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5-04 10:58
鄌郚总编

陪床随笔(赵春文)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7 08:18
鄌郚总编
  陪床随笔
  作者:赵春文
  人过半百,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远比年轻时沉重得多。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岳父母体质渐弱,住院就医便成了新常态,陪床也随之成了我的家常便饭。在不同医院的数次陪床中,我均有不同感受,这里想说的是,在县中医院的两次陪床观感。
  一次是前年初春,岳母因患胆结石在中医院肝胆脾科做了手术,虽说年近八旬,但手术成功,康复良好。就在一家人准备接她出院时,医生发现她有“喘”的症状,用听诊器仔细听了听,怀疑肺有情况。虽说不重,但毕竟刚手术不久,体质还很虚弱,不可大意,建议立即转呼吸科。一家人刚开晴的脸上,接着又布满了阴云。
  副院长兼呼吸科主任卢相俭通过CT等一系列检查,确诊是肺炎。就在转过去的第二天下午,像往常一样正输着液,岳母的喘开始加剧,而且发展迅猛,喉中生痰,呼吸困难,口出白沫,生命危在旦夕。卢主任见状,怀疑是肺炎引起的心衰,边沟通心内科求援,边准备管子、呼吸机等抢救器材,并报告了副院长殷秀娟。殷院长立即赶到现场,组织协调心内科与呼吸科医护人员施救,副院长兼心内科主任李连印很快赶到,抢救工作迅即展开。李主任边向我岳母舌头底下塞着药,边指挥着挂上了四个药瓶,时刻关注我岳母的症状和监护器上的反应,适时调整各瓶药液的流量。岳母的症状时危时缓,监护器上的波纹及数字忽大忽小,变化无常,诸位医师和护士神情严肃而有序地忙碌着。
  抢救过程中,眼看着岳母痛苦地反应一阵,气力逐渐衰弱,像要撒手人寰的样子,一家人绝望的悲情便油然而生,期待的眼神在岳母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之间转来转去。但见医护人员神情镇定不慌,每下一项操作指示,都干脆利落,成竹在胸。一会儿,岳母的气力又开始恢复渐好,并极力配合抢救,大家又有了希望。就这样趋危趋缓地反复了数次,大家的心也七上八下地吊打着。
  历时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岳母终于气力渐好并有所稳定,渐渐脱离了生命危险。过后又转到了心内科,经李连印主任及同事的精心治疗,约半月时间,岳母便康复出院了。
  后来陪爱人去找李连印主任就诊时,又谈起那次抢救我岳母的事,我说我们全家人都十分感激,念念不忘,多亏了您和您的同事们及时抢救。他笑着说,是你岳母命大,一直配合抢救,自身始终没有放弃!李主任的低调与谦和尽在幽默之中。
  回想岳母的抢救过程,真像一场白衣天使与病魔展开的生死争夺战,像一场天使与死神的拔河较量,来回拉锯数次,最终战胜病魔,挽回了岳母的生命。这取胜的力量是什么?我想,是医务人员多年积累的临床医术和责任的勇于担当,是医院上下领导、左右科室的团队合力,还有为病人急所急的仁爱之心。一份感激、敬仰的情愫时常萦绕在我心间,总也难以淡去。
  第二次陪床是今年春节期间,岳父颈椎病复发,头晕不能抬头,走路困难。曾在潍坊几家医院治疗过,年前再次复发,住进了县中医院康复科。
  科主任李春华和医师孙衍华确诊是颈椎问题后,并没有像其他医院那样,立即挂吊瓶输液,而是先针灸。为方便下针,想让我岳父俯卧,但他侧卧着却不敢转头翻身,一动就晕。李主任便俯就着他的卧姿,在从头到脚的相关穴位上下了针,然后坐在床边,边按摩岳父的手,边轻言细语地询问着感觉、病史和一些家长里短。半小时过去了,取出针后,李主任扶我岳父慢慢坐起来,试着向左向右地渐渐摆头。起初岳父不敢,在李主任的启发鼓励下,慢慢活动脖子。岳父能摆头了,便欣喜地增加了幅度。
  接下来又按摩头、颈椎、膀子等处的穴位。李主任边按摩穴位,边解释该穴位的名称,哪些职业人员易发颈椎病,得病以后如何正确治疗,康复出院后如何防止复发等等。一句句暖心细语,增强了岳父战胜疾病的信心。约三十分钟,头晕症状又缓解了许多,可以摆头、转身,自己下床了,这才开始输液。李春华主任及他的同事,通过针灸、按摩、输液,恰到好处地对症治疗,跨越春节的十天时间,岳父康复出院。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傍晚,我陪着岳父走出病房楼,见他很麻利地走下了台阶,与刚来时判若两人。当出大门时,我回望着被夕阳的余晖染得金黄的那块镌刻着“昌乐县中医院”的泰山石,不禁想起“泰山石敢当”的美丽传说。
  从我在县中医院两次陪床中,感受颇深的不仅是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还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济世医德,敬仰医院,感恩那些忠于职守的白衣天使,就是敬仰和爱惜自己的生命。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