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19 14:31
鄌郚总编

凤凰台的烽火记忆

  凤凰台的烽火记忆
  20世纪早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三十年代,日寇铁蹄蹂躏中华,刀光剑影,烽火连天。寿光台头一带成为寿光、广饶两县红色革命中心,凤凰台成为革命源起地,台南的村庄叫南台头,褚方珍与其胞弟褚方玉、褚方塘被誉为“褚氏三英”;北台头村的陈少卿、陈增光、陈纪明人称“陈氏三杰”,和马保三发动并领导了八支队起义;北洋头村的侯荫南与侯连三合称“侯氏双雄”。他们带领台头的村民与日寇殊死搏斗,那段烽火记忆刻下他们不朽的名字。
  回到家乡点燃革命圣火
  凤凰台,是一处自龙山文化一直延续至今的重要文化遗址,是寿光先民因祖先图腾崇拜而留下的历史遗迹。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留存了历史记忆,成为著名的人文地标。凤凰台北边就是方圆几十里的巨淀湖,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沼泽大湖,驰誉全国的“牛头镇八支队武装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八支队是一支铁军,全程参与了中国革命的著名战役,把山东大汉的铁血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寿光西北乡人的风骨神采傲然绽放在白山黑水,大江南北。
  加入革命队伍 毁神像办学校
  褚方珍(1892-1939),字宝斋,号燕山,出生于寿光南台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有两个弟弟,二弟褚方玉,三弟褚方塘。褚方玉长得粗壮有力,自幼习武,人送诨名褚二彪悍。褚方塘幼年在崔家庄上过一年高小,因匪患辍学。其父褚廷武是老实厚敦的农民,祖辈与穷困饥饿伴依而生。
  褚方珍青少年时代正处于国事日非、外侮日亟的年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胜利,“五四”运动的兴起,激发了他寻求人生新路的决心,他毅然辞别家乡亲人,去东北投考沈阳警察学校,立志学到本领,以救国难,报效祖国。后因经济困难弃学回家。
  褚方珍回家后,跟张家庄村的张玉山相识。张玉山幼时曾在南台头村的凤台初级学堂读书。1916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他目睹反动政府的黑暗腐朽、军阀混战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制度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组织本班同学组建了一个进步团体“青年互助社”,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张玉山在学校不幸得了肺结核,坚持完成学业后带病回到家乡,把他在济南所学习、接受到的新思想带回到了家乡寿光。
  受张玉山的进步思想影响,褚方珍跟张玉山联系越来越密切。张玉山先在本村对旧私塾进行改造,办起新式学校,并以此为阵地发展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褚方珍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加入革命队伍。褚方珍将凤凰台上庙里的泥胎像扒掉,在台上利用庙产筹办了凤台高小和平民学校,与崔家庄的双凤学校,王高街的凤鸣学校遥相呼应,培养造就了不少革命骨干人物。
  1924年秋,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中共寿广支部成立,张玉山任支部书记,发展了褚方珍、陈文胜、陈坤山、陈炳军、侯树胜入党。在革命斗争中,两人来往密切,志同道合,结为生死与共的战友。
  创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广招学员
  1925年春,褚方珍克服种种困难,在南台头创办了农民夜校。他走门串户,广招学员,一面教学文化,一面宣传革命道理。此前,他的三弟褚方塘在远离家乡的黄县兰家口给商家当机械制造学徒工,饱受老板欺凌折磨,使他在少年时代就懂得了什么是压迫剥削,看清了社会之黑暗,萌发了铲平人间不平的思想。
  学习机械制造,为褚方塘后来在兵工厂造枪械、手榴弹打下了基础。褚方珍办农民夜校时,褚方塘学徒将满,褚方珍特意从黄县把他叫回参加农民夜校学习。褚方塘从小聪颖好学,善于思考,加之上过几年小学,当过学徒,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心领神会。褚方珍办校期间,先后发展褚方玉、褚方塘以及张连奎、段九治等入党;并发展褚景塘、褚方普、张法先、于正贤等人入团。
  根据上级指示,寿、广支部分设,建立寿光党支部后,褚方珍成为南北台头、南北洋头一带的党员骨干和群众领袖。同年,他担任了凤台小学校长,并在南北台头等地建立了党团组织。
  褚方塘在哥哥的带领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积极倡导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主动做长辈老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妻子和两个妻妹及长兄的两个女儿放成天足,在妇女中影响很大。
  褚方玉也追随大哥参加革命,他担任南台头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一边随父亲给人打短工、扛觅汉,赚点收入供给大哥褚方珍求学;一边配合大哥做了许多革命工作。为掩护党的会议,褚方玉带领家人在堂屋屋下挖了3米宽5米长的地下室,有情况时从与西邻褚方谱的屋山夹道出口避敌。
  褚方玉家南屋是县委的机要室,省委奖给寿光的发报机只有褚方玉有权用也会用。第一任县委书记张玉山遗留下的唯一一台油印机也由褚方玉保管使用,这部资深油印机来历悠悠,意义不凡,是山东省委发给寿光县委的,也是全省共产党屈指可数的财富。危急时刻,崔家庄共产党员李梦先的老娘冒命隐藏下来,是宣传革命的头号工具。这也是褚方玉后来随八支队转战鲁中时,能干鲁中情报站站长并取得赫赫战功的起因。
  武功很好会点穴,引导团员学马列
  1926年,褚方珍作为寿光县的代表,出席了中共山东省地执委在济南召开的农运工作代表会和国民党在长清召开的农民代表会,并被任命为省农民运动特派员。这一年,他被选为中共寿光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与张玉山、马保三奔走于寿北地区,宣传组织民众,积极发展党的力量,巩固扩大统一战线,领导参加农民运动。
  1926年11月,褚方珍根据山东省地执委指示,被县地执委派去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与陶铸、许光达、宋时轮成为同学。“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褚方珍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狱中党组织秘密领导下,他巧施智谋,对敌人展开了英勇斗争。
  据同他一块被捕入狱的广饶县党员延安吉回忆:“褚方珍是个很好的同志。有一次,特委写给狱外党组织的一封信,被一个冒充犯人的密探骗去交给了看守。可巧,这个看守早已被我们争取,把信又交给了我们,并要求我们及早将这个密探处置了。地下党组织利用早上放风机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挑选八人组成敢死队完成这项任务。褚方珍知道后,要求组织上派人掩护由他自己完成这项任务。特委同意了他的要求。第二天早上,监狱放风时,褚方珍挤在人群里,靠近了那个密探,找了个茬口就同那家伙吵起来,并凑上去打了他一耳光,两人就扭在一起。我们八个同志前前后后把他俩围在当中,只见褚方珍一指头就把那家伙捅倒在地。看守们听到吵闹声围过来,一看地上躺着个人,就抡起棍子乱打。我们在旁边还假装着说:‘不行,打死人可不行啊!他们却说:‘假的!他是装的!’还是一个劲地乱打。其实,这家伙早已被褚方珍捅死了。事后大家才知道褚方珍武功很好,会点穴。”
  1927年4月,褚方塘任共青团寿光地执委委员,7月恢复为寿光团县委,褚方玉、褚方塘都是团县委委员;1929年4月至1931年秋,褚方塘接替赵一萍任共青团寿光县委书记。这期间,褚方塘积极组织进步青年配合党组织进行革命活动,先后在许多村庄建立了团支部,全县发展团员二百多人。
  北伐战争开始后,他组织青年团员在寿光各地张贴“打倒北洋军阀,欢迎革命军”“取消苛捐杂税”等标语,为推动本地的革命斗争起了很大作用。
  褚方塘引导团员学习马列理论,广泛阅读进步书刊《向导》《中国青年》,讨论斗争前途蔚然成风,寿光团的活动蓬蓬勃勃,带动了昌乐、益都团的工作迅猛发展。
  不幸被捕与敌斗智斗勇
  1928年,褚方珍出狱后,即回山东与省委取得联系。不久,仍返回寿光开展党的工作。此时,国共合作在寿光已开始破裂,革命形势趋向恶化。上级为适应革命需要,提出部分同志撤离本地,部分同志留下坚持斗争的决定,褚方珍毅然留下。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他机智灵活,在各阶层群众的掩护下,为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保护革命同志做了大量工作。
  辗转送交捐款 赤身逃出监所
  1931年12月,寿光县委进行改组,褚方珍担任县委书记。这期间,他具体领导了寿广边界群众,反对豪绅武装耕作团的斗争。
  在寿、广两县边界地区,先前有荒地2000余亩,后被贫苦农民垦成熟地。当地豪绅看到眼红,便与官府勾结,征夫雇役,组织武装,名曰“耕作团”,妄图霸占农民这片土地。县委在褚方珍的领导下,一面派人组织农民开展保地斗争,反对豪绅;一面派人打入耕作团内部,伺机夺其武器,准备武装斗争。由于县委做了大量工作,反动豪绅恶霸的阴谋未能得逞。
  次年2月,省委书记胡萍舟到寿光巡视,住在褚方珍家,具体指导了反耕作团的斗争,在南台头村指导成立了寿光中心县委(辖寿、潍、广、益四县),褚方珍任中心县委书记。
  1932年4月,褚方珍在张书忱家召开县委会议,积极推荐农民党员张用之任县委书记,自己改任县委委员,陈纪明当选为县委委员。7月,为支援苏区反围剿斗争,寿光县委发动全体党员为“山东号飞机”募捐200块现大洋,由褚方珍送交省委。此时,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人,省委遭严重破坏,整个山东被白色恐怖所笼罩。褚方珍带上年仅十几岁的儿子作掩护,冒着被捕的危险去济南,但是未找到省委,便长途跋涉,改途胶东,辗转青岛,几个月后,才将200元捐款安全送交省委。对此,省委负责人对褚方珍给予很高的评价:“褚方珍非常忠诚老实,克服千难万险将钱交给省委。”
  1932年8月4日,博兴暴动失败,全省陷入白色恐怖之中。由于叛徒出卖,寿光县委遭破坏,县委书记张用之被捕。褚方珍因公事匿于济南幸免。寿光参加博兴暴动的褚方玉等也被捕入狱,当时是出了叛徒,同村一个认识褚方玉的人为了钱指认他,国民党县党部派兵抓了他。
  为此,褚方玉发誓出狱后一定收拾此人,这个人吓得逃到东北。后来,狱中的褚方玉瞅准看守交班的机会,将衣服挂在支架上,赤身逃出了监所,不顾天寒地冻一路狂奔,尽管路上蒺藜、蜀黍将他的脚划得鲜血淋漓,但他又恢复了自由,如出笼之鸟,投入到凶险而光荣的革命洪流之中。
  狱中化名李瑞之,联络难友进行绝食斗争
  1933年春,褚方珍奉省委之命秘密返回寿光,来到台头,当晚便召开了由陈纪明、褚景塘二人参加的紧急会议,研究今后的斗争策略。要求陈纪明在县委遭破坏的情况下,抓紧物色骨干力量,勇挑革命重担,继续开展斗争,使寿光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不至于群龙无首。
  面对敌人加紧对党团员搜捕的险恶局面,会议要求同志们提高警惕,防止被捕,万一被捕,决不能供出自己的同志。会后,褚方珍未做停留,连夜匆匆返回省委,继续活动于济南、青岛等地。陈纪明肩负褚方珍重托回到北台头,立即召集陈少卿、陈增光研究如何在非常时期存续革命火种,坚持党的事业问题。
  1933年,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投敌,山东各地党组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寿光县较为严重,有许多党员骨干被捕。褚方珍和褚方塘及侄子褚文亮在青岛崂山一起被捕。褚方塘在狱中受尽酷刑,遍体鳞伤,他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义正辞严地痛斥敌人,敌人恼羞成怒,一再咆哮嚎叫,说他是死硬分子,顽固不化,给他带上了重镣。
  进监狱后,褚方塘以牢房作战场,英勇顽强地同敌人作斗争,在青岛监狱里,他化名李瑞之,首先同本牢房的共产党员郇肇纪(山东省纪委原副书记、已病故)等同志组成党小组,面对敌人残酷虐待政治犯的暴刑,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利用放风机会,秘密传递消息,联络各牢房难友统一行动,进行绝食斗争。
  绝食斗争进行到第6天,迫使敌人答应了一些条件,取得了绝食斗争的初步胜利,褚方塘是这次绝食斗争的领导人之一。
  后来,褚方塘被解往济南省监狱,在这里也组织进行了一次绝食斗争。此时,敌人才搞清李瑞之就是褚方塘。
  兄弟俩先后获释,接到任务奔赴新岗位
  1937年国共合作。国民党释放政治犯,褚方珍和三弟褚方塘被无条件释放。褚方珍出狱后,接到省委通知,未来得及吊唁双亲骨灵,忍受着极大悲痛辞别家乡,立即赶往淄川,成立淄博工人支队并任队长。
  褚方塘被释放时,斩钉截铁地说:“要我出狱可以,第一,要宣布无罪释放;第二,你们有枪不抗日,把枪给我抗日,否则我不出狱,我要把牢底坐穿。”敌人无奈,就将褚方塘解往寿光监狱。
  面对这位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敌人恐惧无奈,始终未敢将他的重镣摘掉。后来,敌人通知家属探监,想借助骨肉之情让他出狱。他的爱人张兰芝带大女儿褚兰芳二女儿褚建峰到监狱探望时,监狱长说:“不是我们不放,是他实在太固执,不愿出去,你们可要好好劝劝他。”兰芝见丈夫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和孩子放声痛哭。褚方塘安慰她:“不要这样,我不要紧,他们不敢把我怎么样。”
  敌人以为在本地,只要老婆孩子一哭闹就解决了。但他们没想到,褚方塘仍是那么坚强,不断地怒斥敌人投降卖国捕杀共产党人的罪行。其后,王云生、马保三、褚方玉等去探望时,秘密告诉他,需要他出狱准备武装起义,褚方塘才于1937年9月出狱,他是寿光被捕人员中出狱最晚的一个。
  黑铁山起义中舍生忘死
  褚方珍率工人支队参加了1937年12月26日黑铁山起义,唱着《黑铁山起义歌》打响了鲁中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他先后经历过三次比较著名的战役,后来跟随山东纵队四支队先后将抗日烽火烧到了张店、长山、临淄、博山、莱芜等地。褚方玉被编入八支队一中队随军征战,曾任鲁中情报站站长。褚方塘先后任八支队后勤处军需科长、处长等职,积极筹备粮草,发展生产力。
  身先士卒中弹 带动参军热潮
  褚方珍率工人支队参加1937年12月26日黑铁山起义,唱着《黑铁山起义歌》打响了鲁中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他先后经历过三次比较著名的战役:一是夜袭长山城,二是夜袭小清河,三是血战白云山。后来,他跟随廖容标与俎徕山起义部队,组成山东纵队四支队,先后将抗日烽火烧到了张店、长山、临淄、博山、莱芜等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中。
  1939年10月,褚方珍所在的部队在博山地区遭到日本鬼子合围,在这紧要关头,褚方珍舍生忘死,在带领机枪连掩护大部队撤退时,阻击两个中队的日寇,并给敌人以重创,但是敌人的92式步兵炮火力太猛,该炮是日军武器装备中一种非常优秀的武器,号称“一寸短,一寸险”,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种堪称“理想”的步兵营支援武器,非常适合在复杂地形上使用,在这次博山山地合围战中,火力准确、猛烈。褚方珍身先士卒,机枪手中弹后,他一把抓起机枪朝鬼子射出一串串复仇的子弹,但是不幸被弹片击中,仰跌在战场上,壮烈牺牲,时年47岁。
  其后,褚方珍埋骨于黑铁山烈士陵园,与苍松长伴,同大地千古。
  正当抗日战场需要褚方珍这位文武兼修儒将立勋的关头,他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噩耗传到凤台故里,乡亲们悲从中来;同志者胆从心生,脱下长衫的教员、凤台毕业的学生、从地里走出的热血青年……凤凰台周围各村出现了参军潮,纷纷从军参加回寿光扩军的八支队,以及在邢家茅坨成立的寿光独立营。
  褚方珍的亲戚段桂香、张需儒、张宗儒、张教儒等人毅然走向革命道路,继续褚方珍的未竟事业。
  褚方玉多方扩军,北台头村成动参模范村
  褚方玉被编入八支队一中队,他随军征战,曾任鲁中情报站站长。
  因褚氏三英在故乡寿光深负人望,褚方玉负责扩军工作,光亲戚就有十多人被动员参军,后来大部分牺牲了;八支队东征到黄县后,还组织600多名寿光青年徒步到黄山馆参加八支队。1939年马保三司令指挥八支队在临朐五井打了著名的莲花山战斗后,又有一千多名寿光青年徒步越过胶济铁路参加八支队。
  1940年10月底,八支队已改编为山东纵队一支队,部队缺员很大,首长考虑到褚氏三英在寿光六区台头一带号召力大很有人望,决定由褚方玉带领扩军工作团回乡扩军,有志青年纷纷响应,出现了很多动参模范村,北台头村就是其中一个。北台头村党组织建立较早,群众基础很好,对扩军极为有利。
  扩军工作团分成若干工作队,深入各村开展工作,北台头村的动参工作由褚方玉负责。他的老家南台头村与北台头村相距不远,为便于工作,他干脆住在北台头村党支部书记陈家吉家。不久,村党支部在陈家吉家召开全体委员会议,研究部署动参工作。褚方玉首先将这次扩军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后,大家共同分析了形势,研究了动参计划。支部会议决定:支部委员首先分头做好部分进步青年的思想发动工作,把他们作为动参的骨干对象;之后,召开村民大会和动参对象会,公开动员全村青年报名参军。
  会后,支部委员按照分工,深入重点户,谈形势,讲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对动参对象及其家属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重点宣传发动,已有一批进步青年要求报名参军。扩军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根据动参工作的进展情况,随即决定,召开一次全体村民动参大会,全村总动员,掀起报名参军的热潮。
  11月中旬,村西头小土坡前,北台头村全体村民动参大会隆重召开了,全村老少一起参加会议。会上,褚方玉、陈家吉及村青救会的负责人分别讲话,号召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参加自己的队伍,抗日救国。
  抗日战士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村民,有的进步青年带头喊起口号,会场上群情振奋,动员参军的骨干青年当场站出来要求报名参军,许多青年也纷纷响应。
  褚方塘筹备粮草,生产制造能力得以发展
  11月底,正式报名参军开始。一时,北台头村出现了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场面。经报名、审查,最后批准43名青年参军。
  扩军工作队决定将人员编成一个新兵连,因参军青年全部姓陈,故暂定名“陈家连”,陈家吉为连长,褚方玉为指导员,陈怀宝为副连长,陈善南为文化教员。
  “陈家连”组建后,集体统一行动,首先组织新兵学文化、讲形势,学习简单的军事知识,进行初步的军事训练。同时还到周边村庄进行宣传抗日,动员青年参军。
  翌年农历正月初八,“陈家连”告别父老,毅然奔赴抗日前线。他们日夜兼程,行程三百多里,七天后到达莱芜金水河,编入山东纵队一支队。
  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部队派褚方玉负责锄奸工作,褚方玉武功在身,无私无畏,常用霹雳手段让敌人闻风丧胆。
  褚方塘出狱后,和褚方玉等战友立即投入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成立后,他任供给处军需科长,为筹备部队粮草费尽周折。
  1939年,八支队转战鲁中南一带,褚方塘先后任八支队后勤处军需科长、处长,整编后任山东纵队鲁南兵工厂政委等职。期间,因他工作成绩显著,山东部队曾编印过一本名为《模范共产党员褚方塘》的小册子在全省部队学习,表彰褚方塘带领鲁南兵工厂克服千难万险,生产能力得到很大发展。产品种类和产量也有较大增加。弹药生产不仅制造各种子弹,还能制造各种炮弹和烈性炸药;武器生产不仅能制造各种地雷、手榴弹,还能批量生产步枪、机枪和大口径迫击炮。
  1943年5月,在临沂沂水,褚方塘带领12个同志深入虎穴,到日寇据点内做分化瓦解伪军的工作时,被日本兵发现,一场厮杀后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7岁。
  1943年夏天,褚方塘夫人张兰芝一路要饭到鲁南寻夫,一天傍晚过队伍时,褚夫人拦下一位骑马的领导打听褚方塘,得知丈夫已牺牲。后来,组织安排张兰芝到桓台后方干地方工作。
  陈氏三杰中兴寿光革命
  在“褚氏三英”的引领下,“陈氏三杰”陈少卿、陈增光、陈纪明于革命最危难之时,砥柱中流,接踵而至成为寿光革命的组织者,在寿光、广饶两县进行革命活动,他们为革命不畏艰险,日夜操劳,成为寿光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遭到敌人疯狂追捕。
  重建党支部 发展新党员
  陈少卿、陈增光、陈纪明在北台头村是近服同辈兄弟,少小无猜。陈少卿原名陈华章,陈纪明又名陈梅五,陈增光又名李杰。抗战初期,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组织抗日队伍,得到了台头红六区及寿光西北乡乡亲们的鼎力相助。
  陈少卿在高小读书时,褚景塘在县中读书,二人因邻村关系常有来往,陈少卿与褚景塘逐渐结为密友。在褚景塘的影响下,陈少卿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提高了政治觉悟。毕业回家后,经常和褚景塘一起受褚方珍的教诲,先后担任中共六区(今台头镇、卧铺乡一带)区委宣传委员和区委书记。他曾在马家庄、北台头以教学为公开职业,借此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团组织。
  陈纪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敌人以残暴的手段破坏革命组织,屠杀逮捕共产党人,他采取多种策略与敌人周旋,为当地革命斗争保存了力量。
  1927年3月,团省委袁果同志指导寿光县团委第一届委员会在“双凤小学”成立,陈纪明是当时的6个团县委委员之一。同年6月,陈纪明按照寿光县委的指示,将党的关系转回北台头村,成立北台头党支部并担任书记。
  1932年6月,县中党支部书记陈增光、团县委书记陈少卿按照县委书记褚方珍的指示,回到北台头,重建党支部,并在此发展了大批党员。陈少卿兼任六区区委书记。
  在上世纪30年代初,山东革命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省委连遭破坏,寿光在省委工作的王云生、李文、马保三、褚方珍等相继入狱。新任县委书记张用之及张子明、褚方玉等骨干相继被捕。
  面对这种形势,陈少卿、陈纪明和陈增光利用靠近广饶的地理优势,在两县进行革命活动,白天他们到村北巨淀湖的芦苇丛中隐蔽起来,夜晚再潜回家乡开展党活动。
  陈少卿避敌有术,以教学为掩护组织领导抗日
  “陈氏三杰”为革命不畏艰险,日夜操劳,成为寿光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遭到敌人疯狂追捕。
  1933年初秋的一天,陈少卿与陈纪明、陈增光正在北台头陈少卿家偏房内研究对敌斗争,突然被敌人包围,在群众掩护下机智突围,进入巨淀湖隐蔽一个多月,最后被迫转移到外地。转移之前,陈增光来到南洋头村,把未暴露身份的学校教员王文介和县中党员侯连三、侯荫南组成一个党小组,由王文介任组长,坚持秘密斗争。
  1934年8月,陈少卿、陈增光、陈纪明等潜回寿光后,恢复和重新建立寿光的党团组织。陈少卿领导了县中进步学生驱逐反动校长赵渐逵的斗争,迫使国民党县政府撤去他的校长职务,取得斗争的胜利。
  为早日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1936年5月,陈少卿以报考记者为名,到达济南。省委书记黎玉接见了他,并指示可以临时组建县工委。按照省委指示,陈少卿回到寿光,同陈纪明、陈耀三一起,到寿光各地开展党组织的重建工作。
  1936年8月,在济南乡村师范读书的学生、共产党员朱春和(原王高镇巨家庄人)奉省委书记黎玉指示,到寿光指导建立寿光工委。不久,中共寿光县委正式建立。到1936年8月中共寿光工委在北台头小学成立时,全县党员有100余名。这是声振齐鲁大地的八支队武装起义的核心力量。
  县委在北台头村成立后,敌人就把该村作为进攻重点。陈少卿、陈纪明、陈增光商讨后,认为不能被动挨打,坐以待毙。于是他们组织人员,成立“北台头自卫团”,陈恩平、陈家吉、陈展兴等十多名热血青年率先响应号召,报名参加。“自卫团”成立后,他们自制大刀、长矛,斗日寇,除汉奸,清土豪……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陈少卿、陈纪明、陈增光分别到张家庄、牛头镇村、马家庄,以教学为掩护组织领导抗日运动。同时,他们还组织师生和“北台头自卫团”利用夜间书写大量标语,贴在周围数十公里沿途的树上、碑上以及路边捆好的高粱棵上,鼓舞了群众,震慑了敌人,为起义营造了舆论氛围。
  北台头村组建抗日武装,收集枪支举办训练班
  “七七事变”后,日寇如狼似虎般向山东内地侵蚀。10月下旬,省委负责人林浩在博山召开各地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寿光县委派出张文通参加。会后,张文通连夜赶到北台头村,向县委书记陈少卿汇报了省委紧急会议精神。县委立即在北台头小学召开县委会议,会议除决定组织武装准备起义外,还选出新县委,由陈少卿同志连任县委书记。然后张文通和陈少卿到牛头镇村找到马保三具体商讨。
  11月上旬的一天,寿光县委负责人“陈氏三杰”在牛头镇马保三家中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会场设在马保三家中,决定在全县发动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集结地在巨淀湖畔的牛头镇,部队番号定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会议对起义集结的时间、军旗、联络暗号等事宜商定初步方案,推选马保三为总指挥,随后成立“八支队军政委员会”。
  同时,陈少卿命令北洋头、王高等村庄组建的抗日武装按时赶到牛头镇。而他从侄子陈贵堂家中牵出一匹马,驮上县委的油印机等物品,带上大刀、长矛等武器,率领“北台头自卫团”等抗日武装,连夜赶往牛头镇村。
  以陈纪明为指导员的五中队以及其他各中队都按时赶到了牛头镇村,与马保三会合。人人佩戴红袖章,列队完毕,陈少卿以县委书记的身份宣布“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正式成立。
  马保三和陈少卿面对抗日武装力量人多枪少,装备不足的现状,千方百计搞枪成了起义前的首要大事。
  他们动员亲戚交出家中的藏枪和子弹支援八支队;同时,以“国术馆”“同乐会”为基础举办了80多人参加的抗日青年训练班,收集到一批闲散在民间的枪支、弹药、大刀、长矛等武器;9月,寿光县委乘国民党县政府扩编预备队之际,以卖兵的方式加入县警备队作兵运工作,并将卖兵所得的700块现大洋用作筹建抗日武装经费,为建立抗日武装打下了基础。从国民党小清河水上警察部队夺取了一门大炮和许多枪支;智取了朱家庄子朱子芹(朱老六)的地方武装,获枪支60余支,并成功说服南河乡乡农学校校长马冠三加入到了抗日队伍中。
  收降土匪成功策反同学
  八支队起义后,陈增光先后任八支队秘书科长、联络科长,机炮大队政治指导员,在县中同学中威信极高。他与师弟李梅生组织进步同学开展罢课斗争,发动青年学生开展抵制日货群众运动,成立“寿光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创办《大众报》,为发动全民抗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少卿被组织安排前往延安马列学院脱产学习,思想政治觉悟得到很大提升。陈增光化名李杰,多处辗转英勇灭敌。
  县中结义李梅生 龙口起义立大功
  八支队起义后,陈增光先后任八支队秘书科长、联络科长,机炮大队政治指导员。因他在1931年秋接替褚景塘担任中共寿光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在县中同学中威信极高。师弟李梅生思想进步,与陈增光过从甚密,志同道合。他们组织进步同学开展了反对封建约束和奴化教育的罢课斗争,发动青年学生开展了抵制日本货的群众运动,在县立中学成立了“寿光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并以后援会的名义创办了《大众报》,陆续刊登报道抗日救亡组织的活动情况,为发动全民抗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学生领袖,陈增光急公好义,慷慨大方,尽管家境一般,同学有难倾囊相助,与赵修德、李建梓、李梅生等大批同学在学运中互相激励,结下了真挚友谊。
  1938年5月,八支队挺进胶东,占领黄县,马保三司令入住黄山馆。黄县龙口镇设有英国管辖的海关,日军尚未占领。龙口有两部分武装,一是200多人的保安大队,队长李梅生。一部分是海关水上警察,有四五十人,武器精良,弹药充足,队长纪永芳。陈增光把掌握到的这一情况告诉了马保三。马司令安排陈增光、赵修德、李建梓、陈迈千等县中同学磋商了策反方案。同学们商定,再做工作,扩大同盟,择机起义。
  6月上旬,陈增光、赵修德、李建梓、陈迈千借端午节之机,赴龙口拜访李梅生。李梅生请来纪永芳夫妇前来做客,大家开诚布公,李梅生、纪永芳当即表示参加八支队,率部起义。八支队五大队在队长陈纪明的带领下开进龙口,以作策应,以防不测。少数彷徨分子慑于五大队的赳赳威严,不敢反抗。李梅生、纪永芳一声号令下全部起义。起义部队带来200多只钢枪和两挺英式机枪,英式步枪36支,子弹40多箱,一下改善了八支队的装备,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对这帮县中同学在紧要关头识大体顾大局的义举,马保三大加赞赏。
  陈少卿赴延安学习,聆听革命前辈授课讲座
  1938年底,中央决定将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建为山东分局,并派张经武等率领一批干部来到鲁中,筹建八路军山东纵队。
  1938年12月中旬,山东省委调八支队到沂蒙开辟鲁中南抗日根据地。因清河区北部县区地方党政军力量薄弱,“陈氏三杰”中的陈增光、陈纪明被中共清河区景晓村书记分别调到宾县、邹长县任县长,开创当地抗日新局面。寿光九区区委书记朱剑秋也同时被调到博兴任县长。
  陈少卿随八支队从淄河一带穿过日寇严密封锁的胶济铁路进入鲁中,12月下旬,部队根据山东分局指示,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这支迎着抗日烽火揭竿而起,在鲁东、胶东大地转战一年之久的人民抗日游击队跨入八路军正规部队行列,成为活跃在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陈少卿因为年轻有知识,干过县委书记,被组织重点培养,带领部分文化比较高的同志前往延安马列学院脱产学习。马列学院校址在兰家坪,校长张闻天,艾思奇同志讲哲学,范文澜同志讲通史。陈少卿有幸聆听了毛泽东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周恩来、朱德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亲自上课。使陈少卿在政治和思想上更加成熟,这是他终生的骄傲和光荣。
  虽然只能坐在自制的小板凳上,用双膝当写字板,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但是每当唱起“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他就充满了抗战必胜的力量。
  一次,陈少卿在延河边散步,一位骑毛驴的老人给他们讲了不当官做老爷而要给老百姓当勤务员的道理,那个老人就是林伯渠。
  褚景塘被组织选送去延安抗大学习,与陈少卿多次见面。同是凤凰台边人,在革命圣地遇故知,互相砥砺,更坚定了革命意志。内敛严谨温和大度的褚景塘被抗大领导看中,后来被选调到首长身边,跟随周恩来副主席从事机要秘书工作,在领袖身边见证了党和国家的历史风云。
  改造“兰花团”瓦解“铁板会”,陈增光立勋
  1938年底,八支队在临朐、沂水、博山交接的“八处”整编,陈增光转地方工作,为安全起见化名李杰,任中共清河特委武装科长。    1942年9月,按照景晓村书记、杨国夫司令员指示,他带工作团到沾(化)、利(津)、滨(县)三边地区,开辟抗日游击区。清河军区直属团4营教导员刘竹溪率领11连七八十人,协同陈增光率领的沾利滨工作团,越过封锁沟进人沾利滨地区,调查了解敌情。
  陈增光率领中共“沾利滨”工委和“沾利滨”武装大队积极争取抗日力量,同各界爱国者开展广泛的统战工作。经过3个月的工作,开辟近100个村,建立了基点村、基点户,扩大了武装力量。
  1943年1月,中共沾(化)利(津)滨(县)工委、三边联防办事处成立,陈增光任办事处主任。11月18日至12月8日的清河区“二十一天反扫荡”中,陈增光率沾利滨武装大队配合垦区独立团1连和特务连攻打北镇侯王庄据点,同时还袭击滨县县城并破路、炸桥、割电线,断敌交通和通讯,有力支援了垦区反“扫荡”。
  陈增光和刘竹溪花大气力改造“兰花团”,瓦解“铁板会”。工作队每进一村,先抓住伪保长训话教育,同时还找“红枪会”“兰花团”的头目个别谈话。经过陈增光的教育,“铁板会”头目、土匪赵自溪带十几个人投诚;为了戴罪立功,在滨北区中队长刘振声的配合下,闯进县城,俘获守东门的伪军一个班的人枪,惊动全城。
  陈增光和刘竹溪在改造滨北小张庄“铁板会”时,有胆有识,成功进驻小张庄,进而影响了一大片村庄,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扫清了障碍。
  1944年8月,利津城解放,抗日斗争形势大有好转。陈增光、刘竹溪率独立营参加了围歼顽军“小鬼火”残部、伪军韩兆坤旅的战斗,并取得胜利。1944年9月,中共滨县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陈增光任县长。1945年6月,配合渤海军区直属部队展开解放滨县、蒲台、北镇等城镇的战斗,歼灭一大批日伪军,并取得胜利。同年8月,滨县独立营扩建为独立团。刘竹溪任独立团副团长,陈增光兼任政委。之后,陈增光率独立团参加围歼关子珍、刘景良、韩兆坤、杜孝先等伪顽残部的拉网战,毙俘伪顽军2000多人。
  侯荫南率部全歼刘二虎
  西部特委侯荫南是寿光市台头镇北洋头村人,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同祖十兄弟,个个聪明英武。侯荫南排行第二。1932年春,他在县立中学经陈增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在凤台乡开办“抗日民众训练班”,成立武装小队,积蓄革命力量,最终带队全歼刘二虎兵力。他和北洋头村的侯连三被称为“侯氏双雄”。
  白色恐怖之下 守护革命火种
  1933年,白色恐怖愈加严峻,寿光革命的掌舵者团县委书记陈少卿和陈纪明、陈增光被迫转移外地避敌。
  转移之前,陈增光来到南洋头村,把未暴露身份的学校教员王文介和寿光县中学北洋头村的党员侯连三、侯荫南组成一个党小组,由王文介任组长,坚持秘密斗争。
  自此,共产党员王文介、侯连三、侯荫南以小学教员为掩护,先后发展侯永明等几十人入党,建起北洋头、南洋头、一座楼、东庄等9个党支部,并成立寿光六区西部区委(亦称西北特委),侯荫南成为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斗争的典范。
  1934年冬,北洋头学校成立后,侯荫南担任学校校长。1935年1月,担任北洋头村党支部书记。当年冬,六区西部区委成立后,他担任了区委书记。当时白色恐怖,山东省委几近瘫痪,西部区委四面受敌,失去县委领导,侯荫南风雨中守护着寿光西北乡的火种,与狼共舞,艰苦备尝。
  1936年立冬,改选乡长,侯荫南担任凤台乡乡长,在凤台乡开办“抗日民众训练班”,成立武装小队,积蓄革命力量。八支队起义后,北洋头村创办县立(抗日民主政府)第一抗日高级小学。12月,在八支队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王文介、侯连三、侯荫南等将南北台头、南北洋头一带的武装小队组建成中队;1938年2月17日,八支队进驻北洋头村,侯连三以及北洋头党支部书记侯国栋率村抗敌后援团和农、青、妇、儿童为部队筹粮做饭,做军装军鞋,并设立地下情报站警戒肃奸。侯国栋后来在沂水牺牲,他的弟弟侯国干也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政府授予他们家“一门两英”悬匾。
  1937年7月,侯荫南卸任村党支部书记职务,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凤台乡和区委的工作中。1937年12月29日,他作为12个发起人之一参加牛头镇武装起义,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供给处粮食科科长,负伤后转任寿光县大队指导员,带领陈磊、侯汝村、隋壮、陈兰会等锄奸除霸;之后长期转战清河平原,从事战时金融工作,为北海币的顽强发行,保障战时经济,屡建奇功。
  围歼刘二虎,侯荫南运筹帷幄巧部署
  西部特委书记侯荫南按照清河区领导的指示,为扫清障碍,巩固和扩大清水泊抗日根据地,主动出击,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围歼刘二虎的战斗。
  寿光六区刘家河头村的刘世龙,早年投靠汉奸张景月,曾任大队长,是一名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外号“刘大虎”。其弟刘振龙反对抗日,横行乡里,外号“刘二虎”。
  1939年初,日军占领寿光。刘大虎、刘二虎见时机已到,便网罗当地地痞流氓、散兵游勇,建立起一支200多人的地主武装。有长短枪200多支,被张景月编为孟祝三团三营。刘二虎为营长,刘大虎为“军师”。下设四、五、六三个连队;营部设有机枪班、警卫班和通信班。刘二虎利用手中的兵权,残害抗日干部和群众,烧杀奸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
  刘二虎盘踞的彭家道口一带,地处寿光、广饶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此,清河区党委书记景晓村和三支队司令杨国夫于1940年2月作出铲除刘二虎的决定,并命令寿光县大队及六区中队全力协助军区三支队基干二营执行这项任务。
  2月10日,三支队副司令李人凤指示基干二营营长谭祖本派出两名侦查员到达六区找到侯荫南、侯汝村,在该区党组织的积极配合下,进行了秘密的侦查工作,摸清敌人的兵力部署及公事构筑情况,隋壮利用与敌人毗邻而居的条件为部队绘制了刘二虎布防图地图。
  16日晚,基干二营营长谭祖本带领部队,侯荫南安排武工队员做向导,长途奔袭到达敌驻地附近的大、小坨村,决定兵分三路分割包围。
  当晚深夜,基干二营开始行动。包围连城庄子、汪家营的部队进入指定位置后,侯荫南、侯连三派出侯汝村、隋壮一支七八人组成的穿插小分队,在“内线”同志的带领下,悄悄摸进村里,迅速干掉敌人的哨兵。接着,主力部队分别将敌驻地包围,并迅速闯入敌军宿舍,将枪口对准在铺上睡觉的敌人。一个个敌人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在被窝里直打哆嗦,枪全部被缴。
  随即,除六区武工队看押俘虏外,其余主力部队立即奔袭东庄。
  与顽敌对抗,最终全歼刘二虎机枪班
  刘二虎发现被包围后,匆忙组织兵力突围,但都被打了回去。刘二虎见突围不成,又部署兵力顽强抵抗。敌人凭借土墙高房,利用交叉火力,封锁全部街道路口。
  天近破晓,如果在天亮之前打不下东庄,我军就会处于被动局面。谭营长仔细观察了敌人火力,重新选择了攻击点,调整了兵力部署。谭营长率领部队向敌人发起猛烈冲锋,打下刘二虎盘踞的东庄。
  侯荫南、侯汝村带领县区武工队员打扫战场时,未发现刘二虎的尸体,查遍所有的俘虏也没有发现这个家伙。于是,谭营长下令全村搜索。这时,隋壮带领村民隋崇明跑来报告,说刘二虎带机枪班逃进他家的院子。谭营长立即带领一个连的兵力将隋崇明家团团包围。刘二虎被迫躲在隋家的三间北屋里,但死不投降。谭营长下令攻打。刘二虎拼命组织机枪班抵抗,垂死挣扎。
  见状,隋崇明表示:“别吝惜我的房子,放火烧死这个狗杂种!”谭营长紧紧握着隋崇明的手,说了声“谢谢!”他一方面命令部队加强正面火力,一方面派出战斗小组绕到北屋侧后房顶,从草房顶上扒开一个小洞,塞了几枚手榴弹,点上火。一会儿,房顶上的火熊熊燃烧起来。滚滚的浓烟呛得屋里的敌人喘不过气来。这时,侯荫南组织六区武工队员用乡音喊话劝其投降;侯荫南利用伪军亲属现场喊话,进行政治瓦解工作。果然,有五六个敌人不顾刘二虎的威胁,挣扎着从屋里跑出来投降。刘二虎从后面向投降的俘虏开枪,两个俘虏应声倒下。我军指战员、武工队一阵猛烈射击,刘二虎这个汉奸卖国贼被击毙在大火中。
  这场围歼刘二虎的战斗从深夜一直打到第二天中午,共打死打伤敌军60人,俘虏100多人,缴获长短枪200余支,外把机枪一挺,还有大批军用物资和机密文件。
  侯荫南趁机率县大队、六区武工队、西部区委深入被解放的东庄、彭家道口、连城庄子宣传抗日,建立我党的基层政权,动员青年参军,极大地鼓舞了西北乡人民的抗战热情,大好形势波及广饶毗邻各村;央上村的开明绅士徐本经毁家纾难,带领央上、大小码头村全力支持西部特委及武工队的工作,巩固和扩大了寿光、广饶二边区抗日根据地,屏障了巨淀湖根据地。
  没枪没炮侯连三领着造
  八支队东征掖县、黄县不断取得胜利,部队不断壮大,势头很好,但武器问题始终制约着部队的发展,特别是重武器。为此,马保三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后勤部主任侯连三和军需科长褚方塘。侯连三接受任务后,立即和褚方塘骑自行车出发,跑遍黄县的主要村镇,带领供给部全体同志日夜奋战,终于在黄县文庙内建起了我军的兵工厂,同时筹粮筹草,保证军需。
  日夜赶工奋战 建造起兵工厂
  八支队东征掖县、黄县不断取得胜利,部队不断壮大,势头很好,但武器问题始终制约着部队的发展,特别是重武器。
  马保三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以战养战是我军武器的重要来源,但仅靠这一点是不够的,抗日军队还必须建立自己的可靠后勤保障,特别是兵工厂,否则便不会有持久的战斗力。
  马保三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后勤部主任侯连三和军需科长褚方塘。他们二人都长期在台头红六区从事地下工作,是久经考验的实干家,极富组织才能和创造精神,而且褚方塘早年在黄县当过机械徒工,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侯连三接受任务后,立即和褚方塘骑自行车出发,跑遍了黄县的主要村镇,带领供给部全体同志日夜奋战,终于在黄县文庙内建起我军的兵工厂。他们请来全县的能工巧匠,很快造出刺锥(锥形刺刀),造出爆炸力很强的手榴弹,并对使用过的子弹进行再加工,重新利用,大大缓解了我军弹药缺乏的矛盾。指挥部对后勤部的工作非常满意,侯连三、褚方塘等同志多次受到表彰。
  可是,侯连三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和兵工厂的工人师傅继续研究,希望制造出杀伤力更大的武器。他鼓励大家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这么多能工巧匠,不愁没有办法。”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人信口说:“最好能造出几门大炮,打鬼子才过瘾。”工人老许接话说:“我在潍县时给军阀修过迫击炮,我看这玩艺不算很难,只是没有旋床,没有钢材,想也是白想。”
  靠琢磨加描述,终于研究出迫击炮和炮弹
  侯连三对老许的话极为重视,他决心找旋床,找钢材。他把自己的想法向马保三作了汇报,马保三立即表态:“军无炮不威,你就大胆地干吧。”
  几天后,侯连三在黄县北马村的一个铁工厂里找到了钢锭和旋床,立即和老许商量造迫击炮的事。
  老许说:“这玩艺我见过不少,只修理过,没有做过,要是接了任务做不好咋办?”
  侯连三说:“一切由我担着,你只管干。”老许答应试试看。
  侯连三又找来见过迫击炮的老兵,让他详细描述迫击炮的样子,还找来在军校学过迫击炮知识的干部提供情况,介绍迫击炮的构造原理和规格,由老许琢磨着画出草图。
  根据现有钢锭的尺寸,他们决定制造八二迫击炮六门。
  说干就干,边研究边干,没有电,就用手摇车床干。在制造过程中,有两个炮膛钻偏了,成了废品,他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钢锭固定起来,用蚂蚁啃骨头的方法慢慢加工。侯连三和褚方塘天天靠在车间里,经过日夜奋战,终于造出了迫击炮和炮弹。
  马保三决定:抓紧准备,尽快试射。试射时,韩明柱、侯连三、褚方塘等人量好标尺,推算好弹着点,其他人都撤出百米开外。韩明柱按照炮兵动作,把炮弹装进炮筒,只见火光一闪,“嗵”的一声巨响,炮弹飞出,霎时间在千米外爆炸。
  爆炸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指战员无不惊喜若狂,一片欢腾。从此,侯连三和许大胡子成了八支队的传奇人物。
  筹粮草保军需,百姓再苦也愿意送拥军粮
  侯连三是西部区委书记侯荫南的铁杆助手,是八支队的粮草军需官。其祖上耕读传家,侯连三自幼天资聪慧,博览群书,文学功底十分深厚;同时,他戎马倥偬,诗情画意,人称儒将。
  八支队成立不久,便奉命挺进胶东。侯连三跟随部队转战潍县、昌邑、掖县、黄县等地。
  当时,黄县城里物价飞涨,奸商囤积居奇,百姓生活十分困难,时任供给部主任的侯连三除了办兵工厂搞武器弹药,还筹粮筹草、打击奸商平定物价、查封鸦片、没收敌伪浮财,保证了军需。
  八支队出征昌邑瓦城时,农民装束,衣衫褴褛,只有各式冬装,连司令马保三也没有像样的服装。六月下旬,离开黄县挥师邹长时,部队由20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官兵一人一单一棉,军械物资也比较可观。部队上下盛赞侯连三:“侯连三不简单,搞后勤有办法;东征时破衣烂衫,西上时有单有棉。”
  按照山东分局林浩指示,八支队从临淄过铁路,开赴鲁中开创根据地。大批的八支队伤病员便留在寿光六区休养生息,分散住在北台头、张家庄、牛头镇、央上村(今属广饶大王,当时属台头六区),鬼子汉奸来了,转移到巨淀湖芦苇荡深处避敌。缺吃少穿,没医没药。
  马司令语重心长地握住侯连三粗糙的大手说:“相信侯连三有办法,老区人民饿不死自己的伤病员。”侯连三不是孬种,但也不是变戏法的。他知道该依靠谁:北洋头的侯树胜有办法,北台头的陈增胜有办法,牛头镇的马家军有办法,老区各村的抗日政权有办法。
  在此期间,台头一带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人民群众极端困难。侯连三领导供给部留守处的同志们为众多伤病员筹集药品、食物衣服等,日以继夜地奔忙,老家北洋头、北台头的乡里乡亲勒紧腰带往巨淀湖芦苇荡送给养。各村的富户被武工队员侯汝村、陈兰会动员之后,献上一部分拥军粮;老百姓只要有一口粮,也是大家凑凑,做成熟粮,用一只小舢板送到芦苇荡。
  七区武工队长马景为了一支救伤员的盘尼西林,勇闯虎口,险象环生。得益于侯连三和乡亲们的倾心照料,不少八支队的伤病员,在康复后成了寿光独立团赵寄舟司令员的骨干,成了武工队的骨干;手枪擎在手上,脑袋别在腰里,他们一身肝胆,为寿光的抗日事业,民族的解放事业建功立勋。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