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3:07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龙响店子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0 09:56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龙响店子村
  龙响店子村位于临朐县城南50公里、九山镇政府驻地西北8公里处。东邻王家庄、聚粮村,西与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上至村接壤,北依聚粮崮、码头崖,西靠青龙山,西南紧挨牛山、钻天崮、摩天岭,南与马家沟相望。村三面环山,山峪宽阔,土地肥沃,总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村后有店子水库,村前有发源于沂源县悦庄镇龙王崮、东西走向的龙山河,薛(家岛)馆(陶)公路自村后穿过。村辖龙响店子、店子北沟、桥家峪、魏家峪4个自然村。全村227户,791人,均为汉族。
  龙响店子村,位于龙山河之阳,薛(家岛)馆(陶)公路南侧。聚落呈长方形。清康熙年间(1662~1722),张姓自今东城街道弥南村迁此立村。因临青龙山,设有客店,得名“龙巷店”,后演为今名。全村有王、张、沈、申等4姓 ,104户,344人,王、张两姓人口占90%以上。
  店子北沟村,位于龙响店子村西北0.5公里处。聚落于南北向山沟中。据《临朐县地名志》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张利由龙响店子析居立村,因村处龙响店子北沟内,故名。现有张、谢、刘、宋、王5姓,35户,142人,张姓占总人口的70%。
  桥家峪村,位于龙响店子村东南2公里,牛山西北麓,处南北向山沟中。清代,石姓由花龙潭村迁入,因村中小桥多而得名。后马姓、宋姓迁入。现有石、马、宋、吴、魏、申6姓,30户,118人,石姓占总人口的75%。
  魏家峪村,位于龙响店子村西北2公里处。清代,段姓立村,原名段家峪。传说村北有一悬崖,崖上有一山洞,洞中有水,水中住有一群金鸭子,因金鸭子不欢迎段氏家族,终将段姓赶走。清同治年间,魏姓自今城关街道三里庄子先迁吴家庄,复徙此沟,改名魏家峪。仅有魏氏一姓,58户,187人。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仁寿乡龙巷社;宣统二年属九山区龙巷社;1930年,实行乡社制,属第八区化龙乡;1942年,龙响店子、店子北沟、桥家峪、魏家峪4个村划归沂源县悦庄区;1944年解放后又划归临朐县第九区;1951年,属第九区白沙乡;1955年春撤区并乡后,属九山乡;1958年9月底,为吴家庄大队,属九山人民公社;1982年,为聚粮生产大队,属九山人民公社;1984年11月,队改村,为龙响店子村,辖龙响店子北沟,属白沙乡;1987年,店子北沟由自然村调整为行政村;2001年,乡镇合并,改属九山镇;2004年,龙响店子、店子北沟、桥家峪、魏家峪村合为一个行政村,属九山镇。
  全村共有耕地700亩,山林700余亩。种植作物有黄烟、玉米、地瓜、花生等。1986年始,村民先后治理荒山薄地近千亩,修环山路20多公里,在山上建起板栗园、山楂园、苹果园,共植果树1万多株,成为优质果品基地。
  1958年始,黄烟成为全村的重要产业。年种植面积达700亩。现村种烟大户魏守忠、石同仁,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高时可达30万元。20世纪90年代后,中药材生产渐成规模,种植大户石龙祥,种植丹参、黄芩等,年收入10万元左右。
  村地处山区,水资源匮乏。20世纪60年代以来,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先后建起店子水库、店子拦河大坝、魏家峪水池、店子北沟水池、大泉子沟水池等 。20世纪80年代,村民先后打大口井10眼,建水池5座,河道截潜5处,结束人畜吃水靠肩挑人抬的历史,400多亩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庄稼年年丰收。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扬水站1座,打大口井1眼,修大水池1座,铺设管道5000多米,全村户户用上自来水。1996年,“中德粮援”项目竣工,店子北沟人畜用水得到彻底解决。
  2000年后,肉鸡、肉鸭、生猪、山羊规模养殖逐步兴起。村民谢义兴、宋洪国、张吉朋、魏守庆等率先在村内建起养鸡养鸭大棚。现全村建有鸡棚15个、鸭棚24个,正常年份,每只鸡纯收入3元左右,每只鸭纯收入1元至2元。村民申佃金、王立涛建起养猪大棚,全村现有养猪大户5家,养羊大户15家。
  1949年前,村中有馍馍房、骡马店、铁匠铺和木匠铺各1家。建国后,村民植桑养蚕,曾是全县蚕茧生产先进单位。20世纪80年代后,民营经济发展较快。魏守福、魏守华在淄博市张店区经商十几年,收入颇丰,率先购置轿车和楼房。魏守堂、魏守生在潍坊从事房地产,现有车有楼,生意兴隆。魏守堂为潍坊恒信集团的副总裁。魏守正,在淄博办企业,固定资产过千万元,2009年在村西大泉子沟处投资300万元,新建纺纱厂,本村及邻村的数十名剩余劳动力实现家乡就业。全村务工人员近300人,人年收入3万元左右。
  1986年全村通电,家家用上电灯。王法坤、石龙祥在全村最早购买电视机。现户户有彩电,电话、手机600多部,60%的户有冰箱和洗衣机,空调12台,电脑26台,轿车15辆,卡车12辆,三轮车28辆,户均有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电动车。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488元。
  20世纪末,开始新村规划,魏家峪、桥家峪两村完成整体搬迁。2007年至2008年,村民集资13.7万元,硬化村中大街,硬化从店子北沟到薛馆公路的道路,改善交通条件。
  1960年,村建小学,校长王永昌。1989年,学校合并于吴家庄学区小学,2011年5月并入白沙小学。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村考出大中专生20多人,其中硕士5人。王子玉,1978年第一个考入烟台师专数学系 ,毕业后曾援藏两年,后供职于诸城市教师进修学校。魏守福,供职于潍坊市太平洋保险公司。
  1975年,村设卫生室,医务人员王永明、王子京。现有社区标准化卫生室(在大申家庄),医务人员2名,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龙响店子村是远近闻名的小戏之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王永昌、王玉京为导演,由10多人组成的京剧子弟班,曾演出《打渔杀家》、《武家坡》、《打龙袍》、《诸葛亮》、《二进宫》等剧目。每逢节假日都到沂源县和周边的村镇巡回演出,受到戏迷的好评。曾经到县城参加汇演,得过奖。
  龙响店子一带是临朐县较早的抗日根据地,村民踊跃参军、参战。1943年,王子利第一个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王永昌在支前中荣立一等功。
  村有革命烈士4人:张洪仁,1925年生,1944年1月参加八路军,战士,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牺牲,葬于郯城县东鲁庄。张洪顺,1930年2月生,1947年12月参加解放军,战士,1951年牺牲于浙江省。张洪祥,1943年底参加八路军,1949年牺牲于江苏省浦口。张远友,1920年8月生,1943年参加八路军,战士,1944年牺牲于沂水县。
  码头崖,在村西北,又叫马头崖。一说码头崖上有供泊船用的橛子,故名。一说因马头崖的前端(南北走向)极像马子头,故名。此山三面峭壁,崖下50米处有3块巨石层叠矗立,高30多米。码头崖的东面有一40米宽的黄石屋,犹如大厅般宽敞,再往东有老猫窝、二盘坑、铲头尖子,最东边是聚粮崮。
  聚粮崮南麓有一洞,相传古代有道士潜匿而得名“道士洞”。处峭壁中间,上下陡峭20米,险绝不可登,洞口高约2米,深约10米。
  茶壶山,村西南摩天岭、钻天崮两顶峰间,有几块巨石,远看似一巨大茶壶,故山南的人称此山为茶壶山。
  牛山,村西南200多米处,因山形似牛,故名。一说西侧悬崖上有洞数个,以前洞中住着金牛,故名牛山。山呈东西走向,面积6平方公里,海拔451米,石灰岩结构。山顶平坦宽阔,前侧悬崖呈半弧状,较整齐,后侧悬崖参差不齐,崖陡沟深。秋末冬初,几百亩柏树一片葱绿,山下野榆、黄栌、火炬树经霜一片火红,甚是壮观。
  三官庙,建于清初,1933年重修。坐北朝南,占地3亩,正殿3间,建有山门、花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1952年,庙被拆毁,庙旁7株大柏树仍存。2008年农历九月九日,村民自发集资捐款,重修三官庙,现香火兴盛。
  村前有1株国槐,树高15米,胸径1.2米,冠幅13米,树龄600余年。现树基干东侧中空。
  村现保留古墓碑3幢,分别是张玉修墓碑,清乾隆四十年(1775)立;王思财墓碑,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立;王景成墓碑,清同治四年(1865)立。
  供稿 魏长智  王法坤
  说明:村志资料节选自2012年《临朐村镇志略》,因掌握资料有限,加之村庄多,求证、考证难度大,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如发现问题,可与村中供稿者联系沟通。特此说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