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19 14:37
鄌郚总编

红色渤海走廊之抗日烽火燃三北

  红色渤海走廊之抗日烽火燃三北
  抗战时期,我党在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的昌邑、潍县、寿光三县北部,开辟了一片抗日根据地,被称为红色“渤海走廊”。它东起胶莱河,西至寿光东北部的榆树园子村一带,中心区东西长120多里,南北宽仅10余里,像一条狭长的走廊,两头分别连接胶东和清河抗日根据地,成为胶东通向清河,转往位于鲁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共山东分局的交通要道。本期作为《红色渤海走廊》系列的首篇,展现了昌北、潍北、寿北“三北”地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初兴时的艰难历程。
  发动起义竖起抗日大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惊变,随后平津沦陷,南京失守。日寇将魔爪伸向中国更深的腹地。1937年底,日本华北方面军第2军沿津浦路南下,侵入山东。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不战而退,日军一部沿津浦铁路继续南下,一部沿胶济铁路向东侵犯。日寇铁蹄踏来,国民党县政府弃城而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寿光、潍县、昌邑等农村地区,建立起一支支抗日武装。
  日本鬼子还没到达 县长大人慌了手脚
  1938年1月9日,日军迫近寿光县城,寿光县长宋宪章部署在城西的武装仅有五六百人,包括县卫队50多人、县公安局150多人,以及乡农学校学生300多人。日军板桥师团一部约千余人,步步逼近。
  日军接近守卫阵地,宋宪章部下刚开了几枪,就闻听一阵炮响。日军十几门大炮一起轰击,城内外烟尘突起,炸声如雷。见此情状,宋宪章率部向县境东北撤去。
  日军大摇大摆进了寿光县城,在此住宿一夜,第二天带着“战利品”继续东侵。之后,宋宪章将武装交给第二区乡农学校军事主任张景月,只身南逃。张景月组成山东抗日救国义勇军鲁东第一支队,自任司令。1939年1月21日,日军再次侵入,张景月率部撤逃,寿光城彻底沦陷,此是后话。
  宋宪章总算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另外几位县太爷干脆连样子也不做了,还没见着鬼子的模样就逃没了影儿。
  就在日军第一次侵入寿光城这天,昌乐县长王金岳带上家眷,携款20万元弃城南逃,昌乐县城被鬼子轻松占领。县公安局长张天佐带人去追王金岳,至临朐洪山,将财物截获。张天佐回到昌乐,在仓上村组织起一支地方武装。
  而在此前一天,潍县县长、第八区专员兼游击司令厉文礼听说日军快到寿光了,安排县公安局长胡鼎三带二团暂时留守,自己率政府人员和所属部队乘夜撤往安邱。撤退时,厉文礼将潍县平市官钱局全部库存带走,地方绅商凑集的近四万元“抗日经费”也一并掠去。
  1月10日凌晨,胡鼎三探知日军已过大于河,匆忙撤出潍县城,赶往安邱与厉文礼会合。下午3时多,日军开进潍县城。潍县商会会长毛寄尘等三四十人,手摇着匆忙做成的太阳旗,列队出西门“欢迎”。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这座鲁东重镇。
  潍县城沦陷的第二天,昌邑县长刘毓章闻日军渐近,携巨款逃走。1月12日,日军第一次侵入昌邑城,次日撤走。2月12日,日军再次侵来,昌邑城完全陷落。
  日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巩固”其统治,他们威逼、笼络一批汉奸,建立伪政权,组织伪军,出城四处“扫荡”。
  日寇的铁蹄暂时还未踏至偏远的乡野。在寿光、潍县、昌邑北部的“三北”地区,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纷纷揭竿而起。
  去农村发动民众抗日 共产党组织三地起义
  与纷纷出逃的国民政府县太爷们截然不同,潍坊各地方党组织正积极筹备,建立抗日武装。
  早在1937年9月,张文通就以共产党员的合法身份参加寿光县抗敌后援会。他团结国民党左派人士,创办《大众报》,宣传抗日。10月下旬,中共鲁东工委在博山成立。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赴潍县、昌邑,组织委员张文通回老家寿光,负责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
  张文通星夜赶回寿光进行部署,寿光各区党员纷纷行动。11月上旬,寿光县委在牛头镇马保三家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在该村组织起义。起义后的部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被推举为起义总指挥,张文通兼任政委。
  牛头镇为湖东乡乡公所驻地,马保三任乡长。有着10多年党龄的马保三,虽年过半百,但精力旺盛。从此,他家成了起义的筹备处、联络站、供给点,一家老少都成了后勤兵。一个月时间,马保三跑遍几十个村庄,组织抗敌后援队,筹集武器。12月29日,日寇侵入寿光的前11天,700多名游击队员集结牛头镇,举行了八支队起义誓师大会。
  这期间,鹿省三冒着严寒,穿梭潍县、昌邑两地,部署筹备武装起义。
  11月底,鹿省三在潍北的华疃村召集会议,宣布恢复潍县县委,立即筹备起义。很快,潍县县委书记耿锡章以及潍县“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负责人郭焕中、牟子芳、王一之,各自组织起一支抗日武装。到12月下旬,中共昌邑县委书记张智忠及昌邑“民先”负责人孙汉三、翟瑞符,也拉起三股抗日队伍。
  1938年元旦刚过,鹿省三在华疃村召集会议,决定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王培汉任支队长,鹿省三兼政委,王一之任政治部主任;各部武装于1月9日在固堤镇北的邢家村集结,利用腊月初八固堤山会之机,攻入固堤镇,夺取盐警队的枪支,宣布起义。由于准备出现疏漏,起义未成。
  1月10日,鹿省三闻知日军侵占潍县城,立即从潍北赶到昌邑,确定昌邑抗日武装于1月下旬在瓦城举义。随后,他返回潍北,再次部署潍县的起义。
  1月26日晚,300多人的队伍从各地悄悄赶到潍北的蔡家栏子村,分别住进村小学和群众的场院屋内。天亮后,乡亲们吃惊地发现,村小学大门口竖起了一杆红底白字的大旗。鹿省三主持召开军民大会,宣布举义抗日。
  就在蔡家栏子起义前夕,昌邑县委通知各地武装到瓦城集合。由于临近春节,人员分散,时间紧迫,未能按时集结。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六,起义人员再次聚集,打出七支队的旗帜,在瓦城小学校宣布起义。
  大年夜露宿在破庙里 百姓自发送来热饺子
  七支队潍北部队在蔡家栏子起义时,已是农历腊月廿六。临近春节,正值忙年之时。老百姓生活虽然贫苦,但还是动用牙缝里挤出的一点点积蓄置办点年货,营造些许喜庆的氛围,讨些吉利,给来年的生活添点希望。
  在蔡家栏子村,部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整顿。鲁东工委书记兼七支队政委鹿省三给大家摆形势、说政策、讲纪律,部署三个中队分头组织军事训练。
  1938年1月30日,除夕,鹿省三率部离开蔡家栏子。傍晚,部队到达高庄、北仲寨村一带。
  大年夜,部队不忍心打搅正在过年的乡亲们。300多人的队伍,挤在高庄村东南的天齐庙和北仲寨村北的大庙里,度过年夜。初一一大早,得知消息的乡亲们提着篮子,挎着箢篼,给他们送来了冒着热气的饺子。
  初一午后,鹿省三率部再次出发,当天到达安固村。部队进行了改编,新组建一个特务大队。
  正月初四,部队南行至孙家杨孟村时,遭遇了从潍县城出动的日军。
  由于武器装备极差,火力严重不足,七支队未敢与敌硬拼。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边打边向北撤,摆脱了敌人。撤退途中,不少新队员没有跟上,部队减员严重。
  北撤途中,鹿省三得知昌邑武装发动了瓦城起义,决定前往会合。部队到达瓦城后,与这里的七支队昌北部队联合行动,筹集和补充了一些枪支弹药。
  由于潍北部队跨县活动不便,加之食宿困难等原因,鹿省三与王培汉、王一之研究决定,两支部队还是在各县分头行动。鹿省三率七支队队部和潍北部队返回潍北,队部驻扎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泊子村,各中队在周围村庄驻扎,分头筹集武器,进一步扩大武装力量。
  东进西征再过三北地区
  七、八支队东征后,寿北、潍北、昌北日伪军侵占地之外的大部地区,被厉文礼、张景月部所控制。鲁东工委决定,建立中共昌潍县委,书记张智忠、副书记耿锡章分头负责昌邑、潍县的工作;成立七、八支队后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后方工委),负责留守工作。中共寿光县委也进行改组。数月后,征战胶东的七、八支队,奉命回师,赶赴鲁中地区。
  通晓三国语言的大学生,主动请缨留下
  七、八支队东开,七支队的耿一斋主动留了下来。小伙子26岁,两年前才从北平铁路大学毕业,拥有商学学士学位,通晓英、日、法三国语言。他与耿锡章都是潍县东小官庄村人,来了这样一位助手,54岁的耿锡章大为高兴。
  1932年,已是共产党员的耿锡章自筹经费2000元购买枪支,回潍县组织领导固堤暴动,因机密泄露,遭到当局捕杀。脱险的许多党员被迫暂去东北,耿锡章仍留在家乡坚持工作。第二年夏,潍县中心县委书记刘良才被捕牺牲,耿锡章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坚持秘密斗争。潍县党组织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曾写道,潍北党组织被破坏后,耿锡章是“很坚决的一个”。此后,耿锡章又参与领导了蔡家栏子起义。
  几天后,七支队散留在潍县的队员陆续联络一起,聚集孙家杨孟村的天齐庙,成立七支队后方工作委员会,耿一斋为秘书兼经济部长,于肖愚任政治部长,栾新斋任军事部长。他们分头行动,抚恤牺牲的战士家属,联络留在潍县的队员追赶部队,发动青年参军上战场。
  后方工委很快集合起40多人的队伍,组建起工委直属武装队,随后赶往昌北。
  这期间,负责昌邑地区工作的昌潍县委书记张智忠,也组建起一支30多人的抗日武装。
  年仅31岁的张智忠,已是做过多年地下工作和领导工作的“老革命”。1932年,他在青岛开设荒岛书店,闻一多、臧克家等许多进步知识分子经常涉足。1934年,山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书店成为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活动基地,曾掩护进步作家萧军等人脱险。这一年,张智忠加入共产党,两年后组织安排他关闭书店,回昌邑开展工作。回乡后,张智忠被任命为中共昌邑县委书记,在老家集东村办起“红十字会”诊所、“新文字训练班”,秘密为抗日队伍筹集药品和医疗器械,广泛联络进步青年,动员抗日救国。
  七、八支队东征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带领骨干队员到地主家筹枪,到各村收集土炮、弹药,组织抗日队伍。
  潍北、昌北两支武装在瓦城会合,张智忠、耿锡章研究决定东去追赶大部队。考虑到70多人的队伍穿过土顽部队防地,目标太大,遂派栾新斋带一部率先出发,追上大部队后再来接应。耿锡章随先头部队去胶东,向中共胶东特委请示潍县的工作。
  后方工委讲政策晓大义,化解相残危局
  先头部队开拔不久,一个坏消息传来:潍北高里一带的王炳辰部已到昌邑,扬言要缴他们的枪。王炳辰1937年冬在寿北、潍北拉起近400人的队伍,后被张景月收编。
  一天下午,太阳西斜,后方工委突然有哨兵来报:王炳辰部骑兵从村东面扑来。
  情况紧急,为保证瓦城村老百姓的安全,于肖愚决定与耿梅村出东门与对方交涉,稳住敌人;所有部队出西门,然后南撤。
  二人刚跑到村东门外的大庙前,王炳辰部骑兵已到眼前。耿梅村发现对方有不少熟人,便上前打招呼。闻听村南方向突起枪声,他们立即赶去制止战斗。
  耿一斋部署完毕从东围墙返回,见部队已撤走,便与冯静尘撤离。两人刚出西门,王炳辰部3名骑兵追来,强行搜身。两人没带枪支,即被放行。
  在村南,包围后方工委部队的骑兵开枪射击,战士们被迫还击。眼看就是一场兄弟相残的血战,政治部副部长牟耀东一边命令战士停止还击,一边大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对方见这边枪声已息,也停止了射击。
  当于肖愚、耿梅村与王炳辰等赶到村南头时,后方工委战士的枪支已被王炳辰部解掉,吴益斋的肩膀被子弹击伤。双方回到瓦城村东的大庙里,进行谈判。
  于肖愚讲明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政策,王炳辰称这是一场误会,答应还枪,最终却把好枪全换走了。
  后方工委将部队重拉回瓦城村,部署当晚趁夜色东渡潍河。由于既无渡船,又无向导,河流湍急,部队渡河受阻。后方工委决定分散行动。
  这天晚上,耿一斋、耿梅村、牟耀东3人赶回东小官庄村。几天后,他们分头东追部队。于肖愚、牟耀东、耿梅村、栾新斋等4人骑自行车一同东去;耿一斋、耿道明、耿锡栋徒步在掖县追上了部队;吴益斋、于德甫等后方工委的其他人员,也陆续在胶东追上七、八支队。
  这年24岁的王炳辰一年后率部起义,参加了八路军。
  王一之不幸溺水 韩明柱中弹牺牲
  七、八支队在胶东征战近仨月,声名远播。1938年6月下旬,部队接到省委指示,西进清河,再转沂蒙山区。部队沿渤海湾向西出发,穿越掖县境,渡过胶莱河,进入他们曾经战斗过的昌北地区。
  烈日当空,茫茫碱滩赤地千里,战士们汗流如注,干渴难耐,却找不到一滴淡水;大雨过后,滩涂泥水没及膝盖,人员、马匹陷入水洼中,两部汽车误入泥潭,无奈丢弃。
  昌邑下营西近潍河,在泥水里滚爬过一番的队员纷纷下河洗澡、洗衣。看似平缓的水面下,实际暗藏漩涡。不少队员是旱鸭子,大队长李文光和数名战士不慎被卷了进去,再没有上来。
  几天后,部队向南开进潮海村暂住。潮海村西临潍河,不幸再一次发生:政治部主任王一之溺水而亡。这位曾经留学苏联的中共早期党员、年仅35岁的职业革命者因此牺牲,令人扼腕。
  部队经过瓦城转向西南方向,沿八支队4个月前东征的路线行进。到达固堤前,他们得知山东省保安第十五旅旅长张景月已进驻固堤。为避免摩擦,马保三令部队在固堤附近暂停,自己率数人前去谈判。
  张景月担心马保三再回寿光挤掉他的地盘,得知对方率部西去,才放了心。马保三提出在寇家坞村留下部分医务人员,张景月满口答应。
  部队行进到寿光城南的胡营村,十五旅一团团长孟祝三骑马到村头“相迎”。孟祝三曾任八支队七中队队长,柳疃战斗后跑回寿光,投靠了张景月。孟祝三虚情假意地向马保三“道歉”,马保三一笑置之:“只要真心抗日,同是一条战线,彼此一样。愿好自为之。”
  1938年7月底,七、八支队穿越寿北,进入广饶地区。9月,在一次与日伪军的战斗中,副指挥韩明柱不幸中弹牺牲。
  韩明柱17岁入党,参加过红军长征。鹿省三、王一之、韩明柱,七、八支队建立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失去三位负责人和将领。
  这年底,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部队再次改编,取消七支队番号,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立即越过胶济铁路,向鲁南挺进。一年之后,不断发展壮大的这支部队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成为活跃在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三位党组织负责人牺牲
  七、八支队离开后,“三北”地区,特别是潍北、昌北,形势日趋严峻。坚强不屈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在严酷环境中,他们继续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对敌斗争。不到两个月,三位党的领导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共昌潍县委副书记、潍县县委书记耿锡章,中共潍县工委书记牟铭勋,七、八支队后方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共瓦城区委书记孙汉三。
  被叛徒逮捕毒打 耿锡章英勇就义
  中共昌潍县委副书记、潍县县委书记一身兼的耿锡章,从胶东返回潍县,继续组织抗日武装,展开对敌斗争。
  1938年7月,耿锡章起草潍县县委《纪念抗战一周年告全县同胞书》,与中共潍县县委成立宣言一并印刷散发,号召群众组织起来,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
  8月15日下午,耿锡章在东小官庄村的家中召开党的会议。夜色降临,与会同志离开不久,一批国民党士兵包围了耿锡章的家。
  前来抓捕的是张景月部下,其番号为“山东抗日救国义勇军”鲁东第一支队第二梯队,队长韩化清。第二梯队的活动区域,在潍北沿海地区。
  当晚,韩化清对耿锡章进行诱降。劝降不成,再行毒打。遭此酷刑,耿锡章宁死不屈。8月16日上午,耿锡章被绑到牟家温庄村东门外。韩化清软硬兼施,仍然奈何不了这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他恼羞成怒,下令点燃了耿锡章身边的柴草,54岁的耿锡章壮烈牺牲。
  凶手韩化清系坊子辛庄人,曾经是潍县早期共产党员,国共第一次合作时为跨党党员。在1927年5月召开的国民党潍县第一届代表大会上,韩化清被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和组织委员。国共合作失败后,他倒向国民党,被中共潍县县委开除出党。同年10月,韩化清带领国民党潍县捕共队长王有德,逮捕了中共潍县县委书记庄龙甲,庄龙甲遇害牺牲。杀害耿锡章,是韩化清这个叛徒欠下的又一笔血债。
  耿锡章的牺牲,使潍县县委遭到严重破坏。9月中旬,中共潍县工作委员会在清池村牟光仪家宣布成立,牟铭勋任书记。10月6日,中共昌潍县委书记、昌邑县委书记张智忠按照中共清河特委指示,在昌邑县集东村自己家中召集会议,宣布中共昌潍县委撤销,昌邑县委、潍县工委合并成立中共昌潍联合县委,张智忠任书记,牟铭勋任副书记。
  危难时刻重建基层组织,牟铭勋遭顽固派杀害
  10月8日,牟铭勋从昌邑返回潍县途中,过潍河时,在今郭家岔河村一带遭到杀害。
  牟铭勋为今寒亭区高里街道牟家院村人,20岁考入济南工业染织学校,2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同于画舫、张德善等领导了潍县阙庄、柳科一带的短工罢市,鬃厂、发网女工罢工,以及农民“吃坡”等斗争。
  1931年,28岁的牟铭勋担任中共潍县中心县委组织委员。两年后,因中共山东省临时委员会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全省53个县的党组织遭严重破坏,潍县中心县委书记刘良才牺牲。与上级失去联系的牟铭勋联络失散同志,安排被害战友遗属,开展地下斗争。1934年1月,牟铭勋自筹经费赴上海寻找中共中央上海局,汇报了山东党组织遭敌人破坏的情况。
  之后,牟铭勋接受了恢复鲁东一带党组织的任务,返回潍县。1934年3月中旬,他再赴上海,书面报告山东情况。按照党的指示,牟铭勋于4月中旬返潍,组建了中共鲁东工作委员会并担任工委书记,先后在潍县、寿光、青岛等地发展党员,重建基层党组织。
  7月3日,牟铭勋只身三赴上海汇报工作,后被派往东北。1938年春,牟铭勋回潍担任潍县县委委员、组织部长。没想到回潍仅半年多,牟铭勋就惨遭杀害,牺牲时35岁。
  杀害牟铭勋的是国民党顽固派——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五纵队所属第四梯队。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是一名反共老手,身兼山东省党部执行委员、鲁中党务指导员、山东第二行政区特派员和保安司令多职。秦启荣派第二游击区司令王尚志率部在胶济铁路沿线活动,所属第四梯队盘踞昌北一带。
  得悉牟铭勋牺牲的消息,中共清河特委决定重建潍县县委,任命丁明为县委书记。
  屡拆奸计遭特务队抓捕,孙汉三拒交党员名单
  10月下旬,又一位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中共瓦城区委书记孙汉三,遭国民党顽固派杀害。
  孙汉三原名孙朋杰,又名孙超,1905年出生于昌邑瓦城北村,曾当过缫丝厂童工。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他在家乡办起中山小学,组建农民协会,被推举为会长。农民协会被当局强行解散,孙汉三逃亡东北。“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的抗日武装投降日寇,孙汉三偷逃回昌邑,朋友介绍他到柳疃警察分局做书记员。因看不惯警局的黑暗,他愤而辞职,以瓦城小学为基地,宣传革命思想。1938年2月,孙汉三参与组织了瓦城起义。七、八支队东征后,作为后方工作委员会主任的孙汉三,在当地组织抗日武装。
  这年9月,地主赵建荣向王尚志告密说,孙汉三是昌北“共党”的头头。王尚志以召开联合抗战会议为名,请孙汉三参加。孙汉三到会一看,宴席桌上菜肴丰盛,美酒满杯,王尚志等一干人员笑脸相迎,这哪里是什么抗战会议。
  为拉拢孙汉三,王尚志特意安排孙汉三儿时上学的伙伴、四梯队第八大队长史述德作陪。这帮人谈话间污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破坏抗战。孙汉三针锋相对,阐明共产党坚持团结、共同对外的方针,以共产党、八路军打击日寇、镇压汉奸的大量事实,进行驳斥。这场别有用心的“劝降宴”不欢而散。
  中共昌潍联合县委成立后,昌邑县委设立了瓦城、东冢、夏店、北孟四个区委,孙汉三担任中心区瓦城区委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王尚志拉拢不成,又生一计。他命部下再邀孙汉三,在瓦城村的孙膑庙戏台搞一场“国共同台宣传抗日演出”。孙汉三一眼看穿了王尚志的把戏:企图借机将昌北的共产党员引出来,一网打尽。孙汉三紧急通知各支部不能参加,也不要去看,分散隐蔽,保存力量,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如意算盘。
  形势越来越严峻。孙汉三发出“提高警惕,不要上当”的紧急指示,打开家中后窗当暗号,秘密掩藏文件。连续不断昼夜工作,他患上眼疾。10月24日晚,地主赵建荣带领特务队抓捕了孙汉三。
  当晚,孙汉三被绑到瓦城村北的大石碑旁杀害。事后,孙汉三在柳疃警察分局的同事、王尚志部的副大队长李金楼,向瓦城村长陈延春讲述了孙汉三被抓经过。李金楼一再说“汉三先生遇事之前,我是一无所知”,意在向乡亲表白,自己不会出卖和杀害乡亲和朋友。
  李金楼称:“事后我询问几位同事才知道,是司令部特务队干的。他们领了县党部的指示,给汉三先生两条路,一是要汉三与他们合作,请他到司令部任上校参议;或者仍留瓦城,担任他们的特派员,每月薪饷二百元钢洋,但必须交出昌北党员名单。另一条是死路。汉三先生真是好样的,软硬不吃。”
  随后,特务队将孙汉三押向村北。一路上,敌人仍劝他回心转意,孙汉三一口回绝:“要杀就杀,名单是没有的。”走到村北的大石碑附近,特务队残忍地向孙汉三开了枪。孙汉三牺牲时,年仅33岁。
  赵建荣1951年在东北被捕,押回昌邑依法惩办。赵建荣供认,当时孙汉三正义凛然,连刽子手也震惊不已。
  寿北对日作战捷报频传
  为加强寿光、潍县、昌邑三县党的领导,1938年12月,中共清河特委决定成立寿光中心县委,统管寿光、潍县、昌邑等县党的工作,张海邦任书记。12月,清河特委调整潍县县委班子,宋熙来接替丁明任书记。同时,中共胶东区委派梁辑卿赴昌北,建立中共胶北特委,辖潍县、昌邑、寿光、高密,梁辑卿任书记,张智忠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在清河特委与胶东特委的双重领导下,寿光北部的抗日局面焕然一新。
  击毙日军中队长,毙伤敌寇三十余
  进入新的一年,“三北”地区抗日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变化。1939年1月,中共胶北特委组建了胶北特区指挥部,刘光汉任指挥,胶北特委书记梁辑卿兼任政委,副指挥为陈龙飞。指挥部下辖两支部队,一支是邵承绶任大队长的北海大队,另一支是陈龙飞率领的两个中队。
  年方26岁的陈龙飞出生于昌邑北白塔村,13岁时被卖给地主家,后去昌邑城充当国民党的训练员。日军入侵昌邑城时,陈龙飞带领18名训练员携枪20多支,参加瓦城起义,被任命为七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陈龙飞率队随七、八支队东征胶东,又西进寿光以西地区。七、八支队南下鲁中之后,陈龙飞率七支队第三大队两个中队返回昌北。
  胶北特区指挥部组建一个月后,打了一个漂亮仗。
  2月中旬,中共胶东区委派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的一个连来到昌北,接应北海大队和陈龙飞部赶赴胶东,与胶北特区指挥部驻扎在白塔、龙池、瓦城一带。
  2月22日,胶北特区指挥部得知,昌邑县城的日伪军要前来偷袭。刘光汉、梁辑卿立即部署部队,分别埋伏在南白塔、齐西、龙街三个村,指挥部设在瓦城。23日拂晓,日伪军500多人分两路袭来。西路从郭疃进攻南白塔,南路向龙池进逼。
  在重机枪掩护下,西路日伪军逼近南白塔村围墙。尽管武器装备落后,但战士们依托围墙掩护,英勇作战,接连击毙日军3名机枪手,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东路战斗打得同样激烈。当时的龙池村,包括龙北、龙街、魏西、龙东、二甲等自然村。龙北和龙街一西一东紧紧相连,日军分两队进击。酋益小川指挥部分日军攻击龙北,同时命令中队长金板带10余人绕至龙街侧翼,企图偷袭。敌人的机枪刚刚架起,金板便被击毙。
  战斗从拂晓持续到下午3时左右,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共毙伤日伪军30多人,俘虏一批伪军,我军只有几人轻伤。太阳西下,敌人增援部队到达,我军果断突围,撤出战斗。
  日伪军进入龙北、龙街后,遇人便杀,到处放火,杀害72名村民,烧毁300多间房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龙池惨案”。
  龙池战斗结束后,胶北特区指挥部所辖部队,与前来接应的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的连队一起开赴胶东。之后,胶北特区部队被编为山东纵队第五支队21旅64团。
  牛头镇打伏击战,鬼子扫荡落了空
  在寿光北部,寿光中心县委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组织起数百人的抗日武装。1939年1月21日,日军第二次占领寿光城。2月21日,寿光独立营在寿北的张家庄村宣布成立。独立营编有一、三、五3个连,寿光中心县委军事部长赵寄舟任营长,政委由寿光中心县委书记张海邦兼任。
  赵寄舟是寿光侯镇赵家辛章村人,时年28岁。他曾参加过抗击日寇的百灵庙之战,后因对军阀部队不满返家。抗战爆发后,赵寄舟参加八支队,1938年加入共产党,曾任七支队中队长兼指导员。担任寿光县委军事部部长后,赵寄舟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组建抗日武装。
  寿光独立营建立后,立即组织训练,投入了抗日斗争。4月中旬,寿光独立营获悉,王高据点一个小队的日军要到牛头镇、寇家坞一带“扫荡”。赵寄舟立即召开各连干部会议,进行战前动员。
  这是寿光独立营成立后的第一仗。赵寄舟反复强调,只能胜,不能败,要打出独立营的威风。他分析战情,鼓舞士气:“日军一个小队只有三四十人,孤军深入,我们有能力战胜日军;如果鬼子多,我们也有把握转移到清水泊。”
  赵寄舟部署五连作为预备队,一、三连在牛头镇西北洼隐蔽埋伏。上午,34个日本兵列队大摇大摆开来,进入伏击圈后,赵寄舟一声令下,子弹一齐飞向敌阵。日军突遭袭击,慌忙组织还击。
  尽管寿光独立营武器装备差,火力较弱,但人数有绝对优势,枪声持续不断。日军边打边退,抬着十几个死伤的士兵逃走。考虑到前方地形平坦开阔,出击不利,赵寄舟没有组织继续追击。
  这次战斗,由于寿光独立营隐蔽严密,没有伤亡一人,却打死打伤10多个鬼子,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弥河岸边巧设伏,击溃日伪抢粮队
  一个星期后,寿光独立营在半截河村再次向日寇开战。4月下旬,他们接到情报,驻扎黑冢子据点的日伪军到半截河村一带抢粮。他们估计,出动的日伪军也不过四五十人,有了经验,这一次伏击完全有把握。
  讨论作战方案时,赵寄舟认为,对付这些敌人只要一个连就行;这里地形较好,可以把敌人放近了打。张海邦与赵寄舟商议,上次作战五连没参与,这次实战锻炼一下。
  当日深夜,赵寄舟率五连悄悄出发,趁夜色在半截河村外的弥河堤岸潜伏。五连干部战士都憋着一股劲。
  第二天上午,50多个日伪军从远处过来。设伏的只有一个连,又是初次作战,赵寄舟决定等敌人抢粮回来,待敌疲惫了再打。
  下午,敌人押着几大车粮食“满载而归”,毫无防备。当敌人走近设伏地点时,五连指战员突然开火。敌人慌忙趴下用机枪、步枪还击,但摸不清埋伏了多少人马,不敢恋战,只好丢下粮车逃回据点。
  此役打死打伤日伪军20多人,粮食全部缴获。
  两战两捷,打出了独立营的威风,增强了群众的抗战信心。在寿光中心县委的号召下,不少青年纷纷参军。妇救会、妇女识字班积极组织宣传,她们用秧歌调自编歌词,动员年轻人参加抗日队伍。
  仅一个多月,寿光独立营从30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武器装备不断改善。经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批准,于这年5月编为第三支队寿光独立团。独立团辖五个连、一个骑兵分队,队伍扩展至近700人。
  寿光妇女自编秧歌词
  八路军,光荣营,
  谁参军来谁光荣。
  骑着马,披着红,
  抗日参军真光荣。
  光荣、光荣、真光荣!
  模范爹,模范娘,
  应当送儿上战场。
  打日本,保家乡,
  送子参军多荣光。
  荣光、荣光、真荣光!
  潍北昌北形势依然严峻
  进入1939年,共产党领导的寿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逐渐打开局面。然而在潍县、昌邑,日寇的血腥统治日趋残酷,潍北、昌北形势依然严峻。潍县县委书记宋熙来遭遇日寇,被捕后壮烈牺牲;胶北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昌潍联合县委书记张智忠被日军逮捕后,押入大牢,解往潍县城;在昌北坚持武装斗争的胶北特委独立营遭强敌围剿,艰难突围。
  “大扫荡”中不幸被捕,宋熙来壮烈殉国
  1939年4月22日,潍县城的日伪军到潍北一带“大扫荡”。潍县县委书记宋熙来赶往范家庄子村开会途中,在南张氏村西与日伪军遭遇,不幸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百般折磨,宋熙来宁死不屈。4月26日,日寇将宋熙来押至潘家庵村,绑在木梯上,残忍地投进熊熊燃烧的大火。36岁的宋熙来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英勇就义。
  宋熙来出生于安邱南流镇宋家村,加入共产党后,他利用蔡家栏子小学教员的身份从事地下活动。23岁那年,他赶赴武汉投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来参加了广州起义。
  1931年春,宋熙来回乡发动革命。1938年,他参与七支队二大队的创立与扩建,参加了打击日寇的葛家庄战斗、眉村战斗等。同年9月,被任命为中共潍县工作委员会委员、组织部副部长。宋熙来接任潍县县委书记不到半年,就惨遭日寇杀害。
  宋熙来牺牲后,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牟光仪以及谭毓泰,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了潍县县委的领导工作。
  5月底,潍县县大队基本组建起来,谭毓泰任大队长,共有队员58人。牟光仪、谭毓泰率县大队转移到潍县东部的韩家侯孟村,被特务分子告密,遭到厉文礼手下徐荆玉带领的便衣大队突然袭击,县大队队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突围时,队伍被冲散,枪支几乎全被抢走。
  这些枪支,是谭毓泰历时半年才筹集到的。他带领队员利用夜晚,冒险进村入户,说服动员,收集民间散存的枪支,好不容易才凑了30多条五花八门的长短枪。
  当天下午,谭毓泰被逮捕,后经多方营救获释。眼睛失明的牟光仪由11岁的大儿子带路,当晚赶到潍北的走马岭村,在地下交通员的帮助下,长途跋涉到达掖县,后任中共胶东区委常委、职工部部长。1939年12月12日,牟光仪在日军的一次“大扫荡”中牺牲,时年39岁。
  严刑拷打没暴露身份,张智忠秘密斗争
  宋熙来牺牲3个月后,不幸再次发生。1939年7月22日,中共胶北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昌潍联合县委书记张智忠在老家昌邑东冢乡集东村,遭日伪军逮捕。
  敌人对张智忠施以种种酷刑:“跪鏊子”“压杠子”“香火触”……变着花样折磨他。有着多年地下工作经验的张智忠,每次都强忍疼痛,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咬定自己从北平毕业后,到青岛开书店,书店赔了才回到老家开诊所、办学校。
  看守张永林看这个有学问的年轻人无辜遭罪,十分同情。张智忠多次通过他向外传递信息,暗示同志们自己没有暴露,要他们注意隐蔽身份,保存革命力量。
  张智忠借放风的机会,教育和鼓励被捕的共产党员坚强起来,想方设法对付敌人,严守自己的真实身份。
  张智忠被捕后,胶北特委积极组织营救。不料,敌人找不出张智忠的破绽,转而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办法,于这年9月的一个晚上,秘密将其押送到潍县城。
  到潍县后,驻潍县的日军特务头子雪秋原假意示好,安排张智忠到城里石佛寺(俗称南寺)的维新小学当教员。日军侵占潍县城后,随军僧人加藤丰正霸占石佛寺,成立了“东亚佛教会”,胁迫石佛寺主持妙悟等入会,并附设维新小学,加藤丰正自任校长。
  从此,张智忠以一直使用的化名李华春,在日寇特务严密监视下“履行”教师的职责。加藤丰正是个日本老牌特务,很难对付。为了麻痹敌人,张智忠平日里西装革履,不问政治,埋头教课,并学起了日语。日久天长,日本特务放松了警惕。于是,张智忠的宿舍、潍县城里一所低矮破旧的房子,成了开展革命活动的秘密场所。
  张智忠秘密联系进步教师郭钟嵌、郭钟岚、柴兰甫以及工人张永昌等,利用夜晚特务不再监视跟踪的机会,学习进步书刊,用昌北人民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教育他们,并教他们学唱革命歌曲,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宿营时遭日伪军包围,独立营成功突围
  宋熙来被日寇残忍杀害,牟光仪赴胶东区党委请示工作未归,潍县党组织一度失去领导。
  在此情况下,曾担任过潍县县委书记的丁明挑起重担。他在潍南一带秘密联系党员,积极恢复党组织。1939年8月,在东曹庄村单连岱家成立了中共潍县临时委员会,丁明任书记。
  会后,丁明起草、印发了《中共潍县临时委员会给同志们的一封信》,号召全县党员和广大群众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团结起来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奋斗。
  同月,胶北特委机关离开昌北,移到胶东。不久,胶北特委撤销。
  10月27日,胶北特委独立营营长徐子安、政委车学藻率部完成护送机关撤离任务,从胶东返回昌邑。独立营在龙池村宿营时,被汉奸告密。次日拂晓,日伪军突然包围龙池村,战斗随即展开。
  日军以为凭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很快就会将这些“土八路”全歼。可是,战斗持续到下午,日伪军多次进攻均被打退。迟迟攻不下龙池村,日军改变策略,一面紧紧围住村庄,一面派人去搬救兵,妄图在天黑之前将独立营全部消灭。
  夜幕渐渐降临,敌增援部队到达龙池。恼羞成怒的日军指挥官下令再次进攻,并施放了毒瓦斯。趁着夜色,独立营撕开一个口子,成功突围。史料载,一名战士因瓦斯中毒而牺牲,但独立营伤亡的总人数没有记载。
  在此恶劣的情况下,战斗持续一天,我军伤亡肯定不会太小。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如此规模的小型战斗成千上万,难以计算得清。战友们掩埋烈士的遗体,擦干脸上的泪痕,又继续投入下一次战斗。战火中的匆匆记录,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湮没。但在每一片土地上,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们留下的印记,却永远不会消失。
  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图谋
  1939年7月,中共寿光县委重新组建,县委书记为原清河特委组织部长李文,当时,他正在八支队后方留守处(寿光牛头镇)养病。日寇第二次侵入寿光后,不断进行“大扫荡”。寿光独立团在团长赵寄舟、寿光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张海邦的率领下,屡打胜仗,重创日寇,不断发展壮大。赵寄舟带独立团特务连赴鲁中山区学习,张景月企图趁机吃掉寿光独立团,最终失败。
  张景月逼迫会见 张海邦据理驳斥
  1939年9月中旬的一天,张景月率保安十五旅一部停驻寿光北部的张家庄附近,通过地方士绅联络,声称要与寿光独立团上层见面。
  中共寿光中心县委书记、寿光独立团政委张海邦与副团长隋苇塘、政治处主任李雪峰等,带领团部机关和3个连队驻扎张家庄。面对张景月别有用心的“逼迫会见”,张海邦反复考虑,最终决定赴会,当场揭露其反共阴谋。
  会面这天,独立团进行了周密布置,隋苇塘组织部队严阵以待;张海邦带领几名连排干部和警卫人员一同前往。
  见面地点,在张家庄西门外打麦场边的树荫下。张景月同他的参谋长唐锡嘏及寿光县长慈乐尧已先行到达,20多个手持冲锋枪、腰插驳壳枪的护兵围在一边。张海邦走到打麦场边,握手寒暄后,席地而坐。
  阔大的树冠遮下一片阴凉,这里的气氛却剑拔弩张。张景月声称寿光是十五旅的防区,独立团在这里拉武装没经过他们的允许。
  张海邦义正辞严:“寿光是八支队的发源地,八支队奉山东纵队徐向前司令的命令,赴鲁中山区开展山地游击战。日寇侵我寿光,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武装,抗击侵略,合乎天理,顺乎民心,也符合蒋委员长倡导的‘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张景月被驳得无言以对,只好说:“不要再讲别的了,你独立团到底起我十五旅多少枪?必须全部归还我。你们拣到我的机关枪,也必须物归原主。”
  张海邦反问道:“拿着枪的军队在敌人‘扫荡’面前不坚持抵抗,不战而逃,甚至丢枪插枪,你们应当想一想,不感到对人民有愧吗!?清水泊地区的老百姓是拣到了一挺机关枪,送给我们并嘱托我们,用这挺机关枪狠狠打击日寇。请张旅长想想,这挺机关枪你还想要吗?”
  最后,张海邦客气地请张景月到村里喝点茶,张景月借坡下驴,说了声“领情了”,带兵而去。
  十五旅勾结土匪 企图消灭独立团
  张海邦断定,张景月不会就此罢手。为避免擦枪走火,他带领寿光独立团忍辱撤离张家庄。保安十五旅得寸进尺,继续推进,寿光独立团只好向牛头镇方向转移。
  为了防止张景月部袭击,寿光独立团本着既相对集中又分散的原则,各部分别驻扎在牛头镇、小码头、南河、寇家坞一带。9月18日拂晓,保安十五旅主力2000多人勾结土匪刘振龙部,冒充伪军,突然包围了牛头镇和小码头,企图将寿光独立团消灭。
  寿光独立团团部和一连、七连驻扎在牛头镇,张海邦指挥部队奋力还击,将保安十五旅主力阻在村外。相持到上午9时许,驻南河和寇家坞村的三连和骑兵分队闻讯赶到,从背后对保安十五旅实施打击。
  激战间隙,张海邦听到小码头村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判断五连同样遭遇包围,但无法救援。战斗持续到晚上,张海邦率部趁夜突围。可赶到小码头村时,五连已不知去向。部队在魏家庄住下后,张海邦立即组织侦查寻找。
  第二天早上,侦查员来报,五连昨天成功突围,已转移到赵埠村。寿光独立团人员均安全脱险,仅有6人负伤。
  领兵去抓朱剑秋 劝降不成反投诚
  张景月蓄意制造的这次“摩擦”失败后,并不甘心。不久,赵寄舟赶回寿光,与张海邦研究,组织了一场反“摩擦”突击。
  一天,赵寄舟率独立团主力远途奔袭,挺进到弥河以东,出其不意,猛击张景月部的袁家桥驻军,一举歼灭保安十五旅“精锐营”大部。
  吃了哑巴亏的张景月一时收敛。不久,他又生出“分化瓦解”的诡计。
  1939年秋,张景月派副官朱玉生到石桥村,以同宗关系劝降中共寿光九区区委书记朱剑秋。
  石桥村是九区区委驻地,也是朱剑秋及朱玉生的老家。朱玉生率部回家后,约请三叔朱剑秋“商谈”。朱剑秋摸清了他的底细,将计就计,在周疃村收缴了朱玉生手下的30多条枪。
  张景月大怒。此前,他就派政治部主任王念根劝降过一次,王念根在济南时,与任济南裕祥银号经理的朱剑秋交往甚密。道不同而不相为谋,面对老友的劝降,朱剑秋严词拒绝。张景月放出狠话:“抓到朱剑秋就地正法!”
  前去抓捕朱剑秋的,是张景月手下的中队长王杰三。王杰三是太平村人,太平村离石桥村不远,朱剑秋早就与王杰三认识,知道他有爱国思想,决定与其秘密约见。
  两人见面后,朱剑秋分析抗战形势,陈述救国大义,指明对方处境。王杰三幡然醒悟,带领30多人起义向八路军投诚。
  张景月暴跳如雷,派兵将王杰三家的房屋全部烧毁,又赶去石桥村抓朱剑秋。朱剑秋与九区区委干部已经转移,他们又一次扑了空。
  毛泽东信到寿光 朱绍武沿途护送
  1939年9月,设在侯镇以北黄家桥村(今为黄桥张东村)的寿东情报站被敌人发觉。这个情报站原为八支队所设,八支队调往鲁南后,寿东情报站与之失去联系。因情报站人员的组织关系在中共寿光十区区委,这里便成了十区党组织的活动中心。
  6月份,寿东情报站负责人朱绍武还执行过一项特殊任务。从延安来的中央特派代表尉迟仁华,持毛泽东的亲笔信赴胶东,路经寿北、潍北、昌北地区。进入寿光后,县委派十区区委书记杨少心与朱绍武一起,穿过潍北,护送至昌邑县瓦城。
  自9月份开始,寿东情报站成了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的监视重点,多次遭到突袭。朱绍武的儿子朱云书回忆,9月底的一天夜里,突然有人在他家后窗大喊:“场院起火了,快去救火!”母亲刘芝桂判断是坏人所为,便对着窗户大声说:“家里老的小的,没法去救……”过了一会儿,又有人大叫:“你场院火灭了,快叫朱绍武去看看。”
  朱绍武干八路的事,村里人皆知。刘芝桂便说:“不用看了,朱绍武不在家,早跟着马保三走了。家里的日子没法过啦……”接着哭了几声。窗外的敌人信以为真,没进家门就走了。而朱绍武就藏在自家的磨坊里。这天晚上,他发觉村里有动静,便揣上匣子枪藏了起来。
  事后了解,放火的是保安十五旅的特务。寿光县委决定将朱绍武调走,情报站的工作由刘芝桂接任,并吸收她为中共党员。
  资料来源:《中共潍坊地方史》《潍坊文史资料》《潍城文史资料》《寒亭文史资料》《寿光文史资料》《昌邑文史资料》《潍原战火》《潍民丰碑》《潍武沧桑》《八路军山东纵队史》等。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