上乡魂的苦苦依恋,
  历史上昌乐营陵这块土地上出现过不少名人,将军……. 但更多的是默无闻的普通百姓人家在艰辛生活岁月中留下的故事。
  旧民国抗日戦争时期,昌乐就出过国民党将军数人,有城里阎家巷的阎拂尘中将1890年生,保定讲武堂炮科第二期。中央军部军械补给处中将处长,1947年5月在北京病逝。后人在北京,天津,淄博各地。
  张耀宸,昌乐人。抗戦胜利后,仼国民党国防部中将张耀宸。1905年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所20期毕业。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炮兵主仼教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部中将执行官,抗战时期,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案主审法官,同夫人叶秀纯亦是黄埔15期毕业生。解放后仼南京高级陆军学院教官。南京交通局第一仼局长,后为交通公司离休干部,其后代在美国。1988年张耀宸将军在南京去逝。
  抗日时期殉国的少将王凎尘。昌乐人。1889生。山东将校讲习所讲武堂毕业。西安事变时在张学良部仼团长。曾在西安事变联名“将士西安通电“致电蒋介石,1937年“七七事变“时仼国民党106师少将师长,1939年4月在河南抗日战役中壮烈殉国。
  这些民国时期参加过抗日战争为保卫中华民族而献身的将士们,都是中国人心中的英雄。
  昌乐不乏有居住在京城的各界层高级别的名人,近几年来,更有一批文化各界名人学者和政治名人。祖籍昌乐的台湾张显耀现仼海基会副董事长。台湾行政院行政委员会副委员长。还有在欧美留学谋生的年轻学者众多昌乐籍博士,在居住地区国家也多有建树。
  没有必要一一列举,欲借将军名人光宗耀祖,用夸大之词大赞美自己家乡人。相反,人们对有些名人有一种反思。好好想想自己的家乡,家中的父老乡亲,名人究竟为这块土地作过什么?留下过什么?
  我产生一种看法,反而认为有些名人并没有能造福乡里乡亲,甚至没有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影响力,知识能力去湿润恩泽於这块干涸的故乡土地,改变家乡的贫穷现状和生活在这里人们的命运。有些名人甚至反感家乡羞于启齿提及。所以,我们这些草介贫民没有义务对这样的名人表示敬意和乡亲之情了!他们和我们之间已经没有老乡情谊的关系了。
  和谐号动车飞驰过昌乐火车站,看到铁路两旁象大海-样宽广无际的塑料大棚,我的乡亲们祖祖辈辈在黄土地上日夜勤劳耕枟,在烈日下劳作,在寒风中的劳务市场上奔波。他们用自已勤朴的大手伸向昌乐这块土地索要自己生存的一捧粮食。用毕生的血汗滋润着这块相依为命的土地,人们在这里传宗接代,养老送终。一代又一代默默无闻地继续生活着。
  昌乐西瓜全国闻名,列车行进在昌乐这片被塑料薄膜几乎完全覆盖的盛产瓜菜的土地上,也覆盖住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记叙的是民国期间昌乐普通百姓的故事,这些人把昌乐老乡情谊视为比自己的生命还要宝贵。在某些人眼里这些草介平民人在冮湖的故事与名人轶事相比可能一文不值,但这却是那个时代昌乐百姓人家留下的实事履痕的足迹
  在青岛的昌乐人
  青岛海岸,胶州湾蜿蜒而美丽环绕下,岸边耸立看各种各式的德式建筑。碧海蓝天下,青石红瓦屋顶的德国小洋楼,在绿树点缀下优雅而安静。随便找个街边临海的座位,阳光散散地落在身上,你会感觉旧日的情绪回来了。过去记忆中有种抺不掉的东西象梦一样袭来。
  我们祖籍昌乐这块土地曾经非常贫瘠,许多的人被迫离开家乡从胶济铁路,涌向外地求学谋生。冯小刚的电影(1942)中有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对话:“爹,什么叫逃荒?““逃荒就是出去寻口吃的。“
  上世纪,老一辈在饥荒贫穷和战乱中从昌乐这个小县城沿着胶济铁路向东走到了尽头。向这里海边走来,就是为了寻囗吃的。但家乡离大海真是遥不可及。
  青岛到昌乐,在传媒交通极其高速普及的今天已经没有了时空距离上的概念,百年前就是借助德国人刚修通的胶济铁路坐火车也要走上整整一天一夜。那是一种小票车,专为胶济铁路沿线车站转运到青岛下关东的灾民难民开通的,车辆简陋,票价便宜,拥挤不堪,车速极慢,咣当,咣当地缓慢地行驶在胶济铁路线上。
  山东人吃苦耐劳是出了名的,无论如何恶劣的环境,只要能种地收粮食,就能生存下去。昌乐人又是最有“韧“的性格,认准一个事,就死犟到底。喜欢凑热闹,也仗义豪爽,一时兴起,无所畏惧,穷苦人兴亲帮亲,穷帮穷,老乡连老乡,一溜铁路昌乐朱刘尧沟城周围,汶河沿高崖红河最历害。一旦有人找到活路,全村子都呼啦围上来随之而来。这是那个年代共同寻生存的包团取暖的唯一法子。这就是乡情乡亲和乡魂所在。
  天灾人祸,饱受战乱之苦,饥饿和艰辛不必说,好不容易筹到一点盘缠,背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全部的家当,有的甚至携家带口,奔波在贫瘠的齐鲁大地上。去寻找一个让自已能生存下去地方。背井离乡,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挣扎求生。青岛从来不是昌乐朴实的人们憧憬中想的遍地是银元,能吃美国洋面喝洋牛奶的好地方。
  民国的一天,海上晨光初现,从济南方向驶来的德国老式蒸汽机车正喷着煤烟,大囗地喘着粗汽,-列简陋的小票专车,缓缓地停在青岛海边站台上。人们疲惫不堪地走下火车,从低下的站台屋檐走出来,走向大海,在前海沿高低起伏的石阶下坐下,揉着睡意朦胧的眼,望着这座陌生的城市。满眼的葱葱绿绿的青山,満眼层层叠叠的红楼。
  几个刚下火车的昌乐年青学生模样的人,放下铺盖卷,在台阶下的公用自来水前抺了把脸趴下喝了几口凉水,从随身包袱里拿出煎饼,就卷着根蒜苔坐在铺盖卷上大囗地吃了起来。抬头看到浙江路德国人修的双塔天主教堂。有人兴奋地指着高矗入云地十字架。不一会他们沿着黑石头路向西走上去,经过大教堂北旁海鲜市,走到了铺着粗糙的马牙石的济南路。
  在浙江路天主教堂双塔的十字架不远处,他们很快找到了济南路48号是“瑞祥东商行“,掌柜的是昌乐南郝岳家庄岳君亭。这里紧挨火车站,时间长了,昌乐老乡互相转告,就不断有昌乐老乡,省立昌乐中学流亡学生找到这里求条活路或找个学校继续读书求学。
  岳君亭先生在老家排行老八,人又称“岳八”,岳先生开的瑞祥东商号是有二层楼门面。后有小院落。早年他来青岛打拼,因在昌乐老家读过几年私塾,凭着年轻精明强干,为人大气,做生意诚为重。轻钱财重义气在市南济南路“土产一条街“创下了“瑞祥东“货栈。专做各种土产杂货生意,昌乐人久闻其名。岳君亭先生的儿子岳振洪在青岛学校读书,是个识闻解字的有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青年学生。聪敏英俊,一表人才
  老家乡亲奔青岛投亲靠友多先找到的瑞祥东商号和悦来客栈歇脚,再作日后打算。其实就是昌乐人在青岛设的落脚联络点。是青岛昌乐人的同乡会,岳君亭本人是青岛商会的要人,这里也成了商会的活动场所,济南路也有商会组织的劳务市场。岳先生的青岛商会在1948年2月6号就曾捐给昌潍流亡中学学生5亿金元币。
  这里紧邻火车站,码头各地商人,农民下车后聚集到这里市埸上谈生意,人们推着独轮车,小驴车,赶着大车把各种农产品,鸡鸭果瓜运到这里交易,当天买卖不能完成,就卸在货栈等待买主。有些大车店,小店铺,小饭馆供人们落脚休息。
  济南路紧靠胶济铁路,青岛多家织麻袋,出海打渔船用绳束,铁木土产加工厂集中在这里。路北有个大澡堂叫“润德楼“青岛商会土产业工会在济南路办了个京剧票友社叫“物产社”社址就在润德楼二楼。“
  岳先生喜欢唱京戏,年轻时在昌乐县城作卖买就是三庆班京剧票友社的主要演员,每当物产社有京戏表演活动,他都积极参予,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在商会小有名气。他的搭档伙计昌乐南郝徐家庄徐锡臣,也是个京戏迷,两人一拍即合,为了物产社安排演出活动往往耽误了瑞祥东商号的买卖。
  青岛建筑依山而建,因岛城山势地域。当地人指示路方向多以向左右上下定位。外地人乍到青岛一般无法准确辨认方向,称做:掉向。只有先找到栈桥才能找到东方。确认自己的所在位置方向。
  昌乐来客人,只要找到岳君亭先生,岳总是笑脸相迎,都是先让小伙计领着去“润德楼“舒舒服服泡个澡,身体彻底解乏。再去楼上去听个戏,精神视觉上享受完了。最后领去火车站天津路昌乐尧沟人郭清林开的“悦来客栈“睡-觉。
  悦来客栈郭清林掌柜和岳君亭先生早年就熟识,在青岛共谋生更是情如手足。互念昌乐老乡之情,在各生意方面尽量互相帮忖,照顾。货栈有郭掌柜的股份,客栈也都有岳先生股份,两人情投意合。旧时,昌乐乡党来青岛求生者多投宿悦来客栈,郭岳尽其之能为其谋职求生。於是昌乐商界便有顺口传:去青岛出车站,前海沿东找栈桥,悦来客栈打盹困觉,济南48号(润德楼)听戏洗澡。说的就是这些故事。昌乐贫穷老乡在客栈吃饭,住宿多是不要钱的
  这群走投无路被迫离家到海边谋生的中青年人中,有青岛企业家先驱,五图邓家庄王宣忱的老乡亲朋好友陆续来投靠他。有从五图各村来的农家子弟,有南郝岳家庄的岳君亭的亲戚,岳君亭邻庄+里树子庄的刘氐家族兄弟数人。他们走进了四方的工厂,大港的码头,商号货栈,台西,大窑沟劳务市埸……,随着熙攘攘地上早市的人们,开始了各自的谋生,求学。他们就是来这里“闯穷”的寻囗吃的。实际上就是逃荒乞讨要饭一样。
  到青岛大港当船扛子,分长工,短工。长工指从早干到黑天,短工是指半天。无论长短工必须干到过中午12点以后,12点前走人就半天白干,长工中午管顿饭,有时有猪下水杂碎吃,混合面干粮管饱,这是最低的保证体力的饭食条件保障。“要吃港口饭,得拿命来换“,沉重的体力劳动,200斤的盐包,成包的粮食,-船船铁矿石,煤,木材……。干万吨货物短时间日夜倒班装卸,一般人的体力是不能长期干下去的。有人只能坚持干半天。所以码头工人工资比较高。每天长工3---5块大洋,短工减半。当时在青岛20---30年代3块大洋可买到一袋美国洋面。昌乐农村来的人强壮者都大多在码头当了扛子,也落下终身的劳伤。一般人身体很快就垮掉了。
  我本家的爷爷这一辈子人,早年大多数都在此谋生。凄风苦雨中求生存,他们曾在市北区甘肃路18号居住,并在数年后购置下一点房产。这是一条有百年沧桑建筑的老街,拥挤狭窄的木制楼梯的小楼房,大都居住着贫穷的外来人。广东人居多,有数座老花雕楼立在街头。
  紧邻甘肃路17号是青岛邮电局职工徐子兴家。徐是即墨人,全家人信奉基督教。礼拜天都去福音教堂作礼拜。徐是靑岛早期的共产党员。对外公开身份是邮递员。是青岛市委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点。
  以后才知道1926年—1927年这里曾被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青岛市共产党市委书记邓恩铭戏称为:“市委之家”邓恩铭和刘少奇来到青岛就住在这里。青岛党史上称为青岛的“红色一条街”。
  我二奶奶田宝兴在青岛一中四川路附近一资本家家中做保姆,洗衣,作饭,干粗活。她挪着小脚,瘦小的身体,仼劳仼怨,小心翼翼地作了好多年。
  二爷爷早年在济南读书,投笔从戍。军校医科毕业,取得正式军医资格证。参加过北伐和抗日戦争。国民党整编44师军医处中校处长。抗战胜利后辗转也来了青岛。
  我的姑姑(我二爷爷女儿)就在昌乐人办的青岛中美茂昌冷藏厂当打短工。姑夫徐锡臣在岳君亭商号打工。姑姑结婚后一家人住在台西4路内1号。
  我爷爷在齐鲁公司馆陶路28号(靑岛啤酒厂归齐鲁公司财产)当大师博厨师。白天忙碌炒菜做饭,晚上睡在用啤酒瓶箱子搭的地铺上。
  大爷在青岛铁路上谋生。大家住在甘肃路18号。拥挤不堪,我父亲只能睡地铺。父亲随省立昌乐中昌潍流亡中学到青岛求学。
  昌乐尧沟郭家庄郭树文,随父来青岛。在杭州路1号青岛扶轮中学读书。
  昌乐藉五图人营子村人刘振兴刘振隆兄弟,当时随父亲在青岛市北区馆陶路8号青岛莱阳流亡中学(1946年前是天主教创办的私立明德中学,今青岛四中)读书。刘家兄弟父亲在昌乐五图人王宣忱普集路办的华北酒精厰作工。
  我的舅老爷尧沟东庄王人,能识文断字,是个有文化的人。早年到青岛谋生。在四方火车站看护铁路火车调头的大转盘。无处居住,为躲避风雨寒冷。只好自己拾车站上的火车头烧的硫渣块,树皮木板,美国洋油铁皮筒,油毛毡,飞机旧轮胎,旧蓬布,用泥搭了一个窝棚,挡风遮雨在里面蜗居,为养家混囗饭吃,受尽屈辱,苦不堪言。
  1911年,德占时,青岛小泥洼一带因德军修建炮台,而被迫挪迂于东坡高地,搭棚而居后成村,取名:挪庄。难民们就在附近搭个窝棚住下,成了贫民窟。用煤渣垛筑成的小屋比比皆是,这个城市没有拒绝接纳他们。
  晚上,台西镇挪庄劳工住宅区,最偏西边的马虎(狼)棚户贫民区这里是这座城市的最底层。这里街巷纵横,生人进去很难出来。大海被黑夜盖住,潮湿的空气中雾东一团,西-团的弥漫开来。周围的石头山峦变的黑朦朦的。狗吠声象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前海沿,大棚户区,高低错落的房屋轮廓黑黝黝地,空无人迹的街头巷尾越来越窄,顺着山势的台阶越来越窄。整个岛城也被黑夜盖住了。潮湿的地气升起和空气混在一起,有一种冬天澡堂子里蒸汽的味道,透凉透凉地,周围的山峦贮水山变成朦胧的-条黑色飘带。
  远处,船上汽笛和海牛的“哞哞”叫声穿透黑幕从海上随风飘过。像是在召唤着人们。浩渺的海边-只孤零零的海鸟发出“啁,啁……的啼号,在黑寂中喃喃自语,这里就是我的父辈们曾经生活过地方的黑夜。
  他们带着一天劳累的疲倦和屈辱,回到居住的棚户区小屋,小屋里,独灯如豆,门外海风吹过,他们只有喝几口廉价的栈桥白干酒,歪倒蜷缩着昏睡过去。这里星光黯淡,好象昌乐城里的大十字囗的街道。但再也没有了家乡的月亮了。
  青岛最寒冷的日子里,屋里的气温零度以下,早晨醒来,窗户玻璃上结了白白的-层冰,互相打招呼时会吐出团团白雾。被子,棉衣象铁一样凉。是穷人最难煞的时候。
  前海沿栈桥边这一大群贫困交加的农村青年,他们和昌乐的瓜葛永远不会被割断。各地外乡人操着不同的乡音,生活在底层。饥馑年,他们心急如焚,,他们农民的身份本色纯朴和厚道,担忧家乡的收成,遇到家乡的人到这里乞讨,他们热情招呼,端出饭菜。细细询问家乡情况。谁家来了亲戚,都会前去打听一下。昌乐人很穷,也不算精明,不善卖买经营。他们在城郊边缘的棚户区住下,在这城市的最底层讨囗饭吃。顽强的生存下去。
  他们忙碌了一天,累靠了,有时实在馋靠了,开了工钱,就在路旁喝碗洋饭。所谓洋饭就是就是有渔船从后海锚地上停泊着的美国军舰和外轮上打扫人家吃剩下的饭菜生活下角料,运回来挑选加工煮熟的稀粥。用大木头桶盛着在路面叫卖一分钱一碗,里面大米,面条,西红柿子,鸡蛋,肉末什么都有,青菜叶。难民围着大木桶蹲在地上捧着黑瓷大碗喝。这就是难得的犒劳,穷苦人吃不上饭,只能喂猪的泔水成了廉价的美味好东西。这就是当时社会下层的真实经历。喝过洋饭的人一辈子不会记它的味道,因为那是刻骨铭心的苦难的滋味。
  他们中间有人在昌乐时就是京戏三庆班的戏友,年轻时组班凑钱买戏箱。在三庆殿大戏楼和潍县大戏院演过戏。有时想家时也唱-段西皮二黄,唱的是(三家店)中秦琼发配一折:“将身儿来至大街口,尊一声过往的宾朋听从头:一不是响马并贼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杨林与我来争斗,因此发配到登州。舍不得太爷的恩情重,舍不得衙役众班头。实难舍街坊四邻与我的好朋友,舍不得老娘白了头。娘生儿来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优,儿想娘来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眼见得红日坠落在西山后,叫一声解差把店投。“有人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人在暗暗掉泪,叹气。就这样一天天的很快在不经意中逝去了。
  民国国内戦争结束前,青岛成为孤岛,物价飞涨,物资匮乏,工商业倒闭关门。大量工人失业。外乡人生存更难了,人的命运更是前途未卜。
  5月23号,美国军用万国牌大卡车满载着军人向大港军用码头驶去,车上的黑人士兵高兴的嗷嗷乱喊叫,美国航母和巡洋舰组成的舰队驶出青岛港,缓缓驶出胶州湾,美国太平洋舰队列队快速向东南方向日本列岛方向行进。
  民国38年(1949年),6月1日,正逢端午节,大撤退开始,国民党军队分五个时段撤离青岛大港,登船向外海驶发,从青岛即墨战役退败下来的国民党军队残兵乘坐舢板渔船,划到外海,登上早就等待在那里的国民党军舰轮船。
  晚上,胶州湾内,海面上星空月光照在海面上和船上灯光闪烁相交辉映,海天连-,因害怕解放军袭击阻拦,借着夜色,-艘艘轮船陆续启碇起航,离开青岛大港码头。驶出胶州湾港口。
  青岛行政长官刘安祺(山东微山人黄埔三期,台湾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陆军司令)乘坐招商“台北号“轮船离开青岛大港码头,同船的有山东各地大学校长,教务长,国大代表,委员,从天津,北平,济南山东各地流亡到青岛的许多政府公职人员和专业人员。1000多名青年学生。几万名非戦斗人员。到台后大都成为台湾社会中坚力量。刘安褀最后一个登上台北轮的,轮船驶出胶州湾。青鸟国民党“太平号“驱逐舰最后驶离青岛大港码头,在胶州湾外等候的国民党军舰护卫下,借着夜色向台湾方向缓缓驶去。三天三夜,从青岛撤退的轮船陆续抵达台湾基隆港。
  国民党陆军少将寿光留吕镇人张景月
  流亡到青岛的国民党昌乐政府部分公职人员。
  流亡到青岛(昌潍流亡中学)省立昌乐中学部分学生,老师。
  国民党昌乐党部书记邵德初(诸城相州黄埔二期)与邵振武(儿子)。
  国民党政府昌乐县县长,国民党陆军少将,寿光稻田人张天佐的夫人携侄儿
  (张法颜,张法孔,张法孟)。以上记述人员均从青岛去台湾。
  台湾中央研究所文献记载,从大陆到台湾的军队中十分之一是山东籍,民国38年前大部是农民。昌乐人在青岛青壮年者因此去台湾者不在少数。
  大撤退动用轮船36艘,运出70吨物质,刘安褀十万军队,国民党中央银行青岛银行大量黄金,青岛啤洒厰部分设备同船运到台湾,生産出畅销台湾的台湾牌啤酒。
  蒋介石曾以快慰心情说:此次青岛撤退,最为完整。不但军队及装备物质毫未末损失,并将在青的反共人士及靑年均已撤退赴台,至可嘉慰。
  岁月在苦难和战乱中快要过去了,青岛街道一片寂静,不远即墨外传釆炮声,它宣告青岛解放的时刻就要到了。民国38年6月2号,青岛解放。
  青岛市南区济南路48号瑞祥东商号岳君亭先生的儿子岳振洪在青岛读书时就是共产党员地下党,解放前夕,我大爷利用在靑岛铁路上的关系护送他安全去了北京。1949年6月2号,青岛市解放,岳振洪以解放军军管会代表身份进城回到青岛,任解放后的青岛共靑团市委书记。后奉调去了北京仼职工作。
  在青岛莱阳流亡中学读书的刘振兴刘振隆双胞胎兄弟,上世纪40年代未,双双考入青岛的山东大学。刘振兴弟弟成了中科院院土,哥哥刘振隆也是国家气象学工程专家。
  昌乐南郝十里树子庄刘家兄弟,青岛市区居住的第一代来青创业人,刘老先生90多岁高龄,仍精神矍铄,记忆清楚。对上世纪30---40年代初到靑岛昌乐人中发生的故事记忆犹初。刘氏家族后代多在青岛,也各有建树。有在大型万人以上特大国有企业中作到高中层以上领导的高级管理人材。
  我二爷爷李学颜,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被授于上校军医军衔。转业后从济南铁路局医务处退休,后改离休。盛夏季节常在青岛家中居住。86年11月在昌乐去世。
  昌乐尧沟郭家庄郭清林的同乡郭树文,随父亲来青岛扶轮中学读书。后其父从青岛去了台湾。郭树文教授在哈尔滨某大学教中文对《红楼梦》学颇有研究和建树,已去世多年。
  青岛的昌乐人中不乏有义之士。用诚实义气交结朋友,好人有好报,上世纪20--30年代,40岁的莱州会馆教师,昌乐五图邓家庄人,(属华北基督教会)王宣忱,在栈桥拾到2个黑提包,他整整等待了2天。原来是德国商人来青岛投资不慎将2提包马克遗丢在栈桥上。德商为感谢王宣忱的拾巨资马克不昧的高等人品,决定给王部分股份合伙投资办华北商行旗下:青岛笫一个汽车客运公司。经营青岛至周边各地客运。经营近10年。德商赚足了金钱归国。卖掉了公司,给了王一大笔酬金。人说这是王宣忱的善良带来的好运。
  王宣忱又集资5万元与济南美籍犹太人企业家滋美满先先在大港普集路13号建成设备先进的大型中美冷藏库,合资经营冷冻鸡蛋出口至国外。该厂(人称:打蛋厂)选址得天独厚,加工仓库紧靠大港火车站,胶济沿铁路线各地鸡蛋收购商人从各地农村収购新鲜鸡蛋利用火车源源不断运到这里,右临青岛大港码头,打碎的鸡蛋去壳冷冻成方盘装纸箱包装用冷冻船出港出口各国。这种精明减少运输费用高附加值的设计理念,今天仍还被专家门称赞,先进的巨大制冷冷藏加工设备八十年代仍在车间良好的运转使用。可见当时设备的先进设计,领先坚固可靠的机械性能。后独资在青岛普集路建华北酒精厰,(今青啤4厰)生产全岛闻名的栈桥牌白干。是创造了山东用地瓜干造酒的先河。
  青岛文史家韩同文称王宣忱是民族拓荒者。青岛民族工业的先驱之一。
  青岛悦来客栈
  说到“悦来客栈“在青岛火车站对面,东便是栈桥。掌柜的是昌乐尧沟郭家庄人,郭清林。年轻时在胶济铁路开通后就在昌乐老家尧沟车站边上开了多年客栈。
  他初来青岛时,在码头拉脚送客人去客栈住店,作“船拉子“就是毎天接待上下船的海上来客拉客住宿,此人,在乡间读过几年私塾。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善谈而广交,达官显贵,三教九流皆交结。很快便融入了当地社会的人缘事故之中了。
  数载后,郭清林卖掉尧沟郭家庄的祖产土地家业,在青岛火车站对面购置房产,经营客栈,因地角位於当时青岛的“旅栈一条街“生意日益发展。悦来客栈因地域位置好,经营实诚,经常宾客盈门,其中不乏社会官场名流,文化名人,财富的积累也给悦来客栈带来了今后发展的各种机遇。
  郭清林性格豁达大度,也帮助过漂泊潦倒落魄的政界过客社会各界层人士,这些人都有人生跌落起伏经历,其中日后发迹之人感恩於郭掌柜昔日的慷慨解囊相助,所以日后对郭清林在各方面出手给予相助。有求必应。对郭清林以后的生人经历中有重大影响作用。
  民国14年(1925年)冬,雨雪天。晚,郭清林掌柜象往常一样,到车站,码头接客,因海上大雾雨雪天,威海大连方向等海轮迟误到青岛港,所以他只好无客而归。
  郭掌柜心里很是烦躁,袖着双手,猫腰快步穿过青岛小港旧德国海关街巷门楼,见一学生模样中年人蜷缩於墙角,铺开薄被准备露宿过夜,郭开客栈久矣,职业习惯,对露宿之人分外有怜悯之心,郭关切之俯身即问:天寒地冻,海边潮湿露浸身,何故宿此也?
  此人,身穿趟心棉祆,粗布棉裤,有简单行李包袱书籍雨伞之物。面目清秀,五官端正,举止文明。带眼镜,因冻而身微打颤,脸色泛青病色,说话是鲁南囗音,吃齿尙伶俐清亮。自答曰:吾介一穷书生,读书之人也,临沂人,张姓,济南省立医专学生。因秋季毕业来青求职未果,幸略懂医术,知已身染伤寒将仅有余钱己买药服下,盘缠耗精,故再也无钱住宿。因朷到青岛,背井离乡,举目无亲,走投无路,只好在此露宿。实属无奈?
  郭清林怜悯测隐之心顿生,实言告知,鄙人姓郭,昌乐人士,在栈桥开客栈,如兄弟不嫌弃,可随我到小店里暂作歇息冶病,等病好再后打谱如何?银两不必现付,如日后方便再付之不晚矣。独自闯外不易,人逢难处理当相助,为人为商之道德也!况我开客栈人,风雪偶遇落难之客,能於你方便入急是缘份,那有见客不留宿之理?我决无歹意,如信我所言请立随吾去之?
  中年人听后,眼眶有些湿润,摘下眼镜擦之,沉思许久,点头应允,而后仍是低头无语。郭提起地上行李,中年人抱着铺盖,穿过街巷,走在昏黄的路灯下……。
  寒冷的东北风正从团岛海面上裹着雨雪猛烈的刮过来,发出嗖嗖地声响,悦来客栈门囗挂着保险汽灯在风中来回的晃悠,象在招呼着大海上,风雪旅途中的归客。店堂中挂着的“宾至如归“的横匾,是寿光人马保三兄弟迸送的。让进门来客心里暖暖的。
  时间在悠闲中过的更快,来的都是客,张某算来在悦来客栈作客借住了近10余天,郭的太太冀兰青,心地善良,为张寻医抓药,平日里上心调理,张本身学医科,懂得配合治疗之道,身体日渐痊愈。郭凊林也暗地观张先生举止言行,是一个满腹才华,相藐文斯,彬彬有礼之人。平日寡言少言,有时心事重重,呆若木鸡,少显背井离乡伤感情,也没有神采飞扬的张狂和兴高采烈的时候。出门过客在异乡之人,郭夫妇自能理悟其中之苦衷。
  一日,风和日暖,大海波平浪缓。栈桥上张先生知告郭掌柜:兄弟名字叫张苇村,临沂郯城人,前些年曲阜师范毕业后又考入山东省立医专,是年秋毕业,来青岛只是想谋份差事。没曾想染疾落魄,幸有缘巧遇实诚善良之人,风雪之夜救苇村免於落难之耻辱。承蒙悦来客栈不弃留宿矣久,多有银两破费。哎,没想到苇村竟连混囗饭吃的差事也难谋,自羞于启齿!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实难除心中忧闷烦恼之不安。
  苇村问即郭清林今生有何大志向?望栈桥上熙来攘往的游人,郭掌柜为宽张其心,指着海岸上绿荫下一座德国人红瓦小洋楼劝张苇村说:“青岛这么多能人,国人能挣上一座小楼之人有几个,咱一个庄户人,“船拉子“出身,此生能得此楼便足矣!在俺老家那真算是个大能人也。“
  张苇村望着正上涨大潮的海面,略有沉思,眼中突放神采,遥指红楼,自言自语:“不出3--5载必得此楼!“答非所问。闻苇村语,郭掌柜看到一种心有成竹,势在必得坚定决心。隐隐猛感到心头一惊,此人不可小视也!其内心似大海深不可测,非平庯之辈人也!但却暗笑忖心:“尔一介书生,贫疾交加,岛城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暂泊悦来避难,幸得数日温饱,出连件长衫大褂礼帽都没有,便出此狂语,想入非非,轻浮之人也,日后切不可深交!“用昌乐人说法:胡咧咧罢了。郭掌柜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一笑哂之,真也没放於心上,栈桥一阵海风拂面吹过,心里便荡然无存了。
  几日后,张苇村身体已全愈,便向郭掌柜夫妇谢辞,并以哥嫂相称,表示悦来客栈留宿相助之恩,苇村铭记,允日后必报之。
  苇村读书之人,深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道理!如有发达之日,哥嫂有求於兄之托,有求必应,苇村决不是食言而为之小人!苟富贵勿相忘!清林读过几年私塾,知道最后一句是司马迀史记《陈涉世家》里所言。
  临行,苇村感言,世道多变,江湖漂泊之人,前途未卜,故居无定所,如日后安速信吿居定。慰哥嫂悬念之心。悦来一别,不知何日相见,虽萍水相逢,君子落难之交,淡如水,。能称兄道弟,情如手足般也是缘分。心中惜别之情难言表!离别时两人想来也难免都泪眼盈盈。清林留下昌乐尧沟老家地址交於苇村。
  郭清林夫妇开客栈多年,也是人在江湖,仗义疏才,索性顺水推舟好人做到底,送於苇村银两若干,并带他在青岛永安大商埸置长衫大褂礼帽皮鞋行头一套,人是衣,马看鞍,一番拾掇打扮,苇村一扫往日阴霍霾落魄之尘。神采奕奕,相貌堂堂地登上去济南省城火车向西驶去。
  昌乐义士郭清林在济南
  民国18年(1929年),郭清林冀兰靑夫妇离开青岛回昌乐尧沟镇老家。那风雪之夜悦来客栈发生的故事也在寂寞的乡间日子里随时间淡忘了。
  一日,郭清林收到尧沟镇邮政局差人送来济南省党部印封信笺,发信人张苇村。信中寒暄之后吿清林,弟已发达,敬请来济面晤。清林将信将疑,逢农事闲逸之时,便尧沟车站购火车票,持苇村之信速赴省城。
  张苇村,山东郯城苍山人,名行海,字,苇村。国民党-大代表,山东省党部书记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山东省政府委员,山东军法委员会审委会委员长兼审判长,国民教育资格委员会委员等要职。现在是山东国民党势力派炙手可热的人物。他正是1926年郭清林在青岛出手相救过的人。
  次日,在济南大观园茶楼,清林面晤苇村,自然欣喜于色,拜毕。“兄弟别来无羌!“清林关切问苇村,方知,昔日栈桥落魄之人已是受陈立夫,蒋委员长委仼为山东省党部书记长,省长为韩复渠。苇树说:青岛-别,即去广州,参加北伐运动讨伐陈烔明的战役,回山东老家,率国民军组织攻打临沂失败,被捕入狱,转送莒县(莒州监狱关押)幸被当官的临沂表舅杨廷森(清未秀才,在北京,济南仼地方副督军)托人重礼保释。大难不死才能有今天,实为艰辛坎坷。
  苇村拿出与孙中山,廖仲恺,瞿秋白等政界要人的一些照片指给清林看。曰:“4年前青岛悦来客栈相救之恩,苇村没有一天忘记,今吾发达,不敢食言。山东齐鲁之域100单8县县长之职,除昌乐周围几个县外,随其任选。吾即可秉吿韩复渠省长委仼安排便是,得其委仼状你尽管上仼,不必疑虑,尽放心便是!“
  清林忙推说:深知官场险峻,况自己才疏学浅,说话识字有限,恐难胜仼。苇村呡了-囗茶笑道:“如今官场上之事就是靠后台撑门面维系,为县官并不难,琐事均吩咐秘书下人即可,县事有巨细,不必事事恭亲去办,你自为官便是。这可时运难得,失不再来啊?“清林道:我“船拉子“出身“哪有当县官的命啊?开个客栈倒还行。苇村笑而不语。
  晚间,在大观园万香居鲁菜馆,为郭清林接风洗尘,席上有:鲍鱼海参大虾,德州扒鸡,蜜汁凤梨,四喜丸子,把子肉,九转肥肠,糖醋黄河鲤鱼等,席间,苇村酒后略显兴奋,多有感慨!向清林叙说4年经历。
  清林听后不由惊讶心动不止,惊的是青岛落难,寄寓悦来客栈时,他就己经是山东学联会长。被孙中山先生亲选提名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一大代表,参加过国父孙中山先生病间医治陪护和孙先生遗体安葬仪式。当时深藏而不露,他来青究意为何而来?又为何而落难?许多疑问使清林自然百思不得其解。
  笠日,苇村邀清林游大观园,趵突泉等泉城名胜,过经三路,见临街路北坐南一楼房,苇村指给清林看说:可记的青岛栈桥之言否?并告知:此楼正欲转让,你看看在此开客栈是否合意?得此楼易,客栈经营日日必操劳,难矣?你当三思而定呀?清林仔细观看一番确认可在此经营客栈生意。并表示如能得此楼,愿即返乡变卖抵当家业换取银两,携妻同来省城,重操此旧业。清林就夙愿已偿了
  不几日,清林返乡回昌乐办妥筹措银两之事回到省城,苇村暗中差人鼎力相助,清林以低价购得此楼,自然满心欣喜形于色。稍加修缮装饰,即开门迎客。苇村亲题店匾:“春元客栈“取春风得意,得状元第一,喜庆吉祥。
  苇村对此店名十分满意,对清林曰:想当年在乡间10岁进学,参加应试,每试必为头名得第一。春元楼正中吾意。
  泉城的春天风很干燥,从经三路街道东头一阵阵吹过来,“春元楼“客栈生意如春风得意,苇村格外关照,党部同僚关系客人来济公差私办也多在此住宿,自然生意兴隆。
  盛夏,济南酷暑难当,张苇村父亲张敬亭从临沂来济购药,在春元褛小住,清林夫妇酒饭饮食起居照应倍至上心。此人在临沂开药店,名:广济药房。早年是大牲囗牛贩子经纪人,也是个生意人,去过青岛,潍县,青州等大地方,自然与清林能拉上话来。饭后,清林为张敬亭送茶水瓜果梨桃,其父留清林叙旧,问及当年青岛苇村落难一事何故所致?清林如实叙之,其父也迷惑不解其因,按常理人情张苇村当时出入仼何青岛政府衙门,公开身份,求救济银两资助,当不是难事。何生此难?人在屋檐下,但他为何不为之?
  清林想起4--5年前青岛桟桥,“不出3--5载必得此楼“之言,看着苇村那清秀飘洒,神采风扬的亲题“春元楼“匾额上的三个大字,清林突然感到苇村人生经历中准是藏匿着一个什么大秘密,他从来不会对仼何人说,包括他自己的父亲。他身后是否有双常人看不见的眼睛在盯着他。
  此时,张苇村是国民党山东肃反委员会委员和审判长,共产党一大代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曾仼国民党候补执行委员,)山东共产党创建人邓恩铭(与张苇村十分熟悉)等32名共产党员在济南己被他亲审后指认而枪决,宁错杀千人而不放其一人!迫害进步共产党人士,他死心塌地的投靠了蒋介石。穷凶极恶到了极点。每周必向蒋介石,陈立夫秉报山东政事,肃反情况,因此在韩复渠省长眼里就成钉子和韩貌合神离。这样也就为他以后的死埋下了伏笔。
  民国22年(1933年)11月间,郭清林昌乐尧沟老家大姑郭锦芳在青州益都县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入狱后转济南国民党党部捕共队监狱拘扣待审。
  清林闻知即托苇村放人,苇村说:郭锦芳一案我知情,案由因参共而捕,不可保释。清林急辨,我姑郭锦芳自幼乡间读书人,只是在青州上学念书从不过问政事,乡间农家女子怎会突然成了共产党?定是有人陷害於她而误捕之?我受家人长辈之托,今大姑被抓捕在济,性命难保,我如不能救她,日后何以颜面见父老乡人?你能救她而不出手相助,,还言何兄弟之情!
  苇村沉思良久,叹之!曰:古人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察则无友“念其兄弟之情分,容我设法便是。
  郭清林明托张无论如何设法保释,张念青岛悦来客栈之情,又是郭的本家大姑,也不好意思推辞,郭暗中倾其积蓄和变卖部分财产,用银两买通其他关囗,五日后,接张私信,郭清林夫人冀兰青女士接郭锦芳保释出狱并同行回昌乐尧沟老家。郭锦芳后参加革命,在西北农学院离休。1971年,文革中有人怀疑1933年郭锦芳济南出狱之真实性,郭为此出具过证明材料,叙述该营救过程
  尧沟地和寿光接壤,丹水润泽土地而肥沃,农物产丰富。胶济铁路设尧沟车站后,郭清林便在此开客栈接待过往客人和作生意。因年轻豪爽,江湖义气结识了些朋友,其中就有寿光县牛头镇牛头村的马保三(1924年入党)从此,郭常为马在尧沟购买火车票,接发贷物,住宿等生意事情。关系非同一般。
  民国22年(1933年)8月寿光人,共产党员马保三在寿光被国民党政府的警察局抓捕入狱。1934年5月后转入济南省公安局拘留所监狱。因马在寿光多次领导农民起来革命造反,所以当时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就久闻马保三大名,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书记张苇村亲自审问马保三,在审讯大堂上被马保三顶的无言对答。我方共产党地下人员多方设法营救未果,找到在济南开客栈的昌乐郭清林,因郭和马是故交挚友,郭即托济南山东省国民党部书记张苇村保释放人。
  张闻郭又要保马保三,心中不悦,张苇村以马保三为山东寿光共产党首犯之一,罪证确凿为理由推辞不能保释,郭说:吾于保三从小玩耍,结为挚友,马保三读过多年私塾,虽急公好义,仗义乡里,打砸官府,这几年闯东北谋生刚回来,但绝对不是共党,一定是你手下人错抓了。苇村阴暗狡诈大笑:好,你说他不是共党就不是共党?次日开庭审理,我准许让你到堂旁听,我亲审他,看看如何?
  次日,为了避嫌张作为审判长并没亲审马保三,郭清林旁听。审判员开始审问罪据事实,马保三作答并提供证据证词一一否定。不符之处当场提供证人到埸对质作证。审问对证进行了很长时间,马保三据理力争,也极力不承认是共产党,但难免有破绽和不利的证据,张苇村示意清林这就是罪证确凿,眼看审判认定共党将无疑。庭审要对马不利。马见此状,心中一惊,顿时,浑身急出大汗,头上也现大汗淋漓状。
  郭清林见此急中生智,趁机对大声对审判长苇村喊道:审判长,马保三在寿光济南辗转坐狱期间已染上大病,身弱体虚。各位如不信,请看这等季节何故至于浑身满头大汗流淌不止?这样再审下去要出人命了!我愿用性命担保三决不是共党。张苇村见此审判现埸无法再审,只好草草收审。
  郭清林暗地利用张苇村贪财好色的本性,多方疏通,花足银两,多次请客送礼。最后张苇村还郭一个人情,特批准予郭清林保释马保三。
  马保三回到寿光以后在抗日时,仼鲁东游击队总指挥。当上了解放青岛后第-仼市长。默默无闻的悦来客栈掌柜郭清林自已也想不到做成了惊心动魄的-件大事。他却一直深埋在心底,从不外传。
  这样又过了几年,昌乐尧沟东埠共产党员郭济民在济被捕入狱,因郭开客栈见多识广,有过营救他人经历,熟知各种疏通渠道门路。郭济民昌乐老家亲人来春元楼找到郭清林设法营救,郭清林为此硬着头皮又见张苇村,苇村怒:吾抓一个共党,汝让吾放一个,如此三番五次,彼不成共党吾倒成了共党,此次断然不能!
  郭只好求告说:什么共党不共党地啊?哎!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啊?我也实属无奈,昌乐乡党视我在省城神通广大,故求我救之?人命关天,老弟息怒,开恩!最后-个,再也不办了,吾知弟难处,以后再也不求你了。
  苇村听罢此言,苦笑摆摆手作无奈状,俯身低声对着清林耳朵说:汝容吾从长计议,汝万不可再露面。清林心有灵犀一点通,财能通神!心中有数次营救之关系经历,打通关节也就轻车熟路了。
  最后,郭清林几经周折被国民党抓捕的昌乐尧沟东埠郭人共产党员郭济民获救。后郭离开昌乐投入革命队伍,解放后仼黑龙江省军区副政委。
  文革期间有人怀疑郭济民入狱出狱获救细节问题,派人专程来尧沟找郭夫人冀兰青女士调査济南出狱事实经过,郭夫人回忆丈夫清林真实营救之经过对来人翔实回复。
  民国24年(1935年)正月初二晚。韩复渠响应蒋介石提倡“新生活运动“授意张苇村在济南“进德园“组织了“提灯(花灯)游行大会。“进德园“游艺园在济经7纬5路南头,是济南举行大型游艺活动的场所,这里正热闹非凡,燃放烟火,流人如织,车水马龙,提灯游园的,踩高跷,跳耍狮子舞龙,鞭炮声震耳欲聋。
  郭清林正在省城,受张苇村之邀参加游园活动,准备一起在京剧大戏院看戏,游园活动开始,政府要员举行开场仪式,警察保安队也就自动解散了。张苇村这时只留随身护卫,清林见主席台上人行动诡异,交头接耳,知道没有什么好戏唱,见张苇村警戒松懈,预感情况不妙,怕危机将至。想提醒苇村小心防备,正巧,张苇村参加完提灯游园活动后甚感疲乏,告辞失陪提前离园。也就罢了。
  回途中苇村被人连击5枪,但未毙命。随身护兵拔枪时被击伤。军警问:开枪者何人?苇村曰:青衫者!韩复榘令全进德园戒严捉拿凶手,先抓青杉者,唯独没人想起及时送张苇村医院救之?苇村亡。
  张苇村死,明显是韩复榘和蒋介石头明争暗斗的牺牲品,他是蒋介石脚上穿的一只鞋,想往那里走不是他说了算。那只看不见脚决定他的方向。他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苇村死后,韩复榘政府为了掩人耳目,把济南私立建国中学改为苇村中学,学校礼堂挂着韩复榘和张苇村的头像。泉城的阳光渐渐沉到中学楼房的后面,礼堂灰暗墙上的两个人像框上早己落满了尘埃,最后一缕光线也从窗口消失了!
  2013年7月21日,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山东往事历史人物节目播出(张苇村被杀案)。
  旧地重游
  解放初,郭清林处理完春元客栈之事宜,从济南返乡回到尧沟郭家庄务农,置家产土地,却不幸因土改化为地主成份,终日被农会扫街批斗,精神上倍受折磨,生活上苦不堪言。,贫困和饥饿是对生存直接威胁。
  一日他静悄悄备好煎饼干粮,沿小路骑自行车,风餐露宿,后到青岛。凭熟识市况道路,怕给市长生意外,悄然找到马市长住处。我们已经无法得知郭清林与马保三面晤的细节,只能设想:(马市长家中)清林推开门,挑开挡风的棉布门帘,马市长迎上前,惊喜,握手,寒喧。“清林忙问候:“济南一别,鉴堂兄另来无羌!(马保三名:鉴堂)。兄弟相视,知交相见惊喜交集。许久。马市长感叹!摘下眼镜,低头沉思。
  晚,马市长设家宴款待清林,没有外人,兄弟难得说说话。多年患难之交,如今德高望重,岛城-市之长随意叙旧,兄弟故交使话题变的具体,问及清林近况如何?忆昔贫民百姓囚犯,看今身居要职官场。清林不胜感慨系之!马问即郭现况?清林直陈心中苦闷和难堪实情。两个穷苦出身在昌乐潍北的乡亲兄弟,以真诚相结交,早已肝胆相照,虽说有曾患难与共,生死之交。但清林明白在人们的眼中,两人地位悬殊已是有天壤之别。
  那一夜,是两个生死兄弟人生中很普通的-夜,深夜长聊,对清林说应该是人生难得,说的什么己记不全了,可记马保三市长爽朗的大笑和从眼睛框后面抺掉泪滴的手。闻到了那屋里清茶香气四溢,听到窗外海风潮起的涛声
  马市长表示,无论留青或返昌,郭凊林可三思后自定如何?马某都鼎力相助。并安排有出面协调各级地方相助解除困境,义不容辞,为了不给刚当青岛市长的马保三节外生枝,添麻烦,郭权衡利害,念有家眷在乡,身为庶民务农是本份,郭当即立断,不提往事,不牵连他人,返乡务农,只求在乡间能解温饱所需之忧,与世事无争,过普通平民百姓平静生活
  马市长心中久恋兄弟情谊,意留清林在青小住,改日叙旧。清林知马市长公务在身,繁文缛节,少有闲情逸致。推故家有耕耘之事。即返昌。
  临行,清林站在火车站广埸上,看到东边的栈桥,抬头又看见天主教堂的高矗入云的双塔,望着那悦来客栈熟悉的老房子,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发生过许多难忘故事的老院子己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亲切的乡音土语早已逝去荡然无存。故地重游,他看到了自己留在这座城市街道石头上走过坎坷而艰辛的脚印。心里涌起一阵悲凉,泛起了一种举目无亲的孤独、凄凉之感。他知道自己的家早就不属於这里了。栈桥海边,那座青石红瓦的小洋楼依旧在绿树蓝天下一片绿荫之中。
  德国产的老式枪牌自行车在前海花岗岩石头铺成的马路上留下一串咯噔,咯噔的颠簸声,海风送他滑过天冿路,济南路和悦来客栈留在了身后,天主教堂高高的双塔也渐渐看不见了。大海被笼罩在淡淡的雾中,栈桥也看不清了,只有潮湿的海风依旧迎面而来,他毅然转过身子,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里,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郭清林返乡,旋即公社政府民政部便登门嘘寒问暖。不久,郭清林被转成吃皇粮(即国家供应粮)。后郭的家眷在尧沟镇街店开一杂货日用小店,从此,生活渐有起色。这些优惠待遇得于落实,郭对县各级政府和马市长心存感激。
  郭清林挨过了那个处处饥荒的年代,1963年在昌乐老家去世。
  一个人有他的多面性,清林是一个贫穷的昌乐尧沟镇的农民,那个时代,在青岛济南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客栈,人在江湖漂泊,琐事缠身,就是为混囗饭吃而奔波。
  漫长凄苦的岁月里,能对朋友,在自己的乡亲面前如此实诚,一往情深,一诚而不改。如此看重朋友乡亲相托之事。白色恐怖下,血雨腥风,防不胜防,自身难保,能交结各界层朋友,善良的清林为作生意讲义气,因邂逅巧遇和出手相助接济而结识了张苇村。
  多次利用这种特殊江湖兄弟关系,亲临险境,义不容辞。一次次巧妙地营救下我们共产党人,有人在落井下石,他敢救人危难,施以援手,用性家生命保释患难相识的乡亲朋友,他的赤胆忠心,使自己的人生变成惊心动魄的故事。
  被他营救过的共产党人日后都成了我党的干部和高官,清林能远而避之,仍然小心翼翼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乡间,自食其力。何以故?
  知恩感恩,念人之好,是他那一代人的美德,也是我们祖先的共同美德。他不求图报的高风亮节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记住一个人的方式很多,角度也可能不尽相同,对朋友的态度决定了清林人生的取舍,取舍又决定了他以后人生的方向。他不懂也不问什么叫理想信仰口号,清林以自己的豁达人生和对生活的态度让后人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人间真情和胆识。
  一位乡间精英民间义士的故事也一度在当地流传。这是他随胶济铁路行走江湖一辈子最值得让后人敬佩和感慨的地方。他一生的精神亮点。
  往事如烟,断断续续,无情的时间让许多清晰记忆中的人生故事情节,回忆起来也变的模糊不清了,最后被人们慢慢忘记了,百年胶济线,先进的电气动力客车依旧高速驶过昌乐尧沟火车站,已经很多年没有人从这里上下车了,民国初年,那个风雨飘摇中的小客栈还会有人记得吗?
  今天
  看着广场上无忧无虑玩耍的孩子,老人在随录音机音响传来音调优美的舞曲《江山美人》,在跳一种流行的僵尸舞,有深沉大眼睛,藏族女歌手降央卓玛,用她那象金属与砂轮在高速旋转时,磨擦碰撞瞬间发出特有的浑厚嗓音在唱着歌,老人们扭动着身子,伸出手臂,踢脚舒腿伸展骨骼。我下意识地扭了扭僵硬不变的脖颈儿,感到自已颈椎骨质增生的老年病己很严重了。
  这里海岸边的市民跳舞的队伍分几大类在宽大的广场跳跃。据说开始只是几个人在小区里自娱自乐的,渐渐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走向了广场,更多的人融了进来。很快就达到了几百人的队伍,声势浩大,这群人纪侓性,时间性极强,毎天早上,晚上,都整齐列队站在自己的位置那里跳。让人感到不是凑热闹,而是每天固定的仪式。
  这些人好象只有快乐没有烦恼,人们忘掉了那生活中的琐事,在规范有序地随着音韵在动。毎个人脸上表情不同,有神情凝聚者,毎个动作不马虎,有的笑脸颜开,动作只是在敷衍了事,多数没有目地性,只是来消磨时光,锻炼身体。这是一个渐显老龄社会结构的人群,他们多数是跟着孩子到这里,大都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最低层社会,为生存温饱长期的奔波操劳。已筋疲力尽,疲惫不堪。从早上8--9点钟的太阳,终於跳到了“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我就在他们队伍中,只是不想再跳跃罢了,是旁观者。
  手机上有条微信讲:草绳绑在白莱上就是白菜价,死缠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价,就是缠在死了缺胳膊少腿的大闸蟹上也比价白菜要贵。说的道理是草绳的价值是附着物决定的,白莱和大闸蟹的价值,草绳本身的价值都没有变的高贵。买蟹人眼睛忽视了草绳的存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讲的是人生价值的取向。我就是那根想缠在这里的草绳吗?
  这里也有精力充沛的年轻一代。人们从早到睌在快节奏生活,从人行道的行人到公共汽车上,全是低头-族。甚至开车也在玩手机,他们大多数是有较高学历,早出晚归,在为实现自已的梦想而奋力打拼的工薪族,这也是今天现实社会中毎个家庭的中国梦。
  今天的城市就业不能和旧时期的创业环境相比较,大学毕业生,下岗工人,各地来打工,开出租车的,做各种各样的小卖买,有些是在东北林区下岗的林业伐木人,通化的煤矿工人。一家人在林业局工作。漫山遍地皆是的原始森林架不住人们的疯狂的砍伐,成了光秃的山头,实行封山育林后,人们失去了森林,失去了春天,失去了欢乐和生活的依靠。闯关东的人们,他们象勤劳的麻雀一样又飞回了山东老家,一户一户的回来了,拖儿带女,扶老携幼。
  这些人凭借当年父辈闯关东外勇气,顽强的又扎下根来,开始了新的创业。为了挣脱父辈留的生活模式,他们新一代有了不甘心失败的闯社会的江湖义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冰天雪地棒子面黑土地,造就了这一代人特有的山东人的粗犷与东北人强悍的性格和现实生活态度。
  记得那是2004年盛夏,在青岛的一个售楼处。售楼女孩哼着流行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电枧正转播雅典28届世界奥运会闭幕实况,我无心观看,咬了咬后槽牙跟,硬着手腕,在一份售楼协议书上签名。完成了一个从自由人到杨白劳的转变。
  欢呼声中,售楼女孩自豪的告诉我,中国人把32块冠军奖牌挂在了脖子上。同时,女孩把枣红色塑料安全帽扣在我头上,跳跃着领我去工地看建造中的住房建筑质量,进度如何?我知道从此微薄的工资收入全部和这幢楼某单元的钢荕水泥浇筑凝固在一起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开始了,这个被无数谎言和巨大经济泡沬编织好的圈套,彻底地套在我的脖子上了。
  十年在中国房奴还贷史上,不算最长的。售楼女孩说根据我的具体条件可最多贷15年期的,我婉言谢。从此开始走过还贷的十年。如今,终于大功吿成,修炼成正果。我不知失去了多少有价值东西,换得到一纸盖着政府管理部门的房产证。十年来从没有真正融入这座城市,小区住户对门也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来,
  抗日战争艰苦卓绝打了两个四年,穷凶极恶日本人投降了。文革这场浩刼进行了两个五年。终于结束了。再长的忆苦思甜的故事,也有讲完的时候。没有了60年代饥荒感觉神经轻松多了,虽十年来有了空气污染雾霾. 非典. 禽流感暴发. 马航NH730失航. 韩国岁月号沉没,亚航8501坠海,哈市大火,上海踩路事故……, 但我们完成了在异地的住房梦。
  人失去乡情归宿感,象一粒随风飘落到这里的种子,从城市的边缘到落地生根,经历苦乐酸甜,但人有种东西是流淌在血液里不变的,这里只看到拥挤人群中一张张模糊陌生的脸。就象那根草绳总是忘不了梱在白莱上时-样。这就象是人的本质不会变的双螺旋结构成份DNA。
  那年,我想在此地过年,除夕前夜,在居住地山坡脚下十字囗,为昌乐逝去的亲人老辈们送去烧纸祭奠,火光卷着烧纸,辐射出暖融融的气味,带着遥远的牵挂,游离的乡魂越过无处不在的雾霾,回归到故土。火光熄灭了,站在这里灯火阑珊的长夜里,街上人稀少,爆竹零碎炸响,凄凉在心中弥漫开,我突然没有心情在这里过年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天一亮,于是逃离般地离开了这里我熟悉的小区,返回了昌乐老家。
  带着本质上和老一辈相同的原生态求生欲来到了这里。只是把旧时青岛火车站天冿路的悦来客栈变成时髦的按揭贷款。这里是我人生中的瑞祥东商号“润德楼“,让跋涉到这里人,有时间泡个澡,小憩一下喝口茶,听一出京戏(三家店)一样,看看栈桥,面对大海,让海风拂面。这便是人生中春暖花开的好时候吧!
  深冬,寒冷大北风从团岛方向吹,独自找到甘肃路18号。站在这座百年的二层小楼前,淡黄色的外墙留下几道钭着的裂隙里有几丛衰草,在风中摇曳。小楼大门暗红色的门窗,木楼梯扶手都已红漆斑驳,破裂不堪,人走上去便发出呻吟声。声音惊动了现在的居住人,一个年轻的女人,眨着单眼皮,美丽的大眼,翻看着手里拤着的大手机屏幕,趴在楼栏栅杆上,惊讶的望着我问:“你待找什么?“我向她摆摆右手表示歉意!奔下楼梯。
  这座城市并不是所有人的天堂,看到那代人在那时代的留下的岁月痕迹。更想从中寻找到-种精神上东西。只能远远地看着,内心表着敬重和惭愧。
  走在这条历尽风雨沧桑,面貌依旧的老街上,从对面花岗岩墙里青石红瓦小楼的狭窄窗雕花空里传出巜白毛女>>喜儿甜美清脆的歌声,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飘洒下来。
  风雪凄迷,路人疏稀,道路上变的清静起来,这里百年的沧桑和过去发生的故事,会被突如其来的这场飞雪覆盖吗?
  感谢德州昌乐阎继国(昌乐阎博客)
  本人提供重要人物历史材料和支持
  李伯京
  1915年元月15日於青岛西海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