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3:07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九山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0 09:47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九山村
  九山村位于临朐县城南51公里、九山镇政府驻地。东与麻坞村搭界,西与东岸头村接壤,北与响水崖村相邻,南与柴家庄、朱庄隔河相望。村落呈长方形。弥河绕村南、村西北流,薛(家岛)馆(陶)公路自村西通过,村南有九(山)铜(陵关)公路、九(山)抬(头)公路,交通便利。
  明隆庆年间(1567~1572),麻坞村董姓迁此立村,继有张、申、王、刘、于、李、赵、魏、郭、肖、、宋、许、周、盛、秦、夏、郝、程、高、薛、罗、陈姓迁入,苏、卢二姓入赘村内。因村四面群山环抱,取其山多之意,村名“九山”(另说因处九泉崮之阳)。全村共400户,1200人,皆为汉族。
  村四面环山,东南是小东山,中间是马子山,马子山北两溪之间有一圆锥状山峰,称奶子山。村西山势陡峭,山顶平坦,是村域海拔最高的山。主峰三座山崖叠加,形如墼垛,故称“三垛墼”。山顶有20世纪50年代设置的国家测绘标志。
  村原耕地极少,1958年,九山公社从响水崖、麻坞村调拨给部分土地。1966年至1978年,在村西南、西北荒滩上垫出约200亩耕地。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产量低而不稳。20世纪70年代初,在村北汪坑打井1眼,近百亩土地解决灌溉问题。后又打井数眼,全村大部分土地实现水利化。
  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李玉良在村南承包2亩地种菜,年收入1000余元。村民纷纷效仿,发展起蔬菜棚60余个,成为种菜大村。2005年后,由于镇区建设征用,土地减少,大棚菜种植逐步萎缩。
  养殖业原以农户散养猪、鸡为主,大集体年代,生产队有牛6头至8头,羊60只左右。1995年后,养殖业有较快发展,主要养殖肉鸭、肉鸡。2011年,全村大棚养鸡、鸭户12家,户年均收入4万元以上。村植桑养蚕,历史悠久,每年春夏,家家养蚕。20世纪60年代,每个生产队养十几张蚕种,实行队有户养,卖茧收入归生产队,每张蚕种收入400元左右,生产队对养蚕户,奖励数量不等的工分。1978年后,村四周桑树逐渐被砍伐,到1984年,栽桑养蚕成为历史。
  解放前,村民主要经济活动为商业、手工业,经营杂货铺、熟食加工、铁制农机具制作、中药材加工炮制、酿酒、染布、缫丝、食用油加工、木器加工等。20世纪60年代,村南北街道已具雏形,90年代后,街道建设逐步加快。现集市主要集中在新华路、建设路、镇府街、村中心大街呈“井”字状交叉的几条大街上。20世纪70年代前,九山一带驴、骡、马很多,大牲畜钉掌业户有张洪成、李永成。
  1984年前,村内有“南油坊”和两处铁匠铺。南油坊仍用原始工具,破碎大豆用“油碾”,碾砣直径1.5米,碾砣石制,外裹一层厚厚铁箍,以马、骡拉动,榨油用木桩。
  1983年,大队部创办面粉厂,面粉销往三县交界7个公社。到2011年,全村有油坊1家,豆腐坊5家,建筑队3支,车辆维修厂4家,木片加工厂、压板厂各1家
  1956年3月,许立山、郭近香等男女青年响应号召去黑龙江省萝北县支援边疆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7月3日,于恒庆、于泮江去苏联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学习先进生产技术,1962年7月回国。20世纪90年代末,外出打工蔚成风气,遍及北京、上海、青岛、潍坊、寿光等地,年收入2万元左右;申福宝1999年最早去厄瓜多尔打工,后经营中式餐馆生意兴隆。2012年全村曾经或正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打工的计38人,年收入6至12万元不等。
  村处三县通衢,九山集为临朐县南部大集,农历三、八逢集。清朝中叶博山、安丘、沂水、沂南等县的粮食、山货、瓷器多在此集散,至民国,集市渐兴隆,声名远播。
  村使用动力机械较早,最早使用的动力机械是水冷旧式140柴油机。1973年,村用柴油机发电,供村民照明。1983年始输高压电,结束无动力电历史。1996年,“中德粮援项目”落户村域,九山村民吃上源于西泉的自来水。
  1989年,进行新村规划,村民建房每6户一排,每两户一个高度。新房用地为210平方米,完成“三纵四横”的道路建设,硬化1800米。1994年后,21户村民建起2层至4层楼房,建筑面积 90至180平方米不等 。
  2009年起,村委为投资主体,在泰薛路东,汶河路南,建商贸楼;在汶河路北建钢结构超市;在汶河路南,建14套二层商住两用楼,在泰薛路东建12家二层商务楼;在北海路北,建11家商用楼。2010年,村委投资900万元在汶河路南建起两幢高5层、内有70套住房的“怡人小区”居民楼。
  2009年九山村委筹资70万元,镇政府支援20万元在汶河路北建起社区。主建筑为三层楼房,总面积446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6平方米,有社区大院、各种健身体育设施。
  1940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直接拨款,在九山建立九山镇高级小学,也称省立九山小学,王季富为首任校长,教师4人,两年招两个班、86名学生。1942年国民党省政府撤离临朐第八区,学校停办。1952年,九山区完全小学在村东北天齐庙建立,校长尹文会。1968年原九山小学升为九山联中,九山小学改为村办,校长郭春福,校舍为暂时租借,后随着规模扩大几经迁址。1973年大队在村西建校,6口教室、2间办公室,容纳6个教学班。1975年小学“戴帽”设初中班, 1983年九山小学改为社办中心小学,1995年春潍坊市总工会援助20万元,九山等十个村在村南重建九山中心小学。2012年有15个班、585名学生,43名教师,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潍坊市校园开发美化绿化先进单位、潍坊市素质教育传统项目学校、潍坊市实验教学示范校。
  1977年恢复高考后,全村考入大专院校学生36人。郎丰生,恢复高考后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东营益丰石油管道清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德江,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现任深圳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薛全忠,云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现任新疆塔里木大学政法系副教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赵忠,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现任杭州杭氧透平机械有限公司工程师。赵林,湖南吉首大学硕士。宋立波,太原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现在济南工作。周鹏,山东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硕士。王喜银、王喜宝,硕士毕业,在电力部门工作。张明,军校硕士,少校军衔。肖青,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现任北京锦州银行会计师。薛兵,沈阳工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硕士毕业。申倩,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董宝科,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学高级教师。
  人民公社时期,大队办有业余文艺宣传队。1998年,周延吉、申玉美创办“金凤凰”艺术团,在本县、沂源、青州等地演出,曾受县文化局表彰。
  申学贤,自幼习文,其书法圆润流畅,文牍言简意赅,各村民间文书、契约多出自其手。民间纠纷由他出面排解,无不释然。董保胜,善书画,“文化大革命”期间,九山公社各单位的毛泽东巨幅画像,街道墙壁上的毛主席语录,大多出自他手。许法忠, 教师,有诗文获山东省广播电视厅奖、中国散文学会奖、“文心杯”全国初中教师作文大赛奖,2010年出版文学作品选《弥河源润映山红》,参与编写、审定《弥河源》、《爱之源》、《临朐村镇志略九山卷》等多部著作。     申洪娟(女),有《心灵的忏悔》、《悟》等12篇作品获省以上奖励。2009年出版《为你打开一扇门》,获潍坊市教育局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县、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1973年,大队设合作医疗室,赤脚医生2人。2012年村卫生室医务人员3名,主任申洪友先后被评为潍坊市、山东省“优秀乡村医生”。2007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委为村民缴纳新农合基金,村民参合率达100%。
  1943年春解放,1946年村民积极参军、支前,在莱芜、南麻、临朐、潍县、淮海等战役中,为华野部队送军粮,抬担架,有力地支援部队作战。
  赵玉清(1924.2—2010.10),在莱芜参加八路军。转业后任县级领导干部。退休回故乡后每年交1000元党费,弥留之际还嘱咐儿子再给他缴上1000元党费。魏国瑞(1917—1985)。曾任国营嵩山林场党委书记、场长(享受副县级待遇)。张玉强,华北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潍坊恒信建设集团董事长、总裁,潍坊市坊子区人大代表,先后荣获2009 年度潍坊市十大经济人物 、2010 年度潍坊市房地产领军企业家、2010年度山东省十大财经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2011年5月28日,张玉强为母校九山中学学生宿舍楼捐款100万元。魏春生,临朐县优秀共产党员、临朐县劳动模范。魏春兰(女),九山村第一个大学生,中国石油管道设计研究院高级政工师。周延祥,1968年参军,1970年勇救列车荣立一等功。后转业至保定市园林局动物园管理处处长,高级园林师。魏忠福,兰州军区招待所所长(正团级)。张登富,在海军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转业后任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财务处处长(正县级)。张怀忠,1984底参军,1988年入党,被县委授予“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平安临朐建设先进个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当选中共临朐县第十二届、十三届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政协委员。
  村有烈士3人:申洪达,1926年生,1945年3月参加革命,1946年牺牲于临朐县林。李安友,1924年生,1943年3月参加八路军,班长,1945年牺牲于临朐县穆陵关。刘振武,1927年生,1945年4月参加八路军,1952年牺牲并葬于于朝鲜。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二十二日,以于黑三为首的沂水县土匪抢掠九山集。临朐知县宁继光会同青州、沂州防营围剿,捕获、诛杀匪徒10余名。
  20世纪30年代初期,费县土匪刘桂堂部(刘黑七),在九山村点火焚烧,约三分之一房屋化为灰烬。
  1938年秋,日军入村。一赵姓村民因儿子被日军掳走追赶日军时,被日军开枪打死在村西;一董姓村民因隔墙探望而被日军打瞎眼睛。
  1947年夏,华东野战军在九山一带设立伤病员治疗所,国民党飞机前来轰炸。在村东南扔下2颗炸弹,梧桐栏村一名走亲戚的妇女被炸死,肠子炸飞挂到树上。
  1963年夏,连续暴雨,弥河洪水暴涨,西街住户携妻带子仓皇东逃,大水冲毁约三分之一的土地。
  1968年,县革委办公室主任马连礼(后任山东省副省长)下放九山大队第3生产队,住在申道增家的东屋。马连礼白天下田干活,晚上,与社员促膝谈心。数月后离村回城。
  西泉,位于村西南,四周料石砌墙,方形,占地16平方米,数个泉眼突突上翻,如釜中水沸,高达二三十厘米,泉水清澈,夏季冰凛,冬季温热,原为全村主要饮用水源。
  二泉,位于西泉西南250米处,亦是泉水汩汩冒出,水质与西泉同,但水量小于西泉,故称“二泉”。现在镇区滨河公园内,泉西侧立一石碑,正面明刻“二泉”。背面文曰:“此泉因位于九山村西的溪(西)泉(又称大泉)西侧,列姊妹泉之次而得名。无论旱涝亦或冬春之时,皆清流不息。晨映红日,暮掠黛山,晚月摇曳,雪飞雾朦沉沉,雨落云巷洇洇,若梦似幻,可谓奇观。”
  石劈缝,西山南部两个山坳间有断层悬崖,第三层悬崖中部有高约8米,宽、深2米有余的纵向裂缝,如神斧劈就 ,故名石劈缝。原为村人劳作放牧时歇凉、避雨好去处。
  西山洞,在西山北部、弥河西岸悬崖中上部, 北洞口上为半圆形,下为长方形,宽约1.8米,高近2米,内部较宽敞,穹顶弧形,长宽约3米,向西逐渐变窄变低,初可容一人钻入,后逐渐变小,但深不可测。在洞内生火成烟,自3公里外的夏庄寺南洞口冒出。南洞较小,内部面积约6平方米,也有一小洞探向西北方。洞内及四周有诸多动植物化石。曾有因病离职休养的干部申氏在此居住近10年。
  古桥,三孔石桥,长约4.5米,宽约3米。桥南北两端,各立巨石,河心两块巨石为桥墩,桥面略显拱形,以长1.5米、宽0.75米、厚0.25米的12块长方形花岗石铺就。两侧青石桥栏高约30厘米,随桥面略呈拱形;桥栏相接处有高于桥栏的正方形青石立柱,柱顶为多面体棱锤形。整座桥的建设不施灰浆,全为巨石加工后拼装而成。建造年代无考,1989年拆除。
  天齐庙,清初建于村东北制高点上,占地约1亩,木框架结构大殿3间,青砖小瓦,四角飞翘。山门宽大,门口有碑,刻有建造年代、出资人、建造人等。院内有国槐两株,干径约60厘米。1952年在此建九山完小。
  大碾 ,造于嘉庆十七年,碾盘直径180厘米,高70厘米,为一整块花岗岩凿制而成。碾砣直径60厘米,截面上雕有菱形相交图形。
  供稿 申洪宽  许法忠  张怀忠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