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8-02 15:30
鄌郚总编

历史文化名事:李清照在青州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8 10:47
鄌郚总编
  诗意地栖居——李清照在青州的幸福生活(上篇)
  一、由头——为什么要讲李清照
  1、奉旨填词。崔主任安排的。
  2、与青州的纠结。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我们坐在有空调的会议室里,穿过历史的迷雾和苍茫,怀一份虔诚,掬一握苍凉,拜谒一位素有乱世美神、旷世才女的之谓的大美女,她俯视巾帼、压倒须眉,她亭亭玉立倾城姝,文采风流盖世无,她就是李清照,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一颗离太阳很近的卫星的名字,跨越了沾满尘埃的时间,在浩荡的星空里永恒的灿烂。她曾经在我们脚下的土地生活了二十年,这是一座城市的光荣,也是我们市民的骄傲。作为清照的老乡,除了景仰以往,还多了一层对邻家少妇的关切和温暖。
  900年前的大宋的夜里,此时的李清照应该正和丈夫赵明诚在归来堂里猜句罚茗,杯倾茶泼,或者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当然,那个时候喝得不是青州的云门春,应该是发酵酒,即便沉醉,也不太伤胃。鉴于时间的不可逆性,很遗憾,她无法参加今天晚上我们的文化沙龙,也无法作为女主角指摘我对她诠释的谬误。造化弄人,我们晚生了900年,不能睹其芳容,是无缘;我们晚生了900年,能够咀嚼她的诗词,品读她的传奇,是有幸;倘或我们比她早生900年,那才是真正的憾事。
  1127年,李清照卷着铺盖卷,拉着十五车古器书籍离开青州。是年冬季,青州兵变一场大火,将夫妇两人苦心孤诣收藏勘校的十多间房屋的书册典籍,付之一炬。李清照留给了青州呢喃的春梦,一地的诗词,和满腔的心血情感,青州送给了她一场无情烈火。坐在二十一世纪的冬天里,向窗户外望去,已全然看不到当日的余烬,然而清照的精神却如烈火般,照耀了我们这些后人,刺痛着我们的灵魂。
  李清照,今晚,我们来找你喝茶了。
  二、题解——梦为马眼中的李清照
  李清照是谁?李清照本身就是个传奇,她的词别是一家,她的气度奇男子所不如,他的命运跌宕多舛,她的人格顶天立地,她的思想深邃浩荡;她具有中华民族最高贵的气节,她往往不按常规出牌。阅读李清照,就是解读一个传奇,仰望一片星空,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或许我对清照先生的理解自以为是,贻笑大方;抑或南辕北辙、谬以千里。所以,我今晚上讲的是本人眼中的李清照。聊以慰藉的是,气度非凡的李清照绝不会因我的谬误而拍案,那些研究李清照的专家也因我的无名而不屑赐教。
  先看百度词条中李清照的简介,李清照,生于1084,终于1155。性别:女;出生地:济南章丘;民族:汉;别名: 易安居士;学历:家里蹲大学;职业:写诗作词,兼顾散文书画音乐。门派:婉约派;主要作品:《易安居士文集》;创新举措:易安体。官方评价:词国女皇、乱世美神。教科书中的介绍: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解读一个人,得首先找一个视角,寻几处坐标。我以为,在人的生命长河里,没有比时间与人生的质地更为关切的东西,生命色彩的呈现与变化,无一不与时间的催化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不妨沿着岁月岸堤,顺水而下,看李清照的生命之河究竟泛起怎样的涟漪与波涛。
  我看到,随着寒暑交替、岁月颠簸和心智成长,李清照在有意与无意中,实现着生命的蜕变或者被蜕变。我姑且把李清照的生命划分为几个段落:妙妙少女——欣欣少妇——郁郁怨妇——落落寡妇——凄凄老妇
  清照大概六岁左右去的开封,所以她的烂漫少女时代,应该呼朋引伴,和一群美少女组合,在开封的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十八岁,正是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怀春年纪,这一年,李清照把婉约清丽的青春韶华、细嫩精致的气韵姿色,一股脑献给了一个比她大三岁,还在读研究生的叫做赵明诚的男人,赵明诚的老家在诸城,姥姥家是青州。众所周知,诸城是出产恐龙的地方,以李清照的才情和眼光,想必赵明诚不是恐龙,退一步说,即便是恐龙,也是能够自由翱翔的翼龙。
  新婚燕尔,李清照和赵明诚尽情享受着爱的甘霖,互相分享着生命里自然、简单、神秘的欢愉。且看李清照的词: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分明就是描述同明城的床第之欢。1107年,明城之父赵挺之从宰相位子上下岗,含恨而死,原先宰相府大厦倾覆,李清照夫妇归回到故园青州,直到1127年,西兵之变,清照匆匆南下。
  这二十年间,是李清照一生最为平和稳定静好的时光,是真正灵魂赖以栖息,能把酒、能宿醉、能做梦的时期。这二十年,李清照一半做了欣欣少妇,一半做了郁郁怨妇。欣欣是因为能跟相爱的人坐堂烹茶、指书言事,郁郁是因为后来赵明诚重新启用,赴莱州,守淄川,先有两地分居之苦,再有丈夫另觅新欢之痛,落寞和哀怨由此而来。后代有好事者研究,赵李二人无后嗣,影响了感情。在三妻四妾习以为常的时代,赵明诚纳妾应该属实。但赵明诚并未跟小妾或者情妇育出来一根半苗,如此说来,一是赵明诚性无能,一是赵明诚精子成活率低。这些,姑且存疑。
  李清照,赵明诚终不能白头偕老,是否也是宿命?青州人说,娶妻嫁人,男不大三,女不大四,赵明诚偏偏就大清照三岁。当然,我是胡说八道。
  离开青州不久,明诚就为了应高宗召见,驰马冒暑,途中感疾,死于建康。李清照成了寡妇。从离开青州的那一刻起,李清照就没了家。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可怜我的清照,守着活寡,还要气节,没有了家,还要坚守着国。自此,这位孤家寡人,携带所剩无几的青铜器跟追随着高宗逃亡的方向,越州、台州、明州、温州,辗转周折,疲于奔波。虚岁50,被张汝舟骗婚,近知天命之年的李清照,冰清玉洁、心比天高的一代女神,遭受着家庭暴力,既有肉体的殴击,更有精神的凌迟,虽然短短几个月,但烙下生命里最深沉的叹息和最为深刻的血痕。从此以后,清照渐老去,向晚风急,不堪凄清,原先酒朋诗侣,相逢意气的清照竟然独自守着窗儿,听梧桐细雨;甚至于,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活在回忆里的李清照成了晚景凄凉的老妇,连人都怕见了。
  在这个时间序列里,1127年,即靖康二年,建炎元年,是清照生命的分水岭。靖康,就是金庸武侠小说郭靖、杨康姓名中的两字。这一年,徽、钦爷俩被金人绑着手脚扔到马背,马蹄声咽人北去,中原历史,写下无法洗刷的耻辱。大家熟悉的词《满江红》中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我想,岳飞吟哦到这一句,必定撕裂着头发,两眼充血,咬牙切齿,顿足嚎啕。这一年,赵构称帝,偏安一隅。北宋南宋更迭。这一年,李清照离开青州,从此心无安处,半生浮萍,成为过客。江北到江南,天堂到地狱。这一年,李清照44岁。
  换个角度。
  与时间的推移相呼应的,是李清照在空间里的漂泊。李清照可以说生在历城,长在开封,梦在青州,老在江南,死在路上,目睹两宋更迭,深陷南北周折,历经两段婚姻,写得一首好词,半生幸福半生漂泊。
  如果从空间而言,无疑青州是清照生命历程中最为重要的坐标。什么是家?家是灵魂的落脚点,有牵挂的地方才有家,家不仅仅是一张床,而是在床上的酣睡与春梦。在青州时,李清照甘老是乡,怡然自得;离开青州,垂暮之年,李清照欲将血泪寄山河,撒去青州一培土,魂牵梦萦。李清照在青州,风姿绰约、风情万种、风韵正酣,正是一个在女人最灿烂、最有韵味的时节;有闲情逸致,无案牍劳形;凤鸾和鸣,情趣盎然;写诗论词,天上人间。李清照在这里活着,心甘情愿的活着,有滋有味的活着,踏踏实实的活着。由此可见,李清照的故乡是乡里青州,而且是唯一的故乡。至于她的出生地章丘,她结婚登记的汴京,都是他乡,若论逃难的居所,无非寄人的篱下罢了。
  诚然,如果李清照一直栖息在青州,没有国难的不幸和流离的痛苦;没有丧夫的彻痛和再嫁的耻辱;没有暮年的凄凉和众口的诋毁;没有时事的感伤和骨头的击节,李清照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李清照,她的传奇也就只有半部,亦即如一首词只写了上半阙。但是,如果跳出一个读者的身份,而是以李清照在青州的亲人的身份思量,我倒希望这个邻家少妇依然过着闲适的生活。对于一个你真正心疼的人,现世安稳、今生静好就是最大的祈愿,至于是不是词后和女皇,倒在其次。
  那么,李清照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的观点,李清照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节,有爱有恨,有才有色,有性有情的奇女子,大活人。
  她是名门之后,却不羡权势。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辞藻风流,京城命官,声名显赫。生母也是宰相的女儿。后来,公公当了宰相,权高位重,横行一时。然而,这李清照,却素贫俭,对青州从事孔方兄丝毫不感冒,兀自浸淫艺术,乐在声色狗马之上。对明诚的出仕,也颇不以为然。从没见清照盛气凌人,也没像那个河北大学撞人案中的男主人公喊出:我爸是李刚的绝句。
  她是大家闺秀,又特立独行。李清照的家庭出身,好的没得说,绝对书香门第。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李清照必定是知书达理,温柔文雅,素养极深的。可偏偏这个女子,有性情,好交游,喜把盏,常常醉得一塌糊涂,乱云窜飞。及至结了婚,也常常做些时人看起来荒诞不经、放荡不羁的事,诸如做些荒淫之词。如此看来,李清照分明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非主流”,俗世中的另类。
  她是早慧少年,又目空一切。儿须成名酒需醉。李清照天资聪慧,饱读诗书,少年即负盛名。然而,她谈诗论词,没有个看在眼里的。十七岁时,写诗与前辈张耒论战。等到写《词论》,就纵横捭阖,指陈弊病,无论秦黄苏柳,都统统不留情面,管他官有多大,名有多重,管他是前辈,还是老师。
  她弱不禁风,却铮铮铁骨。李清照本是美女,年轻时亭亭玉立,弱柳扶风;结婚后小鸟依人,黄花比瘦;老年后,憔悴不堪,不敌风急。就是这个沉浮飘摇的弱女子,竟然胸怀天下,不忍偷安,抨击时弊,藐视权贵,直发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呐喊,让大宋王朝为之一振,让无数须眉汗颜。
  她率性忠贞,却屡遭诋毁。谈论李清照,她的爱情和婚姻是绕不开的槛。婚姻与婚姻的差别到底有多大?李清照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婚姻世界的天壤之别。与赵明诚厮守时,她心无旁鹜;赵明诚变心,她持久忍耐;赵明诚归去,他悲绝欲亡。后继承先夫遗志,编纂《金石录》,活在思念中。你能说她不守妇道?与张汝舟的再婚和离婚,只能说明李清照对婚姻绝不是苟且的人,他冒牢狱之灾和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揭发张汝舟的罪行,正是她的高贵和圣洁。却引来无数诋毁,称其晚节不保,为天下笑。
  她是集美、雅、奇、真于一身,乱世中站直了的女神,大宋悲剧里的挽歌。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2楼] 发表于:2018-12-18 10:48
鄌郚总编
  三、诗意的栖居,李清照在青州何以幸福
  谈到幸福的话题,我们常常惶惑。说幸福是一种认知也罢,一种感觉也罢,说幸福是当下的自足也罢,是天国的奢望也罢,倒不妨说幸福是一种叩问。这种叩问萌发于人类灵性的觉醒,伴随着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箴言,作为永恒的命题,让我们求索,却无法得出精准的答案。这种叩问,一方面围绕对幸福概念的诠释。幸福是什么;怎样算幸福?一方面围绕对幸福感觉的把握。我幸福吗?我幸福过吗? 但不管幸福如何游移不定,难以把握,有一点毋庸置疑,真正的幸福与外物最远,离灵魂最近;与人最远,离神最近。
  我一直认为,李清照在青州的二十年是幸福的。李清照的幸福,是一种安详淡定的幸福,是一种安稳静好的幸福,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内生性幸福。这种幸福的底色应该是宁静,味道应该是清香,方向应该是久远。之所以谈论李清照的幸福,不单单是对乱世美神精神世界的祭奠和分享,更为重要的,是想和大家一起在节奏越来越快,科技越来越发达,内心越来越困惑,周遭越来越浮躁的今天,穿越汽车尾气和市井聒噪,穿越以互联网构筑的浅薄的美丽新世界,驻足回望,以李清照的生活状态为参照,力求寻找和接近一下幸福的本质。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复制的。生命的诞生和降临,以及告别和谢幕,更多地取决于天定,或者说一个叫命的东西。《非诚勿扰2》里,换上不治之症,即将作别人世的李香山说了一句话:这都是命,命来找我了,我只有从命。然而,生活的定义里,不仅仅是生,更为重要的是活。生命本无意义,有意义的是我们在赋予生命意义,这种赋予的本身就是创造意义的过程。我们无法左右生命,可是我们完全有理由选择活着的方式,选择这种方式也即对生命意义的赋予。
  让我们来看一下,900年前易安居士在青州是如何的活着?我把李清照的生活状态归结为:有酒可喝,有书可读,有人可爱,有家可安,不为物役,不为饰累。在这种状态和情境之下,清照在诗意地栖居,生长出一种清平的欢乐,从而构筑了灵魂世界的幸福。可以说,李清照的幸福来自于一种对无用的享用。我忽然想到有两个字最能概括李清照的生活情状,那就是“易安”,正如她的号。
  在许多人的眼里,有用和于我有用,是衡量事物价值的不二标准。一件东西无用,弃之而不足惜;一个人无用,干脆找个旮旯一头撞死。什么东西最实用,权钱色而已。岂不知,真正的快乐,却多半来自无用的物外,而非有用的功利。正如周国平所言,人生有许多处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所比,而享受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这类享受即是对生命本身的享受。所以李清照源自易安的幸福,的确值得玩味和品读。
  有酒可喝。人生本无意义,赋予了意义的人生才显得有意义。酒也如此,杯中物本来是没有色彩的,但是因为情境各异,肠胃不同,一口酒下肚,泛上头来的心绪自然天壤之别。有人说,酒是貂婵的面容,张飞的德行,酒是赴瑶池的通天梯,酒是下地狱的通行证。所以,喝了酒,既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文采斐然,也有刘伶“死便埋我”的洒脱超然,还有酒后驾驶撞死学生“我爸是李刚”的轻浮张狂。依我看,酒是色媒人这句话说得很好,只不过,我说的这个色是本色。酒在很多时候只是起了个催化剂的作用,让你在酒精的刺激下揭去虚伪的外衣,赤裸裸地露出本色。诗人最好的情侣不是女人,而是酒。高兴了,白日放歌须纵酒;忧愁了,今宵惊醒何处;见面了,能饮一杯否;分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多了,相逢意气为君饮。总之,古人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风流雅士,都是能饮之人。易安居士一个女的,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在酒席桌上就是个豪爽的,属于不醉不归的一类,所以才在藕花深处迷津。青州归来堂里的酒,无论小酌或者酩酊,无论独饮还是待客,对清照说来,都是欢心的。即便是赵明诚移情别恋,清照独守空房,一个人喝酒,酒里虽有幽怨落寞,但酒带给李清照的还是欢欣的期待和希望。那时候的李清照,下雨了,喝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菊花开了,喝酒,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要做诗了,喝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想丈夫了,一个人喝,东篱把酒黄昏后,酒意诗情谁与共。而且以我看来,李清照喝酒,容易宿醉,经常倒醉。第二天了还迷糊,所以才浓睡不消残酒,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行。
  很遗憾,好酒如我者,没机会跟李清照拼杯,但是我想,弱柳扶风、风情万种的她喝起酒来,也是仪态万方、光彩夺目。红颜一醉,乱红窜飞、诗情谁共?因了酒,这个女子才更豪气干云,也更妩媚可爱。酒醉的绯红,与和羞走时的绯红同样的让人心醉。
  酒是李清照精神世界里很重要的因子。其实喝酒是最需要兴致的,能饮一杯,不论胜不胜酒力,都是好的。所以真正的喝酒,不在乎菜,不在乎地,不在乎酒,在乎跟谁喝。离开青州,清照没家了,喝起酒来再也没了旧时的情致,酒量明显下降了。以至于到了暮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想当年,不醉不归,豪气干云的清照,老了岁月,在暮色里端一杯酒,向晚风急,猛地手一抖,酒洒落一地,让人心疼。
  有书可读。读书曾经是古人很崇尚的生活方式,既是工作,也是休闲,总之是与生命息息相关如影随形的。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休闲方式的多样化,用无聊来填充无聊成为习以为常,所以读书就被洗脚、KTV、泡妞、网恋、偷菜等代替,积重难返,读书成为一种奢侈,坐下来成为一种困难。像我这个年纪的人,那时候搞初恋还通过书本里夹字条,现在大半是通过QQ;那个时候大半是写情书,欲语还休,现在是发短信,几条下来,直奔主题。再回头看李清照,可以说是嗜书如命。小两口,仰取俯拾、竭其俸禄,以搜罗古典字画。到了晚上,“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则举杯大笑,或至茶覆怀中,不得饮而起。”晚年的清照怀念起指书赌茗的温馨,仍然历历在目。大家想一下,红袖添香夜读书,是怎样的浪漫之美呀?一抹惊艳的红在烛光的摇曳里摇曳,一缕女色的香在书香的氤氲中氤氲,生计且付九霄外,功名仅当东流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明诚的才情与清照相比,虽不能说旗鼓相当,两个人倒也都是风雅之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可以秉烛夜谈,而不觉东方放晓的。荧荧烛光归来堂,两个人猜句罚茶,吟诗颂文,间或一阵无遮无拦的笑声,归来堂的夜,温馨浪漫了一个大宋王朝。
  有人可爱。事业与爱情是让我们在尘世中扎根,给生命赋予价值和意义的最为重要的两件事情。一生中心如死水,没有爱与被爱的经历,没有被爱刺痛灼伤,没有爱的困惑与迷茫,没有校园民谣、没有夜半神伤,简直是不能想象的事情。所以,有时候,我宁愿看到在爱情的面前,如痴如醉的傻子,委屈脆弱的孩子,而不愿意看到那些心如死灰,冷漠理性的强人。我所敬重的哲学家周国平以为,爱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耐心,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的慢慢生成。有一个人猎到一只小沙狐,便精心喂养它,可是后来它逃回了沙漠。那人为此伤心,别人劝他再捉一只,他回答“捕捉不难,难的是爱,太需要耐心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因为失恋痛不欲生,并不仅仅因为是对方如何优秀或者缘于被抛弃的怨愤,只因为,爱不是对象,爱是关系,是你在对象身上付出的时间和心血。谈到爱,不能不说爱的基点,爱的基点应该是纯粹的、简单的,或者说爱的出处应该是爱,一句话,简单爱,基于爱而爱。如果纯粹因为荣誉、财富和声望等等而诱发的情感和纠结,那不叫爱,而叫欲望。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关系应该算是同志,志同道合。虽然,赵明诚这个小子操守不怎么样,后来当市长时,发生内乱,他竟然不顾皇恩浩荡,从城墙上扯下绳子,做了逃兵;而且容易出轨,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还是个马屁精、官迷,总体素质与李清照相差很多,当然这也有遗传的因素,赵挺之人品就不怎么地。但是,总还算是个文化人,年少时也是风流倜傥,而且是个金石学家,属于一专多能的知识分子、高端人才。这段婚姻,说起来倒相得益彰。所以在归来堂的生活,也极富情趣。遥想当年,两个人经常手牵着手,共赏金樽沉绿蚁;或者读书斗茶,放怀一笑茗瓯倾。后来,赵明诚连守两郡,李清照常常来回奔波。在归来堂的日子,相思就成了家常便饭。这位多情的才女,将相思的体验美到了极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似,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怎能望其项背?在距离里,我们看到了李清照的爱。我经常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同床异梦。一张床上的两个人,如果背对背,这张面孔要看到那种面孔,得绕过地球一圈。退一步而言,即便绕过一圈地球,看到了那张脸,心若天涯,脸虽咫尺,何近之有?由此看来,熟悉的陌生人,咫尺的天涯间,才是最远的距离。因距离而产生的相思,成全了清照的女人心。因为有爱,李清照让我们感到尘世的温暖,也让归来堂有了温馨的幸福。因为有了在归来堂的牵挂,李清照把相思的红豆编织成诗,我们则萌生了沉甸甸的感动。
  有家可安。目前,房价居高不下,使很多人成了房奴。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国家痛下决心,但是好像起色不大,像我们吃工资饭的,如果不是靠贷款或者啃老,想买套房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如我辈者只能蜗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愿望,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仍然是遥遥不可企及的梦想。但是,身体的蜗居倒也无妨,可怕的是灵魂的没有栖息地,比买房子更为困难的是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家不仅仅是建筑,而是安顿和收留。一个人如果心灵没有家,他永远在流浪。我们常常感到惶恐,在车辆如流的十字街头不知所措;我们时常感到无聊,守着电脑游戏莫名空虚。我们无法安静,无法与灵魂谈话。我们忍受不了片刻的孤独,不敢面对沉默,无法享受寂静,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自己忙活起来,不给无聊和空虚以有机可乘,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须知,一颗空虚的心灵,不管你如何发泄,结果只有一个,更加空虚。因为你是在一堆虚无里释放,这不是使得虚无更加变本加厉吗?找不到家,不是我们没有出发和寻找,恰恰是因为我们走得远了,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割断了与出发地的关联。
  家不仅仅是居所,而是屋檐下的平和;家不仅仅是一张床,而是床上的酣梦。李清照之所以把青州当成自己的家,甘老是乡,正是因为她找到了灵魂赖以栖息的居所,找到了在这个居所里属于自己的生活。她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词的意蕴,将自己的家命名为归来堂,足以看出她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当后来,离开归来堂,李清照的家就成了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这样飘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再也没有回来过。
  有所得,也有所弃。如果从人生终极意义来看,放弃是最终结果,也应该成为生命的常态。忙,未必累。我们感到累,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以俗世的标准评判成功与否?靠外在的繁华和表面的光鲜树立赖以挺直腰杆的所谓尊严。当一个人迷失在功名利禄之中时,常常会忘记了人生本身的意义。其实,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又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偃鼠饮河,一条汤汤大河,一个小偃鼠说我去喝口水,它能喝多少啊,果腹而已,喝饱了它的小肚子它也再喝不进了。外物取之不竭,然而占有未必真正拥有。一座庄园的绝美景色,赏心悦目,你最好的拥有不是购买下来,而是将风景装进心里,由此生发出对美的感悟,和因此而带来的愉悦。漫山遍野的鲜花,对牛羊来说只不过一堆饲料。一个灵魂苍白麻木的人,即便买下整个天堂,他也一直生活在最琐屑的尘世。
  李清照在青州的时候,放弃的是外在的物质与虚伪的装饰。为了书画古玩,仰取俯拾,甚至把赵明诚的俸禄都拿出来,所以往往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小两口经常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后来,李清照干脆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可谓布衣陋室。这使得我想起另外一个女子,苇丛,元稹的亡妻,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元稹写这首诗时,已经仕途发达,生活富足,而妻子也已经撒手人寰。每每读到这首诗,我都心疼,也感觉到元稹的心在疼。李清照没了明珠翡翠,以素面朝天的原生态面世,更多了几分风韵。所以,真正的美丽,并不依靠多么高明的化妆品滋润;真正的高贵,也不靠多么昂贵的金银珠宝点缀,而是靠一颗丰富的心灵由里向外生长的气质和涵养。内心安详,方知花香。所以,我往往为女性因为过多的脂粉而掩饰了真面目而悲哀,被各种金属捆住脖子,套着耳朵而担忧,更为那些富太太们穿着价格不菲的皮草而羞耻。李清照在这种相对清贫的生活中却获得了灵魂的快乐和幸福,自觉其快乐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坐在会议室里,遥想当年的清照,竟有时空错乱的感觉。900年过去了,多少悲欢离合,多少风云跌宕,都跌落进宇宙里,消亡在岁月里。时空永无休止,还是究竟轮回?看外面的马路上车流不息,灯火阑珊,扑朔迷离里是现代的欢歌。有一个声音说,枯朽的是物质的奢华,永生的是精神的气息。
  易安居士,今夜,我在这里等你,分享你的幸与不幸,告诉我的幸与不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