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3:14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五井镇隐士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8 19:30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五井镇隐士村
  隐士村位于临朐县城西南24公里、五井镇政府驻地西9公里处。南、西、北三面环山。西部、北部同青州市李家园、孟埠、南道等村以山脊为界;南靠来家岗、轿顶子山,山南为局子村、白芽寺;东与平安地村接攘。
  相传春秋时期,有兄弟二人分别为敌国将领。一日,阵前相遇,皆黯然伤神。哥哥想:“带兵打仗虽是各为其主,但连年战争,相互杀伐,老百姓流离失所,更何况今日骨肉相残,这不义之仗不打也罢。”于是收兵回营,当夜微服出走,来到一处山溜,隐居一生。人知其事,便将此山溜取名“隐士溜”,沿袭至今,隐士村由此而来。(隐士溜东西向长约8公里,自东至西分别是第二个庄(因第一个庄于光绪三十四年被大水冲毁)、菜园、平安地、魏家庄、郭家桥子、后峪、安家庄、王家庄,史家庄、北湖10个自然村组成)
  隐士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顺河依山而建,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东起第一个自然村为安家庄,俗称隐士。明嘉靖十五年(1536)安姓自今龙岗镇徙此立村,因称安家庄。后安姓衰,尹、陈、王、郑等姓相继迁入,村名沿称。(尹氏家族系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办狮子口村尹氏立姓始祖122世孙璋甫公后裔)
  第二个自然村为王家庄。明洪武年间,战争频仍,王氏祖先为躲避官兵追杀,逃至此北山石洞中,躲过一劫。后繁衍生息,立村为王家庄。王姓祖先藏身石洞尚存。
  史家庄为第三个自然村。史氏祖先史册,于清乾隆四年(1739)由县内岩头村徙此立村,称史家庄。村内史姓人口占全村40%以上。
  北胡为第四个自然村。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益都王坟镇胡家宅胡氏兄弟进军、进祥迁此,一居小河南,一居小河北,分称为“南胡”、“北胡”。胡氏兄弟无嗣。康熙末年,史姓自史家庄迁入南胡,清乾隆年间,谭姓自茹家庄迁入北胡,村名沿用。南胡住户于1985年全部迁入北胡,至此南胡有名无村。
  隐士全村有史、王、尹、陈、郑、谭、朱、张、杨、赵、昝、李、吴、韩、高、徐、孙17姓,310户,965人,除两名彝族妇女外,均为汉族。史、王、尹、陈、郑5姓,占人口的80%.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临朐县孝慈乡隐士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五井区隐士社;1930年属第五区天井乡;1944年划归益都县嵩右区;1946年3月划回临朐,仍属嵩右区;1952年5月属第五区石峪乡;1956年属五井区石峪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五井乡,9月属五井人民公社;1984年属五井镇至今。
  全村耕地819亩,以梯田坡地为主,分布于山岭沟壑间。土壤以淋溶褐土为主,比较贫脊。传统种植以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地瓜等为主,兼种少量小杂粮。明清时村周山坡多植梨树,后年景荒乱,多被杀伐。20世纪80年代后,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林果生产,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985年以来,在山岭薄地、堰边、荒坡间栽植山楂树9000多株,柿子树1.8万株,人均年增收1500元。利用闲散零碎地块种植丹参、桔梗、黄芩等中草药,人均年增收500多元。扩大黄烟种植面积,为五井镇黄烟基地村之一。
  隐士梨,为著名地方特产,色泽橙黄光亮,个大味甜,以脆著称,顺梨把两手一掰可成二瓣。据清光绪《临朐县志》载,隐士梨曾为贡品。邑内有“腰庄核桃隐士梨”之说。史家庄一株古梨树,树龄240年,高11米,胸径0.9米,冠幅9米。
  1989年开始实行新村规划建设。过去的石草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门楼高大,庭院漂亮,街道整洁,村貌焕然一新。
  此处自古偏僻闭塞,只有一条小道翻过庙子岭通往溜外,搬运货物全靠肩挑人抬,到五井赶集要走两三个小时。1976年冬,镇政府帮助修建乡村公路,自此破天荒地通了汽车。2007年复又硬化水泥路面。现在到镇政府驻地只需十几分钟车程。
  过去严重缺水。逢枯水期,村中男女老幼挤在仅有的一处山泉边接水,大桶小罐摆成长龙,昼夜排号。来客人借水喝的事经常发生。1995年在镇政府扶持下,打深机井1眼,修扬水站两座,铺设管道近万米,1996年全村吃上清澈洁净的自来水。
  1986年冬,架设高压输电线,1987年1月,家家户户用上电灯,结束点油灯的历史。2008年,有电视机305台、洗衣机143台、电冰箱55台。
  20世纪80年代前,村民与外界联系靠书信。1975年,只有大队办公室安装一部手摇式电话。1996年安装程控交换机,有固定电话不足10户。2001年开通程控光缆,安装固定电话150多部。2007年,移动公司在村南山上修建通讯塔,全村现有手机300余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内两处私塾,一处在史家庄,由史兰芳坐馆,一处在安家庄,由尹同心执教,后改为国民小学,在安家庄,先后由陈道三、尹冠谦任教。学生上课租借民房。1957年冬,在王家庄建起学校,教学条件有很大改善。学校设4个年级,两个复式班,有教师3人,校长郑万选。1977年普及初中教育,小学“戴帽“办初中班,办学规模扩大到7个班,有教师9人。1995年,潍坊“三产办”在学校原址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后因生源逐渐减少,2005年与平安地小学合并。
  1961年设卫生室,有医务人员1名。1968年实行合作医疗,资金筹集,采取生产大队、生产队、社员各出一部分的办法,社员每人每年交医疗费2元。参加合作医疗的社员,在本队医疗室看病不交钱。医疗室治不了的重症和急症,由医疗室介绍到医院治疗,医药费凭单据回大队酌情报销。合作医疗室医务人员称赤脚医生。后因经营不善,合作医疗解体。现有卫生室1处,医务人员增至3名,全村100%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6年利用原小学校院,建成文化大院,设阅览室、远程教育室、党员活动室等。
  隐士村有县级以上党代表1人,人大代表1人,县、团级以上干部5人,本科毕业和在校生69人,其中硕士生15人,博士生1人,杰出专业技术人员3人。
  陈同来,中共临朐县第三、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王永贞,临朐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尹冠美,大校,正师级,现在解放军蚌埠空军某部任职。郑建民,现任寿光市武装部长,中校。郑建军,硕士,曾荣获潍坊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现任东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郑建义,曾任中共临朐县纪律监察委员会常委、监察室主任,中共临朐县委副秘书长、信访局长、县直机关党委书记等职,系中共临朐县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潍坊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史学善,博士,1992年到日本讲学(中国哲学史)一年,1996年在新西兰国家商学院华人培训中心任教。尹冠洪,硕士,淄博齐鲁石化高级工程师。史学坤,五井镇中学高级教师,曾在《中国地理教育参考》、《天津教育》、《山东教育》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陈光华,硕士,临朐五中校长,全国名校校长。史兰峰,副高级职称,曾任潍坊市市立医院院长,已退休。王建亭,1976年生,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任教,讲师。谭金娥(女),1980年生,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现在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尹兆华,1981年生,南京炮兵学院硕士,现就职于南京炮兵学院政治部。史明,1985年生,郑州大学硕士,现就职于郑州第六设计院。尹凯,1986年生,郑州大学硕士,现就职于郑州大学附属医院。陈华增,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现在青岛水族馆工作。郑成栋、郑华宾在读硕士研究生。史纪关,胜利油田第七中学高级教师。
  史纪奎,1938年参加八路军,部队转业后,任枣庄市卫生局局长,离休后于2004年去世;王清政,1940年参加八路军,部队团级干部,转业后任中共张店区委招待所支部书记。谭广吉,1965年生,1983年参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任河南省南阳市公路局、中共纪委副书记。
  著名石匠艺人尹同元(1885—1960),自幼随其父尹学堂学手艺,聪明好学,悟性高,及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远近闻名的石匠师傅。无论是修建门楼、牌坊,还是雕刻绘画,样样精通。20世纪30年代,曾同弥河东一石匠高人比试技艺。尹同元雕刻一台戏,戏台上人物栩栩如生,各具情态,令人叹为观止。河东艺人雕刻一鸟笼,笼中小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尹同元自觉不如,甘居其次,但仍为弥河西第一作头。1929年,临朐县长冯祖仁因清剿五井一带土匪,五井乡绅为其立功德碑,碑即尹同元所造。碑高约4米,宽约2米,中有五井团总尹维栋书“万家生佛”,4个大字雕刻遒劲有力,潇洒飘逸,吸引不少书法爱好者观摩。尤令人称道的是,他能自书、自画、自刻,时称“三绝”。晚年不再外出劳作,常背一錾包到北山打石连环消遣。石连环环环相套,串串相连,非一般技艺所能为。尹同元去世后,河西石匠技艺无出其右者。
  百岁老人史纪刚(1908—2008),晚年逢盛世,子孝孙贤。本人性格豁达乐观,喜欢散步,且边散步边哼吟小调,活脱一个老顽童。
  村民素有拥护革命,积极参军参战的光荣传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八路军和解放军的有12人。其中烈士4人:史兰广(1919—1947),临朐战役牺牲。史兰增(1915—1947),莱芜战役牺牲。尹化笛(1917—1945),潍县战役牺牲。谭云法(1921—1947),莱芜战役牺牲。
  民国初年,益都王坟镇南道村村南云台上,盘踞着以赵光庆为首的一伙土匪,经常下山烧杀抢掠。村民自发组织民团抗击土匪。1929年农历4月21日上午,民团手持大刀长矛,冲上云台山,与土匪展开激烈的肉搏战,终因强弱悬殊无功而返。土匪恼羞成怒,一路追杀至安家庄,遂放火烧庄。时当初夏,风干物燥,整个村庄成为一片火海。逃离的村民回家时,眼前一片废墟。全村死4人,伤8人,烧毁房屋65间。
  日伪统治时期,鬼子汉奸渔肉百姓,草菅人命。因隐士村没有交上强行摊派的1000块大洋,1944年8月21日,驻扎在郭老崮的汉奸夜袭隐士村,掳走村民15人,用剌刀剌死1人,剌伤1人,抢走牲口5头及一大宗物资,烧毁房屋20多间。被掳走村民的亲属求亲告友,四处借贷,支付巨额赎金后,汉奸才释放人质。
  来家崮,仰天山支脉,海拔798米,是五井镇境内较高的山,以险峻著称,因明末来字显在此占山为王而得名。崮顶南面是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东侧远望像一巨大轿顶,从北面看巍峨壮观,似天安门城楼。仅东北角山脊一条陡峭小路可达山顶。崮顶平坦,中有一凹陷石坑,是当年来字显盛水石瓮。从崮顶西南顺山而下,过一条长200米、宽不足10米的平坦山脊,系来字显溜马的地方,当地称“马趟儿”。来家崮东侧山脚下有四五十平方米的平台,来字显曾在此处建楼,称为“南楼”。1962年,一村民在楼西侧挖出一口来字显用过的三足两耳大铁锅。来字显身材魁梧,力大无比,武艺高强,善使大刀,故有“大刀来字显”之称。几百年过去了,来大将军劫富济贫,交友比武的奇闻轶事,仍在民间流传。
  北胡村西1公里处,有条坐北朝南的山溜—庵子溜,其梯田石堰中,保存着一座十分完整的古佛塔。塔高约1.5米,塔帽为多角圆形,塔身系六棱柱体,塔基为多边圆形。塔正面有“仰天山道禅师寿塔”与“承安五年五月初十日”字样。字为楷书,雕刻工整精细。据考证,承安为金章宗完颜年号,承安五年为1194年。此塔为尼姑塔。解放后尼姑庵遗址尚存,现已垦为农田,唯有尼姑当年舂米用的石臼仍存石堰中。从佛塔碑文可见,尼姑庵应与仰天寺建于同一时期。
  文字摘自临朐县史志办公室编纂的《临朐村镇志略》,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