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19 13:55
鄌郚总编

巨淀湖的烽火岁月

  巨淀湖的烽火岁月
  巨淀湖位于寿光市西北部北台头、牛头镇及广饶县央上、码头一带,坐落于潍坊、东营两地交界处,是寿光自然面貌保持最原始的地方,素有“蒹葭苍苍,在水一方”的美誉。抗战时期,这里是天然的避敌屏障。早在1924年,我党在巨淀湖畔的张家庄成立了山东省最早的县级农村支部,撒下大批革命火种;着名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也发生在这里。抗战期间,我军的兵工厂、后方医院、清河地委、寿光抗日政府皆依赖浩淼的芦苇荡的庇护而发展壮大。
  主 编:马道远 副主编:陈红莉 李海滨   编 辑:李海滨 台 可
  校 对:李艳红(B1-B4) 王淑媛(B5-B8)  美 编:张智杰
  本期撰稿:陈兴旺
  -
  巨淀湖畔燃抗日烽火牛头镇建起党支部
  巨淀湖由寿光西北乡的多条河流汇集而成,这里蒹葭苍苍,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天然的避敌屏障。1926年张玉山成为第一任寿光县委书记,在巨淀湖畔播撒下革命火种。湖畔的牛头镇、北台头、南台头、北洋头等村的抗日组织星火燎原。当地群众在张玉山及马保三的带领下,发动了抗粮抗捐的农民运动,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军阀政府,迫使他们近半年时间不敢下乡催粮逼税。经过这次抗粮抗捐的斗争,不仅减轻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赋税,而且在斗争中锻炼和壮大了党的组织。
  -
  巨淀湖汇聚多条河流 芦苇丛生为天然屏障
  巨淀湖历史悠久,古作钜定,一作巨淀。“钜定”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建立的城邑,因濒临锯定湖得名。古籍记载:姜钜(巨)跟随黄帝东征,打败了蚩尤氏、少昊氏,为黄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后裔落居在此。“巨”或“钜”指的就是姜钜(巨)氏族。北宋张君房在《云笈七签》卷六记载,“昔黄帝东到青丘,过凤山,见紫府真人,受《三皇内文》。”青丘就是青丘泺,也称大芦湖。凤山是当地土着民族大风的居住地。据此可证轩辕黄帝也在巨淀留下足迹。《汉书·武帝》云,“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三月,上耕于钜定(即洰淀)。”《资冶通鉴》、《中国通史》亦有记载。后经考察论证,巨淀域属应为巨淀湖南畔的北洋头、北台头、牛头镇村一带。
  巨淀湖由寿光西北乡的多条河流汇集而成。历史记载,巨淀湖湖面浩渺,清水汤汤,春秋战国时称作“少海”,又称清水泊。巨淀湖原称青丘泺,相传齐景公“有马千驷,田于青丘”,后将青丘泺更名钜定湖,又在其湖西立钜定县,距今已有2500多年。明、清时期,钜定湖更名清水泊。《韩非子》载:“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湖心岛位于今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上庄(1945年之前属于寿光县红六区泊西乡管辖)。后来因西边塌河(也称漏沟)出现,抗日战争时期水域面积逐年缩小至5万多亩,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7.5公里,蓄水面积约25平方公里。巨淀湖水质优良,溪流多向,微生物富集,盛产鱼、虾;蒹葭苍苍,水天浩茫,既是与沙家浜齐名的鱼米之乡,又是与白洋淀比翼的避敌屏障、杀敌战场。
  -
  诸多村民加入抗战中 寿光走出十多位将军
  巨淀湖是寿光市唯一的天然湖泊,也是寿光自然面貌保持最原始的地方,素有“蒹葭苍苍,在水一方”的美誉。早在1924年8月,在巨淀湖畔的张家庄成立了山东省最早的县级农村支部。着名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就是在巨淀湖畔发动的,成立的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抗起扛日大旗,6000多寿光子弟,东征胶东、回师清河、转战鲁中,在抗日战争中与日军作战200余次,计毙伤俘日伪军一万余人,为全民抗战立下殊勋。1942年6月,三支队司令杨国夫在巨淀湖与日寇血战,随后又发生了“九·六大扫荡”,寿光独立团牺牲过半,成为“巨淀之殇”。
  抗战期间,我军的兵工厂、后方医院、清河地委、寿光抗日政府皆赖浩淼的芦苇荡庇护而发展壮大,终于使“芦荡烽火”燎原开来。湖畔的村民积极参战,仅牛头镇、北台头、南台头、北洋头、南洋头、邢茅等村有近千人牺牲。寿光出了10多位将军,巨淀湖畔各村出了100多名革命将领。
  -
  张玉山带领群众抗粮抗捐,揭露区董贪污罪行
  张玉山(1898-1927)是巨淀湖南岸张家庄人,中共寿光党组织的创始人。1916年,18岁的张玉山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4月经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中共寿广支部书记,统一领导寿光和广饶两县的党团工作,1925年任中共寿光支部书记。1926年8月,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和直接帮助下,正式建立了中共寿光地方执行委员会,张玉山任书记。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张玉山在寿光培育、保存、集聚了革命的有生力量,留存了革命火种,为寿光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为着名的牛头镇起义奠定了组织基础和人才储备基础。
  在带领群众反抗官府的斗争中,张玉山与马保三结成挚友。张玉山送给马保三二七大罢工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等书籍,还给他讲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重大意义。1924年8月,经张玉山、李铁梅介绍,马保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马保三为开展革命工作,在村西的台田上盖了一间土房子,以看洼、看园地为名,在那里秘密进行党的活动。为了筹集党的活动经费,他慨然卖掉自己的一块场院地,用这笔钱作为他入党后的奉献。他积极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在本村发展了7名党员,建立了牛头镇第一个党支部,由他担任支部书记。
  早在1924年,马保三就参加了张玉山领导的寿光六区抗粮抗捐,驱赶区董(即区长)侯乃萱的斗争。当时,马保三任组织斗争的“案头”,由他出面揭露区董侯乃萱贪污粮款、鱼肉人民的罪行。马保三和党员范德玉,跑几十里路把反对区董贪污粮款的传单贴到县府大堂上。经过这次斗争,最终把区董侯乃萱赶下台。
  1926年8月,第一届中共寿光县委会成立,马保三为县委宣传委员,并任县农协主席。之后,他积极领导和发展农民协会,开展抗粮抗捐斗争。
  在党的领导下,马保三组织群众进行反对日本侵略、抵制日货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山东,进行疯狂的侵略和掠夺,五卅惨案更激起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在这种形势下,马保三积极参与和领导了全县的抗日斗争。1925年,他与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辛景章(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召开了全县反对日本侵略、抵制日货,声援五卅工人罢工斗争的大会。
  -
  发展农民协会,马保三带领农民抢收官粮
  根据济南农运扩大会议精神,寿光决定建立农民协会。会议在牛头镇马保三家召开,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张玉山、马保三、褚方珍、李铁梅、辛景章等人,会上推举马保三负责农民协会的工作。马保三积极领导和发展农民协会,开展抗粮抗捐斗争。他在本村发展了30多名农协会员、成立村农协。在他的带领下,崔家庄、张家庄、王高、牛头镇、寇家坞、南台头、张家屯等陆续建立农民协会。4个月后,全县农民协会已发展到20个,会员已达千人,仅崔家庄的农民协会会员就有80多人,不到百户的张家屯就有会员50多人。10月,省委派农民运动特派员冀蔚怀来寿光指导农民协会的工作,在崔家庄住了20多天,对推动寿光农民协会工作的开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民痛苦不堪。农协发动群众抗粮抗捐,马保三坚定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1926年,军阀爪牙黄凤歧派人到牛头镇征税。按照张玉山的部署,在马保三、赵一萍的指挥下,农协会员把征税的人扣押起来。以后,这伙人再不敢到牛头镇横行。马保三还带领本村农民到羊角沟捣毁了垄断食盐销售、高利盘剥农民的盐局子。马保三的这些斗争活动,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称赞和拥护。在党的领导下,他组织群众进行反对日本侵略、抵制日货的斗争。
  国民党县长赵思忠带领武装人员来到牛头镇,划界插标,硬要掠夺400亩地作为“学田”。这一蛮横行为遭到村民强烈反对,大家推举马保三出面交涉。赵思忠依仗官势,蛮不讲理,甚至破口大骂。马保三按撩不住胸中怒火,向前一步,将这个“县大老爷”打倒在地。在场的村民也蜂拥而上,将插标人员痛打一顿。赵思忠迫于众怒难犯,灰溜溜地回了县衙,牛头镇的民众莫不称快。后来,赵思忠虽然凭借权势将400亩台田强行划走,但当地农民每到麦收时节,便在马保三组织下到官府地里抢收。在这场斗争中,马保三得到了张玉山的鼓励和帮助。张玉山经常到牛头镇与马保三密商对策,使斗争持续了四五年。通过斗争,马保三增长了不畏强暴的勇气和领导群众的智慧,同时也赢得了民众的拥护。
  -
  声援垦区农民斗争 逼官府解散耕作团
  在寿光、广饶两县交界处,先前有荒碱地两千余亩,是缺地贫苦农民,洒血流汗自发开垦出来的。寿光的反动豪绅们看到这块土地肥沃,有利可图,便想霸占。他们与官府勾结,招雇地痞流氓,散兵游勇500名,配备武器,只是不穿军装,名曰耕作团,企图用武力驱逐开荒种地的农民。面对这种强盗行为,县委为了农民的利益,拟定了斗争方案。当时的寿光党组织比较坚强,有党团员100多人,还有农民协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县委一面派人到开荒农民中进行宣传,一面组织群众拿起铁撅当武器保卫土地,并派党团员打入耕作团,争取部分群众,伺机夺取武装,与垦荒农民团结起来,共同与官府豪绅斗争。群众们昼夜轮流站岗放哨,誓死保卫土地。县委还安排了一批党团员应耕作团的招募,打入其内部。全县各地的农协会员和儿童到处张贴标语,声援垦区农民的正义斗争,县政府的官员看到形势不妙,再支持土豪劣绅怕引起农民暴动不好收场,不得不下令解散耕作团,土地仍归开垦者耕种,广大农民无不拍手称快。
  -
  离家六载不忘初心 回乡不久被抓入狱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马保三被迫离乡背井,出走朝鲜。在朝鲜汉城,他住在同学陈化之的药铺里,和华侨经常来往,结识了养马岛人杨赞臣和朝鲜进步人士赵东明。马保三协助他们深入华侨中间,以朝鲜亡国的惨痛历史进行爱国主义宣传。为了保护华侨利益,1928年3月,他和赵东明、杨赞臣组织了“中华劳动组合会”。这个群众性组织由小到大,很快发展到200多人,引起了日本殖民当局的不安。他们强令解散组织,并准备逮捕马保三。杨赞臣得到消息后,立即送马保三到仁川躲避。不久,马保三由仁川辗转回到哈尔滨,经同乡介绍,去黑龙江省汤原县山林狩猎所工作。马保三一有栖身之处,就抓紧进行革命活动。在这里,他结识了当地的共产党员裴守卿,并发展狩猎队队长于祥入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纷纷组织义勇军,反抗日本侵略。马保三和于祥等人以山林狩猎队为基础,组织起“汤原县自卫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1932年,东北抗日联军赵尚志派人把这支自卫队改编为“东北义勇军汤原山林游击队”,马保三任队长,于祥任副队长,裴守卿任政委。这支游击队活跃在佳木斯一带,后转移到内兴安岭山林中,不断打击敌人。在鸡心沟一次战斗中,裴守卿牺牲,马保三左腿受伤。1933年3月,于祥设法送马保三到哈尔滨医伤,引起日本警察的怀疑,马保三被迫于1933年6月返回寿光。
  由于叛徒王程九出卖,1933年8月,回到家乡不久的马保三与中共寿光临时县委书记杨化村同案被捕。马保三在济南狱中受到多次刑讯,经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但始终坚强如钢。1934年5月,马保三被保释出狱。
  -
  一战成名马保三任乡长
  -
  寿光县湖东乡乡长马胡秋,外号“野马虎”,是牛头镇有名的大恶霸。马胡秋贪赃枉法,百姓怨声载道。马保三出狱后,决定替百姓出气。经过周密准备,他带人到乡公所封账查对,并带领乡亲直奔国民党县党部,状告马胡秋贪污事由。马胡秋被撤职。
  -
  率数千人闯乡公所 封柜查账告倒乡长
  马保三出狱后,继续加入到当地的斗争中。寿光县湖东乡有一个国民党乡长,名叫马胡秋,外号“野马虎”,是牛头镇有名的大恶霸、土豪劣绅。在他的奴役下,乡亲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啼饥号寒,怨声载道。马保三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1934年年底,国民党县、乡政府集资收税,准备筑墙、修庙、铺路、架桥,而马胡秋却将集资款用来为自己建宅扩院、置办田产、大购家私。马保三了解到这一情况,便四处串联,派人侦察。不几日,马胡秋贪赃枉法的行径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连他的家丁们都义愤填膺。
  斗争马胡秋的时机成熟了。经过周密准备,腊月的一天,牛头镇的数千人簇拥着马保三和几名懂账目的人,直奔乡公所,封了账目橱柜,然后一笔一笔进行查对。马胡秋事先丝毫不知,没有任何准备,一时不知所措。加之看到对方人多势众,自己贪污挪用公款理亏,捅到上面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因此急得团团乱转。
  乡亲们把乡公所围得水泄不通,男人们白天黑夜站岗放哨,妇女们就配合着烧水、炒菜、做饭。过了年,账目查完了,证据到手。正月十五,马保三一面派人四处串联,一面带领千余名乡亲去往国民党县党部,状告马胡秋贪污事由。当这一案件审理时,旁听群众已达四五千人。铁证如山,不容抵赖,县长宋宪章想要保马胡秋,却也有心无力,众怒难犯。在铁证面前,宋宪章不得不撤销马胡秋的职务,限其三个月内全部退缴赃款,并委任马保三为湖东乡乡长。
  这场斗争胜利了,老百姓扬眉吐气,马保三的名字顿时传遍了湖东乡,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带头人。
  -
  陈纪明薪火传递 马保三恢复党籍
  陈纪明(1908-1989),曾用名陈梅五,寿光市台头镇北台头村人。梅花在民间是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陈梅五也成了陈纪明的常用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于1929年和1936年两次任中共寿光县委宣传委员。当时正值敌人以残暴的手段破坏革命组织,屠杀、逮捕共产党人,他采取多种策略与敌人周旋,为当地革命斗争保存了力量。
  为了打开牛头镇的工作局面,重建牛头镇支部已成当务之急。按照县委分工,陈纪明以办学为掩护创办了牛头镇“短期学校”,并着手尽快恢复马保三的组织关系。
  马保三一面为党工作,一面请求党组织考察自己,尽快续上党组织关系。经张文通同意,组织抓紧了解马保三前一阶段的情况。他们找到曾经同马保三一起坐牢的刘仲益,说明来意,刘忠益说:“保三同志在狱中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他不怕敌人严刑拷打,不受敌人软化利诱,同敌人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他对同狱的同志非常关心,经常鼓励大家进行斗争,还把自己的饭分给吃不饱的同志。”
  陈纪明又找到同马保三在国民党省党部受过审的王永周了解情况,王永周也说:“马保三同志在大堂上,把国民党头子张苇村顶得无言答对。我郑重声明:马保三出狱时,没有办什么悔过手续。如果有的话,国民党省党部一定会在他们的报刊上登载宣扬,大肆叫嚣的。”
  向李又生(曾任寿光县政协副主席)了解情况时,李说:“我曾通过内线关系了解到,国民党寿光县党部辛景章审讯马保三时,马表现得很强硬,顶得辛景章无言答对。我还听杨化村说,马保三在寿光被捕,解送济南,一直表现很好,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出狱,是他的家属托人通过朱子芹找关系花钱和东西赎出来的。”
  此后,组织上又接连询问了若干人,都称赞马保三在东北和狱中的表现。事实证明,马保三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日子里,经得起严峻考验,加之回寿光后的杰出表现,可以考虑恢复他的党籍问题。
  于是张文通和陈少卿、陈纪明、李廷奎等开会讨论。
  陈纪明说:“马保三在狱中表现很好,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党的宗旨,符合党员的标准。我同意恢复他的党籍。”
  县委书记陈少卿说:“马保三出狱后,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中共寿光县委才恢复,有百多名党员参加党的工作。但是,县委没有主动找他联系,他是否找县委联系过,弄不清楚。但党组织在1937年上半年,在争取牛头镇乡农学校第五期学员工作中,马保三以乡长的合法身份以及在社会上的威望,支持学员与学校领导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此功不可没。”宣传委员陈增光认为,马保三被捕入狱后的坚强表现和出狱后的行动,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检验。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恢复马保三同志的党籍,并由张文通负责通知他恢复党组织生活。但是他在朝鲜阶段因无法证明,所以暂时不算党龄。
  -
  牛头镇党组织恢复 马保三当选为乡长
  1936年8月,在济南乡村师范读书的共产党员朱春和(原王高镇巨家庄人)奉省委书记黎玉指示,来寿光指导建立寿光工委。他首先到北台头找到陈少卿,向他传达了省委指示。在北台头小学,朱春和召集陈少卿、陈纪明、陈增光(李杰)等人开会,决定陈少卿任工委书记,陈纪明任宣传委员,陈增光任组织委员。不久,正式建立中共寿光县委,增补王登盈为交通委员。后又增补王云生、马保三、张文通为委员。这时全县党员有100余名。
  1936年冬,县委趁国民党组织改选乡长之机,经过周密组织,争取各村村长支持,西部区委书记侯荫南获选为凤台乡乡长,一座楼村党支部书记郑子惠获选为古陀乡乡长、马保三获选为湖东乡乡长、张文通获选为弥东乡乡长。
  马保三续上党组织关系后,1937年春天县委委员陈纪明在牛头镇以教学作掩护帮助牛头镇村重新成立了第二届党支部,马保三同志负责支部工作。自1933年党组织分散隐蔽后,牛头镇党组织浴火重生般地恢复了活力。马保三安排马耕、马佩玉、马法冉等同志在村里办起三处抗日小学,为以后创办县立抗日高小打下了良好基础。
  -
  抗日武装竖八支队大旗
  -
  抗日战争爆发,寿光县委在巨淀湖畔马保三家召开县委会议,决定武装起义。军政委员会领导寿光县各路抗日武装集结牛头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竖起“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旗帜。
  -
  日军大举进犯华北 山东制定抗日计划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由黎玉、林浩、张霖之组成新的山东省委,黎玉任书记,张霖之任组织部长,林浩任宣传部长,景晓村任秘书长。新省委发出了“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确定以组织抗日游击队为基础,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
  1937年7月30日,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为实现迅速夺取华北的战略企图,于8月31日成立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华北地区展开战略进攻。10月初侵入山东,10月3日占领德州。韩复榘为保存实力,下令黄河以北的部队和地方官员向黄河以南撤退,致使日军迅速占领平原、禹城、齐河、济阳等重要城镇,陈兵黄河北岸,威胁济南。
  在此危急的情况下,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了紧急会议,制定了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要求各地党组织迅速发动群众,抓紧入侵敌军立足未稳、国民党军溃逃、人民抗日情绪高涨的时机,坚决领导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和收容溃散的国民党官兵参加起义。同时,省委请求党中央和北方局派遣一批红军干部来山东作为武装起义的军事领导骨干。会议前后,省委派出狱的党员干部和从延安来的8名红军干部分赴各地,与当地党组织共同领导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23日,日军第五师团主力、第十师团及特种部队共3万余人,分两路渡过黄河,大举南犯。韩复榘的10万大军及地方官员不战而逃,致使日军长驱直入。日军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所不为。无数村镇化为灰烬,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百姓惨遭蹂躏,苦不堪言。国民党散兵游勇四处扰民作乱,汉奸、土匪、民团蜂起,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山东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齐鲁大地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中共山东省委和各级党组织带领群众毅然举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气势磅礴的抗日武装起义遍及全省。
  -
  成立鲁东工委 开展敌后游击战
  早在七七事变以前,鹿省三就曾多次受省委派遣来鲁东各地巡视指导工作。寿光张家屯,就是他的一个落脚点和交通站。他往来于寿光与昌(邑)潍(县)之间,经常在张家屯逗留。
  1937年10月下旬,中共山东省委派宣传部长林浩到博山,鹿省三(当时化名季方华)来到寿光城,约张文通一起到博山去参加一个会议。
  两人骑上脚踏车一起往博山赶去,来到博山城的一所民宅内,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长林浩和杨涤生已在等候。接着,林浩宣布开会。他首先传达了中央和北方局关于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又传达了省委关于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和具体部署。张文通汇报了寿光党组织的工作及武装斗争的情况。林浩听后很满意,同意将牛头镇一带作为武装起义的一个基点。会上,林浩代表省委宣布成立中共鲁东地区工作委员会,鹿省三任工委书记,张文通任组织委员,杨涤生任宣传委员。确定工委负责以益都为中心的寿光,潍县、昌邑、广饶、博兴、临淄、淄川、博山、临朐等10余县的工作,当时的中心任务是抓紧恢复建立各地党组织,全力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工委委员还进行了地域分工。这次会议开了两天。
  会后,张文通立即赶回寿光北台头,向县委陈少卿、陈纪明、陈增光传达了省委决定以及博山会议精神,研究了贯彻落实的措施。
  12月下旬,日军南渡黄河,局势急转直下,鲁东告急。张文通日夜奔波于鲁东各地之间,曾两次去昌邑、潍县向鹿省三汇报情况,请示工作,并多次去广饶、博兴传达工委的指示。鹿省三也多次到寿光视察、指导工作。大概就在此时,工委决定:各县抓住时机,分别举行武装起义,昌潍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寿光组建第八支队,广饶组建第九支队。
  -
  集结牛头镇 组建八支队
  1937年10月,寿光县委根据形势的需要和省委的指示,在寿光牛头镇召开了一次扩大的县委会。这次会议是在马保三家里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鲁东工委的杨涤生,县委的陈少卿、陈耀三、陈梅五、王登瀛;还有马保三、王云生等。会议除决定组织武装外,还选出了新县委,由陈少卿同志连任县委书记。为了名正言顺地号召群众参加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县委决定把八路军这个牌子打出来,定名为“国民革命军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第八支队”(后简称八支队),分头组织队伍和收集武器。会议认为组织抗日队伍,人员是不成问题的,主要问题是收集武器。在会议结束时,马保三说:“部队给养不成问题,先把我家的麦子囤揭开,让同志们吃,吃完我的再吃别人的。”
  会后,同志们分头回到几个重点地区发动群众,收集武器。首先以牛头镇为中心,把八路军的大旗高高竖起,大造声势,以先声夺人的策略,从精神上给国民党反动派以强大压力,使我们在工作上和行动上争取了主动,同时也激励广大群众的抗日救国热忱。县委确定,由马保三同志直接打电话,给寿光县长宋宪章,告诉他说,八支队就要开赴抗日前线,抗击日寇,并把规定的旗帜和联络记号都告诉他,请他不要发生“误会”。这时,牛头镇成了抗日活动的大本营,后勤供应、枪械修理都设在这里,各地青年纷纷到牛头镇找负责人报名参军。不久,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军政委员会成立,主席张文通,委员马保三、王培汉、王云生、李文和王文轩。
  12月29日,军政委员会领导寿光县各路抗日武装集结牛头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竖起“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旗帜。指挥马保三、政委张文通、副指挥韩明柱(翌年1月10日到任)、政治部主任杨涤生,下辖四个中队和特务队、骑兵队。
  -
  芦苇丛中反击大扫荡三支队入驻清水泊
  1939年,我军决定到清河平原开辟抗日根据地。清水泊地区湖汊纵横,具有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天然地理条件。在此落脚,既可就地开展游击战,还可以开辟广饶、博兴、垦利地区作为根据地。清河地委和第三支队进驻清水泊地区后,先后拔除了张景月的多个据点,攻占了他的老巢,收复了清水泊周围大片地区。巨淀湖成为清河区、清东区、寿光县的多层中枢。
  -
  明确战备发展方向 三支队开进清水泊
  1939年10月,八路军第一纵队首长徐向前和朱瑞针对第三支队的不利环境,明确指示三支队的战略发展方向,即让出胶济铁路南边的小块山区根据地,所有部队开到清河平原去。利用清河广阔平原的有利条件,开辟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三支队的根据地问题,第一步先在寿光县西北乡的清水泊巨淀湖地区建立起来,第二步向小清河以北地区发展,到黄河入海的广阔荒原地带建立后方。站稳脚后,逐步扩大游击区,大力发展地方武装,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
  是月,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决定整编三支队,杨国夫任司令员,徐斌洲任政委,李人凤任副司令员,鲍剑寒任参谋长,陈楚任政治部主任。部队整编为三个基干营以缩小目标:原特务团改编为一营,原十团改编为二营,原七团改编为三营,原寿光独立团保留。11月,三支队从淄河流域的上庄、池上出发,北越胶济铁路,拉开了向清水泊及小清河以北进军的战幕。东路部队于11月底在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与由景晓村带领的清河地委机关会合。不久,地委机关和第三支队继续北上,抵达清水泊地区的郑家埝、北台头、牛头镇、央上村一带。
  -
  利用平原有利条件 开辟根据地打游击
  寿光清水泊地区,是由南边的巨淀湖和北边的清水泊组成,中间横着一条桃花岭,寿光上游的九条河都流到这里,每年汛期一到,九河聚淀,水漫过桃花岭,流入清水泊。清水泊地区方圆近百里,芦苇杂草丛生,水鸟成群,地形复杂,是理想的抗日根据地。上世纪二十年代,淄河改道,湖泊蓄水渐少,清水泊逐渐开始干涸。抗战时期,清水泊地区尽管湖水已经不多,但湖汊纵横,具有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天然地理条件。
  1938年3月,整编后的八支队按照鲁东工委的指示,从傅家庄整队出发,东进昌潍,踏上了开创鲁东地区抗日游击战争新局面的征程。
  八支队调往鲁中以后,1939年2月中共寿光县委组建寿光独立营,赵寄舟任营长,张海邦兼任营政委。全营辖一、三、五3个连,共300多人。1939年5月寿光独立营扩编为寿光独立团,团长赵寄舟,政委张文韬(即张海邦)。寿光独立营、独立团经常在清水泊地区活动,先后在牛头镇、半截河、王高与南河之间、口子村南河坝、袁家桥、阳河等地多次与日伪军作战。牛头镇、张家庄、北台头一带成为中共寿光县委、寿光独立团、寿光抗日民主政府常驻的地方。在这里站住脚,既可就地开展游击战,还可以此为基地,北渡小清河,开辟广饶、博兴、垦利地区,从沿海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扩大与巩固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
  1939年11月中旬,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政委徐斌洲、副司令员李人凤等率领所部与清河地委、清河区军政委员会书记景晓村带领的清河地委机关,抵达清水泊地区的郑家埝、北台头、牛头镇、央上等村。
  冒着风雪东征反顽 攻占张景月的老巢
  为进一步动员全体抗日军民,同时也为扩大共产党、八路军的政治影响。1940年元旦,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王建安在郑家埝主持召开了“进一步扩大清水泊革命根据地,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万人誓师大会。传达了山东分局、山纵对发展和坚持清河平原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巩固河南、向北发展,开辟河北,整理部队、创建根据地”的战略部署。会议决定,第一步巩固益、寿、临、广和以寿光清水泊为主的抗日根据地,第二步渡过小清河,向小清河和黄河之间发展。
  清河地委和第三支队进驻清水泊地区后,驻守在寿光县的国民党顽固派、山东保安第十五旅旅长张景月是既怕又恨。当时张景月的总兵力有6个团,共7000余人,势力达寿光、潍县、昌邑、益都、广饶等周边各县。他不断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制造磨擦,经常派特务队进行袭扰和破坏,企图把清河地委和第三支队从清水泊地区挤走。为粉碎张景月部的肆意侵扰,杨国夫于11月下旬发出东征反顽命令。他指挥三支队主力,冒着风雪严寒,先后拔除了张景月设在朗家营、王高等地的据点,攻占了张景月的老巢,将保安十五旅主力赶到寿光县南部,收复了清水泊周围大片地区。
  -
  清水泊遭遇敌军 杨国夫带队突围
  1942年6月上旬,日军集中了混成第六旅团,青岛、潍县伪军2个团,及惠民县部分日伪军,共约5000人,外加骑兵300人、汽车百余辆、装甲车3辆,长途奔袭,五路分进合击,“铁壁合围”大“扫荡”清河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清水泊。
  6月8日拂晓,敌人很快逼近驻地。杨国夫司令与组织科长王若杰从牛头镇西头赶来时,周围的枪声已经很激烈,一些地方武装和无数的乡亲们被敌人围到了西边巨淀湖的大洼里。杨司令命令部队掩护群众,迅速转移,情况虽然很紧张,但见主力基本转移了出去,心里较踏实。带机炮连在巨淀湖北边的织女河崖突围时,被日寇设在西边小官庄的指挥所发现,遇到敌伏兵的猛烈阻击,就掉头向南。这时,日寇看到了我军在东北河战斗中缴获的那挺“九二”式重机枪,便扑了过来。杨司令立即命令:“全力保护重机枪,向南撤!”只见机枪连长、神枪手张少华迅速从战士手中抓过一挺轻机枪,边打边撤,转眼之间就把扑上来的日寇消灭了。几名抬重机枪的战士利用巨淀湖的复杂地形和芦苇荡做掩护,与敌人周旋了好几个小时。由于敌人重重包围,他们到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从北向南跑了几十里,也没能突围出去。
  这时,杨司令走到部队前面观察敌情,他让警卫员王京建把重要文件能埋的埋、能烧的烧。这会儿,警卫班已牺牲了三人,部队伤亡也很大,大家担心杨司令的安全。杨国夫从王京建的手里要过匣子枪,在前头继续观察敌情。当到达巨淀湖南头时,他看到从东边的牛头镇,西边的郑家埝出来一些日寇,而正南方向的南、北台头一带只有日寇的零星通信兵。看来这里设防不严,杨国夫当即把突围方向选在南、北台头。
  杨司令命令小分队向东南行动,以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命令刚下达,小分队尚行动,警卫员王来西纵身跳上杨司令的枣红马,说了声“这任务算我的”,挥舞着一把缴获来的日本指挥刀向东南方向的马家庄冲去。敌人误认为是杨国夫突围了,立即集中兵力猛追,各种火器疯狂射击。王若杰抓住时机指挥张少华连长架起“九二”式重机枪,朝着敌人的背后扫射。杨国夫指挥部队向南、北台头突围。当天晚上,部队安全转移到邢家茅坨村,胜利突围。
  而年轻的王来西把一腔热血洒在了清河平原上。
  -
  日军集结兵力扫荡 力量悬殊我军伤亡惨重
  10月15日(农历九月初六),日寇又调集日伪军7000余人,在敌第6混成旅团长幡井指挥下,对清水泊地区进行了又一次大“扫荡”。敌人先将兵力调集到广饶、稻庄、寿光、丰城、侯镇、道口、羊角沟等据点,于14日夜,从各据点分别出动,以清水泊为中心目标,实行“分进合击”“铁壁合围”。
  这时在清水泊地区的我军,有清东独立团和军区直属团的一个营。直属团团长郑大林率该营在清水泊以南的台头一带,发现敌情后,采取“敌进我进”的战术,趁敌合围圈尚未形成,狠打敌人一路,插进敌占区,然后转回小清河北,基本上没受损失。
  15日佛晓,清东军分区直属队与独立团3个连和广寿边大队发现敌人向我根据地“扫荡”时,因判断失误,便向内地转移。敌人拉网合围圈逐渐缩小,我方陷入重围之中,只得被迫撤到李家坞。上午11时,敌人包围了李家坞,我军凭借村内围墙进行抗击,连续多次打退敌人冲锋。下午2时许,我军被迫分三路突围,并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副团长陈乙斋、保卫股长张剑带领五连、后勤机关和部分群众,向李家坞方向转移突围;团政委岳拙园、参谋长耿光武、组织股长张湘,带司政机关和三连、九连,向寇家坞以北转移突围;团长董酉炳带一连殿后,自行决定突围方向。岳拙园带领的部队向寇家坞转移突围时,正遇敌人从北边合围过来,这是敌人“扫荡”的主力部队,火力甚猛,我军被迫撤回寇家坞。刚撤到村里,南面和西面的敌人也都合围过来,部队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部队组织了多次冲锋,战斗异常激烈。激战中,岳拙园受重伤。组织股长张湘派人抬着岳拙园并亲自率领部队杀向敌阵,不幸张湘头部中弹牺牲。一连政治指导员贾墨林高喊“共产党员跟我来!上刺刀冲呀!”这时,二排长郭俊亭、战士马振环、李怀发等,迅速组织突击队,在指导员贾墨林带领下,与五连一起进行突围。日军包围圈逐渐缩小,在一阵密集炮火轰击之后,敌人一群群嚎叫着围了上来。全体指战员端起刺刀,冲出阵地,杀声如雷,直扑敌群。在激烈的搏斗中,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刺刀拼断了,使用枪托砸。炊事员老王扔下炊具,拿起大刀,接连砍死了4个敌人,自己受伤l0多处,壮烈牺牲。军区直属团的一个排在冲锋时,端起刺刀大喊“是中国人闪开,我们杀的是鬼子!”吓得鬼子躲闪而退。他们杀开一条血路,向清水泊中心冲去。至中午,除牺牲和重伤者外,全部突入清水泊地带,计划以芦苇作掩护,坚持到夜间,再行突围。
  当我军激战冲出两层包围圈时,敌人支持不住了,再次调动兵力向村西集聚。团长董酉炳、副团长陈乙斋各带少数指战员突出了重围。政委岳拙园和政治处主任王林都负了伤。王林在当地群众的掩护和抢救下得以脱险。岳拙园身负重伤,部队战士抬他突围时,他说“不要管我,部队突围要紧,冲出去就是胜利!”岳拙园因伤势太重,只好利用草丛隐蔽。夜晚他爬进李家坞,当时敌人正在村内,一个军属老大娘将他藏在粮食屯内,敌人几次搜索都没发现。此时,这位老大娘还不知道她的儿子已在突围中牺牲。在突围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全军指战员视死如归,冲锋陷阵,威武不屈,在力量悬殊、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很多战士为抗日救国牺牲。一、三连指战员大部分壮烈牺牲。
  -
  四千伪军继续清剿 根据地被敌人蚕食
  这次反“扫荡”虽然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清东独立团以2个连的兵力与日伪军数千人拼杀,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人,并击伤了敌酋幡井,但我清东独立团也遭受到重大损失,多数战士以死殉国,是清河平原抗日战争史上最悲壮的一页。被合围的群众死伤200余人,许多妇女遭敌人强奸后被刺刀捅死,村民的牲口被赶到清水泊中,有的被枪炮打死,有的被湖泥淤死。受伤的岳拙园和王林等伤员在被护送过程中,目睹了“扫荡”后的惨状。养伤期间,岳拙园心情十分沉重,对战场上牺牲和负伤的战友一直放心不下,一来人就打听他们的情况。后来岳拙园到八大组养伤,同王林住在一个十分简易的棚子内,共同度过了3个月的治疗生活。那时医药极端缺乏,生活条件很差,伤口愈合得很慢。岳拙园有肺病,经常咳嗽,有时甚至吐血。他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精神令大家十分敬佩。他经常给王林讲他在做地下工作时期及在监狱里和敌人斗争的故事,他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充满了信心。他说:“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过无数次挫折与失败才能胜利。”期间,许世友司令员来看望岳拙园和王林等受伤同志,给大家讲红军长征的战斗故事,给了他们很大的安慰和鼓励。
  此次日伪军大“扫荡”后,清水泊根据地被敌人蚕食。日军大部分撤走,留下伪军陈云渠部与广饶李青山、临淄王砚田部4000多人又连续进行了四五天的“清剿”,并在牛头镇、马家庄、北洋头、王高、涿北、南河、码头、央上、桑科、西燕、东刘桥安设了据点,沿小清河设立严密封锁线,沿侯镇到羊角沟挖了封锁沟,妄图彻底摧毁我清水泊根据地。清水泊根据地进入极其艰苦的时期。清河区党委、军区决定,清东独立团并入昌潍独立团,任命赵寄舟为团长,岳拙园任政委,陈乙斋任副团长。昌潍独立团和清东军分区合并为一个军分区,以加强统一领导该地区的武装斗争。清水泊地区归昌潍独立团领导。政委岳拙园因重伤未愈,暂时不能随部队一起行动。
  -
  牛头镇全村投入抗战中
  -
  位于巨淀湖东岸的牛头镇是有名的红色堡垒村。马敬堂家经常有过往的抗日将士入住,他家是当地抗日的“首脑机关”。村中多数青壮年参加八支队转战外地后,小脚妇女们也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成为根据地支持抗日的骨干。牛头镇有127名烈士、62户一门数英的英雄家庭。
  -
  抗日将领常来居住 马敬堂家成“机关”
  牛头镇位于寿光西北部巨淀湖东岸,距县城17.5公里。为适应新的工作形势,中共寿光中心县委于1940年4月中旬在巨淀湖进行了改组,由清河地委书记景晓村、组织部长苏杰主持,在张家庄召开了寿光县委负责人会议,宣布李寿岭任寿光中心县委书记。
  1940年6月6日,寿光县首届国民参议会在牛头镇召开。会议历时三天,建立了寿光县抗日民主政府。
  寿光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寿光北部的六、七、八、九区及五、十区的一部分,驻地牛头镇。紧接着,职工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自卫团、儿童团等抗日救国组织纷纷建立起来。
  在抗日堡垒村牛头镇,有这样一个家庭:赵寄舟、杨国夫等一批抗日将领曾在此居住,让这个家不时成为领导当地抗日的“首脑机关”。在这个家庭六个子女中,有五位解放前参加革命。这就是马敬堂家。
  马敬堂是马保三的族弟,两人平时交往甚密。马敬堂与马保三两家同居一条南北巷中,一家在巷西,一家在巷东,只错一户是对门,开展革命活动十分方便,两家又处在村子的最北部,村北就是巨淀湖。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便于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同志们及时撤离、转移。马敬堂家建有东西厢房,便于组织活动。当年,渤海军区司令部、清河地区专署、寿光独立团司令部、寿光县委等都曾在这里办公。杨国夫司令夫妇有时住在央上村士绅徐本经家,有时住在北台头陈维荣家,更多的时候住在马敬堂家中的东厢房内。
  抗战时期,马敬堂把舍不得吃的鸡蛋送给杨司令和官兵吃,而杨司令也会把自己分的大米送给马敬堂。
  每次抗日将士到来,马敬堂总是严格保密,不泄露一丝消息;每次领导机关组织活动,马敬堂为他们站岗放哨;每次部队有情况紧急转移,马敬堂都是最后一个离开。
  -
  传情报做军装 小脚妇女成骨干
  牛头镇的青壮年多数参加八支队转战外地,妇女们便成为根据地支持抗日的骨干。在寿光县委的组织下,牛头镇建立了家庭被服厂,村里的妇女行动起来,为八路军缝制鞋袜衣被。
  她们发动根据地群众,或挖抗日沟、扒公路、割电线,或站岗放哨、传送情报,或筹集军粮、做军装军鞋,积极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
  妇女们还加入识字班,认字识字,学习革命道理,学唱革命歌曲,开展反缠足活动。她们自编自演了《缠足痛苦》小调:“缠小脚真不好,鬼子来了跑不了。缠小脚真痛苦,很多事情办不了……”
  带头放脚的马素苓、马素莲等青年妇女,提出“练好身体打鬼子”的口号,组织李俊凤等20多名小脚妇女,晚上在自家院子或场院里,偷偷地练习跑步。
  根据地的妇女被发动起来,到1940年冬,清水泊地区妇救会会员达到400多人,姊妹团500多人,妇女自卫团扩大到150多人。让我们记住这些为抗日做出贡献的普通女性的名字:马素苓、马素莲、马素云、马桂凤、马桂兰、马秀兰、马兰英、马兰玉……
  -
  湖畔走出担架连 跟随陈毅立战功
  1947年3月,寿光县老区的土地改革刚刚结束,广大贫苦农民还沉浸在拥有土地的喜悦中,国民党反动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开始了。3月中旬,巨淀湖畔的泊东、临湖两区遵照县委指示,组成200余人的担架队,由县武委会股长单连桂任队长。担架队到索镇集结,被整编为渤海担架队第二团第三连,全连123人。3月23日,担架连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跨过胶济铁路到达八陡镇,开始了历时9个月的南征北战。
  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陈毅司令员提出了“要用我们的双腿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能跑路就是胜利”的口号,部队经过几次轻装,战士身上只剩下枪支子弹和3天的米袋。担架连为了救护的需要也进行轻装,但仅就生活必备和担架而言,每个队员负荷也不下50多斤。部队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没白没黑地爬山越岭、钻山沟。每天行走100余里,腰酸腿痛不说,各人脚板上鼓起一个个血泡,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疼痛钻心。几天下来,有人血泡磨破,整个脚掌都发了炎;有人鞋底磨穿,一时无鞋可换,只得打着赤脚赶路。
  一个多月中,担架连跟随部队,凭着双腿把国民党的机械化部队拖了个七零八落,疲惫不堪。5月初,华东野战军主力将国民党的4万余人分割包围在青驼寺、孟良崮一带,陈毅司令员命令部队以极其迅速的动作,先攻青驼寺,后取孟良崮。
  战斗开始后,整个战地救护工作分作一、二、三道火线,担架连担负的是第二道火线的救护任务。他们奋不顾身救护解放军伤病员,出色地完成二线救护任务,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
  9个多月的随军转战,担架三连的足迹踏遍了齐鲁大地。全连有3人荣立一等功,7人荣立二等功,34人荣立三等功。“陈毅担架连”的名字被载入了军史。
  本期图片均由陈兴旺提供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