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7-24 12:42
鄌郚总编

扫墓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31 16:06
鄌郚总编
  扫墓  扫墓是对祖先坟地的祭祀活动,又叫上坟、上冢。中国的社会组织以血缘氏族关系为中心,慎终追远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一个家族有自己的宗庙、祠堂,并有为祖先留的“影像”;祖先有专门择定的茔地。宗庙、祠堂、影像,坟茔都要在一定的时间祭祀,“清明节,祭扫先茔……七月十五日献麻谷,十月一日送寒衣,除夕、新节、元旦悬像设供,家家致祭。”(《宁河丁志》)《杭州府志》曰:“清明,各携淆核香烛,亲诣封茔展拜,酹酒焚楮。十月扫墓亦如是。”《清通礼》“岁寒食及霜降节埽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器及芟剪草木之器,周日氏(原文为 )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墓祭之俗,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之。但有“上冢”的称呼则在秦汉之际。根据《史记·留侯世家》和《汉书·张良传》记载:张良匿居下邳,在圮上遇见一老父,得到《太公兵法》。老父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水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十三年后张良在谷城山下果然得到石,到张良去“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祠黄石。”伏腊,是指夏天伏日和冬天腊日的祭祀。汉代上冢之俗非常盛行。行之者上至天子,《后汉书·光武记》云:“建武十一年春二月己酉,幸南阳,还幸章陵,祠园陵。”下及臣民,《后汉书·郑玄传》云:玄书戒子益恩曰:“自非拜国君之命,问亲族之忧,展敬坟墓,观省师物,胡尝扶杖出门乎!”有皇帝命大臣拜谒已故皇帝陵寝的。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不屈而回。昭帝命他祭武帝的陵。有皇帝遣使者祭祠臣下的冢墓的。元帝时大臣萧望之因得罪宦官而被迫自杀:“王子追念望之不忘,每岁时,遣使者祠祭望之冢。”有民间妇女随其夫家上冢的。《汉书·朱买臣传》曰:“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问,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之。”
  唐宋以后,上坟之俗历代沿袭。《宋史·礼志》载:“至唐,复有清明设祭,朔望、时节之祀,进食荐衣之式。……宋初,春秋命宗正卿朝拜安陵,以太牢奉祠。乾德三年,始令宫人诣陵上冬服,岁以为常。开宝九年,太祖幸西京,过巩县,谒安陵奠献。”明代,每年皇帝几乎都要亲自谒陵一次,每逢节日,还遣官祭陵。《明会要》卷十七,礼十二载:“正德间,定:长陵以下诸陵,凡清明、中元、冬至俱分遣驸马都尉行礼,文武官陪祭。忌辰及正旦、孟冬、圣节亦遣驸马都尉行礼。”
  至于民间也很重视祖茔的祭扫。杭州过去流传有咏扫墓七绝:“小春曾上百年坟,除夕上坟斜日埙,要与儿孙作板样,松揪频扫不嫌勤。”见出杭州人对此态度。唯其如此,每年清明时节,春日晴和,各家各户,上坟祭扫。祭扫时要修理茔墓,铲除杂草,加培新土,在墓顶压一张烧纸,供上祭献的食物,然后焚烧纸钱。是时,碧色黄花间,处处人迹;春燕翩跹时,纸灰飞旋。“清明,人家上冢,南北两山间,车马纷然,而野祭者尤多,如大昭庆九曲等处。妇人淡妆素衣,提携儿女,酒壶淆核,村店山家,分馂游息。至暮,则花柳土宜,随车而归。”(《武林旧事》),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宋时京都清明扫墓非常详细:“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拜扫,都城人出郊。禁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从人皆紫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皆系官给。节日,亦禁中出:车马,诣奉先寺道者院,祀诸宫人坟。”
  上坟为祭祀先祖,追思哀悼,虽不如初丧时伤恸哀绝,但触景生情,悲从中来,亦是意料中事。明刘侗《帝京景物略·清明扫祭》为我们了解这种风俗提供了可靠而形象的画面:“二月清明日,男女扫墓,但提樽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地。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者,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者不辞也,趋某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有歌者,哭笑无端,哀往而乐回也。”
  夏历十月初的祭祀,其规模稍逊于清明。
  其实扫墓不仅仅在清明、十月朔。游子荣归.升官高就等,亦去祖坟祭扫。
  古代的诗歌、小说、戏曲中都有扫墓的记载。宋·庄绰《鸡肚缟》卷上曰:“寒食日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元·萨都刺的《崔镇阻风有感》诗:“逆风吹河河倒行,阻风时节近清明,南人北人俱上冢,桃花杏花飞满城。”清·曹寅的《西轩赋送南村还亲》诗之二云:“连镳双使节,上冢一回车。”
  《金瓶梅》第八十九回用一回的篇幅写了吴月娘清明节上坟的经过,详尽而生动。西门庆死后第一个“清明佳节,吴月娘备办香烛,金钱冥纸,三牲祭物,酒肴之类,抬了两大食盒,要往城外五里新坟上,与西门庆上新坟祭扫。留下孙雪娥和大姐,众丫头看家,带了孟玉楼和小玉,并奶子如意儿抱着孝官儿,都坐轿子,往坟上去。又请了吴大舅和大妗子老公母二人同去。出了城门,只见郊原野旷,景物秀菲,花红柳绿,仕女游人不断头的走的。”到了坟地玳安向西门庆坟上祭台上,摆设桌面三牲,羹饭祭物列下纸钱,”然后月娘“换了衣服,走来西门庆坟前祭扫。那月娘手拈着五根香:一根香他拿在手内;一根香递于玉楼,一根香递与奶子如意儿,抱着孝官儿;那两根递与吴大舅,大妗子,月娘插在香炉内,深深拜下去说道:“我的哥哥,你活着为人,死后为神,今日三月清明节,你的孝妻吴氏三姐,孟三姐,同你周岁孩童孝哥儿,敬来与你坟前烧一陌纸钱。你保佑他长命百岁,替你做坟前祭扫人。我的哥哥,我和你夫妻一场,想起你那模样儿并说的话来,是好伤感人也!”吴月娘上香毕,孟玉楼上了香,奶子如意儿抱着哥儿,也跪下上香,磕了头。吴大舅,大妗子都烧了香,行毕礼物,同让到庄上孝棚内,放桌席摆饭,收拾饮酒。同日,春梅亦来给潘金莲扫墓。
  旧时妇女出门机会不多,因此,清明、十月妇女上坟,便常常会出些事情。《水浒》第三十二回即写清风寨刘知寨腊日上坟,招惹出一桩麻烦事情。宋江离了孔明、孔亮兄弟前往清风寨探访花荣,却被王矮虎、燕顺等留在清风寨。当时正巧刘知寨娘子上坟经过清风山,王矮虎好色,听见是个妇人,便领人抱上山来。因那刘知寨娘子说出身分,被宋江劝说王英放走。谁知宋江下山去济花荣时,却被那娘子反诬为强盗,不是花荣救助,险些坏了性命。
  关汉卿的《鲁斋郎》杂剧,写郑州六案都孔目张硅,清明时节,领着妻子上坟,竟招来一场横祸。张珪一家来到郊原自家坟院,将古坟新土都添遍,接着化钱烈纸哭坟前。刚举行过祭扫仪礼,花花太岁鲁斋郎闲游到此。见这一所好坟院,树木上面一个黄莺儿,拉开弹弓打去,鸟儿未中,却打破了张珪孩儿的头颅。其母云:“那个弟子孩儿,闲着驴蹄烂爪,打过这弹子来?”张珪亦云:“这个村弟子孩儿无礼,我家坟院里打过弹子来。”当张珪出去看时,扑面迎着鲁斋郎。这个权豪势要,恶狠狠地道:“你敢骂我,你不认的我?觑我一觑该死,你骂我该甚么罪过?”当得知这坟院是张珪家的时,又道:“消不的你请我坟院里坐一坐?教你祖宗都得生天。”进得坟院,见到张珪妻子,顿起歹心道:“一个好女子也!他倒有这个浑家,我倒无。张珪!你这厮该死,怎敢骂我?这罪过且不饶。你近前将耳朵来,——把你媳妇明日送到我宅子里来,若来迟了,二罪俱罚。”然后扬长而去。张珪只为上坟祭奠祖先,却祸从天降,他迫于权势,不得不将妻室星夜送上鲁府,遭致妻离子散,可见元代之世道,正足“覆盆不见太阳辉”。
  现在,祭祀先祖坟茔的习俗依然存留,但过程已相当简便了。(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竹影大观园 » 丧葬习俗 » 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