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5-04-23 19:36
鄌郚总编

诗歌文体的外形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4 19:39
鄌郚总编
  诗歌文体的外形
  诗歌文体的外形:
  节奏韵律 当有人问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穆尔的诗在特性和风格上是否有什么变化时,他说:“我最主要的关注本来是节奏感,此外没有太大的变化。倘若把盘踞在心头的节奏表现成功了我就心满意足了。”由此可见节奏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意义。那么什么是节奏呢? 我们知道,所谓诗歌文体的外形,是指能够为读者呈现某种特别的听觉感受的语言形式,这种听觉感受的生成有赖于节奏和韵律的细致安排。
  所谓的节奏,是指一连串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强弱、高低、长短变化或时间均匀间歇而形成的语言秩序感,用中国古代的艺术美学的理论来说,它就是声音之“文”和“采”。它的本质是透过音调的运动变化而获得形式化的时间感觉、时间之美。在汉语诗歌中,节奏具体体现为音顿的规律。这样诗歌就获得了一种开合有致的时间美。汉语古典诗歌一般有严格的节奏规定,如“三字尾”,但这里不做介绍;新诗的节奏,一方面由音步的规律性停留形成的音顿时间的规律美,另一方面是由诗人的情感起伏的抑扬顿挫而定。
  诗歌节奏的精神意蕴、诗句的长短组接、重音的平仄协调、段落的远近呼应,都可品味到相应的丰富情味。
  比如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那平和、幽婉而略显轻扬的节奏,读来给人一种清丽而又有些淡泊的伤感。
  诗歌节奏的妙谛呼唤着一对灵秀颖悟的耳朵。 所谓韵律,是指一连串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先后一致的反复回应的和谐与变化而形成的声音的秩序感。在诗歌中,韵律也即押韵,是指相同的语音在诗句的一定位置上,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古典诗歌的格律对押韵要求很严,要按既定的平仄结构填写,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新诗一般也要求押大致相近似的韵,而且绝大部分诗是在句尾押韵,但押韵的密度掌握得较自由。新诗是古典诗歌走向散文化(口语化)的产物,此乃新诗之“新”;但散文化(口语化)的诗句亦需要流畅有力的音乐感,这才使新诗不失为“诗”。
  如第广龙的《祖国的高处》:
  祖国的高处
  是我阳光割面的西藏
  三朵葵花在上
  一盏油灯在上
  我爱着的盐
  就像大雨一场
  穿过肝肠 秋天到来,
  秋风正凉 路上是受苦,
  命里是天堂 歌手打开琴箱
  把家乡唱了又唱 安塞的山多,
  驿马的水旺
  一遍一遍的声音
  是洗净嘴唇的月光
  祖国的高处
  长者慈祥
  是我黄河出生的青海
  一个是我的父亲
  一个是我的亲娘
  守着银川的米
  守着关中的粮
  一辈子有短有长
  骨和肉都能抓牢
  都能相像 窗花开放,
  岁月悠长 我心上的妹妹
  身子滚烫 左手举壶口,
  右手指吕梁
  你的温柔就是我的刚强
  把银子装满睡梦 把生铁顶在头上
  我的幸福,在泥土里生长
  诗中的韵脚主要:是“藏”、“上”、“场”、“肠”、“凉”、“堂”、“唱”、“旺”、“光”、“祥”、“娘”、“粮”、“像”、“长”、“烫”、“梁”、“强”、“长”。它们声调不同,韵母也不太一致,只是押了大致相近的韵。韵律能够造成并强化诗歌的音乐感,因此韵脚与诗的基调必须和谐。以此诗为例,诗人的情感是深挚雄放的,诗歌的题材又较宏大,因此选用了开口音。
  此外,韵律的含义还包含一个句子内部所用的词汇语言的声音的平仄相间、变化。这就是说,一个句子内不能全是平声,也不能全是仄声,应该平仄大体相间,这样才具有诗歌语音的韵律之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