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4-23 17:53
昌乐 刘文安

金秋黄山行(马进)

  金秋黄山行
  马进
  “登阝阁埠之西北曰夫子山又西北即淳于髡塚周围数里亦若小山然盖以小山为墓北展镇正北曰卧虎山西曰黄山以两山东西罗列大小相等又曰双埠。”
  ——《昌乐县续志》(1934年)《山川志》
  一提黄山,心目中往往首先想到全国著名旅游胜地安徽黄山,那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方人间仙境,人们常用一句“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俗语来概括它的瑰丽秀色。然而,这里提到的黄山,是我们昌乐的黄山。当最初得知我们昌乐乔官也有座山叫黄山时,心里着实有些犯疑,怎么敢重人家的名字呢?人家是黄帝先祖第一个来者,所以称黄山。难道你也因黄帝曾经来过而名为黄山?再说你有人家千岩竞秀的雄伟和松涛云海的旖旎景象吗?但听说乔官党委正计划在黄山建设一座大型的中医药文化园,怀着对我们自己黄山的美好神往,金秋时节,县旅游局赵世军局长特地安排吴少军主任,还有乔官镇的秦华主任,我们一起对它进行了一次走访,初步领略了它那独有的神韵、魅力和深厚的文化蕴含。
  黄山,原来位于我县乔官镇西南约三公里处,海拔283米,与略偏东北处的隋姑山翘首相望。那天,我们从县旅游局出发,到乔官党委接上秦主任,经隋姑山,过龙泉院,顺着昌高路,行不多远,路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子,那偌大的林子,成行成趟,直直立立,齐整地似受阅军人站列的绿色方队,令人称奇。车往林间小道一拐的瞬间,从叶隙中瞥了一眼拐弯处的指示路牌,晃约看到黄山生态风景区的字样,得知黄山已在近前了。
  车子沿着一条两边长满刺槐的上山小路,司机小王生怕刺槐划坏车子,小心翼翼地转弯抹角,过了两道山岗,停在一座走势平缓的山崖下边,黄山到了。下车后我们走向了就近的一座小山丘。没有风,阳光静静地透过杂树林子,把温暖洒在山野间的草层里。山上没有石级,没有小径,一片末开恳的处女地。我们漫无边际地走着,踩着柔软而丰厚的山草,脚下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有种生存着的生命的质感。秋天的黄山,看上去显得成熟、丰满,给人一种苍苍茫茫岁月的感觉。
  走在前面带路的秦主任说,前些年由于乱采乱伐,无序放牧,植被遭到破坏。如何保护和发挥好黄山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乔官党委政府首先对黄山实行封山育林,进行了全面开发治理。去年投入资金170万元,新整修道路2万多米,桥梁、涵洞4处,打井5眼,对黄山1100余亩荒山进行了绿化。今年雨水充足,山草疯长,今冬防火任务很重,对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护林队,实行24小时巡逻管护,设置了20余块防火警示牌,目前所栽植的2000余亩林木长势良好,水土保持初见成效。
  听着他的介绍,不知不觉,我们走向了这座山丘的最高顶,放眼望去,昔日的荒山野岭确实变成了满目苍翠的绿野。山顶上新建了一座古堡式的小型建筑,造型奇特,走近一看,原来所用建筑材料全是六棱柱子的火石山,这才想起黄山周围大大小小的山丘,全是由全国罕见的远古火山群组成。以前开发的团山子火山口就在黄山东南不远处。谁能想到,这座相对高度不到五十米的小山包,因群众开山采石,采出了这一火山喷发口的剖面图。让世人亲眼目睹了1800万年前,火山喷发时地下熔岩如万箭齐发般的壮观景象,现已成为国内外颇具吸引力的观光旅游景点。
  站在山顶,举高望远,连绵起伏的大小山丘,或峰,或岭,或高,或低,或脉连,或突兀,虽形态各异,但看上去,大都平缓、开阔和实在,像一个个凝固了的海浪。秦主任说,据专家考证,这些小山头都是一座座小火山,仅乔官镇境内就有20余处,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古火山群。火山群中都蕴藏着优质的矿泉水和丰富的蓝宝石资源。他的介绍,让我们领悟到,沉默不语的黄山,虽然没有壁立千仞之险,也没有凌云参天之高,甚至漫山找不到一块奇形怪石,但是,造物主早在1800万年前,就把震天撼地的巨大能量凝聚在这里,并造就出神奇的稀世珍宝无偿地赐给了这方土地。所以,这里不再表面上布置奇巧的花样,刻意来包装和推销自己,让你明明净净地鸟瞰一下现实世界的寻常模样,不是更能显出黄山那独特的个性和感人的细节吗!
  默默思忖着走下山来,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野艾的清香味,搀杂着荆花浓郁的芬芳。见山坡上有两位妇女挎着篮子正在采撸荆花籽,说晒干装枕头用,有清心、健脑和治疗失眠之特效功能。有面帐篷扎在山坡下,旁边摆着一排蜂箱。原来是浙江兰溪市的赵文利一家三口,正在这里放蜂,酿制“荆花蜜”。秦主任边走边向我们介绍,黄山林木覆盖率已达90%以上,山林草丛中有的是百灵、黄鹂等各种翠鸟啁啾鸣啼,时有野兔、獾、狐狸等野物儿出没其间。问我们愿不愿意去看看“獾洞”?常在城里住惯了,如在野外发现这些小生灵的踪迹,也是件情趣乐事。于是我们上车过岭越涧,从后山腰转到前山坡一条沟壑里,原来獾洞在这里藏着。
  举目上望,但见这条沟壑长约百米,夹持在两山之间,直通山顶,两山崖间全被刺槐、山榆、荆棘和没膝的野艾蒿封蔽着。山脉里日光灿烂,驳然杂陈,在日光下散发着肥沃的蒸气,像山野里都在生着白色的烟。整个山林静寂无声,虫鸣由远及近,幽然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屏住呼吸,躬腰俯身,手脚并用,在树林间攀缘。秦主任说,獾洞就在这周围林子里藏着。于是我们手拿树枝,这里捅捅,那里戮戮,到处寻觅着。终于少军在树林草层里发现了几个深洞,忙喊我过去察看,扒开草层,那洞里黑幽幽的,趴下听听,里面似有动静。大家心情异常兴奋,狠不得此时能有一只毛色麻黄发亮、肚子拖着地面,胖墩墩圆滚滚的小家伙忽地从洞穴里蹿出来,给大家一个惊喜。尽管开小黄花的鬼子针和苍籽种扎了我们一裤子,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块高梁地堰上发现了它们大量的洞穴,周围印着一串串小脚窝,有的洞穴前后俩洞口,有的还留上通气孔,可见这些小生灵之精明。想,它们本来也是上帝的子民,和人类一样都是大地的生命体,然而这些年近乎到了绝迹的境地。如今它们的存在,不正是说明我们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吗!我和少军都建议,把黄山这条“獾洞沟”保护好,将它开辟成野生动物园,作为新的生态旅游景点向游人开放,不也是开发黄山资源的一项举措吗!
  离开獾洞沟,我们沿黄山南路继续前行,几乎看不到一块裸露的山石和土层,满坡满沟全被萋萋的芳草覆盖着。一面朝阳的山坡上,一大片石竹花正红艳艳地开放着,远远望去,如天上飘下的云霞一般。车子转过那面山坡,拐进一个马蹄型的山坳里,停在一座房舍前面。三间房舍皆麦草苫顶,墙上挂满串串金黄的玉米和红辣椒,门旁一头大腹便便的老牛正嚼着青草,一只狗卧在那里友好地吭了几声。一位老农正坐在石桌前喝茶,见有客人来,忙起身热情打招呼。一交谈,得知老人叫陈洪起,今年76岁,是位老护林员,在这里独身看护山林已有25年了。望着这位真正“以山为家”的护林老人,不由地肃然起敬,我和少军都紧紧握住老人的手不放,原本素昧平生,陡觉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请老人领着我们围着山边路畔就近转转,随便讲讲黄山里的故事。
  老人先领我们就近看了一个天然石洞。若不是老人领着,你怎么也不会相信,在一条很平缓的沟崖里,竟藏着一个地下岩洞。下到沟底确一时找不到洞口,原来洞口被酸枣棵和野艾蒿封住了。四周一簇簇艳丽的石竹花正迎接着游客的到来而盛开着。我拔拉开酸枣棵走进洞内,但见岩洞长约数十米,高约四米,岩壁怪石嶙峋,再往里光线幽暗,似觉森森阴气而出,洞内能容纳三四十人有余。听老人介绍,这地下岩洞纯属天然形成,不计年代,让我蓦地想起史志记载,我县康熙进士皇太子讲官闫世绳,十岁时随母避难于赵家淳于大舅家。当时正值冬月,日暮时,土寇突然窜至村中,母子慌忙藏伏山岩谷穴中,幸免于难。莫非就是这个山洞?走出洞来,心想要是战争年代,这里倒是个极好的藏身之所。
  老人边走边对周围起伏的山峦一一指点。他指着东南一个埠顶说,那是“邓阁埠”。传说当年唐王李世民征东时,唐军驻扎在黄山一带,夏秋之交,雨水较多,兵士十有八九得了痢疾。有个叫邓青云的随军医生,发现黄山山中是个天然的药材宝库,便发动兵士采集,经过加工制成汤药。士兵们服用后很快得到了康复。唐王大喜,称赞他为扁鹊重生,华佗再世。东征胜利,凯旋回师,李世民要给他加官进爵,但他都一一回绝。最后在黄山这里隐居下来,利用山中丰富的药材资源,给黎民百姓行医治病。据传他生前不知救活了多少穷苦乡民的性命,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丰碑。死后就葬在黄山东南这个埠顶上。从此,人们称那里为“邓阁埠”,并修建了“药王庙”纪念他。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至今每年的四月初八和十月初十,人们还是带着香火纷纷赶到那里,祭祀这位当年济世为民的“药王爷”。
  护山老人又指着西南方向,两道茫茫苍苍的山脉说,前面是猪山,后面是青龙山,中间夹着的是猪河。山底下正南的山叫夫子山,就是淳于髡的大冢。大冢周围,分布着杨、赵、庞、丁、尹、孟、秦等七个叫“淳于”的村庄。老人满脸自豪地说,淳于髡可是历史上的大人物,我们黄山人的骄傲。我在心里默默地说,这位历史名人岂只是黄山人的骄傲,实应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啊!
  远眺夫子山,很像一顶夏日少女喜戴的遮阳草帽,山顶上有一片浓枝密叶,树影婆娑的林子,恰像一束点缀在草帽上的装饰物,农民环山种的谷子和玉米地,宛若给草帽绣上的两道黄绿色花边。早就知道淳于髡是我们昌乐的历史名人,但不知道他的大墓原来就在黄山底下。这一发现让我们兴奋不已,陡觉名不见经传的黄山,在我们面前高大起来。面对眼前的淳于髡墓,不由自己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淳于髡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大夫,与孟子是同代人,距今已有2300余年。至于他在黄山故里具体的生卒年代和寿限虽无从考证,但太史公司马迁却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头篇就极为简练精彩、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他幽默风趣的言谈举止和事迹。说淳于髡是齐国招赘的女婿,身高不满七尺,说话巧妙,善于辩论,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屈而有辱使命。
  齐威王在位时,喜欢隐语,喜欢无节制地作乐,通宵饮酒,沉溺酒色,不理国事,把政事都委托给公卿大夫。百官政事荒疏、混乱,诸侯纷纷入侵,齐国危急,亡国只在旦夕之间。身边的臣僚无人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对齐威王说:“国中有一只大鸟,停息在大王的宫廷,三年不飞也不鸣,大王知道这只鸟为什么这样吗?”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罢,一飞就要冲上天去;不鸣则罢,一鸣就要惊人。”于是齐威王就召见全国各县的长官七十二人,赏了一人,杀了一人,振奋军队出战。诸侯震惊,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了齐国,齐国的声威持续了三十六年。
  齐威王八年,楚国大举发兵进犯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出使到赵国去请救兵,让他带上黄金百斤、车马十乘作礼物,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下巴颏下的帽带子都断了。齐威王说:“先生认为礼品太少了吗?”淳于髡说:“怎么敢!”威王说:“仰天大笑又怎么解释呢?”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方来,看见路旁有一个祈求田地丰收的人,他拿着一只猪蹄和一壶酒,祷告说:‘高坡上狭小的瘦地,收的谷物装满大筐,低洼的渍水田,收的谷物装满车子,让五谷丰登,粮食堆满我家。’我看见他拿来祭祀的东西太少而希望得到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就把礼品增加到黄金一千镒,白璧十双,车马一百乘。淳于髡辞别威王而去,到了赵国,赵国给了齐国精兵十万,战车千乘。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撤兵而去。
  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摆下酒宴,召见淳于髡,赐给他酒喝。威王问:“先生能饮多少酒才醉呢?”淳于髡答道:“我饮一斗酒也醉,饮一石酒也醉。”威王说:“先生饮一斗酒就醉了,怎么能饮一石呢?其中的道理可以说出来听听吗?”淳于髡说:“在大王面前您赏赐的酒,监视酒政的官站在旁边,纠察失仪的官站在后面,我胆战心惊,俯身伏地而饮,饮不到一斗就醉了。倘若父亲有贵客,我卷起袖子躬身跪着,在他们面前侍奉饮酒,他们时时赏赐我残酒,我举杯祝酒,屡次起身,饮不到两斗酒就醉了。如果是朋友交往,好久不见,突然相逢,高兴地叙述往事,互吐衷肠,可以饮五六斗酒才醉。至于乡里集会,男女混杂坐在一起,行酒缓慢,还下棋,投壶,互相招呼,结为一群,握妇女的手不受责罚,目不转睛地注视她们也无人禁止,前面有掉下的耳饰,后面有遗落的发簪,我心中暗自高兴,可以饮上八斗才有二三分醉。傍晚时分,酒席将散,把壶里的剩酒合在一起,大家挤在一块儿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纵横满地,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堂上的烛光熄灭了,主人留下我而送走其他的客人,侍女解开丝罗短袄的衣襟,可以隐隐闻到一股香味,这个时候,我心里感到最欢乐,能够饮一石酒。所以说:‘饮酒过度就会生乱,玩乐过头就会生悲。’一切事情都是如此,这话说明事情不能走到极端,走到极端就会衰败。”淳于髡以此讽谏齐威王。齐威王说:“好!”于是取消了通宵达旦的夜饮,任命淳于髡作接待诸侯的主客大夫。齐国的王族宗室举行酒宴时,淳于髡常常在场监督。
  淳于髡用自己的智慧,用寓庄于谐的手法,打哑迷,作比喻,谈体会,先后三次劝谏齐威王奋发图强,向赵国借兵,罢长夜之钦,使齐威王口服心服,从而阻止了他的荒淫腐败,更为国家的富强和百姓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那富有形象、哲理和卓尔不群的独到见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拍案叫绝、感佩不已。2300年前他就讲出“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的至理名言,对当今社会不是仍具很强的现实意义吗!
  相传淳于髡有七个女儿,个个贤慧美丽,且能诗善歌,文才出众。他决意为其女儿选择有才干胆识、敢讲真话以社稷为重的女婿。最后选中了姓孟、庞、赵、秦、丁、尹、杨的七个心目中的人做了女婿。当他年老后,领着七个女婿离开齐都临淄,来到当时称为杞地的昌乐黄山脚下分别安家,直至在故乡黄山的林泉间终老天年。他死后,七个女婿为了缅怀这位为国为民做出卓绝贡献的智慧老人,安葬于夫子山下,为其树碑立传,又用自姓加上老人“淳于”的复姓,起了这七个庄名,一直沿用迄今。
  我们围在大墓前,仰瞻俯察,留连很久。试想,在那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社会里,在刀光剑影的政治舞台上,他竟敢运用近乎讽刺的口吻来劝谏当朝者采纳他的忠言,如没有超人的胆识,过人的睿智能行吗?也许是他没有把权势、财富和杀身之祸放在心上,太史公才把他列入“滑稽”传列里,实在觉得“滑稽”两字概括不了他的智慧和为人啊!他的足智多谋,他的胆识才辩,是对华夏民族文化的卓越贡献。我们昌乐历史上能出这样一位名人,一位隐士,一位贤臣,一位智者,直到今天,仍然是每一个昌乐人的骄傲和自豪。那七个“淳于”的村庄,比任何典籍都能说明这位先民在昌乐人心中的份量。他留在黄山下的这座大墓,不正是我们心中的一座山吗!
  俯视山下,那数个星罗棋布的淳于村庄,想起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黄山这里还是我县早年党组织重要的革命活动地,最早的地下党领导人赵西林、孟千里和革命烈士孟繁锷、杨勋普都是淳于人。当代文化名人、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邱勋先生也是秦家淳于人。可见,黄山确是我县一方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
  日近午时,我们告别了热情的护林老人,驱车下山。当下到黄山东路一片丛林时,隐约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秦主任说,那是黄山的地下水在流淌。我和少军又急忙下车看水源地现状。谁能想到,在一条丛林掩映很不起眼的山崖间,一股清清的地下水,从一节塑料管中汩汩流出,下游已积蓄成潭。这可是纯净的真火山群中的矿泉水呀,我和少军用手捧着喝了个饱,又每人装了一塑料瓶子。
  回到乔官党委,秦主任介绍了党委有关开发黄山的一些规划设想,同时递给了我们三份材料,都是有关建设昌乐古火山群中医药文化园的有关材料。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在黄山建设一处大型中医药文化展馆,一处药圣殿,一处神农馆,开发5000亩中草药种植园,养殖园和三处医疗保健场所。现正在施工兴建。大家听后,甚感振奋,深感乔官党委远见卓识,此项举措,功在当今,利于后世。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历经几千年形成的一大瑰宝,中药又被誉为绿色药品,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药品。此园建成后,人们不仅可以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医药保健知识,还可观光旅游,求方治病,全方位感受中医药文化之奥妙,定会倍受普遍欢迎。
  我们用过午餐与秦主任挥手告别后,又在往隋姑山去的路上,翘首回望远处的黄山,想起唐时刘禹锡《陋室铭》中那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1800万年远古火山群的独特风貌,有2300年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厚积淀,有正在兴建的中医药文化园,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黄山,必将以它独有的风姿和魅力,成为一方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
  2004年11月10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马进文集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