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4-23 17:49
昌乐 刘文安

登金山记(马进)

  登金山记
  马进
  “安丘境之金山蜿蜒东北入邑境。”
  ——《昌乐县续志》卷三《山川志》
  金山位于昌乐县西南37公里处,海拔246米,面积为一平方公里。道家圣地——著名的金山修真观就座落在金山顶上。今年六月一日下午,我和星莹、增志一行三人,顺昌高路达鄌郚镇后泉村,再穿过九曲河和高崖水库北干渠向西行1.5公里,金山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但见山色清秀,林木葱茏,平缓的山势。远远望去,很像—条“巨蜥”,神态安祥地稳卧在那里。这让我们又想起“马驹岭的传说”,那匹被江南道人,用金山西瓜打了个趔趄的金马驹,不就是咴咴地叫着,腾空而起,朝着西南金山奔去的吗?说不定这“巨蜥”模样的金山,就是金马驹变成的吧?我们一路遐想谈笑着,顺着“巨蜥”的脖颈蜿蜒而上,不一会儿,便进入了金山的环抱之中。
  举目四望,原来金山有两条相连的小山脉组成,一脉南北走向,一脉东西走向,如两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里所有秀丽的景致都拥入怀中。整个山峦,林荫如海,植被繁茂,草木蓊郁,山上看不见一块裸石,全被一片翠绿的马尾松、古柏、刺槐、荆树、灌木丛覆盖着,漫山空气里飘散着荆花的阵阵幽香,仿佛风是香的,树是香的,像进了一处天然的植物园。加以天空乳白色的流云低低悬垂,云影浮动,使幽美灵秀的金山风光,宛如一幅油画,一时让我们情悦神爽,尘俗顿消,眼前的一切都觉得是那么温馨、静谧和祥和。
  沿着林间小路,松荫遮蔽,曲径通幽,西行不远,有房舍几栋,是个农家小院,屋后有两株老枣树,苍枝虬屈,绿叶如盖,微风拂动,显出历尽沧桑的风骨。门前有两只小羊,正在母亲怀里跪乳,旁边趴着一只老狗,很温顺的样子。转过农家小院,一座砖石结构的两层楼房,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就是著名的金山修真观遗址——玉皇楼。
  在修真观遗址的门口右方,我们发现一块石碑,碑宽0.5米,高0.8米,忙用手擦去碑上的青苔灰土,碑文隐约可辩。原来是“大清道光十二年一月初三立”,碑文曰:“金山修真观者,由吾师祖马元禄,於顺治八年自崂山碧霞洞来,至金山山神庙所,因见山势明秀,遂募化四方,创成修建,渐以扩大,迄今二百年矣。”顺治八年即公元 1651年,距今已有353年。据考,当时金山修真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面积1260平方米,建筑群由南楼、北楼、北大殿、王龙观四部分组成,另有道舍、膳房若干间。有观田160亩,由2名长工和众多佃户经营。每代住持、道士 3—4人,至光绪十三年(公元1886年)传道10代,共有道士42人。道光年间为鼎盛期,周围村庄信奉此教者达数万户,供香火者近万人。直到解放时住持道士王延义才返回故里红河镇平原村还俗务农。
  原金山修真观方形院落,立碑刻10余,座,殿、堂、楼、阁等建筑群皆系砖石结构,屋顶用古式陶瓦仰覆相扣,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宏伟。北楼阔5间,下层为“王母殿”,木质暖阁内,王母娘娘塑像居中,盘膝而坐,9尊仙女侍立左右,两侧墙上画有神话壁画;上层暖阁内木雕玉皇坐像,通身金色,左右各一侍童,东西两壁绘有八仙。南楼阁三间,下层是“芦姑殿”,木雕彩绘芦姑盘坐在莲花座上,四周绘有花卉壁画;上层木雕彩饰关帝正中端坐,周仓、关平持刀侍立于左右,两侧壁上绘有彩色壁画。院两侧筑有东西廊房,中间有观门各一。修真观东门外有王龙观一间,内有持鞭武将王龙塑像,以守护观宇。修真观院后山巅上原有北大殿三间,供泥塑霹雳神像一尊,民国初年被大风所毁。可惜文革后修真观遗迹仅存王龙观残墙基石及清代募主题名碑和县道会司修真观记事碑两座。
  面前这座玉皇楼,是1996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在原修真观遗址北楼处重建的。全楼为砖石结构,座北朝南,面阔五间,上下两层,老式格棂窗户,虽无碧瓦朱甍,造型却古朴典雅,用工精巧。我们拾级而上,进楼探访,不想楼门锁着。正把着门缝往里窥望时,过来一位清秀的农村大嫂,问明我们是县里来的,专程来拜访真观的,遂热情接待了我们。原来她就是农家小院的主人,兼着修真观的看护,忙回去取了开门钥匙,主动当我们的导游介绍。
  观中新建的玉皇楼,下层正中供奉为玉皇大帝,左右各一侍者,呈牛头马面型;左边为关帝坐像,周仓、关平持刀侍立于左右;右边为岳飞坐像,前面跪着秦桧和他老婆。皆为油彩泥塑,每尊塑像或坐或立,形体丰满,面貌圆润,眼神灼灼,姿态生动,匠心之巧,绝非一般。对面墙上绘有“三英战吕布”和“岳飞大战金兀术”两幅壁画。上层为八仙塑像,神态各异,透过楼上暗淡的光线,仍可看到栩栩如生的逼真形象。
  我随意数了数,在这座“玉皇楼”里,共供奉着10多位神像,好像是各路神仙在此大集合。不知当初建楼者的初衷何意,是否想让各派诸神都在金山这块圣地里占有一席之地?可见,他们也真为用心良苦了!
  离开玉皇楼,由“导游”大嫂带路,顺着一条被杂草裹着的小路,直上后山去看老母神庙。行至半山腰,举目东望,但见一尊金钢式的塑像,身披战袍,两目圆瞪,双手握鞭,威武雄壮地立于山腰间。如不知情者路过这里,定会猛地吓一大跳。“导游”大嫂介绍说,这就是王龙神像,专管守护观宇的。自从修了王龙神像,还真叫那些偷伐树木和破坏山林的人望而生畏呢。大概在这莽莽山野间,突兀立着这样一尊高大的神像,也许唯有金山这里才有吧?金山所以这般苍翠灵秀,充满盎然生机,或许真有这位王龙将军的一份功劳。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但王龙竟究为历史何人?后人为何立他为神?又为何单单让他在此守观?我想,这其中或许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或故事传说,觉得有必要对金山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好好探讨一番。
  老母神庙建立在原遗址后山巅上,青砖灰瓦,面阔三间,典雅古朴,庙内供奉着五尊老母神像,王母娘娘居中,泰山老母和地增老母分坐两旁,还有清亮老母、武生老母和送子观音。均为彩塑坐像,神态生动,面容端庄凝重,每尊都身披数件华丽衣袍,皆呈雍容华贵之状。听“导游”大嫂介绍,这些衣袍都是前来进香者自愿捐赠的。每逢农历3月3日和9月9日是金山香火会,前来赶会的人山人海,都愿给老母献上一炷佛香求个好运。至今墙上还留着一些祈求庇护保佑而许愿的话语。其中有首诗为:“无家可归几十年,逃荒来到修真观,依靠五尊灵老母,扫地端茶看北山。”落款为成月、杨华,不知这两位善男信女,有什么难言隐情,非要把心灵托付给神灵来安抚,也许他们历经了一番人生苦难后,心灵深处得到了净化,顿悟了一些人生真谛,正是验证了那句“心诚则灵”的箴言吧!
  我们从山上下来,告别道谢了那位热心的“导游”大嫂,又往两峰环围的山坳里走了走,但见脚下芳草葳蕤,灌木争荣,远近高低,枝缠藤绕,密不分株,越往里,草越深,树越密,绿意越浓。林子里,草丛中,不时传来各种鸟鸣虫叫声,不由想起南朝梁人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如临其境。此时我们都仿佛回到了童年,孩子般地在草丛中循声搜索各种小生灵的秘密踪迹,独享着这份在县城里难以得到的宁静和情趣。举目南望,山岭纵列伸展,高低大小,匍伏脚下。山坳下的师家沟水库,在夕阳映照下,—片碧水,粼粼波光,与近处的林木山石相映衬,愈显金山天成丽质,秀色明媚。这让我们又联想起 353年前,清初道人马元禄,所以不远千里,从崂山碧霞洞直奔金山而来修观行道的缘由了。因为道人追求的是超然物外,为了修得正果,需寻个能闻天籁、能觅仙踪和能接天地之灵气的地方,这里正是他要寻找的理想地。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的金山,至今依然是一座天然灵秀的修女山,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啊!
  我们正感叹金山的壮美和开发金山的前景,迎面遇上一位当地乡民,一交谈,方知他叫李保春,原来他就是这里负责看管山林的人员。他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鄌郚政府有关开发金山的若干规划和设想,现已招聘外地有识之士共同来开发金山,并签约了50年的开发合同。我们听后甚感振奋,觉得不用很长时间,金山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行至山下,见正是金山西瓜上市时节,昌高路上,瓜田地头,停放着一辆辆满载西瓜的车辆。原来都是慕名前来拉瓜的客户,有北京、沈阳的,也有内蒙、西安的。金山西瓜自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种植,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因为这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又有养分含量充足的沙质土壤,丰富的含钾量和理想的氮、磷、钾比例,为金山西瓜培育成优质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如星莹所说,金山西瓜是取日月之精华,借圣地之灵秀孕育出来的,所以生产出来的西瓜脆甜多汁,清爽可口,营养丰富,质量优良,驰名省内外。早在五十年代就销往港澳,被列为山东名特产瓜果。金山还是国家特需西瓜生产基地,曾专供国宴调用。
  无论是金山修真观的盛名,还是金山西瓜的美誉,无不印证金山确是一块风水宝地,也是一方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胜地。我们坚信,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与优美自然风光浑为一体的金山,不久的将来,定会以更加清幽秀美的独特风姿,引吸四面八方的游客到此观光、畅游。
  2004年7月18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马进文集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