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5:12
鄌郚总编

东汉“柱石之臣”伏湛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7 20:51
鄌郚总编
  东汉“柱石之臣”伏湛
  张庆亮/文
  伏湛,今潍坊诸城市人。九世祖伏胜,为保存传承中国最古老典籍《尚书》做出了巨大贡献。高祖父伏孺,汉武帝时到诸城一带讲学,定居于此。父亲伏理,大知识分子,汉成帝刘骜的老师。
  伏湛自幼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传承家学、造诣很深,常年有数百学生跟着他学习。教而优则仕,经过5次提拔,王莽掌权的时候,伏湛已经是主持朝廷纪检监察工作的“绣衣执法”了。
  公元23年二月,更始皇帝刘玄登基,伏湛被派到山东,当了平原郡的太守。当时天下大乱,干部队伍很不稳定。平原郡的“门下督”(公安局长)也想起兵闹事儿,伏湛把他的脑袋挂在了城门上,境内逐渐安定下来。
  光武帝刘秀登基后,了解到伏湛德高望重、立场坚定,就请他来当了尚书(部长)。因为大司徒(丞相)邓禹,正在陕西关中跟赤眉军死磕征战,刘秀就让伏湛以“司直”的身份代行丞相职责。
  刘秀对伏湛相当信任,每次外出作战,都把京城交给伏湛,由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公元27年,刘秀下诏,伏湛正式接任大司徒、封为“阳都侯”。
  当时,刘秀的老部下彭宠,在渔阳叛乱,刘秀决定御驾亲征。伏湛第一时间上书,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全方位深刻分析,予以劝阻,刘秀接受了他的建议。
  伏湛的名头很大。曾有1万多人的“贼寇”占据了县城,官军多次围剿失利,后来“贼寇”方面表示:“停战也可以,但只能向伏湛归降,别人俺信不过。”
  这年冬天,刘秀率部到青州、昌乐、潍城一带,征讨不肯归附的“安丘侯”张步。伏湛照例留守京城主持工作。
  汉朝的惯例是,每年冬天都要举行“蒸祭”仪式,深切缅怀汉高祖刘邦。这次过程中,有2名省部级干部严重违规,居然在庙中争执吵嚷,网上一片哗然。伏湛因负有领导责任而被问责免职。
  在家反省了几年后,公元30年,刘秀改封伏湛为“不其侯”,实际是让他回诸城老家休息。曾担任侍御史的南阳太守杜诗,赶紧上书刘秀进行劝阻。
  杜诗说,啊呀伏湛这个人呐,“经为人师,行为仪表”,而且“公廉爱下,好恶分明”,还“通达国政”,内外上下无不敬重,叫这样的“柱石之臣”离开朝廷,实在太可惜啦。
  刘秀说,哦那就再说吧。公元33年,伏湛又被起用,到任前,因在刘秀举行的欢迎宴会上中暑,不幸去世。刘秀亲临吊唁,并下诏由国家提供上等棺材,派专人帮助办丧事、建坟墓。
  伏湛有几个儿子。其中,伏隆在奉刘秀之命,招降“安丘侯”张步时,在昌乐县壮烈牺牲,伏湛的爵位由伏翕继承。伏翕的重孙女伏孙(伏晨的女儿),是汉顺帝的贵人(嫔妃)。伏晨的孙子伏完,是汉桓帝的女婿。
  伏完的女儿伏寿,就是汉献帝刘协的伏皇后。直到在她被曹操残害后,绵延400多年的诸城伏氏家族,才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