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09-22 11:45
昌乐 刘文安

旧书店里找寻泛黄时光

— 本帖被 admin 设置为精华(2012-09-24) —
  旧书店里找寻泛黄时光
  文/本报记者周锦江 片/本报记者 吴凡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1岁的李念奴在白浪河边这样的一间房子里开了个书店,卖旧书。不少人来到这里,找寻泛黄时光。
  卖书,不惑男人的疯狂理想
  需要每天卖2000块钱才能保证赢利,现在看来,似乎还很难企及
  2010年,41岁的李念奴南北闯荡多年之后,终于如愿在通济门旁开了一间自己理想中的书店,取名“雅心”.
  李念奴爱书,甚至嗜书。他花了18万元盘下这间500平方米的地方,装修、配书总共用了60万元。在图书市场遭到网络、盗版等各方挤压的形势下,这样的举动,多少还是有些理想主义的疯狂。从目前开店的投入来看,需要每天卖2000块钱才能保证赢利,现在看来,似乎还很难企及。李念奴表现得颇为坦然。他说,不指着这家店挣钱。
  午后,阳光斜着照进店里。初见李念奴,短发微微有些变白,衬衣袖口的扣子一丝不苟地扣着,一派斯文书生相。
  十余载生意场上的游走,并没有给他的表情留下太多难以抹掉的痕迹。如果说有,可能是少了一些读书人的傲慢吧。
  在书架最不容易碰到的地方,放着一本有些残破发黄的书,那本书就是《吉诃德》。那是1937年4月的首版,当时的书名并没有译作大家所熟知的《唐吉诃德》,李念奴对这本七十三岁的书疼爱有加。
  或许这本书中“疯子”一样的人物与自己有几分相似,又或者承载着更多东西。具体是什么?李念奴也说不出来。
  书店的墙上写着“有记忆,有梦想”.李念奴觉得,理想主义者其实是一群最可爱的人。他觉得有人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至高的褒奖。
  痴书,电脑盲的唯一乐趣
  看到书店里有人看书,李念奴就打心眼里觉得开心
  北京的中国书店,风入松书店,天津的文林阁,济南的三联书店,青岛的我们书店等,都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产品。
  “看电视玩电脑只能越来越差,看书才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渠道”.李念奴对台湾作家李敖的这句话颇为认同推崇。
  李念奴对现实中电视、电脑中所出现的快餐文化有一种本能的抵触。41岁的他不会用电脑,对电视也提不起半点兴趣,唯一的乐趣就是泡在书中。
  高中毕业后的李念奴因为当时环境不好,对上大学失去了兴趣,甚至连考一下试试的想法都没有。他开始辗转于北京、青岛、天津,上海等地,做生意。工作之余,唯一的放松、休闲方式就是泡书店。
  看到书店里有人看书,李念奴就打心眼里觉得开心。
  从书的内容到书的名字,从书的印刷到书的插画,他都会有所斟酌,李念奴翻着店中的旧书爱不释手,“你看看这插画、这印刷质量、这编排,多美啊”.
  以前印200页就能印完的书,现在400页、600页,一页雪白雪白的纸上就印三五百字,价格是上来了,但看着就觉得浪费,不舒服。这也是李念奴开一间旧书店的初衷。
  读书,自由自在畅快
  潍坊非常厉害,书画、古玩等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但读书环境不容乐观
  李念奴说,去书店看书最烦的事情有三,一是店员跟随或监看,阅读者多愿沉浸于自己的阅读世界;二是店内没有卫生间,看着书一时内急,匆匆出店寻厕,方便完之后看书的兴致也减了不少;三是无处可坐,席地而坐倒也未偿不可,但众书店却对此管制打压。
  在李念奴的店中,这三件令人不爽的事情,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只要读者是爱书之人,他看一天、一月、一年都无所谓。“有人看书,才会有人买书”,李念奴固执的认为。
  嗜书的李念奴对爱书之人,有一种本能的惺惺相息和关爱。碰到爱读书的人,他会起身捧一杯茶水,交谈两句,乐在其中。
  一位读书者在逛完书店之后这样说:书捧在手上,或是摊开在暗绿色的木桌之上,看看古朴素淡的封面,或是翻翻沧桑泛黄的书页,读一两句,或是不读,都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无所事事地坐着就是一种享受。甚至,你可以发呆。在这里,一个人的发呆也会充满难以言传的深意。在这里,最适合度过的时光是这样的时光:看起来百无聊赖,其实却是你生命中最丰饶最珍贵最值得回忆的时光。
  李念奴在全国各地奔走时发现,潍坊非常厉害,书画、古玩等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但潍坊读书环境依然不容乐观。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精品妙文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