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1 10:53
鄌郚总编

千年沧桑皇墩山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27 08:31
鄌郚总编
  千年沧桑皇墩山
  作者:杜增才
  从安丘城区向西行40余公里,就到达安丘西南山区,这里群峰突兀、怪石嶙峋、沟壑纵横、树木葱郁。连绵起伏的山峰与沂山一脉相承,历史上著名的“齐长城”镶嵌在大山之巅,向东南蜿蜒数十公里入海。
  王莽云游皇墩山
  皇墩山位于郚山镇西南部与沂水县交界处,古“齐长城”北,海拔500余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东观皇墩山像怒吼的猛虎,西看皇墩山似翱翔的鹰隼,南眺皇墩山如奔腾的骏马,北望皇墩山似斗架的犀牛。远眺它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近观它恰似一幅淡妆浓抹得风景画,皇墩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人们心目中矗立起了一座丰碑。登上皇墩山极目远眺,沂山、太平山、石虎山、唐王山雄姿尽收眼底,令人心驰神往。皇墩山常年流水叮咚,每到春夏季节,山上山下绿树掩映、蝶飞燕舞、百鸟齐鸣,气象万千,“鸣蝉躁林愈静”。“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皇墩山的美在山、在石、在水,更在于播撒希望的勤劳智慧的劳动人们,皇墩石、观雾峰、七十二泉等景观闻名遐迩,令众多游人流连忘返,这里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相传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建立新朝。时逢大旱,三年滴雨未见,王莽焦虑不安,曾令京城周围民工挖地三尺,但仍不见水,他仰天长叹:“天绝我朝”。为消除烦躁,一天他带领4名武士化装成平民,骑马到民间私访。他们马不停蹄,一路东行,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齐长城”山岭地带,风景秀丽的山峰令王莽忘记了疲劳和饥饿,他一口气爬上了其中一座最高峰(即现在的皇墩山),正要坐下来休息片刻时,突然感到眼前绿光四射,他向不远处的山腰俯视,不禁大吃一惊,一条十余丈长、全身青绿的巨蟒在吸取一泓泉水。王莽暗思忖:“我朝大旱,皆因此怪物也”。愤怒的王莽拔剑刺向大蟒,大蟒没有防备,宝剑已深深穿入它的颈部,大蟒惊怒,仰起头,张开血盆大口,吐出一股水柱,将王莽击倒,接着又吐出绿火球,王莽不敢怠慢,左躲右闪……5名武士赶紧从行囊中取出弓箭,一支支利箭一齐射向大蟒,大蟒翻滚着,血花四溅,嘴里发出“呱呱呱……”的怪声,瞬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怒吼声震得大地发颤。王莽与武士站稳,取出钢刀,一同对准蟒头狠狠砍了数十刀,大蟒折腾了一阵后,再也不能动弹了。此时已是正午,盛夏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大地,王莽大汗淋漓、眼冒金星,他感到天旋地转,身体摇晃了几下,一头栽倒在泉边睡着了……
  梦中,王莽恍恍惚惚看见一位白发仙翁冉冉飘至跟前,仙翁对他说:“你已为人间做了一件好事,可将篡位之罪补过。次山共有七十二泉,皆通海底,恶蟒已除,从此百姓平安。”潺潺流水声把王莽从梦中惊醒,泉水汩汩,愈流愈旺。王莽掬水一饮而尽,泉水清纯甘甜,他倍感精力充沛、身心愉悦。王莽起身时才发现卧在一块青石板上,石板上方是一块一人多高的光滑巨石,形似金銮殿中的皇帝宝座。王莽乘兴在巨石上题写“皇墩石”,行楷遒劲有力、潇洒自如,皇墩山由此得名。“莽蟒相克勇者胜”的佳话在这一带广为传颂。
  翌日清晨,王莽在武士的陪同下,由“皇墩石”拾级而上,向东攀登400余米,到达皇墩山的最高峰---观雾峰。观雾峰似龙头,颈部高高仰起,好似对空长啸,登上观雾峰似有骑在龙头上的自豪感和优越感。雾气弥漫,似一望无际的浩瀚海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王莽感到不是在观雾,而是在腾云驾雾。“极风云壮观,养浩然正气”,他胸中烦闷之情一扫无余,尽情领略大自然无限风光。
  据说王莽在皇墩山逗留几日,从北坡下山,走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他对皇墩山恋恋不舍,站在村子的土堆上回头观望满目葱茏的皇墩山,这个村就取名为皇墩望,后改为皇墩旺。在武士的催促下,王莽又向北走了十几里路,在位于一沟壑的村子里稍作休息后,大步走出村子,快马加鞭疾奔京城。此村命名为大步沟,又改为大埠沟。
  王莽匆匆返回京城后不几天,一场甘霖普降人间,旱情得以解除,王莽龙颜大悦,多次派朝中大臣来皇墩山建庙修泉。据说当时共建祠庙四座,凿泉八眼。每年的农历六月六为皇墩山香火庙会,前来烧香许愿者络绎不绝。后来祠庙虽被战争的炮火摧毁,然皇墩山仍壮观依旧。这里的人们为永世纪念王莽斩蟒、造福民众所做的贡献,在泉边建祠庙一座,供奉其塑像。
  皇墩山的故事娓娓动听,如同歌声有悲也有欢一样,皇墩山的经历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同样有曲折亦有悲壮。
  大约在唐末时期,一天深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突然天崩地裂一声巨响,皇墩山背后滑坡,流沙巨石一齐扑向山下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眨眼间小山村被无情地吞噬了。除了一牧羊人在外投宿幸免遇难外,可怜50余条人命成了地下冤魂。解放初期,人们在山北坡耕作时,时常挖出生锈的铁锹镢镐锨斧等工具及碗盆杯等餐具。
  由山北坡而下便是幽深的大沟,沟底阴森森的,一年四季几乎见不着阳光,成堆的石包似座座堡垒纵横交错,石包中有洞,洞中藏有野兽,成群的狼、獾、狐狸、野狸子等时常出没,给人畜造成威胁。
  1942年秋,国民党五十一军一个团进驻皇墩山,一场炮火把野兽消灭殆尽,但他们没有把比野兽更凶残的敌人---日寇消灭掉。在皇墩山顶,官兵和当地群众英勇抗击数千日伪军的猛烈反扑,激战三昼夜,终因武器弹药的劣势,部队边打边撤,退守至南边的“齐长城”,以齐长城为掩体,继续打击日寇。200多名抗日战士长眠于皇墩山上,壮士泪洒大山,血溅山石,弹痕累累的山岩似在诉说着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三只金黄瓜与皇墩山
  传说有一年夏天,皇墩山的东、北、南三面山脚下的三处泉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冲毁了周围村庄房屋,老百姓束手无策,有人说是东海龙王作怪,必须上报朝廷,请王莽皇帝拿主意。
  密报传到朝廷后,王莽非常纳闷,百思不得其解,他叹息道:“天下之事真是无奇不有,这让我如何是好。”忽然,王莽眼前一亮,一拍自己的后脑勺道:“有了,何不用祖传的三只金黄瓜?”原来这三只金黄瓜是王莽的父亲王曼临终前传给他的唯一遗产,并叮嘱王莽:“以后如有大难,金黄瓜可替你排忧解难。”王莽赶紧从皇宫的地下室中取出三只金光闪闪的金黄瓜,他用手轻轻抚摸几遍,然后用箱子装好,命三名亲信快马加鞭连夜飞奔皇墩山。
  三只金黄瓜被深深埋在了三处泉边,金黄瓜果然灵验,不到一顿饭工夫,凶猛的泉水被彻底制服了。附近百姓欢歌笑语,异常兴奋。从此泉水再也没有肆虐,百姓平安无事。
  却说皇墩山东北坡有一村庄,住着一位财迷心窍的商人,他听说金黄瓜是无价之宝,只要得到一只,这辈子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于是这商人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金黄瓜搞到手。一个漆黑的夜晚,商人带着铁锨,悄悄溜到皇墩山东北面悬崖下的一处泉边,他摸好了位置,立即动手,当挖到五米多深时,只见一丝金光射出,显得格外刺眼,商人激动得差点蹦了起来:“啊,我大功就要告成了,这回该我发财了。”商人正得意之时,突然“轰隆”一声闷响,悬崖凸显处坍塌,商人还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便葬身山石之中。
  人们气愤地说:“这家伙罪有应得,死了活该!”自此以后,再也无人敢到皇墩山盗宝。
  皇墩山下话龙潭
  在皇墩山西南脚峭壁下有一座圆形水库,酷似龙潭。很早以前,据说龙潭中藏有一只千年鳖精,昼夜水起水落,皆由鳖精作法。水退时,龙潭东侧悬崖处便露出一巨型岩洞,相传很久以前此洞内藏有一把龙泉宝剑,鳖精把守洞口。有一天深夜,一伙强盗趁着月色,举着火把到此洞搜寻宝剑。刚至洞口,突然从龙潭中旋起一股凉风,风声鹤唳,顿时土匪们全身战栗,没等回过神来,紧接着一庞然怪物从潭中跃起,强盗们稀里糊涂地被裹入怪物之腹。顷刻之间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1942年冬,五十一军兵败唐王山,大部队被打散。夜幕中,右臂负伤的于学忠军长在几名士兵的保护下退至龙潭边。面对后有气势汹汹的追兵,前有碧波粼粼的龙潭,于学忠长叹一声:“我命休矣!”恰在此时,龙潭水退,有一叫“毛猴”的樵夫,打柴路过此处,赶紧带路把于学忠藏到山洞里,二十多个日兵追到龙潭时水位已上升,日兵无法靠近洞口。日本鬼子气得暴跳如雷,哇哇直叫,“砰砰砰……”朝龙潭中胡乱放了一阵枪后,无奈而撤。
  说来也巧,于学忠走后不久,洞口忽然消失,龙潭水也逐渐减少。至于那把龙泉宝剑的下落以后更是杳无信讯,成了千古之谜。
  和风劲吹,青山不老,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皇墩山披上了崭新的绿装。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修建的百公里旅游观光大道,绕皇墩山半腰转了大半圈,远望好似给皇墩山佩带了一条金腰带,显得更加威武潇洒。山脚下一座座波光粼粼的蓄水池、拦河坝灌溉着周围十多个村庄的农田,轰鸣的马达将千米水柱洒向山间的果园、菜棚。“高歌动地来,瓜果遍地香”,皇墩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皇墩山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脉资源,期待着我们进一步整合、挖潜和综合开发。届时,一座供观赏游览、休闲度假,更加绚丽多姿的皇墩山将呈现在广大游客面前。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