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4-23 18:06
昌乐 刘文安

走进崇山圣地(马进)

  走进崇山圣地
  马进
  金秋时节,为探访远古先祖的遗迹,我与文化局的朋友,怀着虔敬之情,走进昌乐崇山石祖林,拜谒了这方祭坛圣地。
  齐都故地蕴藏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去昌乐营丘镇崇山的路上,我的心里一直被一些东西感动着。因前不久听县领导介绍,考古专家来昌考察有重大发现。一是昌乐藏友收藏的骨刻文字系东夷人遗物,产生于龙山文化中晚期,比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尚早1000年。这意味着,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历史可能从此改写。二是发现巨石崇拜奇迹,崇山石祖不是天然形成,系人为雕琢加工而成。是父系氏族社会进入盛期、男性生殖崇拜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昌乐崇山原是一处“石祖林”,一方鲜为人知的祭坛圣地。
  专家的这些重大发现,真的令我们惊叹不已。同时也深感它的意义重大,非同一般。首先它填补了昌乐历史文化遗址没有遗物可观的空白。笔者常想,身为齐文化发祥地的昌乐大地,难道只给我们后人留下那片蜿蜒数公里的古营丘城廓残垣废墟,再也找不到古人留下来的遗物真迹了吗?还有昌乐戴家庄村西的剧县城遗址,当年这座西汉时期的重要城邑,北海国之都的剧县城是何等的辉煌,今天却给我们只留下了一个城顶子和高达8米的断崖层。然而,谁能想到,一个小小不起眼的崇山却填补了这项空白。是它,让我们真实地看到了4000年前祖先留下来的真迹实物。我想,它的意义如同当年昌乐发现蓝宝石一样的荣耀。不是吗,当年拴在牧羊老人烟荷包上的火石,后被地质专家无意发现,鉴定为1800万年前形成的稀世珍宝蓝宝石时,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惊喜和效益,至今我们不是还在享受着这份荣耀和它创造的巨大财富吗!
  它印证了昌乐这块齐都故地,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文化地位,而且蕴涵着无限神奇,沉淀着深厚积藏。记得四年前,县里为发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曾组织编纂《昌乐历史文化丛书》,笔者有幸参与《昌乐游记》的撰写,对昌乐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观进行过实地探访。当时我和宣传部的同志,漫不经心地走上崇山这座不起眼的小山时,一眼看到那根突兀而立的石柱子,处于好奇心情,围着它左看看,右看看,上下打量它,突觉它太像男性生殖之根的造型了。当时并不知是人工所为,只认为是大自然的产物,于是大家都一时沉浸在莫名的敬畏之中,深深惊叹天公绝伦的造化。又根据远古时代,古人就有以石柱喻为上苍赐予他们生命为象征加以崇拜的习俗,推测认为,每到节日,燃起篝火,全体部落的男女老幼围着石柱跳舞、祈祷和祝福,举行祭典仪式,朝它顶礼膜拜,被看作是关系他们氏族兴旺昌盛的一件神圣大事。鉴于这些推测猜想,笔者写了《崇山观石》一文,被编入《昌乐游记》一书,后又被《当代散文》转载。但是,没有想到专家的考证,确为我们当时的这些推想做出了破译和印证。我们打心里真诚地感谢这位考古大师的慧眼相识。应该说,崇林石祖实属世界奇迹,崇山祭坛圣地的发现,是考古史上的重大成果。
  崇山石祖是4000年前祖先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
  崇山,又名丛山,海拔177米,据旧志载:“隋书原称从角山,金史误以为聚角山。今曰崇山,上有庙,貌巍然。”位于昌乐阿陀东北两公里许,孝妇河以南三公里,相隔古营丘遗址约10公里,西北与孝文化源头之一的王裒院相隔5公里,与西南朝阳山同脉,北与姑母山遥相对望。一条由营丘镇通往潍坊市的公路恰好从它身边通过。
  那天我们到达崇山时已近中午。佇立山下,放眼望去,崇山给人的第一印象,如其说是一座山,还不如称它为一道岭。因它实在没有山的嶙峋峭拔之状,无陡峭之坡,无崎岖之路,更无险峻之峰。愈走近愈觉它是那么平缓、舒展,像少女的身姿,呈现着一种曲线美。视野又十分开阔,满山连绵的翠微,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净、从容和淡泊。整个山体植被极好,看不到裸露的山土,像铺了一层绿茸茸的地毯,如人工修剪般齐整。岭上几棵碗口粗细的刺槐,也疏密间隔有致,似人工栽植的。真没想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崇山,竟是一派恬静、祥和的田园景致,甚至连林中的鸟啼,听来也轻声细语,为寂静的山林平添了一份古朴典雅的神韵。
  我们首先瞻仰了崇山石祖。它拔地而起,屹立于西山坡中间一层平台的显要处。当我们站在它跟前,还是被它那造型独特的神态和魅力震住了。它高达4米,约两搂粗细,顶端龟头处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已有残缺和破损,看去却依然那样傲勃雄健,气度不凡,昂扬着一股阳刚之气。令人称绝的是,石祖西侧的背荫处,有道直上直下呈槽沟状的裂缝,形神逼真地酷似男性生殖器官那根勃起膨胀的筋脉。据专家考证,那是古人在当时还没有铁器的情况下,先用石斧将石柱凿上眼,后寨上木楔用水胀法经几道工序精雕细琢而成。据考,那道裂纹居然与4500年前的古埃及金字塔上的纹理十分相似。
  我肃然默立于它面前,陡觉这不是昌乐的先祖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和艺术吗!而且历经沧桑的年代又是那样久远,一立就是4000年。然而,它虽被岁月时光磨砺了数千年,却依然气宇轩昂地耸立在我们面前,这不是古人创造的历史奇迹和辉煌吗!正是它这种历史的原生态状,似乎也让我们穿过岁月的烟云,触摸到数千年前,我们祖先跳动的脉膊和消失了数千年的那一段时光了。于是当我再次凝神注目时,觉得它已经不是一般自然属性的普通顽石,而是数千年前就经祖先心血的倾注,精神的浇灌,已经成为附着先祖灵魂的一尊具有生命和灵性的圣物了。想到这里,心中不由掠过一阵惊悸和心灵的震撼。甚至觉得再用手随便地去触摸它,那是对神圣的一种亵渎了。因为,它实在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真正的神奇和不朽。
  崇山石祖在令我们为之感动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奥秘和疑窦,不禁令我心弛神往,浮想联翩。先是石祖的来历。既然它是先祖人工而为,那么是用崇山之石就地打磨加工的,还是用他山之石时先雕琢而成后,再一一移立到崇山上来的呢?再说,当时还没有起重机,古人是怎么把重达数10吨的石雕树立起来的,又是千年不倒?再石祖所用之石很是特别。随便拣块掂掂,都沉得压手,像一块铁矿石。仔细审视,又似不像,皆青质黑章,间杂白斑,周身布满黑色颗粒,大者如炭渣,小者如芝麻,或方或圆。用指抠抠,皆坚硬无比,宛若镶在上面的粒粒宝石花。据说这种石头,只有崇山才有。究竟什么石?不得而知。
  由石祖形成的年代联想到昌乐的历史。上溯千年之前,昌乐还是宋代,两千年前,则是汉代,三千年前,才到西周初年,正是太公始封于齐的年代。专家考证石祖形成在4000年以上。那么4000多年前,是昌乐的哪个先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又是哪个先祖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建立了这处“石祖林”,为后人创造了这令人瞩目的人文奇观?是父系氏族东夷首领爽鸠氏?还是尧舜年代的季萴氏?或是夏禹时代的逄伯陵?我想,这是历史留给昌乐后人的一个待解之谜,还得请教于专家的破译和诠释。
  崇山石祖林原是一方秘藏惊世的祭坛圣地
  我们满怀虔敬之情拜谒了石祖后,又围着山坡盘桓了许久。边寻觅着古人的踪迹,边想像着数千年来在它身边发生的一切。原来,整个崇山漫山遍野到处散布着一些残缺不全的石头,或立,或倾,或蹲,或卧,全都裸露在山体上,隐蔽在草丛间。这就是专家所说的“石祖林”了。看去这些石块周身光滑,都像被打磨过的一些断柱或建筑构件的碎块。紧靠石祖的西南处,竖着一段高约一米的断柱,像是被栏腰斩断的,头顶那半截不知身在何处,根部可能深埋地下。在石祖北面不远处,也有块残损的石头,状若古时将军的头盔,圆滑浑厚的顶端明显地留有雕琢的痕迹。在后山坡又有一块倾歪的断柱,磨盘粗细,也有石斧相加的痕迹。听山上一位牧羊老人说,这截断柱原在前山坡,不知何人何故将它搬到后山坡来。像这样的石柱过去山上到处都是,如今已剩下的不多了。
  望着这满山野大大小小歪着、立着、趴着、跪着的石头,心中不禁产生阵阵的惊叹。觉得它们身上好像仍然带着往日的气息,在向人们作着一种生命的暗示,让你不由得感到,原来整个崇山就是一片有灵魂的圣地,这里的一切,原本都是活着的需要呵护的生命啊!
  山上那位牧羊老人还朝南指着说,那里早年有座古神庙,很气派,庙前有牌坊大门,庙后有大雄宝殿,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送子娘娘等诸神灵。可惜民国时被鬼子一把火烧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九日为崇山香火会,虽历经兴衰,却至今香火不断,每到节日仍有不少乡民从四方八方赶来祭拜。
  顺着老人所指方向,我们穿过一个埠顶,下到山的南坡,在一块平坦低洼处,果然发现一块残碑底座,一堆砖瓦碎片,都已磨损得无角无棱,看去年代很久远了。在一片废墟周围,仍残存着人们祭祀的香火痕迹。大概这里就是志书记载的崇山古神庙遗址了。至于神庙建于何朝何代,已无从考证,但它无疑成为崇山自古就是一方祭坛圣地的历史见证。
  正如专家所发现的,整个崇山原是一处远古时代的“石祖林”,一方古人瞻仰的祭台遗址,只因经历4000年的风雨,祭台昔日的辉煌与壮美,我们也只能从仅剩的崇林石祖的遗迹中略见一斑,从这些断柱残石的废墟中去感受感悟了。我想,我们的祖先在经历了漫长的蒙昧与野蛮阶段后,才步履维艰地进入了相对文化开化的时期。从这一点上说,生殖崇拜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关系到他们氏族生死存亡、昌盛发达的头等大事。所以将石柱喻为上苍赐予他们生命的象征加以崇拜,完全在情理之中。甚至以致后来形成直至如今还保留下来的婚葬嫁娶等民间各种民俗仪式或许都有直接关系。
  据考,古人的生殖崇拜即也是对祖宗的崇拜。如古人把男祖先和女祖先称为“祖”和“妣”,实际最初的“祖”和“妣”分别为男女生殖器官的象征。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人的观念中,把对生殖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看作是一回事。在父系氏族社会中,他们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延承下来的群体,这个群体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就是祈盼人丁兴旺,昌盛绵绵,世代相传,以至成为根深蒂固的传统。为将这一传统世代传递下去,古人选一方风水胜地,作为祭祖敬祖的活动中心,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历代都被看作为一件神圣而崇高的信仰。崇山就是被先祖选作祭台的一方圣地。由此我想到,至今一年一度的我国黄帝陵祭祖,连海外的炎黄子孙都纷至沓来拜祭,是否就是古时这种祭祖、祈祷和祝福活动的延续。正是这种延续的力量,才使中华文明5000年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甚至觉得我们国人的生殖能力如此之强,在全世界人口中,平均五人就有一个中国人,我想与先祖从数千年前传承下来的这种敬仰祖宗,关爱生命,崇尚人性的世俗传统是否也有些关联呢!
  既然崇山自古就是一方祭坛圣地,也让我遥想到,远古时期的唐尧、虞舜和夏禹等帝王领袖是否也曾来此祭祀过?还有三千年前,齐国开国之君姜太公所以把始封之地首选在昌乐营丘故地,是否也与这方当时的文化盛区、东夷人敬仰的祭坛圣地有关联?因古营丘遗址离崇山祭台遗址不足10公里。以至孤竹国君子伯夷和叔齐,汉时的北海国相孔融,魏孝子王裒,逄萌、淳于髡、徐干等昌乐历史上的先贤名流,是否都在崇山留下过他们的身影和足迹?我想也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个古老的谜。
  当离开崇山再回首时,我们依然仰望到一片璀璨。它的人文精神,它的博大深邃,它的圣洁壮美,早在数千年前,就被先祖镌刻在这座赋予了灵魂和生命的山上,渗透在昌乐这方齐文化发祥地的沃土里。它不愧是昌乐历史最悠久的圣山,一方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圣地。崇山石祖林遗迹,是昌乐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先祖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神奇瑰丽的崇山,必将以天机独运的风姿和魅力,同火山口、蓝宝石一样,卓然于世界奇观之林,成为昌乐得天独厚的旅游和考古文化资源。
  2008.12.4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马进文集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