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2 20:14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办纸坊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21:23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办纸坊村
  纸坊村由纸坊和前马陵2个自然村组成,纸坊居东,前马陵居西。位于县城西5公里,距城关街道办事处驻地6公里处。南邻宋姜庄,北接上、下石埠村,东界李家庄,西连殷家河村。村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
  纸坊村,元朝刘姓立村。因处龙泉河畔,临清泉而寓居,初名柳家泉,后习称刘家泉,每月一、六设集,又称龙泉集。古时人们利用龙泉河水浸泡桑皮加工皮纸,作坊十家有九,遂易名纸房,后演称纸坊。明成化十三年(1477),刘禄由今河北省枣强县刘家洼迁居淄川区响泉村,后有一支迁居临朐县刘家泉。元、明更替时期,白从礼更名武功,由今临朐城关街道西郡迁龙泉集。明成化年间,谭姓迁入。王姓一支于清康熙年间买马陵村地后,继在纸坊置宅定居,王姓另一支于乾隆年间从石埠村迁纸坊。后孙、温、牟、李、曾、高、张、崔、曹、倪、冯、于、宋、赵、徐、尹、金、周、杨、衣、韩、苗、姚、井、邱、郭、邓、田、薛、程、吴、陈、史、傅等姓,或因灾荒逃难,或因经商落户,或因婚姻等原因迁入。建国前,纸坊村居住区有后楼、前河崖、王家大门、北挺子、白家胡同、曹家胡同、高家胡同、白家大碾、刘家大碾、东大油坊、庙子口、龙王庙、乱场子等。有龙泉河桥、状元桥、菜市桥、三星桥、南门桥、老井桥、龙湾桥等桥梁。村地形西高东低,发源于村西的龙泉河,有“铜帮铁底锦龙河”之称。史载:“西南诸山足木炭,龙泉之水宜造纸”,“邑内诸水有裨民生者,当以此为第一”。
  前马陵村,位于纸坊村西北0.5公里处。明嘉靖年间立村,因处马陵村之前,故称前马陵村。村落东西280米,南北200米,占地84亩。村东原有庙,明崇祯五年(1631)重修庙碑文记载,之前即有魏氏居住,后有杨氏迁入,魏姓迁走,刘、王、张、韩、郭等姓相继迁入。
  全村有956户,3012人,均为汉族。有19户信奉基督教。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礼让乡马陵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纸坊区马陵社;1930年属临朐县第一区纸坊乡;1945年划归益都县方山区;1952年划回临朐县属第十一区纸坊乡;1958年9月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属纸坊乡;1998年改镇,属纸坊镇;2007年属城关街道
  村属冲积平原,土壤为褐土。全村有耕地1642亩,地块有南坡、北坡、马趟子地等。20世纪70年代能够渠、井灌溉的水浇地面积达到85%,适合农作物生长。
  建国前,生产力低下,耕作方式原始,生产工具落后,村人过着缺衣少食、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粮食作物面积由依次为小麦、玉米、谷子、大豆、高粱、小杂粮等,亩产80公斤左右。20世纪50年代中期,引进地瓜种植,由于产量较高,60年代初占耕地面积的40%。1980年后,以小麦、玉米为主,亩产800公斤左右。其他作物稀少。1969年前后,县粮食局在村前建粮库,占地十余亩。
  明清时期,经济作物以桑蚕、黄烟为主。桑叶养蚕、桑皮捞桑皮纸,日军侵华后,村旁修筑伪据点,大量桑树被砍伐。建国后养蚕户逐步增多,成为村人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桑树逐年减少,村民不再养蚕。1918年开始引种黄烟,1970年前后,全生产大队面积达300多亩,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1982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地块分散,烘烤不便,不再种烟。50年代末、70年代初,县烟棉麻公司和县丝绸公司分别在村南建烟叶站、蚕茧收购站。
  村内蔬菜种植比较普遍,几乎家家有小菜园,品种为黄瓜、茄子等常见蔬菜。1967年,生产大队在龙泉河畔建藕湾,至1977年达百亩,夏日荷花形成河畔一景,过中秋节社员人均分藕一二斤。1978年建水库和1980年新村规划,藕湾改作它用。村内外绿荫蔽日,宅院内外、田间地头、河边茔地,遍植槐、榆、杨、柳、楸、梧桐,还有杏、桃、梨、枣等果树,以及花椒、香椿等树种。
  村内饲养业历史悠久。大牲畜主要为大户养殖,有牛、马、骡、驴等,套车拉碾运货物。1968年,生产大队建养殖场,建场十几年,主要饲养种牛、种马交配繁殖,耕地拉车。1970年大灰种马在骈邑路兴隆路口南受惊狂奔,将赶车人摔死,不久将此马卖掉。1995年后,谭润江、刘光年、王兴唐等办起奶牛养殖场,规模几十头到上百头不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以猪定肥,以肥带粮,加之售猪奖布票、粮食等政策,基本达到户户养猪。生产大队的养殖场主要繁殖仔猪,推广良种,引进“哈白”、“哈杂”品种猪,分圈挂牌饲养,最多时达到100余头。部分村民养白色长毛兔,剪毛出售。也有不少户养殖肉兔,谭润和等曾养肉食兔上千只。1985年后,谭维良、谭树云、高中明、刘光平、白方军等十几户先后在村外建圈规模养猪,户均存养几十头至上百头不等。
  1958年前,村民零星养殖奶羊、山羊,1975年开始改养小尾寒羊、波尔山羊,有谭树民、谭树孝等大户。1980年后,粮食产量增加,实行科学饲养,有谭树振、刘胜生、刘洪法等养鸡大户。同时,引进肉鸭养殖,建养殖大棚90余个,面积达120亩,王成忠等3家兴办鸡鸭加工和孵化厂,形成生产加工一条龙。
  纸坊是城西物流中心、货物集散地、大型农贸集市,沿街商铺云集,集市摊贩汇聚,自古以来,贸易兴旺,有诗赞曰:“西依青山作屏障,东邻平原是粮仓,商贾云集灵宝地,龙泉神水润四方”。建国前店铺有白家店、周家店、王家店、李家店等。老字号有涌丰源(刘)、永利成(牟)、茂盛(谭)、兴盛(谭)、万盛(刘)、裕兴泰(高)、裕庆和(白)、福顺堂(温)、宏源(尹)等。1956年,县供销合作社城关联合社在村中建起三处门市。店后建厂,加工酱油、醋、糕点等,占地20多亩,房屋近百间。
  桑皮纸生产历史悠久。明末清初,村人利用桑皮为原料,经过泡皮、蒸皮、跘皮、化瓤子、卡对子、切瓤子、撞瓤子、打浆、捞纸、贴晒等十几道主要工序制成,故名“桑皮纸”。桑皮纸纸质柔韧,物美价廉,广泛用于贴糊墙、顶棚、酒篓、虾酱篓、灯笼,包装中药及各种食品,也可做习毛笔字之纸,畅销曲阜、大连、青岛、日照、寿光等省内外各地。清乾隆年间,造纸户(俗称捞纸)达300余家。民国初年发展到500余家,年产500万刀(100张/刀),产值20多万银元。在解放战争时期,纸张紧缺,山东《大众日报》曾用此纸印刷。随着社会的需求,生产规模逐步扩大,1958年成立纸坊纸业社(系造纸厂前身),主任王学智,入社160余人。家庭作坊逐步向集体企业转型,捞纸业成为人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20世纪70年代后,桑皮纸逐渐被其他纸张代替,加之桑树减少,原料市场萎缩,村捞纸业逐渐衰退。1994年,随着刘冠玉、白光修、白方伦等捞纸户的退出,延续几百年的捞纸业完全停产。
  民营企业门类广,发展迅速。刘冠良创办涌丰乳业制品厂,占地22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达1000余万元。刘京山创办玻璃球厂,年产值达300余万元。温邦汉创办粉末冶金厂,生产拖拉机、汽车等配件。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有牟兆祥红木家具厂、谭润江缸套厂、白方学红炉加工件厂、白光伦建筑工程附件厂、白光伟教学仪器厂及白铁加工、岩棉加工等80多家民营企业,共吸收数百名村民进厂务工。2000年,纸坊工业园建成,占地264亩,有精密冶金、富源化工、汇源钼业、正大包装、华腾塑料、同济包装、光顺包装、大地配件、博创公司、鑫晟、鑫丰等20多家企业入住。
  全村有货车、农用车30余辆,面包车、轿车120余辆,大型吊车1台,农用机械16台。
  1965年,村内通电,安装6个小型变压器,总容量180千伏安。1975年,安装变压器2台,280千伏安。1999年,实行农村电网改造,电力部门扶持电缆、电表盒等器材,村民筹资9.1万元,在村北、村东南、村西安装变压器4台,容量430千伏安,更换电表1100块,基本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
  1968年,全村户户安装有线广播,家家有小喇叭,在早、午、晚三个时段,可收听县广播站播放或转播的节目。村喇叭主要用于开会、下通知、播放现代京剧样板戏和革命歌曲等。
  全村彩电入户率达90%、电冰箱60%、洗衣机50%、空调25%、电脑10%、程控电话40%,手机总量达2000余部。
  王瑜,本名王奎文,字谨堂,光绪十二年(1886)岁贡生,性情浑朴、无妄语、尽孝道、笃于友爱、恤邻睦族。王家建大门,树旗杆,大门口上方悬挂匾额“五世同堂”。谭珏,廪生,建大门,树旗杆。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村有多人参军参战。烈士有:牟志利,1947年解放益都县闵家庄牺牲,时年20岁。谭润州,1947年解放淄川牺牲,时年19岁。白方文,1947年莱阳战役牺牲,时年23岁。刘光福,1950年赴朝作战训练时牺牲。曹永谐,抗美援朝战役中坚守阵地,被评为二等残疾军人。杨恩义,曾任第四野战军连长,为三等残疾军人。刘洪珩,1947年参军,1948年随军南下,参加过渡江战役,曾任杭州公安处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谭春梅,1948年随军南下,后在杭州铁路公安处工作,团级。谭维秀,曾在广州军干所工作,师政委。刘洪珂,1948年随军南下,曾任江苏省昆山县教育局副局长,高级教师。刘佐亭,1940年参加八路军,曾在广西柳州钢铁厂任科长。
  建国后,村在外工作人员达600余人,其中正科级以上干部30余人,团级以上干部6人,高级职称10余人。学有所成者众,考取专、本科以上院校者110余人,其中研究生20余人。
  刘洪福,辽宁省锦州驻军某部团级干部。刘佃栋,现任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刘佃瑞,现任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刘秀娟(女),现任清华大学华冠电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佃真,现任沂山电视转播台副台长、高级工程师。王伯勤,现任中共即墨市委常委、即墨市人武部政委。谭金海,现任莱芜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冠国,现任胜利油田胜东社区管理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高级经济师。王伯军,现任潍坊市人事局考试中心副主任。刘冠迎,现任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调研室主任。刘瑞生,现任国华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刘瑞永,曾任七贤镇党委书记,现任县卫生局局长。王兆太,现任县电力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刘瑞祥,现任县住建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李学泉,现任烟台市人民法院庭长。白立娟(女),现任烟台市兴云工程造价公司副经理、国家注册工程造价师、高级工程造价师。王玉玲(女),现任济南市档案局局长。刘卫宏,现任济宁市委组织部科长。刘光信,曾任烟台市开发区工商局局长。李学亮,曾任柳山镇党委书记、临朐师范学校校长。牟志富,曾任米山乡党委书记、县人大农工委主任。王维经,曾任杨家河公社管委会主任、县物资局党组书记。王连胜,曾任县人事局局长、杨家河乡党委书记、县工商局局长、县物价局局长。王连军,曾任卧龙镇镇长。刘光祥,曾任省水利厅南四湖工程指挥部党委书记兼队长。刘洪奎,曾任市广电局局长、省广电局高山处处长、微波总站站长。刘冠新,曾任青海省人大代表、武警指挥学院西宁分院院长,大校。刘光智,曾任空军飞行中队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多次荣立二、三等功。王宗勤,曾任青海武警总队招待所所长。白雪峰,现任县政协副主席、县住建局副局长。王学全,现任巨龙建工集团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白光学,曾任临朐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四级高级检察官,先后获临朐县劳动模范、潍坊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全省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谭波,现任临朐县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200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是国家基本药物专家库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高宽长,曾任县商委副主任,曾获山东省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白光信,曾任县广电局副局长,荣获全国记协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30年荣誉证书。谭维成,曾任县体委副主任,临朐一中体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山东省优秀体育教师称号和振兴临朐体育突出贡献奖。
  1964年,建马陵水库,蓄水1万余立方米,修马陵扬水站,水塔高12米。1978年,在冶源水库西干渠、村西南龙泉河道处投资12余万元,投工2万余个,修建纸坊水库,蓄水6万余立方米,水面2.8万平方米,能灌溉土地200余亩。同时,为人们垂钓、晨练、纳凉提供良好场所。
  纸坊村历史上出行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是村前县城至五井、沂源公路,二是村后经西安、青州章庄至王坟一带的马路。1962年,县城至纸坊道路进行整修。1978年,县修教场至纸坊沥青路,主要沿水浇田“万亩方”地块修建。1984年,纸坊乡政府修建村前东西大街,宽30米。1987年,乡村共同修建纸坊至石门坊道路。纸坊村主要街道为三纵三横,前马陵村为两纵两横。1980年以来,村集体和村民共投资60多万元,在巨龙建工集团的支持下,硬化村内大街和小巷2.7万多平方米,并在主大街安装路灯。2001年,历时两个多月,硬化路面长1735米,面积1.2万平方米,总资30余万元,其中村民捐款6万余元,潍坊市建设局、潍坊市政管理局资助10万元。2008年,在通公墓的干渠上建桥2座,修宽4米、长800米环墓地路。
  2008年始,村集体给80岁以上老人祝寿。全村有80岁以上老人120多名,90岁以上9名,百岁1人白方花。
  1919年,在村北松罗寺建立临朐县第一区区立纸坊小学,至1930年1—6年级招生6个班,有学生近400人,校长张星文,教师谭佃甲、刘和斋、王文俭、傅绍堂、傅绍先、傅士进、王建候、张书堂、白景星等。此前,史洪泰、徐佑民、王景森、李荣吉、王兴芳、候贡亭等曾任私塾老师。1937年学校改为纸坊完全小学。1942年,国民党县政府及日伪县政府对纸坊小学均备案发薪,设日语课,学制初小4年,高小2年。1970年小学“戴帽”设联中,1975年联中又“戴帽”设四个高中班,1978年撤高中班,1986年改为纸坊中心小学,2008年复改为纸坊小学。赵道生、宋子新等曾任校长。1930年5月,纸坊小学参加了在县城举办的田径比赛。1975年,纸坊小学女子排球队获县、地区排球赛冠军,代表昌潍地区参加省排球比赛,获惠民赛区第一名,奖排球30个。教练员温景金多次受到各级表彰奖励。
  建国前,村中行医者有王文奎、王学玖、曹永昌、曹永成,刘洪刚开设中药铺并行医。1950年,凤凰村马三亮、张军等到村开设西医门诊。随后成立纸坊联合诊所,行医者5人。1968年,成立纸坊卫生室,白光绪任负责人。1970年,实行村办合作医疗,医生8人;1983年,成立集体卫生室,有3人组成,白立廷负责;2007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卫生室3处,医务人员8人,村民参合率达100%。
  1968年,设立兽医站,兽医高其山。
  1944年9月,鲁中军区四军分区十二团准备拔除纸坊伪据点,二连连长孙焕经和四军分区敌工干事、武工队指导员谭绍华,通过纸坊区长孙布和联络站的衣玉德,摸清了纸坊伪军据点的情况,制定出战斗计划。一天夜里,十二团一营教导员许洪云与李焕经、孙布、吕永顺带领十二团一营、武工队、纸坊区中队,分兵包围纸坊区伪警备一中队和伪警察所。激战中,一营班长王佐山牺牲。这次战斗,消灭伪警备一中队100余人,俘警备中队长赵桂林和警察所长刘兴五。
  11月,鲁中军区鲁山支队命一营拔掉纸坊街南伪六中队据点。在纸坊区中队配合下,一营将伪军据点四面包围,突击队炸掉岗楼碉堡,从四面发起进攻,全歼该敌。
  1947年,地下工作者共产党员刘松亭,被国民党还乡团头子谭某出卖,抓去岩头杀害。爱国学生白光义遭受日本鬼子的严刑毒打,仍坚持正义,惨死在牢房中,时年19岁。
  松罗寺位于村北,建立年代无考。设大殿、小殿数间,砖瓦结构,彩柱绘壁,屋内设有关帝、观音老母等神像,农历6月24日有庙会。寺内古松参天,树冠如盖,最大一株,胸径2米余。西南角有钟鼓楼,钟高1米多。钟鼓楼旁有石马、石人。神像毁于建国前,松树伐于1951年,钟楼毁于1958年。1994年,拆除大殿、小殿等建校舍,寺遂不存。
  纸坊古井又称“义井”、“老井”。原在刘家泉处,深数丈,壁石砌,全村祖辈用之。1995年,进行重修,并立碑记之,碑文曰:老井古曰龙泉,位村之东南,龙泉河畔,泉出西北,终年涌流。水质清澈甘冽,润四周沃地,育一方乡人,纸坊立村焉,而其周数丈外掘井皆涩,故乡人谓之神泉也。日月沧桑,年久失修,流泉渐淤,水质微浊,井台凹裂。乙亥之春,民捐公助,清淤筑台,建墙树木,神泉得初。故众颂曰,此举福今惠后,宜树碑记之。纸坊村委立,白光信撰文,夏克伦书。2011年,在老井旁建龙泉河文化广场,面积5000多平方米,投资60多万元,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巨龙建工集团的大力支持。
  村人高庆祥曾写村内八景:元宵灯火、后庙“三国”、汉龙盘梁、捞纸操作、老井不枯、桥头市货、庙台讲古、常流龙河。
  村文化底蕴丰厚,文化生活丰富。建国初,村民自发演唱传统京剧、吕剧,主要人员有王志英、谭永升、孙玉泉、郭桂芬、刘纪先等。20世纪60年代初,仅第六生产队就能组织演出京剧《红娘》,主要人员有白方俊、白光喜、刘兴旺、白光华等,人称“红娘队”。50年代末,县放映队到村放电影,村民第一次看到电影。1975年,建设容纳500人的纸坊电影院,放影员3人,王兴山为电影队队长,曾获市级优秀放映员称号。1982年,建起村文化大院,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开展,成立40余人的腰鼓队、扇子舞队。1984年,谭永管、孙中智、孙中国等参加潍坊风筝会开幕式,表演吹“大喇叭”。全村吹、拉、弹、唱的民间艺人达30人。70多岁的戏迷白光喜演唱京剧《钓金龟》,在市、县汇演中数次获奖。
  刘光宝,用红木雕刻《清明上河图》,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做过专题报道。被评为“潍坊市雕刻艺术大师”。刘瑞明,书画、根雕艺术进京展览获得好评。
  摘自临朐县史志办公室编纂的《临朐村镇志略》。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