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7-20 19:42
鄌郚总编

奠雁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31 15:06
鄌郚总编
  奠雁,古代结婚时新郎到女家迎亲时所用礼物。新郎到女家迎亲,用雁作贽(即见面的礼物)叫奠雁。雁为候鸟,按时南来北往不失其节,以喻不夺女子之时;又雁为随阳之鸟,以喻妻从夫之意;长幼有序,不相逾越;雁择偶专一,取其不再偶。
  《礼记·昏经》谓:“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白虎通》卷四《嫁娶》谓:“……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又婚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郎英《七修类稿》卷四十五《义雁》谓:“雁,诸书止言知时鸟也。行有先后,故以之执贽。”
  新郎亲迎时,雁是很郑重的贽见礼物,但不称授雁,而叫奠雁。《仪礼·士婚礼》记述奠雁之礼说:“主人玄端迎于门外,西面再拜,宾东面答拜。主人揖入,宾执雁从,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升西面,宾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降出,妇从降自西阶,主人不降送。”陈澔皓在《礼记集说》中也说:“……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受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人。”
  从以上叙述新婿初至岳家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雁在聘礼中的重要性。惟雁因时空的影响,很难得到,所以后来多以“鹅”或“鸡”作为象征性的代表,于纳币、亲迎之时随仪仗送至女家。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篇卷七《陕西礼仪》中亦载奠雁之礼:“婿冠而后亲迎。县俗迎在午前,以是日宴男女宾也。其主人告庙,醮子命辞。女主人告庙,醮女戒辞。婿奠雁授绥。导妇入房,交拜合卺。明日妇庙见舅姑。俗妇下车,即拜神土,改妆即拜宾舅姑。其明日,舅姑率婿妇见庙。妇执枣栗见舅,暇脩见姑。”
  《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七回:“六月初八,春梅打扮珠翠凤冠,穿着通袖大红袍儿,束金镶碧玉带,坐四人大轿,鼓乐灯笼,娶葛家女子,奠雁过门。”
  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五写娉女还魂后,魏生“于是命媒妁,通殷劝,再缔前盟,重行吉礼,生执雁帛(即雁和绢帛)往亲迎焉。”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西洞庭富家高小姐出嫁时,“高赞家中,大排筵席,亲朋满座,未及天晚,堂上点得花烛通红。只听得乐声聒耳,门上人报道:‘娇客轿子到门了。’傧相披红插花,忙到轿前作揖,念了诗赋,请出轿来。众人谦恭揖让,延至中堂奠雁。行礼已毕,然后诸亲一一相见。众人见新郎标致,一个个暗暗称羡。献茶后,吃了茶果点心,然后定席安位。”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述及蘧公孙招亲时写道:“到了鲁宅门口,开门钱送了几封,只见重门洞开,里面一派乐声,迎了出来。四位先下轿进去,两公子穿着公服,两山人也穿着吉服。鲁编修纱帽蟒袍,缎靴金带,迎了出来,揖让升阶;才是一班细乐,八对绛纱灯,引着蘧公孙,纱帽宫袍,簪花披红,低头进来。到了厅事,先奠了雁,然后拜见鲁编修,两列相陪。献过三遍茶,摆上酒席,每人一席,共是六席。”(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竹影大观园 » 婚嫁习俗 » 奠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