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8:33
鄌郚总编

孔融在潍坊干了些啥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7 20:36
鄌郚总编
  孔融在潍坊干了些啥
  张庆亮/文
  孔融在潍坊当了6年的“北海国相”,还有大概1年的“青州刺史”。作为市、省两级的主要领导,他在潍坊有何作为?概括地说,“爱民”有余,“护民”不足,比较重视教育,严重忽视军事,工作热情很高,工作能力不强,综合打分至多算及格。
  《后汉书》的《孔融传》,曾对孔融在北海的工作评价说,“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基本没干成什么正事儿。这个结论是实事求是的。
  喜欢孔融的苏轼,虽然一再赞扬他“英伟豪杰之气,自为一时所宗”,也不得不承认他“志大而论高,功烈(功业)不见于世”。不能保土安民,不能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领导,个人再“英伟豪杰”有啥用?清代文学家袁枚,则毫不客气地说:“孔北海志大才疏。”
  翻遍《孔融传》,他在潍坊的“业绩”也就寥寥几件:一是派人到处贴告示、发传单,动员因战乱流散的百姓回家;二是建了一所学校,向上级推荐了郑玄、彭璆、邴原等当地知识分子。三是组织志愿者,掩埋了因战乱或饥馑而死的人。
  一位管辖10个县、7个侯国的地级市领导,任职6年,能数出来的就这么点破事儿,也未免太寒碜了。
  孔融“志大而论高”,有才有学问是肯定的。但考察地方军政首脑,不是看他的“学问”,而是看他保土安民、发展经济的能力。恰恰在这一点上,孔融水平太差,军事才能特别弱智。
  到任不久,黄巾军首领张饶,率领20万人从河北转回潍坊,孔融有勇无谋,主动出击,结果连北海国的都城(昌乐县尧沟)都丢了,只好带着残部逃到朱虚县城(今临朐县东南城头村)。
  不久,又被黄巾军首领管亥,重重围困于都昌县城(今昌邑城西),束手无策。幸亏平原国的国相刘备,与关羽、张飞带3000人马,来救了他一条性命。
  虽然没有政绩,毕竟在朝廷还有些虚名,加之刘备的积极推荐,在当了6年的北海国相之后,孔融还是被提拔当了青州刺史,管辖济南国、乐安国、齐国、北海国、平原郡、东莱郡,一下子成了省里的军政主要领导。
  有句话叫“官有多大水平有多高”,其实也不尽然。公元196年,袁绍的长子袁谭,来争夺攻打青州,从春到夏,打得孔融只剩下几百个士兵。这倒不是上述6个郡、国的部队都被黄巾军消灭了,而是孔融协调无方、指挥不力,关键时候下属单位不来帮忙。
  孔融的确是“志大才疏”,不具备领导素质。“流矢雨集,戈矛内接”,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不靠前指挥,反倒“隐几(趴在桌子上)读书,谈笑自若”。真是见过书生气的,没见过这么莫名其妙的。
  结果可想而知,“城夜陷”,孔融慌忙出逃,扔下老婆孩子,被袁谭逮去了。
  不久,孔融向曹操申请,回了朝廷。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