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2 20:23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东蒋峪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0 09:39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东蒋峪村
  东蒋峪村位于临朐县城东南27公里,蒋峪镇政府驻地,汶河西岸,西接西蒋峪村,南临蒋峪河(汶河支流),北有摩天岭、火石山。东(营)红(临沂红花埠)公路纵贯南北,大(寿光市大家洼)沂(原沂山乡政府驻地,今九山镇傅兴村)公路横跨东西,交通便利。
  古有集市,每月农历四、九逢集,为县境南部重要集镇。
  北宋年间,姬姓立村,以南有穆陵关,得名穆陵寨。又因地处交通要道,多设店铺,习称北店。后以当地神话传说易名“酱鱼”。渐演为蒋峪。
  蒋峪原为一个行政单位,村中有一条南北小河,村民沿河而居,分别称蒋峪和蒋峪河西。 1958年分为二村,该村居东,故名东蒋峪。现有姬、宗、郭、王、张、吴、刘、林、杨、柳、赵、丛、马、田、宋、朱、冷、郑、郇、倪、李、窦、辛、邹、左、谭、司、董、冯、徐30姓,以宗姓人口为最多。共450户,1730口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人,均为汉族。有1户信奉基督教。
  古时,蒋峪曾设“二衙”,为朝廷派出机构,专司皇帝遣官祭祀东镇沂山的文书之事。二衙辖区,南至穆陵关,北至常庄烟墩岭,西至西圈村西庙子岭,东至昌乐与临朐交界处的马脚岭。
  村有耕地980亩,岭地、洼地各占一半,土壤为棕壤和潮棕壤。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高粱等,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村东地势低洼,沟溪河汊遍布,长年流水不断,适宜种植莲藕。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莲藕新品种,年产莲藕4万公斤。后因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不复存在,村民不再种植。
  家庭养殖,以传统畜禽猪、鸡、鸭为主,现有较大规模养猪户10家,养鸭户3家,正常年份户均收入2至3万元。
  该村地处交通要道,又为历史重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邮政代办所。民国初年,已是商贾云集,成为县境内重要商贸集镇之一。村四周建有围墙,并设东、西、南及西南4门。有东西街3条,南北街1条,每隔25米左右设路灯1盏,灯架为木桩,桩上按有玻璃罩燃油灯,燃油由街面商户提供。时有商号几十家,多为潍坊、周村、青岛等外地人设立,亦有部分本地商号和流动商贩。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恒丰”、“顺祥宫”、“公义和”、“公义站”、“兴业堂”、“义立”、“成顺”、“同聚”等。仅“恒丰”商号,便设“永祥”、“永盛”、“永茂”、“永兴”、“永聚”等诸多字号。商号经营项目涉及酒坊、油坊、缫丝、红炉、木工、成衣及布匹、五金、鞋帽、烟酒糖茶、杂货等批发和零售,当铺、医药门诊、旅店亦有数家。1922年,王道敬的“同仁泰”丝厂,有改良足踏缫丝车50台,收购蚕茧2万公斤,为县内较大丝厂之一。1938年1月,日军占领临朐城,不久即侵占蒋峪,外地商人全部撤走,商贸一度萧条。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三产业得以迅速发展,70年代,建起一横一纵两条商业街,总长约4公里。2006年,又新建占地150亩的商贸城1座,商贸街1条,入驻商户200余家,成为昌乐、安丘、沂水、沂源、临朐五县商贸集散地。现有工商业户250户,主要有建筑、运输、农产品加工、维修、餐饮、商品批发零售等。
  清宣统元年(1909)设初级小学,1920年,始创蒋峪高等小学。1928年农历6月,洪水冲毁村庄及学校。1929年秋至1934年春,先后新建校舍10间,楼房4间,改称第七区区立小学,有高级生1个班,初级生2个班,共120名学生。1958年设临朐第三中学(1997年8月撤销)。1982年设蒋峪中心小学,1995年在村东北新建蒋峪中心初中。2003年,在原蒋峪中心小学的基础上,由青岛海尔集团捐助30万元,社会各界捐款数十万元,总投资147万元,建成临朐县海尔希望小学,建有教学楼两栋,平房60间,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855人,教师51人。
  村自古重视教育,据宗氏族谱载,清嘉庆年间,曾出武庠生宗维城,太学生宗维汉、宗洽、宗奉宣3人。1949年建国后考出本、专科大学生186人,其中硕士、在读硕士10人,博士2人。
  军政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有:刘鹤生,曾任河南省军区后勤部副处长,已故;宗培贵,1958年参军,曾任解放军某部团政治委员,已故;倪明元,现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兼省信访局局长;宗培琛,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商检局处长;宗先国,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满洲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郭良栋,博士,1963年4月生,1987年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系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喜亮,1947年1月生,中专文化,曾任大关和原沂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临朐县畜牧局副局长,已退休;司舜德,曾任临朐县商业网点办公室主任;田洪霞(女),2009年获博士学位,现在临朐县农业局供职;赵彤刚,1969年生,现任新华社证劵部记者。
  东蒋峪建筑公司经理宗先明,系临朐县第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郭喜明为临朐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蒋峪建筑公司经理丛兰坡为临朐县第七、八届政协委员。
  该村历史人物田榛名载光绪《临朐县志》。田榛,字麓瞻,清道光恩贡。虽家贫,但酷爱读书,少孝,事亲以孝闻。晚岁内行尤笃。捻军北进时,令子联合邻人宗鸿选、宗鸿鳌等,倡导修建土寨,百姓免受兵祸。
  清末,设中药铺。上世纪30年代,增设西医诊所1处。1970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村设卫生室,有赤脚医生2名。现有卫生室1处,医务人员4名,98%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950年设蒋峪医院,现为蒋峪中心卫生院。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该村曾为中共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1938年9月17日下午,临朐县早期共产党人李奎德、冯益谱、李仲恭,在该村李仲恭商店内召开会议,县委书记于杰和组织部长李逸民出席了会议。会上,宣布成立中共沂山区委,由冯益谱任书记,李奎德任组织委员,李仲恭任宣传委员。会议要求:积极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的组织,并继续对国民党八十八大队(刘同敬部)开展工作。
  1946年春,中共沂山地委书记霍士廉、专员何方宏,带领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机关,进驻蒋峪区吕庄、侯家庄、东蒋峪、西蒋峪等村,领导、帮助当地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开展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村民踊跃参军支前。1949年,临朐支前子弟兵团蒋峪民兵排(40名),被授予“支前模范排”光荣称号,有30人立功。
  革命烈士吴盛义,1948年参加解放军,1951年在朝鲜战场牺牲。
  在抗日战争期间,蒋峪曾有两次重大战事:
  第一次为蒋峪阻击战。1939年3月30日,日伪军千余人,携炮5门,轻重机枪10挺进犯该村,企图打通青沂(青州至临沂)公路,进犯鲁南山区。驻防在蒋峪一带的苏鲁战区新编第四师二团某连,在蒋峪村北的烟墩岭阻击日伪军,因兵力悬殊,该连伤亡重大,蒋峪失守。新四师二团决定夺回蒋峪。4月2日拂晓,二团官兵登越围墙,冲入蒋峪村内,双方激战至下午3时,二团退出战斗。此战,二团阵亡200余人,毙伤日伪军数百人。
  4月5日,临朐城的日伪军百余人,乘坐4辆装甲车,携炮4门,增援蒋峪,继而进犯大关,遭新四师阻击后,日伪军退回蒋峪。11日夜,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为配合新四师对日作战,在附近群众协助下,破坏蒋峪以北公路15公里,炸毁县城南弥河大桥。日伪军恐慌, 13日撤离蒋峪。
  1939年4月9日—23日,《大众日报》以《英勇悲壮的蒋峪战役》、《我军收复蒋峪》等标题多次报道这次战斗,赞扬新四师二团官兵和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在广大民众支持下,互相配合,一致对外,英勇作战的精神,称这次战斗延缓了日军进占鲁南山区的进程。
  第二次是解放蒋峪。1944年6月,八路军鲁中军区一团某营奉命攻打蒋峪据点。蒋峪据点设在村西的高坡上,驻有伪军潘树勋的1个中队,共80余人。主据点架有吊桥,建有碉堡,东北部的火石山上筑有工事。
  6月11日,八路军1个连在蒋峪北岭设伏打援。夜,八路军向蒋峪据点和火石山碉堡同时发起攻击,先攻下火石山,伪军投降。八路军火焚火石山上的碉堡,同时向蒋峪据点伪军开展政治攻势。前来增援的日伪军被八路军阻截。13日下午,八路军炮击伪军碉堡,伪军大乱,缴械投降。这次战斗,共缴获长短枪数十只,机枪1挺,战马两匹,俘伪军80余人。
  清光绪十四年(1888),蒋峪大水成灾,房舍大部被冲毁。
  1917年,蒋峪盐店高价售盐,群情激愤。7月中旬,蒋峪大集,群众痛打盐商、盐差,砸开盐仓分盐。
  1936年,匪首刘桂堂(浑号刘黑七)率匪窜至蒋峪村烧杀抢掠,村民奋起抵抗,毙伤匪徒百余人。
  村东1公里,有一土台,俗名“钓鱼台”,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处曾建龙王庙1座,现庙宇不在,遗址犹存。
  原村西、村中各有一古井,村中古井于2003年填埋,村西古井尚存。
  村中古井北原有一庙观,村人俗称“井泉观”。庙观为3间,内有菩萨等塑像数尊,1967年文革期间,庙观被拆除。
  村原有国槐3株,现仅存1株。树高18米,胸径1.8米,冠幅17米,树龄1000年。为加强对古槐的保护,2009年,村人宗先明捐款3000元,在树周围建起了石护栏,树旁还设有石桌、石凳等供人休憩。
  供稿人: 王明珠   刘来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