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5-01-17 15:27
鄌郚总编

高密名字由来

  
  “高密”作为地理名词历史久远,其地名来源因大禹而成。大禹,字高密,封国于高密(此高密城在今井沟镇城阴城一带,不是高密市区),即高密为大禹的封国。
  《春秋.左传》里载:“禹朝群臣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禹时号称天下有九州万国,禹之前封国也不少,作为黄帝五世之孙的大禹在接位前得到封国,应是很正常的。至于什么时间大禹被封在高密,大禹就国之前的高密城叫什么名,史无记载。依常理推断:大禹被封到高密,应在出生之后,受舜禅让而继承王位之前。大禹治水成功后,名扬天下。其封国内的子民为本国出了圣王大禹而深感荣幸。为纪念大禹,就把国名和城名定为高密,沿用至今不变。“高密”之名的由来,是因名人而得名。广东省檀香山县因出了共和之父孙文,便以孙文的字“中山”为县名。至于中山大学、张自忠路、左权县等地名都是因名人而得名。
  大禹与高密的关系史载不多,更不详。
  《史记?禹本纪》曰:“禹之父鲧,鲧之父颛顼……禹,黄帝玄孙,颛顼之孙。”禹为黄帝五世之孙。
  夏、商、周三代帝王家谱《世本》载:“鲧娶有莘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汉代史家宋忠云:“高密,禹所封国”。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曰:“《帝王纪》:(禹)父鲧,妻修己……而生禹,名文命,字密……本西(东)夷人也。”
  新编《中国通史》曰:“禹,字高密。”
  以上所引可见,高密这个专有名词在文献里一出现,即与大禹有关。按此来认识今高密一名之由来,谁也不会产生疑义。偏《水经注?潍水》有:“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由是千百年来,许多人对高密地名的由来,只从密水着眼,愈研究愈不得其要领,莫衷一是。其实应劭也未说错,但他没说全。《史记正义》:“禹,字密”。这个版本把禹的字说成是“密”,或许是出版错误,或许是就存在“密”和“高密”两种说法。应劭接着说。县有密水,故名“高密”。它的意思是高密这个地名是因为这里有密水而得名,像临沂、即墨、济南等地一样因水而得名,密水是潍河的一条支流,流经今高密的西南部,至于为什么叫密水,应劭没说,所有的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都没说。其实密水也因大禹而得名,称密水为高密水,无疑叫起来别扭,怎么也不如直接叫密水简洁明快,何况大禹的字本来就有“密”和“高密”两种叫法。在古籍中,高密有时也简称为高或密。《姓考》说:齐太公的后代中,有的采食于高邑,遂以地名为姓。此高邑即指高密。在高密的古籍中,有时也称密邑。
  由此看来,密水和高密都是因大禹而得名。
  禹去世后,他的家族发生了许多大事,都与今高密一带密切相关。
  大禹既封国于此,便有其后裔居住下去。
  禹卒传子启,为夏王朝开国之王。启的儿子太康失政,为有穷氏首领后羿夺去王位。后羿执政不重农业,以致众叛亲离,被辅助他的寒浞簒国,后羿和儿子都被杀。
  太康下台后,在外地流亡,死后,其弟仲康自立为首领。仲康的儿子相企图靠同姓部落,即居住在今山东省寿光市东的斟灌氏和居住在今安丘市东北的斟鄩氏与寒浞对抗,想夺回政权。寒浞子浇打败斟灌氏、斟鄩氏并杀死了相。相的儿子少康长大后,打败寒浞,夺回王位。此斟灌氏、斟鄩氏为大禹同姓部落,或许就是一家人,与高密地域并不远,就生活在今安丘、寿光一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周朝建立后,分封诸侯,将居住在今诸城市境内之大禹的苗裔东楼公封在今河南省杞县,名杞国。杞国为免遭诸侯吞并,辗转又回到高密附近,于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定居至离高密地域更近的淳于国(今高密市西、安丘市东北),在此居住了260余年,方为楚所灭。
  大禹的苗裔及同族,一直围绕高密居住,不能不说与大禹之封国高密有热土难离之缘。
  市政协文史委供稿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高密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