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9:26
鄌郚总编

人生一局棋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7 20:22
鄌郚总编
  人生一局棋
  张庆亮/文
  历朝改革变法者,前仆后继不乏其人,如秦国商鞅、北宋王安石、明朝张居正等等,世人皆知。唯有唐代“永贞革新”的主角王叔文(753-806),不但很少被提及,而且在史书上基本不是正面人物。其实,“改革者没有好下场”,有几个是得以善终的?令人感慨系之,一掬英雄泪。
  官史《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王叔文是“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这没错儿。但王叔文变法的核心成员之一、文学家刘禹锡,在为自己写的《子刘子自传》中,也明确说“[王]叔文北海[郡]人,自言[王]猛之后,有远祖[王猛遗]风”。
  王猛是十六国时期的前秦丞相,史上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海[郡]剧[县]人”,今潍坊市人。他的儿子、孙子等后代,一部分留在北方做官,一部分南下做官。所以,王叔文说自己是潍坊人王猛的后代,是可信的。
  据官史记载,王叔文“以棋待诏”,因为棋下的好,做了太子李诵的老师。侍奉李诵下棋时,他经常借机针砭时弊建言献策,很受李诵欣赏。唐德宗李适死后,李诵于公元805年正月继位,史称唐顺宗,年号“永贞”。
  唐顺宗任命韦执谊为丞相,王叔文为翰林学士(时称“内相”),受到重用的还有王伾(读“批”)、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号称“二王刘柳”。由此,实际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拉开帷幕:废除中央与民争利的各种政策,放归婢女让她们重获自由,用圣旨的名义勒令宦官交出兵权……一时搞得声势很大,既轰轰又烈烈。
  但改革触动了各级官员的既得利益,连手持圣旨前去接收军权的大将也无人理睬,而唐顺宗因为中风偏瘫又无法亲自处理政务。书生意气一腔热血,但手中没有军权的王叔文们,除了一道道缺乏执行力的诏书,就只剩下老皇帝的亲切鼓励了。
  本来是改革打击对象的地方军阀,许多人也想趁机扩充地盘、扩大势力。遭到王叔文拒绝后,自然处处跟革新派作对。其他世家大族等地方势力,也不希望改革成功,纷纷上书反对指责。革新派日益孤立,变法日益艰难。
  更要命的是,这场革新运动实际上排挤了最重要的太子党,没有得到太子李纯的认可和支持。李纯联合宦官和地方藩镇力量,把唐顺宗关进了ICU(重症监护室),迅速控制了局势。当年八月,唐顺宗在宦官的逼迫下,被迫宣布退位为太上皇,太子李纯继位(唐宪宗)。唐顺宗不久神秘死去,王叔文们的政治变革注定成为悲剧。史称“王叔文变法”或“永贞新政”的改革就此夭折,实际执政146天。
  很快,王叔文被贬为四川渝州司户(全称司户参军,相当于民政局长),王伾被贬为四川开州司马,刘禹锡、柳宗元、韦执宜、程异、凌准、韩泰、韩晔、陈谏等人,也被贬到遥远的南方当了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这些人大部分死在贬所,王叔文则在次年被“赐死”。
  唐宪宗精明强干,牢牢掌权15年之久,王叔文革新集团从此不得翻身。由于改革时间很短,实际效果也不明显,历代官史少有正面评价,王叔文们就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王叔文以棋手官居“内相”,主持国家层面的改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改革失败,但人生就是一局棋,苏轼说“胜固欣然败亦宜”。用网络“裸婚体”的说法是:“虽然我没经验,我没成功,我被杀死了,但是我有一颗改革的心,而且我真的改革了。”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