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1 17:33
鄌郚总编

李新庚:回忆解海龙潍坊讲座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1-15 10:09
鄌郚总编
  回忆解海龙潍坊讲座
  作者:李新庚
  让时光倒流到二零一三年五月十八日下午,潍坊,丽景酒店。
  以希望工程“大眼睛”系列作品闻名摄影界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解海龙先生应邀在潍坊丽景酒店为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山东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摄友们现身说法,上了生动的摄影知识课。课程由会前模特摄影比赛、领导致辞、解海龙先生精彩演讲、课后提问、摄影作品的讲评颁奖,以及由解先生为幸运观众抽奖,亲自颁发奖品等活动组成,环环相扣,妙趣横生。
  下午三点,窗外的雨依旧下个不停,课堂里座无虚席,现场气氛异常活跃,充分反映了潍坊摄影人求知若渴,崇尚摄影艺术的可喜现状。解先生用幻灯片再现自己的关于《我要上学》等系列希望工程照片的艰辛拍摄过程,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大眼睛的主人公苏明娟是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学生,1991年4月,7岁的她在教室里被摄影师解海龙抓拍到了,这张传神的正在上课的苏明娟,这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这双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不久,很快被国内外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并很快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不可替代的形象大使。
  在此之前,我久仰解海龙先生的大名,当然,最先了解到的是他的作品,还有希望工程倡导者的先进事迹,特别是他将摄影融入社会生活,唤醒人们的贫困失学儿童的爱心,可以说,解先生用相机记录了一个时代孩子们的需求,更将其付诸实践,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由此,我们诸城的摄友们才慕名冒雨前往美丽潍坊,与大师会面,聆听解海龙先生的摄影故事。欢聚一堂叙旧话新,畅谈潍坊日新月异的变化,交流采风心得,面对众多资深摄影大师,自己深感是名副其实的小学生,置身其间,感悟颇多,收益匪浅。解先生的讲课幽默风趣,图文并茂,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不惧艰辛,默默行摄三十多年,用相机记录生活,作品获奖无数,令人敬佩叹服。
  尊敬的解海龙先生是摄影界前辈,中等个子,微微发福的神态依然彰显着其曾经军人的个性,浓眉大眼,里面仿佛蕴藏着许多故事,乌黑的头发有点自然卷曲,很有风度的和善着,艺术家大都如此。没有名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开场白,解老师很风趣,赞美了潍坊摄影人在艺术道路上的执著,平添风度与潇洒。的确,潍坊摄影界在唐国志主席的带领下,成果颇丰,我作为摄影爱好者,也先后参加过诸城,潍坊的多次摄影活动,特别是潍坊举行的解海龙先生讲座以及我的父老乡亲摄影展,就好评如潮。与其说这是解海龙与唐国志先生热衷于摄影艺术,成功在几十年如一日的专题摄影,不如说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地摄影艺术无止境的坚定信念。
  解老师在摄影大讲堂上侃侃而谈,他通过向大家介绍其代表作“黑眼睛”创作的艰辛经历,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关于纪实摄影成功的要素,自始至终,他关心贫困学生不辞劳苦的拼搏精神,感化激励着现场的每一位摄影人。
  他的摄影理念,我认为可归纳为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充满了人文关怀 ,他以镜头记录孩子,特别是山区的失学儿童,意在唤起人们对因贫困而失学生存现状的关注。具体表现为:
  其一,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自筹路费,克服不被地方政府理解和学校老师的拒绝的重重困难,深入老少边穷的学校拍摄第一手资料,将生命意义的冲撞与思考,用一张张照片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次,解老师关于希望工程专题的拍摄,艰苦而细致,耐住了寂寞,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料。我想,他就像一位手端相机的战士单枪匹马重走长征路,在用相机忠实记录历史,目的是为了给子孙后代多创造学习的机会,倡导知识无价的理念。
  其三,摄影不同于普通照相,纪实作品的魅力无限。它,不能替代风光照,但更经久不衰。每到一地,那些定格的有着孩子调整之美或山区老师奋战三尺讲台的每张照片,若干年后都是难得的珍品,留下人生深层次的思考,其中,难能可贵的是做生活的有心人。解老师是这么说的,更是发现孩子求知若渴美的践行者。
  其四,摄影其实不是多么高深的艺术,创造性的拍普通人的生活,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场景中捕获创意的灵感亮点,善于用摄影作品无声的语言表达出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思想,这也是摄影大师几十年行摄天下的经验之谈。好的摄影作品要以艺术与思想性取胜,也只有这样才富有深义且耐读作品才能永立不败之地,真正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多用眼睛发现生活之美,旨在给人力量与鼓舞。
  潍坊丽景酒店参加解海龙老师的授课,讲的是他拍摄希望工程的艰辛过程,他反复强调拍纪实片的重要性。幻灯播放他精心拍摄的每一张关乎孩子的照片,那专注的表情,执著的目光,就是力量的缩影,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再现!这些照片绝对不会因拍摄年代久远而黯然失色,相反会让后来的人读出更厚重的韵味,历久不衰。为何?只因孩子们是在与命运抗争,是在向贫困挑战,向命运说不!这,反映人文的片不同于风景片,可以说再美的云彩晚霞,若干年后一定会重现,不足为奇,满世界的脖子上挂着单反相机行色匆匆的摄影人,让人无意发现拍风景的动动快门的人多了,而愿意吃苦在前,拍摄具有社会意义的纪实摄影人似乎少了。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传统创作的缺失?我不敢妄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摄影与生活,生活与摄影,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不可替代,各有千秋。
  听摄影课,我总是意犹未尽,面对热情的听众,解海龙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自己的创作历程,从专业的角度剖析了纪实摄影的要诀,用幻灯,图文并茂地讲解了他的作品,让在座的影友大开眼界,领悟了摄影不但是光影的艺术,而且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一位位扎根山区只为了几个学生的民办老师的跟踪采访,让该地区对民办老师的生存状况随后做出了大的改观政策,促进了山里贫困孩子的入学;几十年如一日对当年希望工程小主角的跟踪拍摄,特别是大眼睛的苏明娟成长为一名银行白领,等等。诸如此类,太多的普通人的面庞,普通人的身影,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喜庆悲伤,奋斗迷惘,哭泣微笑,跃然纸上,照片是最会说话的艺术,配以简单的文字介绍,我们看到了一位辛勤的摄影人独具匠心,独具慧眼地用镜头在努力描绘了这个多彩的世界,而这些画面里的故事,呈现的是拍摄者的激情,责任与使命。归根结底,它,源于无私的大爱。
  解海龙先生的摄影课重实效,不但分享摄影带来的成功的快乐,而且给人奋斗的启发。他很多关于自己的创作理念已然融入在一幅幅来之不易感人至深的摄影作品中,需要我们每一位听众自己去琢磨、去理解、去好好借鉴和把握。图片故事的生命就是真实。我们摄影人那各自萦绕于心的瑰丽的光影理想,尽管相距遥远,却值得勤勉的摄影人为之付出一辈子的努力与坚守。
  一场过去三年多的摄影讲座,为什么叫我久久不忘?不是解海龙先生的名人效应,也不是在这场课后,我有幸抽到了幸运观众一等奖,解海龙先生为我亲自颁奖,并合影留念,而是与会者在潍坊聆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人的奋斗史,感受了自己一起走过的希望工程充满生机的道路。潍坊,也因为有解海龙讲故事,而更加美丽。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