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08:30
鄌郚总编

《松青棠白·董思恭传》研讨会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27 15:26
鄌郚总编
  《松青棠白·董思恭传》研讨会讲话汇编
  会议地点:潍坊科技学院国际会议厅
  主办:寿光市作家协会、潍坊科技学院
  时间:2014年5月23日
  在《松青棠白·董思恭传》发行捐书仪式上的讲话
  李广前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聚会于潍坊科技学院,共同庆祝董敬斋同志力作的发行与捐书活动。此时,我想起了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的一段话:"……把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董敬斋同志所做的努力,就是这一讲话精神的实践者,他为寿光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做出了贡献。
  董敬斋虽然没当过兵,他却作为优秀武装部长受到央视的采访;他虽然生在农村,但仍在走村串户,了解群众疾苦,是一位优秀的基层干部;他虽然长在乡下,但仍能蹲在乡间地头,是一位乡土味很浓的优秀年轻作家;他虽然没接受过高等专业院校培训,却能写出39万字的大作品。
  董思恭是寿光古代一位廉洁、务实的名宦,史书对他的记述不多。为还原历史,董敬斋辛苦耕耘,历时3年;为忠实人物,董敬斋走村串户展开调查研究上百人次;为详实文稿,董敬斋拜访上至专家学者,下至平民百姓二百余人。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松青棠白·董思恭传》。
  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传记书,更是传递释放正能量的好作品。这不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记录了一段社会中的历史和一段历史中的社会。这不仅是记述了寿光历史上有成就的一位名宦高官,更是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社会名流群体阶层的生活。
  虽然这部文学传记,因区域所限、材料所缺,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但这是一部史料性很强、文学性很浓的传记书。这部书的出版,不仅是个人的成果,更是全市的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书中主人公故乡的荣誉,也是作者工作单位的荣誉。
  下一步希望在座的各位多支持多宣传,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多关心多扶持。这既是对作者劳动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寿光文学爱好者的鼓励和激励。也希望作者本人要再接再厉,出版更多更好的作品。
  【李瑞成同志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李广前,原寿光市人武部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松青棠白·董思恭传》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姜洪佩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
  前些天,董敬斋送我一本书,我通读了一遍,感到很震撼,他默默无闻,能写出这么有力度的作品,从中看出他的文字功底比较深厚,这本近40万字的传记大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份精神大餐,在享受这份盛宴的时候,谈一下我的感想。
  董敬斋这本《松青棠白·董思恭传》,塑造了清朝一代名仕、道德模范董思恭的形象,宏扬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个字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我们回顾下历史,以史为鉴,借史喻今,对我们现在年轻人也好,年老的也好,都有好处。中华民族在历史生产实践中,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来讲,都很有教益。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再看看前贤的经典着作,包括《论语》,能受到很大的教诲。我们现在应该再走进《论语》,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听一下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对我们很有帮助,能找到我们人生的座标,能增加一份学术的淡定,和求生的坦然。这些问题应该很好的学习和宏扬。
  董敬斋同志为贤士董思恭写了一本传记,这不仅是宣扬他们的祖德,而且对世人、对后人来讲,应受到很大的教益,这本传记的意义不在书本之内,而在书本之外,它将来的影响非常深远。尤其在现在,正在搞党的路线教育,纠正四风,做官要清正、要廉洁、要惠民、还得要仁政。我记得习近平主席在接见地方官员时,曾说过一副对联,这幅对联,敬斋同志也写进了书中,就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的意思是说董思恭尽管是正四品官员,但他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不是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母亲要着饭供他上学,从小养成了要回报社会、不忘本、做官清廉的品格。地方全靠一官,和谐、稳定与发展,全凭官员,我们都知道,寿光历史的发展,伯祥打了个基础,徐振溪同志在这开阔了视野,后续的几届持续发展。这靠的是工作的努力和开拓,这很不容易。官员怎么引导?怎么着开拓?关系着一个地区发展。所以说,当官要当好官,你不要把老百姓看成是弱势群体,认为好欺。回过头来想想,大家在座的都是老百姓出身,我也是穷苦人出身。这本书的意义就在这,我们应该从中吸收这方面的营养。
  这本书还教化人们要回报社会,要尊师重教,我看董思恭先生他做的比较好。他读书时于绅先生因为他家穷不收他学费,还管他饭,出资助考。当老师因病教不了书、穷困潦倒时,他没有忘记师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给老师盖房置田修坟,他没有忘了老师,也没有忘了社会,对后人来讲,很受教育。尊师重教,更不能忘了回报社会。他65岁致仕回到家乡,不去修建自己的楼堂馆所,比如董府。在寻个时代,进士董翰林,是正四品,赫赫有名,让人肃然起敬,他建董府,也无人敢说三道四,但他为了宗族利益,为了族风家风,他建设了董氏家庙。他为官时,把养廉银的大部分办了学校,对我们都很有教育意义。
  董敬斋同志写的这本《松青棠白·董思恭传》,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既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教科书。我看了一下,尽管有的注释及文字与本书无关,但是作为历史知识来讲,我确实真的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
  应该感谢作者写了这本好书,对下一步历史的人物传的写作提供了先河。寿光出了99名进士,进士在历史上是非常杰出的优秀人才,他们的后人也好,文学爱好者、作者也好,应该翻开历史,写写他们的历史事迹。若在我们这一代不抢救挖掘的话,以后再挖掘整理就更难了。
  应该进一步很好地挖掘,这对历史很有好处。
  以上我说的这些不一定对。
  谢谢大家!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姜洪佩,寿光市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潍坊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寿光县县长,寿光市政协主席。)
  董思恭先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晓仁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上午好!今天上午受敬斋同事的邀请,有幸来参加《松青棠白?董思恭传》发行捐书仪式,聆听同志们对此书的点评,深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借此机会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我是较早受益的读者之一。今年的二月份,敬斋同志就通过邮件发给我先睹为快了。我也用心用意拜读了此书,深感震惊,深感受益匪浅,深感意义之深远。
  首先,感到震惊的是,敬斋同志在乡镇一线工作,繁忙之余,历时两年写成长达39万字的《松青棠白?董思恭传》,不知翻阅了多少史料,查阅了多少档案,走访了多少民间老人,收集了多少民间传说和故事,个中滋味,酸甜苦辣,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品味。读后深感成书不易,书中凝聚着敬斋同志的辛勤劳累、智慧博学,我是从心底里感到佩服的。
  其次,深感到受益匪浅。董思恭是寿光历史名人,他不仅是董氏家族的骄傲,更是寿光人的骄傲。他的勤学、清正、廉洁、仁政,读来深受教育。就说他的清正廉洁,在现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便很有教育意义。中央提出要求我们党员思考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为了什么、为后人留下什么,此书此人就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先例,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董思恭先生也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再就是这次捐书活动意义更是深远。敬斋同志将书中描述的董思恭的求学、为人、做事史事,不仅留给寿光后人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捐给科技学院图书馆永久传阅借读,让广大的学生朋友们有了了解寿光名人轶事的机会,同时教育大家珍惜学习机会,将来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实在是教育意义非凡。
  因时间有限,读的不细,理解的不深,所获感想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见谅。
  谢谢大家!(王晓仁:寿光市生态林场管委会原支部书记、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
  在《松青棠白·董思恭传》研讨会上的发言
  魏道揆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松青棠白-董思恭传》研讨会。当我看到董敬斋同志写的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感到非常震惊,一个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文史哲训练的人,在工作之余,能写出这样长篇大论、几十万字的的着作,这是很不容易的,我非常佩服。现在正式大学文史哲专业毕业的很多,但能写出有这个水平的作品来的人非常少。从这一点说,董敬斋同志这种精神非常难能可贵,精神可嘉,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祝贺。我有这么几点感受:
  第一个就是看到这本书后,我感到董敬斋同志后生可畏。他年龄也不大,学历也不算高,社会经验也不算很多,但是能写出这么有份量的书来,可以说后生可畏。  再一个是董敬斋这本书,是寿光文化界、研究寿光古代历史者,他是后起之秀。现在看到董敬斋同志这本书,这说明在古代文化历史研究方面,我们寿光后继有人。
  再呢,我感觉到这本书,史料很丰富,内容也很广博,文字也很流利,特别在书的内容方面,有文,有诗,有画,有书,有书法,把这几个方面汇集起来,这样这本书虽然是研究古代名人,但是读起来很有可读性、趣味性,这样更便于我们现代人更好地接受古代文化,便于研究和推广。
  另外,说说着书立说这个事,这方面我深有体会,这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之不懈的学习和积累。写书就好象在泥地里爬行一样,可想而知写书是多么艰难,着书立说,要有心,还得热心,要完成书稿还要有壮心,雄心壮志,写作过程还要精心,标点,用词,每一句话都要推敲,得细心精心。
  再一点我觉着董敬斋同志对祖先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传统文化、寿光文化非常敬重。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敬重、敬畏之心,也是他完成这本着作的动力。他在看《松青棠白·董思恭传》时,都要先净手,这是常人不能做到的。
  《松青棠白·董思恭传》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是寿光文化的一件大事,会逐渐将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传播,影响深远。最后再次祝贺董敬斋和这次活动园满成功。  谢谢大家!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魏道揆,1932年生,文史专家,从事教育工作43 年,他博古通今,对中国古文化有较深的建树。先后完成了《东方朔和他的传说》、《东方朔研究新探》、《纪国春秋》、《安静子诗词选注》、《安静子文选译注》、《<中论>评注》、《任昉评传》等着作。)
  在《松青棠白·董思恭传》
  研讨发行暨捐书仪式上的讲话
  孙仲春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
  今天应邀参加董敬斋同志《松青棠白·董思恭传》的研讨会,感到非常荣幸。我对董敬斋并不了解,也不认识,是我的学生葛怀圣在前段时间送我一本《松青棠白·董思恭传》,这本书并没有作者的自我简介。我看了这本书后,认为作者董敬斋同志多才多艺,诗书经易医,无所不晓。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从中看出他的处世为人。在此也感谢作者赠书,以结友谊。
  寿光市共有进士99人,董敬斋同志是为寿光进士第一个写传记的人。《松青棠白·董思恭传》全书有70节,近40万字,全篇语言凝练,行文流畅,没有废话。在写作方面,我认为有五个特点:
  一是这本书以史志资料为据,认真考证。书中除了引用寿光当地县志资料外,对董思恭在外地、为官之地的府志、县志资料进行了挖掘,将史料写在书中,增加了传记的可信度。外地志书资料要比寿光县志资料更能说明问题,不是自己说如何如何好,是董思恭离开为官之地后,人家说他好。如《松林书院记》写道:"董思恭等,皆知名士也。"许昌志、常德志、沅州志均有记载。
  二是《松青棠白·董思恭传》这本书,行文谨慎,细微之处见真伪。如写董思恭的家庭生活,芷江知县来到董思恭家,见到全家人围坐一桌就餐,不分老少,仆人和丫鬟也在桌子下首有其坐位,桌上放置一盆菜,全家人共享。在等级森严的清朝,董思恭能做到这一点,极为罕见,难能可贵,故而董思恭告老回乡时,仆人决意跟随他们到山东,伺候董公夫妇终生,在他96岁仙逝时,商端全家披麻戴孝,并为其守孝。这与他曾经的上司巡抚田文镜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是在写作艺术方面,《松青棠白·董思恭传》大量的运用衬托、留扣子等写作技巧手法,运用得当成功。刻画人物,不是一般的说教。让读者拿到书后,有一气看完的想法。全书大量运用类似的、反面的、有差别的事例作陪衬,"烘云托月", 衬托董思恭的鲜明形象。第二十一章《置田建房报师恩》,非常好的运用了留扣子的写作手法,吸引着读者一气读完。在刻画人物时,并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事例和史书记载资料的引用,反映出来。
  四是《松青棠白·董思恭传》这本书,资料非常翔实,没有胡编乱造,给人以智慧和知识,读者从中可学到大量正确有用的知识。这是本好书,不会遗误后学,取讥临封。书中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都交待背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拒收大蟒、审理枣树、协破金炉案等。有些章节,看似喧宾夺主,实质作者围绕的主题并没有变,是以多种素材,上下交织,跨越时空,向读者传播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思想,其中就有董仲舒的思想和董思恭的言行。书中也留有多处伏笔。
  五是将董氏宗族的资料载入书中,作者对董这个姓氏,进行了考证,如图腾、如董氏渊源、如明初移民、如碑记,这些内容均具有学术方面的史料价值。
  关于董思恭其人,我认为他是一个清正廉明、忠于职守、孝于父母、敬于师长、和于家族的道德楷模,值得宣传学习。我想起了寿光的人物都具有忠孝、倔强、诚信、忠于事业、不怕死的性格特点,董思恭也是如此。
  读过此传的董氏后人,如果不清不廉,就是对不起先人,这就是教化作用;作为一个寿光人,如果不清不廉,就是对不起先贤。
  【根据讲话录音和发言提纲整理】
  (孙仲春,86岁,寿光市知名文史专家学者。)
  《松青棠白·董思恭传》读后感
  国乃全
  日前,董敬斋先生托人转送我一本新着《松青棠白·董思恭传》,写他的先祖、道德模范、廉政清官董思恭的事迹。读后总的感觉是本书有五好:即作者的态度好、书的选题好、选材好,语言好,意义好。值得祝贺。
  1、态度好。一是作者为编好此书,不辞辛苦,四处奔走,八方搜求,百折不回,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如作者搜集清朝皇帝的六道圣旨,就几经辗转,颇费周折,才寻到的。二是耐得寂寞,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兀兀穷年,才成就了这部巨着。我们知道,要想做学问,耐不住寂寞,没有严谨的态度是不行的,要写成近40万字的巨着,耐不住寂寞,没有严谨的态度更是不行的。其中涉及到有些古文还需要点评,费的可不是一霎半霎功夫。董思恭的每一件事情都论述得清清楚楚,确凿无误。正文说得不尽意时,还加了注解,相互对照、相互映衬,让人们一目了然,所以说作者的态度好。
  2、选题好。本书选择了一位清官廉吏作为主人公,歌颂的是一位好官。习近平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中说过:"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董思恭正是我市历史上一位出名的清官、好官,为百姓所深深敬仰爱戴。选择这样的题材,树立起一位清官的光辉形象,百姓爱看,也给所有干部树立了一位学习的楷模,所以说,本书的选题好。
  3、选材好。本书写董思恭的生平,里面有很多例子,都是不错的,如第三十节中的《劝民歌》,通俗易懂,百姓喜闻乐见,因此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还有前面提到的皇帝的六道圣旨,都是极其珍贵的资料,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作为旁征,本书史料丰富、真实可信,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本书每写到董思恭的一件事时,总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事情论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让人不得不心悦诚服。有些材料是作者亲自去采访、收集得来,有些是作者的亲身感受,更多的则是引经据典,都是不错的。
  4、语言好:本书语言洗练干净,不拖泥带水,无论记叙、还是论证都没有废话,很不错。显示了作者不凡的语言修养。
  5、意义好:这一点是和第二点选题好密不可分的。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记宗旨、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反腐倡廉,整顿党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时,正需要一位清官廉吏作为典型、榜样,尤其是我们身边的一位好典型、好榜样。董敬斋先生此时推出这个典型,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它必将为推动寿光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廉政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乃全,作家,中国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已出版《赵寄舟传》、《贾思勰逸史》、《马保三传》等着作。)
  《董思恭传》是集古代知识大成的一本书
  王志亭
  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位来宾:
  刚才,作者董敬斋同志介绍了创作过程,姜主席、李主任、陈主任作了重要讲话,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本书的价值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交流,发言中肯,深入透彻,高度评价了这本书,指出了它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认为这本书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董敬斋同志所着作的《松青棠白·董思恭传》是近些年来,我市第一部编辑出版的寿光市古代历史人物长篇传记。凡是阅读此书者,皆为之一震。
  二是董敬斋同志花费了大量精力,以严谨的态度,用翔实的资料记叙了董思恭从求学到为官,再到致仕的人生历程。用大量考证的资料,述说了董思恭先贤修身、齐家、立业、治世的故事,真实可信,这本书具有较强的阅读性。
  三是《松青棠白·董思恭传》这本书,内容广博,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教育、医学等知识题材,并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述评、讲说,反映了作者知识渊博,有较强的文字的功底,具有高超驾驭文字能力。可以说《松青棠白·董思恭传》是集古代知识大成的一本书。
  四是这本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纠正四风,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后希望董敬斋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献给社会。
  【根据录音和发言提纲整理】
  (王志亭:寿光市文联副主席)
  品如松柏 德如甘棠
  ——读《松青棠白-董思恭传》有感
  李桂华
  翰林董思恭已去,其德如松青棠白永存。昼夜闲隙,疾读《董思恭传》,掩卷时不禁慨叹:斯人已逝,其风长流。
  董氏后人董敬斋先生,工作之余耗时费力,在村舍田野间远足寻踪,在浩瀚史册中深研细究,心怀一份使命,肩挑一份责任,数十次易稿完善,终于完成董思恭传记,为宗亲后人留存珍贵的家族史,同时为时代留存了一位良吏的治政和为人之道。不得不说,这既是一部人物传记,又是一部道德宣教的范本。
  用时下的标准看,董思恭是一位"高、大、全"的英雄式人物。他少小家贫,与母乞讨为食,枵腹读书,终成大器。为官时,他身正吏清,率先垂范,留下佳话一段段:任职忠州时筑先农坛,扶犁躬耕,以示重农;许州知府任上时,以厚德载物、倡导教化为己任,倡导为官仁政的民本思想;在常德,他筹建朗江书院,调沅州,他组建教化小组,倡社会正风和人性向善,沅州府志评他"恭俭慈惠,有良吏风范"……正如作者董敬斋在书中小结,董思恭在为官路上,无论任知州、知府还是按察使司的高位,他始终把教育、文化放在首位,身体力行,出资捐学,倡办义学书院,正因为此,在他离开为官之地、甚至故去多年后,当地府县编写志书时,都将他的事迹编入,以作从政为官者的榜样。正所谓"政声人去后".
  捧读传记,还被董思恭的孝道所动。许州任上时,他接父母到身边供养,父母先后去世,他墓前结庐守孝三年;对下属,他视若己出,从无责骂,仆人商端"视董公为亲父";对陌路者,他时常施舍钱银,寒冬更用俸禄为乞丐设义粥;他为穷困的恩师盖房置田,他告老还乡后捐资设蒙馆,聘师教授族人子弟。他的孝道不是心思口传,而是亲历亲为,同时也是高位之上难得的廉中之孝,更为四方称誉。
  从道德范本的意义上讲,《松青棠白-董思恭传》中收集了大量董思恭的为官之道、做人之道、处事之道,有的以名句示人,有的以故事释解,生动通俗,易知易学。如董思恭特别推崇的"德才观"——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才德全尽可谓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官场上,他的看法是"人在官场,事务繁缛,顺心事仅十之二三,若坚守清正公道,很多事情则删繁就简,易于处理;他对处事的原则是"凡事均有度,中庸尚可鉴".当然,纵其一生,他最在意也是践行最成功的,也许就是那一句"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当今时代,社会熙攘,道德喧嚣,特别是在当前中央涤清腐败的新政之下,董思恭的事迹格外引人瞩目,值得众人一读。
  (李桂华:寿光日报首席记者,寿光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已出版《揽绿》等新闻作品集。)
  在《松青棠白·董思恭传》发行研讨会上的发言
  葛怀圣
  《松青棠白·董思恭传》这本书,在2014年春节前就出来了第二版清样,董敬斋先生随后将电子版先后两次发给我,我用了半月多时间,审了稿子,对其中错误的地方,进行了修改。我与作者还有李永吉先生,经常在晚上夜深人静时,利用网络共同探讨知识,互相学习,解除疑惑。很多时候,董敬斋晚上写好的初稿,发给我,我利用凌晨时间,作为第一读者,帮他修改。
  董思恭,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在寿光志书方面的资料记载比较少,也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这与他在外地为官、退老还乡后行事低调、史学界忽视有关。
  《松青棠白·董思恭传》这本书,资料及其丰富,给阅读者以大量历史知识,读了此书,收获多多。
  董敬斋先生在编写此书过程中,跑了很多地方,研究了很多历史文献,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拜访了许多贤士名人,调查了很多风土人情。为此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
  说到校版,39万字的巨着,校版一次,就要一周时间。这期间先后有多人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校正,但很大的工作量,是董敬斋同志自己完成的。作者在阅读清样和看电子版时,总是将错误的地方标出来,记下来,然后到文印部门进行一一修正。
  董敬斋同志给我们寿光留下了一本很有价值的历史人物传记。
  希望爱好写作的同志,以后对寿光历史资料加以挖掘,写出更多象《松青棠白·董思恭传》这样的好作品。
  (葛怀圣,寿光档案馆副研究馆员。)
  《松青棠白·董思恭传》发行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德明
  初读董敬斋先生的巨作《松青棠白·董思恭传》,我是又惊讶又感动,同时也感到了激励和责任。惊讶的董先生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且并非专业历史文化学者,却能在三年的业余时间,写出这样一部近40万字的历史巨作。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韧性!怎能不让人感到敬重呢。
  也许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讲,这部作品因为使用了较多的文学笔法而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够严谨或科学;其研究方法和史学观念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但另一方面也使全书显得更加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普及价值。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我市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更像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作品。
  董思恭是一个被寿光历史稍微有点忽略的人物,可能与其职位与寿光历史上的公孙弘、王猛等人谈不上"权高",与贾思勰、任昉徐干等人在其所在领域内的成就相比也谈不上"望重",但其仕途走得平稳踏实,源于其清正廉洁的为官态度、实干为民的工作作风和谦逊低调的道德品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普通人和普通干部来讲也许对更具有学习的普遍性。
  再次感谢董先生为寿光历史、寿光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对我本人来讲也是一个莫大的激励。
  (王德明,寿光市博会馆副馆长。)
  在《松青棠白·董思恭传》发行研讨会上的致辞
  陈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我们文家街道董敬斋主任的新着《松青棠白·董思恭传》的新书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文家街道党工委、文家街道办事处表示热烈的祝贺!
  寿光自古多名仕,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仅进士出了99名。寿光市稻田镇桂河村人、康熙辛丑年进士董思恭,为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从正四品,他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在民间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康熙年间,任翰林院庶吉士,其后历任忠州、泸州、许州、常德、沅州知州、知府,后升任湖南粮储道台、按察使副使,治理追求实效,所至皆有令名。六十五岁退老返回寿光故里,寿高九十六岁,入祀寿光文庙乡贤祠。工诗,着有《述怀十六韵》、《拟古乐府》、《新塘吟》、《晦庵文稿》等着作。
  董思恭每在一地任职,都勤勤恳恳,为政务求实效,而且清正廉洁,在各地都有很好的名声。在他离开任职地很久以后,人们还经常思念他,并将他的事迹写于州府志中。他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注重调查研究,改进种植技术,断案公平适度,无不令人信服。他具有谦逊、慈善、仁惠、勤俭、低调的德行。在培养人才、扶植文教方面,他倾尽心力。他常常把自己薪水的大部分,拿出来创办学校,还为召公、施邦曜等人建造庙宇,救济穷人。他退休后,回到了寿光桂河村。在故里办起了教育,免费招收穷人家的孩子进学校,大力为家乡培育人才。他没有建设府第,而是把此荣誉让给族人,为三河董氏建了家庙。
  作为董氏后人,董敬斋主任为董思恭着书立传,为300年前的一代名仕留下了一部30万字的珍贵史料。出于对先贤的敬仰,也是出于自身的一份责任,多年前,敬斋主任就开始搜集相关资料。自前年起,他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查找资料,完善内容,撰写文稿,开始构写有关董思恭的传记。一年来,敬斋主任几乎推掉了所有的应酬,关起门来搞创作,晚上12点之前没有睡过觉,有时甚至会通宵达旦。敬斋主任这种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道德模范、廉洁清官,此公虽去,正气长存。董思恭的风范为人称道,事迹感动人心,精神源远流长。希望这本传记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董思恭,也希望人们能够从书中获得感染,让祖先的精神得以传承永续,生生不息。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新书发布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松青棠白·董思恭传》的作者是一个严谨的人                         -----同事眼中的董敬斋
  张晓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上午好:
  我作为董敬斋同志的同事,简要介绍一下作者董敬斋同志。我与作者相识并在一起工作始于1987年10月的稻田镇,那时他在稻田镇任政府文书、武装部副部长,其后虽然有多次的工作变动,但是我仍与其幸运地共事于张建桥街办和文家街办直至今天。董敬斋同志是一位生活非常严谨,很有条理秩序的人,他为人诚心实意,乐于帮助他人。他对于每项工作或事情都是一丝不苟、力求完美。任职武装部工作期间,曾被市武装部树为学习的标兵,其事迹在央视军事节目《世纪初年走边关》播出。他是一个好读书之人,先后用10年的业余时间钻读了中国传统国学《周易》,再用五年时间攻读了中医养生,从与其共事起,他一直练习书法和绘画,先后获得高级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职称,他写的书法已小有名气。从他准备写齐鲁名仕、一代清官董思恭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亲自或邀好友一起驾车去桂河、昌乐、青州、坊子等地搜集考证素材,每当搜集到一个素材时,他都异常兴奋,常常讲多亏了朋友支持和互联网,否则写完这一传记将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他事业心强,几乎每天晚上12点之前很少休息,由此可见其对求证一件事物的执着。该《传记》在正式发印前,董敬斋同志先后五次印出清样请文史方面的专家提意见。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董经胜见到清样,在与敬斋同志并不相识的情况下,为他的精神和书中的情节所感动,欣然作序。朋友们为该传记提出意见和建议,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他都十分高兴,他对每一个字在句中的意思,多音字、多义字以及引用的诗文都认真写了注解,以达到真实可信,以防出现纰漏影响了该传记的效果。他说:为清官写书,受点累,吃点苦值得。
  还有很多,我在此就不一一列出,最后预祝董敬斋同志《传记》首发式成功,并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谢谢大家!
  董明文先生在《松青棠白·董思恭传》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参加《松青棠白·董思恭传》一书的发行研讨暨捐书仪式,我很高兴。前些日子,作者把新书亲自送给我。我看后,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一个非专业人士,竟利用工作之余,写出了近40万字这么厚的一本书!怀着激动的心情,我阅读了六个晚上,我被感动了!
  我感觉这本书内容翔实、考证准确、叙事有据,史实相符。不仅把一代清官董思恭的生平事迹比较完整的展现给世人,同时也把与三河董氏相关联的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历史渊源一并呈现给我们,还把清代康雍乾盛世三朝的那段历史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来。加之此书文笔流畅,语言凝练,人物生动,故事性强。阅读起来不乏味、不枯燥,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值得一读的、读后会好好收藏的一本好书。
  我是桂河人,是董思恭的后世族人,能见到桂河先人的传记出版发行,心潮起伏,倍感欣慰。翰林老爷清正廉洁、尊师重教、不忘根本、爱护人民的优秀品质值得发扬光大,将成为后世人们的楷模,董氏族人甚感自豪和骄傲。
  对董敬斋先生为撰写此书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作出的惊人努力、所表现的大德之举,我深表敬佩,我代表三河董氏族人谢谢您,敬斋先生!祝出版发行园满成功!祝您今后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谢谢大家!
  读《董思恭传》感赋
  邱家兴
  松青棠白映古今,
  高风亮节启后人。
  幸有敬斋着成书,
  董祖遗风得长存。
  (邱家兴:寿光报社编辑。寿光作协副主席,诗人。)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