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4-23 17:58
昌乐 刘文安

眺望桃花山马进(马进)

  眺望桃花山
  马进
  “桃花山旧志谓山多桃花今濯濯矣西南韩家山又西曰龙头山。”“北岩镇之西南曰二姑山野老相传有二仙姑出家於此。”
  ——《昌乐县续志》(1934年)《山川志》
  桃花山位于北岩镇中部,海拔246米,北面与二姑山为邻,东面与卧虎山相对,南面与乔山遥相对望。据《昌乐县续志·山川志》记载:“北岩镇之西南曰二姑山,野老相传有二仙姑出家於此。”“桃花山旧志谓山多桃花,今濯濯矣。西南曰韩家山又西曰龙头山。”自古以来,桃花山就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现己被开辟为北岩远古火山群风景名胜区。
  最早听到“桃花山”这个名字,还是从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得知的。书中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中说,梁山英雄好汉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后,来到青州地面,路过桃花村(现今刘府村)。正好遇上住在桃花山上的小霸王周通,来刘府村刘员外家抢亲,他假扮成刘员外的小女,把小霸王痛打了一顿。真是不打不成交,从此他又结识了住在桃花山寨上的打虎将李忠,后来他们都成为梁山上的英雄好汉。这段“刘府抢亲”、“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的民间传说故事,在当地已流传了数百年,可谓家喻户晓。而桃花山和刘府村作为北岩镇的真实山名和村名,也一直延续至今。
  当年的梁山英雄好汉们,宋江、鲁智深、武松、李忠、周通,还有清风寨的小李广花荣,都曾在桃花山上留下过英雄的足迹,数百年后的今天,山上还会保留着他们的遗迹吗?怀着探访的心境,所以那天出发去北岩时,增志开着车问我和星莹先看哪里?我不假思索地说,先看桃花山吧。
  可遗憾的是,我们刚到桃花山下,正遇着北岩修路,无法通行,我们干着急了一番,只好伫立山下,向山上眺望。原来想像,阳春三月的桃花山,顾名思义,肯定是漫山遍野,桃林千树,落英缤纷,蜂飞蝶舞,花香四溢,一片红粉遮蔽,灿若满天霞霓。可是眼前的景象,却没见到山上一棵桃树,见到的全是一片刺槐林子,雪白的槐花密密匝匝地挂满了桃花山的半腰,无论是山间道边,还是溪旁崖畔,都是银装素裹一片,衬映得山中浓荫尤为苍郁森然。虽然没有看到桃花的踪影,但在这暮春初夏的时节,槐花盛开散发的诱人的芳香,已使立在山下闻到阵阵余香的我们,也都有点意满心醉流连忘返了。
  眺望桃花山,不免让我们又想起施耐庵笔下数百年前的桃花山来。他在三十三回“花荣大闹清风寨”的章节中,曾描述青州地面上有三座山——清风山、桃花山和二龙山。说那山是“八面嵯峨,四周险峻。古怪乔松盘鹤盖。杈芽老树挂藤萝。瀑布飞流,寒气逼人毛发冷;绿阴散下,清光射目梦魂惊。涧水时听,樵人斧响;峰峦峙起,山鸟声哀。麋鹿成群,穿荆棘往来跳跃;狐狸结队,寻野食前后呼号。”还说桃花山“生得凶怪,单单只一条路上去,四下里漫漫都是乱草。”这段描述,虽然施老先生用了不少形容之词,但也不可否定数百年前,桃花山自然景观的真实性。
  原县文化馆于云坛老师曾与笔者交谈,早年桃花山上有座寺庙叫“广福寺”,因年代久远,上世纪60年代寺庙已圮,尚存一方石碑。碑上刻有“寺庙主持智深”的字样。文革破“四旧”时这方石碑被当作“四旧”之物被清除在北岩公社农机站的一个角落里。他听说后即安排人把它拉回了文化馆,至今石碑还存放在文管所里。这方石碑是历史留下的真实文物,证明历史上确有个叫“智深”的和尚,并在桃花山上当过“主持”。我想作家施耐庵先生是否就是以在桃花山当主持的这个“智深”和尚为模特儿“原型”,塑造了英雄好汉“鲁智深”这个人物呢?再说,当年小霸王周通抢亲的刘府村,就在桃花山以北七里处,该村村民大部分刘姓,不知道现今谁是当年刘员外的后裔?当年宋江杀了闫婆惜,路过桃花山,直奔东南去投奔故友清风寨的小李广花荣,不就是现今高崖镇的“清风里”村吗?还有行者武松,打了蒋门神,杀了张都监,到“二龙山”去投奔鲁智深、杨志。史志载北岩桃花山西南有座山就叫“龙头山”,“龙头山”是否就是“二龙山”,我们不敢妄断。然而这些山名、地名和村名,在《水浒》里,虽只说在青州地面上,但可以断定,当年梁山好汉们那些仗义疏财、为民除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故事,不少就是发生我们昌乐这方古老的土地上,尤其是北岩这块由青州通往高崖清风里的必经之地。所以,当我们伫立在桃花山下时久久不忍离去,深深觉得,北岩桃花山不仅是一座有着自然和人文景观意义的山,也是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座英雄的山。由此也引发联想,搞一条旅游专线,凡是当年在桃花山上留下过足迹的宋江、鲁智深、武松、周通、花荣等梁山好汉们,请名师专家在此处塑造一组神态各异的大型浮雕英雄群像,立在桃花山前,做为一个景点,向游人开放,不是也挺有意义吗?
  桃花山下有个“桃花潭”,但见潭水青绿,四周用砖石砌护,周边缀满了苔藓,潭中长满鲜嫩的水草,时有青蛙和小鱼在水草中游动。阳光下,潭水滢滢,微波柔柔,时时闪晃着绿宝石的幽光。在这山野郊外,望着这样一池亮亮晶晶的潭水,不由清新之气,荡胸而起。星莹和增志禁不住朗诵起“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这首《赠汪伦》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诗句来。相传,当年汪伦是居住在桃花潭(今安徽泾县青弋江上游)畔的一个雅士,此人对李白的诗极为推崇,一直想请李白来桃花潭吟诗做赋。如何才能把他请来呢?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汪伦给李白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看后大悦,欣然而往。来到之后,才发觉这里既无十里桃花,也无万家酒店。只是离此十里处有个桃花潭,还有就是当地有位万姓人家在镇上开了一家万家酒店。知道真相后李白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会心大笑,深知汪伦用心良苦。李白住下后,汪伦每日好酒好菜招待,时间一久,李白过意不去,几次欲走均被热情挽留。这日李白准备悄然离去,孰料还是被汪伦发现,就在李白走上船头时,汪伦率众乡亲用当地“踏歌”的形式为其送行。面对载歌载舞的送行队伍,李白感动得热泪盈眶,诗兴大发,于是便有了这首千古绝唱。
  “桃花潭”旁不远处有座新建的四角亭。近前细看,原来是座“爱乡亭”,是爱国侨胞黄树祯先生回乡后不忘家乡故土,不忘父老的养育之恩而修建的。黄老先生之子黄富熙先生,昌乐北岩人,系昌乐宝都书画院院长,多幅作品被日本、港、台友人和有关单位收藏,作品和传略入编多部典籍,参加中国书画艺术家赴日作品展,被授予书法家称号。
  将离开桃花山时,我们对它周围的几座邻山也进行了一些探访。北邻的二姑山相传早年山上有座尼姑庵,香火很盛。因有“二姑养蚕”和“二仙姑出家”于此的传说,而得此山名。山上放牧着团团羊群,远远望去,很像飘动的朵朵白云。山下层层梯田,村民们正在忙着栽烟,为棉花放风,一派春耕备播的繁忙景象。在它身旁有九顶萌芽山,传说能长得够到天,结果被山神爷打了一耳光,从此不长了,至今还是九堆小山包。在它的东北面有座小山叫鏊子山,形象酷似鳖状,头朝北正好对着团埠坡村西一个埠顶子,当地人称“鳖瞅蛋”。相传是块风水地,早年一村民在此处立坟,挖出一块石头,儿子一掀,里面一只凤凰朝东南飞去,落在乔山东旁李家河村,后来李家河出了进士于允中。当时那村民一看飞出了凤凰,知道是块风水宝地,于是赶快叫儿子回家去抓一只公鸡放上。结果儿子慌乱中抓错了,放上了一只母鸡,后来这里出了个进士夫人。当我们路过北岩村时,村中原有座古老石桥,当地都叫它“武家桥”。相传明朝朱洪武曾在这座桥下藏过身,桥头石板上至今有个大脚印,传说那是八仙“铁拐李”留下的。
  这些在北岩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和故事,我们谈论了一路。深深感到,北岩不愧是一方古老、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充满了一种旷世的魅力。遗憾的是,我们走马观花地来一趟,才知道它多少呢?真用得上“窥豹一斑”那句成语了。
  2005年3月3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马进文集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