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5-04-24 10:35
鄌郚总编

【词的格律】(词韵、平仄和对仗)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4 20:08
鄌郚总编
  押韵平仄对仗的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写作方法(暮天新雁) (2010-12-31 19:07:17)转载▼
  标签: 平韵 淮水 平仄 粘对 七言 文化分类: 诗词曲赏析
  押韵平仄对仗的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写作方法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010-12-29 20:04:50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汉字有四声——平、上、去、入声,其中平声包括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即为仄声。
  律诗规律:平仄交替,粘对循环 (以下平声仄声分别以-、1表示)
  一、平仄交替
  五言基本格式有四:                  七言各前加两字即可:
  (1) ---1 1                       (1)1 1   ---1 1
  (2) 1 1 1--                       (2)--  1 1 1--
  (3) 1 1 --1                       (3)--  1 1 --1
  (4) --1 1-                       (4)1 1   --1 1-
  近体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五言绝句有四种句型:
  (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
  (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
  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近体诗上下两句称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平仄声相对或基本相对,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即相粘(首字常平仄不拘,故以第二字为准)。违犯这两条,谓之“失对”、“失粘”。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有以下四种平仄格式:
  A.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拂:入声字
  C.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卢纶  塞下曲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石:入声字
  又如,西鄙人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七:入声字
  D.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王涯  闺人赠远(其一)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是近体诗的一种。七言句式可看作是五言句式的增长。在五言律句前加与首节平仄相反的二字既成七言律句(就是七言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所以就不介绍五言绝句的写作章法了)下面介绍一下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1、平起平落(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李白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仄起平落(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曾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3、平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刘禹锡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4、仄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绝句和律诗的写作方法
  概述:
  绝句和律诗起源於唐代,并沿用至今称为近体诗。
  绝句分为七言(四句每句七字),
  五言(四句每句五字)两种。
  律诗分为七言(八句每句七字),五言(八句每
  句五字)两种。
  绝句和律诗除应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下
  述前三种条件,否则不能称为绝句和律诗。
  (一):(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子。
  (二);(甲.乙.丙.丁)四种粘对格式。
  (三): 对仗(绝句可对可不对)。
  (四): 用词与用字的要求
  (五): 变格和拗句的补救
  下面就简要介绍这五条要求的內容。
  下面就三种要求(也称为三要素)分别介绍
  一: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子。
  这是由四种不同平仄关系组成的四种句子,以汉语拼音为标准、
  前二声为平声用(一)代表,后两声为仄声用(┃)代表。
  甲句:平起仄收(一一┃┃一一┃)。(┃┃一一┃)。
  乙句:仄起平收(┃┃一一┃┃一)。(一一┃┃一)。
  丙句:仄起仄收(┃┃一一一┃┃)。(一一一┃┃)。
  丁句:平起平收(一一┃┃┃一一)。(┃┃┃一一)。
  绝句和律诗都是由这四种句子组成的。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指每句的一.三.五可不分平仄,也就是可平可仄。
  而每句的二.四.六是节奏奌,所以必须平仄分明。(采用
  正格)。
  每句的第一个字一般可平可仄,所以(平起)或(仄起)
  以第二个字为准。
  而(乙)句的第三个字也是必论的,因除了韵脚之外.
  只有三.四两个平声字,第三个字如用仄声就只剩下一个平
  声字就是犯了孤平,这是不充许的。
  五言绝句和律诗的三要素,与七言的要求相同、把七言
  每句的前二个字去掉,剩下的就是五言的四种句子、和四种
  平仄关系。
  二:甲.乙.丙.丁四种粘对格式。
  绝句和律诗要求押平声韵,凡是平收的句子都要
  入韵、而仄收的句子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另外还要求奇数句子(一.三.五.七)为仄收。
  而偶数句子(二.四.六.八)为平收。
  这四种粘对格式,都可以达到上述两种要求。
  但 粘对的确切定义并不在此,而在句首。粘对的确切定义是:
  相邻兩句的句首《头两个字》,平仄相同的为粘,平仄相反
  的为对。
  为了简单好记,我们用四首七言绝句为例来说明。
  甲式:
  〈雪〉和人生放歌
  草原昨日金袍将,(甲)
  今日銀袍換素装。(乙)
  窗外梅花傲雪放,(丙)
  明朝迎娶春姑娘。(丁)
  丁式:
  天泰秋色
  湖光波影香山头,(丁)
  空水澄鮮七色秋。(乙)
  西岭红枫三百里,(丙)
  白云古寺共悠悠。(丁)
  乙式:
  (华山)笔名诗
  日月精华天地生,(乙)
  奇缘本在险峰中。(丁)
  苍桑风雨凌云志,(甲)
  石入苍穹揽九重。(乙)
  丙式:
  天泰冬韵
  雪韵湖山旷野靜,(丙)
  残阳古寺冷清清。(丁)
  孤鹰点影高天上,(甲)
  万物悄然待春风。(乙)
  这四种粘对格式括号内是指(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子。
  从以上可以看出,甲式和丁式粘对格式一样,不同
  的是首句不一样,甲式用(甲句)开头而丁式用(丁句)
  开头。乙式和丙式粘对格式一样,也是首句不一样,乙
  式用(乙句)开头,而丙式用(丙句)开头。
  用甲句和丙句开头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用乙句和丁句开头的因其是平收,所以首句必须入韵。
  这四种粘对格式实际上就是(甲丁)和(乙丙)两
  种格式。
  下面我们再用四首七律来看一下其粘对格式
  杨玉环
  史安兵马幽燕叛,(甲)
  月夜延秋蜀道难。(乙)
  贵丽曲江夕日梦,(丙)
  玉环马嵬叹苍天。(丁)
  红顔禍水谁之过,(甲)
  无道荒淫权欲贪。(乙)
  芙海贵妃依旧是,(丙)
  几时又换丽人顏。(丁)
  丁式:
  武则天
  纲常论理倒乾坤,(丁)
  褒贬功德任后唇。(乙)
  汉武唐宗皆有过,(丙)
  则天武曌非完人。(丁)
  圣人有误如知錯,(甲)
  论语重修再省身。(乙)
  日月当空天意授,(丙)
  朝天冠下女儿魂。(丁)
  乙式:
  法门寺
  古寺法门兴盛唐,(乙)
  珍奇佛宝地宫藏。(丁)
  二千四百九十九,(甲)
  件件桩桩世无双。(乙)
  释祖如来生诞日,(丙)
  精华舍利又重光。(丁)
  有缘千里朝佛指,(甲)
  盛世金经法会忙。(乙)
  丙式:
  秦始皇
  战乱连年民臥炭,(丙)
  人心思定富桑田。(丁)
  秦兴周灭新朝换,(甲)
  得道礼齐天下安。(乙)
  苛政酷刑激众反,(丙)
  土崩瓦解一揮间。(丁)
  始皇兵马藏陵下,(甲)
  奇迹千年后世观。(乙)
  現在我们把这四种粘对格式和绝句的四种粘对
  格式比较一下,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点,由你自己来分析对比,这里不再重叙。
  (把七言律诗每句的前两个字去掉,剩下的部分就是
  五言律诗的粘对格式)。
  下面讲
  三:对仗
  律诗(排律除外)一般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联两句,上句为初句,下句为对句,除首联和尾联外,
  中间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是指除平仄关系对仗
  外,还要求出句和对句的词义、语法也要形成对偶,如同
  两付对联夹在绝句诗中间。由于对仗所涉及的面太广,不
  好一一例举,請参照上述四首七言律诗,其中包含了(
  时间.地点.人物.数量.事件.成语.形容词)的对
  仗,或参考唐诗的对
  四:词和字的运用
  这是指在同一首诗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相同的
  词。尤其是在每联的上下句之间,更是这样.连相
  同的字最好也不要使用,否则会影响韵律。举例说
  明。
  第一首七言绝句
  (雪)和人生放歌
  草原昨日金袍将,
  今日銀袍换素装。
  窗外梅花傲雪放,
  明朝迎娶春姑娘。
  在首联的上下句中,同时用了(日.袍)两个字,
  应改为(草原昨夜金袍将)(今日銀披换素装)为好。
  或(草原昨日金袍将)(一夜銀披换素装)。
  诗词写作的另一个(三要素)是素材情感和灵感。
  (素材和情感)来源于生活和亲身经历、体验和实践,
  俗话说(见景生情以景舒情以情写景),灵感来源于
  平时多读多看多写多练。一首诗词从开始构思起草,
  要经过反复推敲,比对修改,如无特殊情况,先不要
  急于发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用更适合的词句来修改,你会发現最后的诗文,跟开始的草稿完全不一样。
  原始草稿为:
  雪域群山田野空,
  夕阳古寺冷冰冰。
  雄鹰展翅高天上,
  万物春风吹又生。
  (修改成文后为)
  雪韵湖山旷野靜,
  残阳古寺冷清清。
  孤鹰点影高天上,
  万物悄然待春風。
  第四句(悄然)一词是为了呼应第一句的(靜)
  字,但第四句不得己使用了(乙句)的变格,在下
  一讲中再介绍(变格)。
  许多诗词爱好者,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就是.
  一首诗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有的一首
  七言律诗可以组成四首七言绝句。(一.二.三.四)
  ( 五.六.七.八)(三.四.五.六)(一.二.
  七.八)都可单独成文。
  五:变格和拗句的补救
  了解变格可以更好的欣赏唐诗(因旧时发音的韵
  部跟現在不同)这里不再多述。只讲汉语拼音四声法。
  有时写作时有的句子不得己使用变格,这就要求补
  救,例如:(天泰冬韵)的第四句为(乙种句子),
  (万物悄然待春风)平仄关系为(┃┃--┃--),
  第六个字应为仄声,而(春)为平声、这时第五个字
  要用正格仄声,这时可以视为(五和六)交换了位置,
  此时第三个字就不能可平可仄,必须使用平声字,否
  则只剩下第四个字、一个平声字,等于犯了孤平,七
  言律诗(法门寺)的第四句同样也采用了乙句的变格。
  另一例:五言绝句(天泰秋雪)的第三句采用了
  丙句的变格
  狂雪戏秋风,(丁)(┃┃┃--)
  銀装色更浓。(乙)(--┃┃-)
  红枫为何俏,(丙)(--┃-┃)
  且问雪中松。(丁)(┃┃┃--)
  丙句的第四字应为仄声現用了平声,第三个字应
  用仄声、这时可视为三和四交换了位置、此时第一个字
  必须使用平声,否则就犯了孤平。
  孤平一般多容易发生在(乙和丙)两种句子,这
  里不再多述。 以上例子为本句自救,我们再看一下对句救助。
  例如:(天泰秋色)第一句
  湖光波影香山头),(―――┃―――)
  这是三平尾的丁句,(三和五)可平可仄、使用
  了平声,第四字正格为仄声,这种三平尾的丁句、可
  单独使用,也可用做对句的补救。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唐诗(黄鹤楼)的(一.二)
  两句、和(三.四)两句 。
  夕人已乘黄鹤去,(甲)
  此地空余黄鹤楼。(乙)
  黄鹤一去不复返,(丙)
  白云千载空悠悠。(丁)
  第一句第六字应为平声,現用了仄声,第二句的第
  五个字不能可平可仄,应用平声、做为对句变格的补救。
  第三句的(三.四.五)三个字应为平声,(三和五)
  可平可仄使用了仄声,而第四个字正格为平声,也用了
  仄声,第四个字就成了变格,所以这句既有变格,又是
  拗句(拗句是指不顺口的意思)。本句无法自救,只能
  用第四句三平尾的丁句来对救。这种变格和拗句的使用,和对句的补救,极为罕见。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