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19 15:13
鄌郚总编

1948,接管潍坊

  潍坊晚报人文潍坊第91期--接管潍坊
  1948,接管潍坊
  2013年4月29日 撰稿 高培忠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的同时,城市接管这场“别样的战役”打响了。这里虽然没有硝烟,但同样考验着共产党人。
  潍县的接管,是我党在华东地区收复较大城市的开端和试点,如何做好接管工作,对于总结和探索城市接管工作的经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中共中央、华东局对潍县的接管非常重视,确定设立潍坊特别市,从华东局机关、党校和山东各地选调了1000多名干部,在战斗结束的同时,开始全面接管这座城市。
  广大接管干部团结和依靠潍坊人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千疮百孔的旧潍县城改造建设成了一座蒸蒸日上、充满生机的新城市。更为重要的是,摸索出了一套接管与改造旧城市的成功经验,为党组织培养输送了大批城市工作干部。
  作为一级行政区划,“潍坊”这一名称也从此诞生。
  ..................................................................................................
  老潍县变身潍坊特别市
  在接管潍坊之前,我军已占领并管理了张家口、邯郸、哈尔滨、石家庄等几十座大中城市,取得了一定的城市工作经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城市政策。因此上述城市接管中,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左”的偏向和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影响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城市的重建工作。而潍县战役时,解放战争已处于后期,大中城市的解放、接管工作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重视和加强党的城市工作。1948年2月,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恢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中央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要求全党将注意力引导到城市工作上来。潍坊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接管的。
  潍县攻克在即,华东局紧急部署接管工作
  1948年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不久后改称山东兵团)在山东展开战略反攻,3月中旬取得周(村)张(店)战役大捷,随后挥师东进,直指潍县。潍县攻克在即,城市的接管与改造任务也摆在了面前。
  潍县,被国民党称为“鲁中堡垒”,位于我胶东、渤海、鲁中三大战略区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解放和接管潍县,不仅可以切断蒋介石集团济南、青岛之间的联系,将三大战略区连成一片,而且是我党在华东地区收复较大城市的开端和试点,对于总结和探索城市接管工作的经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此,中共中央、华东局对潍县的接管非常重视,确定将潍县城及周围乡村划出设立潍坊特别市,从华东局机关、党校和山东各地选调了1000多名干部,对潍坊实行全面接管。作为一级行政区划,“潍坊”这一名称也从此诞生。
  1948年3月下旬,潍县战役即将开始,中共中央、华东局就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直接组织领导对潍城的接管工作。
  首先,华东局于4月初预先组建了潍坊特别市委,为接管潍坊准备了干部力量。其次,对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和机构设置十分重视,并先后进行过多次调整,决定由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华东局财经委员会书记兼财办主任的曾山任市委书记,领导潍坊的接管工作。原华中解放区政府的秘书长张恺帆任市长(进城时改为姚仲明任市长),其他各项机构人员配备也非常强。整个城市政权的机构设置,完全依照大城市的规格实行三级制,即市、区、街道(城郊设乡)三级。合理设置工作机构并明确职责分工,是接管工作的关键环节。各机构都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足够的办事人员。为了便于接管,又决定市政府和军管会下属的对口部门合署办公,为接管工作做好了充分的组织准备。再次,以较大城市的规模,设立了新华社潍坊支社和《新潍坊报》报社两个新闻机构,便于总结和宣传城市接管工作经验。
  确定接管基本方针,搞好接管干部培训
  根据潍坊实际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市委书记曾山确定接管潍坊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各界群众,镇压反革命,安定社会秩序,没收官僚资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新潍坊。这一基本方针的确定,为整个接管工作指明了方向。
  1948年4月8日,潍坊特别市委专门印发了《石家庄的工作经验》和《中央对“自由资产阶级开明士绅”的政策指示》,组织入城干部学习。4月12日前后,潍县战役正在进行,1000多名进城干部已经集中到掖县沙河北杨家村,进一步学习了中央关于接管城市的指示精神和管理石家庄的工作经验,并宣布了市委领导成员名单和军管会名单。接着,入城干部又在潍北牟家温庄具体学习了城市政策和进城后的各项纪律,并公布了各区工委的领导班子。
  接管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接管工作的成败。为此,曾山书记在全体干部大会上反复阐明接管政策,强调接管城市、保护城市的重要意义。他说:过去我们打仗,往往是破坏性的,不给敌人保留方便。现在我们转入战略反攻,城市将要变成人民的城市,我们就要注意保护好城市的建筑,能用步枪打的,就不投手榴弹,能用手榴弹消灭敌人的,就不进行炮击。对进城后如何对待工商业,他强调分清官僚资本与非官僚资本、主要战犯和非主要战犯的界限等问题;用新民主主义理论说明目前城市存有私营工商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明确规定,除国民党党政军机关及张天佐等主要战犯的财产应立即没收外,其余私营工商业,不管是何人所有,任何人均不得擅自没收。并一再强调:潍坊接管事关重大,国民党说我们不会管理城市,想让我们失败,我们要以胜利回答敌人,潍坊接管的意义决不仅限于潍坊。
  为了杜绝贪污、侵占等行为的发生,市委决定对所有接管干部的私人财产进行登记,并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这些都为接管干部正确执行党的城市政策奠定了基础。家住奎文区、现已88岁的张宏孟老人便是当时接管干部中的一员,进城前就住在牟家温庄。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1948年4月20日左右,在牟家温庄西南角的一块大场地上,曾山给接管干部作报告。曾山那铿锵有力的话语配着他那有力的手势,成为他心中永恒的记忆。据张宏孟老人回忆,当时他们的登记非常详细,大到一个箱子小到一支钢笔,新到几成、什么牌子都要做详细记录,以防在接管工作中以次换好。
  接管干部进入硝烟尚未散尽的潍县城
  4月初,刚刚就任潍坊特别市委书记的曾山,立即展开调查研究。他先在潍北牟家温庄接见了潍县城党的地下组织负责人丁友鲲,详细听取了汇报,并指示他迅速整理出《潍县初步调查材料》和《潍县的经济》等材料,发给接管干部。接着,指示各部门发动干部利用社会关系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有关潍县军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报,使接管干部入城之前就对潍坊各方面情况有比较充分地了解,从而保证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月24日傍晚,我军攻入潍县西城,前线指挥部通知市委当夜率领干部进城。这时,华东局领导人从中央开会后回到潍北,传达了中央对城市工作的指示:解放战争转入反攻,接管城市摆在我们日程的重要位置。进城后能否掌握好城市政策,关系到能否争取民心的问题;要求市委进城后,在方针政策掌握上一定要稳妥,要“宁慢勿乱”,不闯或少闯乱子;要切实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文化界人士,严禁乡村到城市里乱抓人,并指示市委、市政府率队星夜入城,立即开展接管工作。
  作为星夜入城接管干部中的一员,张宏孟老人回忆说,那晚,天空中一片漆黑,他们在曾山和姚仲明的带领下踩着死尸向西城进发,一路急行军。到了城南胥家进入坑道,敌机还在狂轰滥炸。城门已在战斗中被堵死,曾山便带领大家踩着梯子跨过了城门。那晚,他们进驻了原国民党的城防指挥部。
  部队严格执行城市政策
  解放潍县,绝不仅仅是对这座城市的军事占领,更重要的是要迅速稳定社会秩序,赢得人心,全面接管好这座城市,建设好这座城市,为以后解放和接管大城市积累经验。基于这种认识,中央军委和山东兵团要求各参战部队坚决执行党的城市政策,严格遵守纪律,做到秋毫无犯,最大限度地争取民心。各参战部队在战前开展了系统、细致的政策纪律教育活动,从道理上搞清楚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重大意义,纠正各种错误观点,结合周村战役的表现,进行自我检查。在此基础上,每个干部战士都作出保证,订立公约,相互监督,确保城市政策纪律执行到位。
  “光荣地进去,干干净净地出来”
  1948年4月9日,根据华东局指示,山东兵团司令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和华东局财委书记兼潍坊特别市委书记曾山联合签发命令,宣布潍坊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决定许世友为军管会主任,冯平、谢有法为副主任。入城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军管会宣布对全城实行戒严(5月1日宣布解除)。成立军管会,这在当时是首创,此后这一做法推广到全国。
  谭震林在作战会议上指出:城市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面旗帜。解放一个城市,首先与老百姓见面的是解放军,能否执行好城市政策,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他明确提出:对多年来饱受日、伪、蒋践踏、蹂躏的潍县城,我军官兵要“光荣地进去,干干净净地出来,做到军政全胜!”
  谭震林还主持制定了《山东兵团昌潍战役政治工作指示》、《山东兵团关于一切缴获归公的指示》等文件,明确规定了部队的行动准则。
  为了瓦解敌军,山东兵团在对潍县国民党军政人员的政策中,提出“敌军政人员只要主动放下武器,一律既往不咎”。这个提法很快受到党中央的严肃批评。第二天中央来电指出:“对罪大恶极分子和其他敌方人员不加区别地一概宣布既往不咎,是直接违反我党政策及人民解放军宣言中首恶必办这项规定的。”受到中央批评后,山东兵团立即收回有关传单,进行了改正。
  按照兵团指示,各参战部队在战前开展了系统、细致的政策纪律教育活动,从道理上搞清楚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重大意义,纠正各种错误观点,结合周村战役的表现,进行自我检查。在此基础上,每个干部战士都作出保证,订立公约,相互监督,确保城市政策纪律执行到位。
  为了提高每位接管干部的思想认识,担任主攻任务的9纵专门召开政工干部会议。政治部主任仲曦东引用历史上项羽进咸阳、曹操占宛城、闯王进京等事例,说明军事和政治双胜的重要性,引导大家把工商业者同地主买办加以区别,正确认识保护团结工商业者、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意义,说明为什么对被俘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实行宽大政策。
  战前教育到位,上上下下认识到位,然后自觉落实到行动之中。整个战役期间,参战部队严格执行城市政策、纪律,做到了一丝不苟、秋毫无犯。
  入城战士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信任
  攻克西城之后,9纵政治部主任仲曦东立即进城检查城市政策执行情况。当时的文件和报道记载了很多指战员执行政策、纪律的典型事例:有的战士在战斗中跑掉了鞋子,路过炸塌的鞋店不伸手,光着脚追歼敌人。部队攻占城区后,有的商店店门开着,店主跑了,从外面可以看到玻璃柜里有战士们喜欢的钢笔、本子、书籍等,战士非但无一人入内,还在店门口贴上“主人不日可归,柜中物品一概不准乱动”的字条,派人看管,等店主回来。某部副指导员李之馨,偶然在连部住的一所空房子里发现了一个地洞,里面藏着84块银元和一些贵重物品,他马上把洞口堵好,还写一封道歉信放在里面。爆破模范赵金良见到数万元法币,马上报告上级。
  由于潍县城长期处在日、伪、蒋统治下,受反动宣传和欺骗,加上1947年解放区土改过“左”的影响,潍县城群众普遍对共产党、解放军持怀疑、恐惧心理,一些人甚至抱仇视态度。激战中,几名战士进入一户人家,见一老大娘身着寿衣端坐在炕上,战士们劝她到安全的地方躲一躲,她却责备战士们“花言巧语”。原来,她听信了“共产党逼着妇女每天纺一斤线,否则不给饭吃”的说法,就早早穿上寿衣等死。
  战士们见她受反动宣传毒害太深,一时不好劝说,便将她背到安全区,交部队招待所照料。在与招待所人员的接触中,老大娘转变了态度,对解放军救她感激不尽。更有甚者,当解放军战士作战中进入一户老百姓家中,一位妇女突然抱着孩子跪下求告:“老总,要吃就吃这个小的吧,做做好事,把大的留下吧!”弄得战士们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原来,她听说“八路吃小孩”。
  解放军刚进城时,潍县城内不少人家纷纷娶媳嫁女。有的教师、学生取下眼镜,脱去长袍,怕让解放军看出自己是知识分子。但是,他们一经与解放军接触,看到解放军非但没有打人、杀人,没有乱抢、乱分,没有乱斗争、乱没收,相反纪律严明,待人和蔼可亲,与他们想像的完全不一样!
  接管潍坊的政策成为接收大城市的经验
  严明的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解放军入城后,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群众的疑惧心理迅速消失。原来紧闭大门的店铺,开始营业。街上的人群日见增多,不少人主动与解放军战士亲切攀谈。有的人家写信告诉战前外逃的家人:“家里一切安谧如常,这里什么都出我们意外,见信可速回来。”有位姓郭的老先生对当时的解放军记者说:“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看看解放军这样的队伍,咱老百姓从此可得幸福了。”还有一位杨老先生说:“老百姓是水,国民党是破船,波浪一起就翻了,你们(指解放军)和老百姓好比鱼和水,是一家人。”
  潍县战役后,谭震林曾总结说:“打潍县,我们严格执行了城市政策,使我们得到了很重要的收获:一、物资没有破坏,使我们的财政收入增加了100亿元(北海币),也给人民减轻了100亿元的负担。二、机关没有搞乱,国民党的全部文件都得到了。三、由于我们没有乱捕、乱杀,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瓦解了敌人,增强了革命力量。”
  潍县战役,山东兵团所属部队严格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实践,为以后攻打济南、上海等大城市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受到中央军委的重视。聂凤智在回忆录中写道:“此后,无论攻济南也好,战上海也好,华野首长都要强调:‘要像打潍县那样,光荣地进去,干干净净地出来,做到军政全胜。’”据说,后来中央发布的《约法八章》,就吸收了接管潍县的成功经验。
  迅速恢复群众正常生活
  潍县刚解放时,处处是一片混乱萧条,人心浮动,生产停滞,社会秩序很不稳定。针对这些情况,市委、市政府特别强调入城接管工作的重点是迅速清理战争创伤,尽快恢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为了清除市民的顾虑,稳定人心,解放后的第三天,市委书记曾山主持召开了潍坊工、农、兵、学、商各界群众代表30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与会人员纷纷发言,控诉国民党的罪行,同时要求人民政府对灾民予以救助。
  市长姚仲明与大家一道清理尸体
  由于潍县战役打得异常激烈,对城市的房屋、街道等损坏很大。接管人员进城时,白浪河两岸的房子几乎俱成瓦砾,南坝崖、北坝崖已不成街道模样,大街上敌军尸体横陈,受伤的战马嘶鸣,商店的招牌摇摇欲坠,断折的电线杆横在地上,到处是一片战场景象。天气逐渐转暖,如不抓紧处理,易生瘟疫。
  对此,特别市委、市政府立即组织力量清除尸体,挖坑深埋,整理市容,疏通道路。为发动群众,当时出台了抬一个死尸发20斤小米的政策。市长姚仲明也穿上一套战士的服装,同大家一道,用毛巾蘸酒捂在嘴上,再戴上口罩去清理死尸。市长率领干部掩埋敌军尸体的事情迅速在市民中传开,群众纷纷议论说,这样为人民健康着想的市长和干部没见过。我们的军队、干部在大街上扫地修路,整理毁于战火的市容,群众更是称赞不止。在敌军据守时期,东西两城连通向白浪河大桥的城门都是被封闭的,并用麻袋堆成工事。我军将城门一律打开,将堵塞交通的工事一律拆除,群众自由地走到白浪河大桥上,都高兴地说:“到底是解放了,好!”在接管干部的带动和感染下,广大市民热情高涨,三天里全城掩埋尸体两千多具,还拔除了地雷,拆毁了工事,恢复了交通,各街道上车辆牲口畅行无阻。
  救济灾民、收容伤兵,恢复群众正常生活
  潍坊接管初期,由于敌人的破坏,百姓生活困难重重。粮食供应不上,群众缺吃少穿;房屋被炮火烧毁,不少人家无居室。工厂、商店停业,失业人员流落街头。普通市民由于深受国民党的欺骗,对共产党、解放军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存在恐惧心理。
  为了清除市民的顾虑,争取群众,稳定人心,解放后的第三天,市委书记曾山主持召开了潍坊工、农、兵、学、商各界群众代表30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市委、市政府认真听取了与会群众的意见,表示立即采取措施,迅速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会上还有一个小插曲,市长姚仲明在会场认出了自己在济南乡师读书时的老师、著名画家郭味蕖先生,便主动上前与他打招呼,叙谈当年在校情形。这使会场气氛为之轻松不少,彼此间隔阂消除了不少。
  会后,市委、市政府马上召开了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商讨解决灾民问题。随后成立善后救济委员会,调拨了50万斤粮食救济灾民。其中17万斤于5月上旬迅速无偿发放给灾民。另外33万斤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组织灾民拆除工事,掩埋尸体,清理街道。同时,政府筹集了大量衣服被褥,及时发给灾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为了解决灾民住房被毁无处安身的问题,市政府发动群众清理原来的房屋,扒拆倒塌的城墙、碉堡和工事,又救济了部分砖、草、木料,先后盖起了上万间新房,使3000多户无家可归的市民有了住处。还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群众平弹坑,修道路,给我军拆洗军衣和被褥,以活定额发给粮食。仅城关、东关、南关、北关等4个市区参加拆洗军衣、被褥的群众就有7000多人,一周就拆洗11万件,收入粮食15万余斤,既支援了前线,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
  市政府又设立被俘伤兵收容所,组织兵站医院给被俘伤兵治疗。还成立了敌军眷属登记所,实行登记,并遣送回籍。对于大批无职业的市民和失业的店员、工人,市政府进行调查摸底,为他们介绍职业、安排工作,并拨出北海币一亿元低息贷款,扶持他们从事一些小本经营的生意。在市委、市政府和广大接管干部的积极努力下,潍坊市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迅速恢复了正常。
  清查户口,打击敌特,安定社会秩序
  4月29日,潍坊特别市公安局成立,同时设立公安分局。市局和分局建立后,立即按照特别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公安系统各方面的接管和建立社会治安新秩序的工作。
  潍坊位于山东的中心地区,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敌人在解放前后都非常重视这个地区。国民党间谍特务不但有庞大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基础,而且在解放前夕一般都作了潜伏部署,严重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敌人活动的特点和当时的情况,公安侦查人员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打击敌人。一是采用“有鱼下网”的斗争策略,进行有力侦查,了解其全部材料后随时进行打击;二是对敌人的社会基础进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三是对国民党军官进行普遍调查,及时控制情况;四是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宣传,揭露敌人的罪恶,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协助我公安干警进行破案和加强控制;五是加强与邻区兄弟单位互通情报,密切配合,注重经常性的工作和突击性工作相结合。这些措施使侦查部门的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防范、发现和控制国民党特务、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根据我党给旧军政人员“留条后路”的宽大政策,对蒋伪党、团、军、政、特人员实行全面登记。在处理工作中掌握了除个别因特殊情况和追索武器而扣押外,一般的不予逮捕。这些做法不但对潍坊地区的蒋伪人员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且对青岛、济南两地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济、青两地有大批蒋伪人员返回潍坊。
  1948年5月5日,潍坊特别市政府、警备司令部颁布公告,开始户口清查工作。经过户口清查,共查出电台3部,长短枪60余支,国民党团以下散兵游勇及嫌疑分子70余名,并缴获了一批西药及弹药,初步掌握了户口状况,同时对潜伏的坏分子给予了很大的打击,从而有效地稳定了社会治安秩序。6月底到7月初,继户口清查后开始进行户口复查整理工作,初步建立了户口的管理方式与制度。当年12月,开始全市户口重新登记与调查工作。市局统一印制户口册、活签以及户口管理规则,布告发至各分局并张贴全市。通过这次户口的重新登记与调查,统一了户口管理制度,加强了治安管理。
  公安系统在对潍坊的接管与改造中,严格执行党的城市政策,充分发动群众,采取各种得力措施,配合军管会维护了城市治安,打击了敌人的破坏活动,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入城后,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市委要求把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要务,并为此采取了若干得力措施,如接收官僚资本,发展交通通讯,重视核心工业的接管与改造等等,有步骤地消除工商界的思想障碍,尽快推动工厂开工、商店开业,多方解决工人就业等问题。曾山、徐冰、姚仲明等几任市委书记都一以贯之的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形成了一个重视生产、发展经济的好风尚、好传统。
  整顿金融秩序,平抑市场物价,打击金银黑市
  人民政府接管潍城后,立即组织力量整顿金融秩序,统一财政管理,平抑市场物价。首先,对国民党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山东银行、潍县银行、农民银行、寿光银行六个官僚资本进行接管交接。华东局财办物资处理委员会发布交接通告。对六行登记人员及物资,清查账册,接管库房,点交器具账簿,造表盖章移交。共清出法币238660.5万。对属于官僚资本的旧机关及官佐存款予以没收。凡属于私人工商业及个人存款,则一律退还。对旧银行职员,则根据本人志愿,执行留者欢迎、去者欢送的政策。在此期间,市委书记曾山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并亲自查看库房。在位于安丘巷路口的原国民党中国银行,曾山同志专门召集旧职人员开会,说明党的政策和对旧职人员的态度,受到旧职人员的拥护。
  其次,潍坊特别市政府发出布告,禁止国民党的法币在市面流通,确定北海币为流通唯一合法币。自1948年5月10日至20日为法币兑换北海币期限。法币兑换后,由人民政府组织推向蒋管区换回物资,使人民群众免受巨大损失。
  第三,成立黄金交易所,打击金银黑市,禁止金银计价流通。潍城解放初期,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持有大量金银,进行投机活动,获取非法利润,破坏金融市场。政府宣布取缔金银市场,规定金银由国家银行统一经营。对黄金实行低价冻结的收兑方针。1949年春,潍坊直属支行成立黄金交易所,并由银行、公安、法院、税务四个部门组成金管小组,研究黑市查缉工作。将公与私的黄金交易集中到交易所公开挂牌成交,以此打击金银黑市。
  迅速接管煤矿、电厂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
  潍城解放后,党和政府马上对邮电进行了接管。从各地调来专区局长级干部3名,县局长级干部14名,4等局长级干部6名,一般干部4名。1948年5月19日,潍坊特别市邮电局正式成立,下设邮政、邮务、电话、发行科以及东关、望留、坊子三个邮电支局。经过艰苦工作,全城迅速建立交通线4条。西至昌乐,南至望留,东至潍南,东南至坊子。因交通员缺乏,除昌乐隔日去外,其余都是每天一次。邮电业务刚开始,因人心惶惶,每天所收邮件不过200多件。十几天后,随着生产的恢复,业务量逐渐增加。
  对铁路交通工作,人民政府入城后,即接管了铁路、车站,接收了铁道部门的工作人员,并进行整顿。1948年10月份,在坊子设立了胶济铁路管理局驻坊子办事处。1949年1月至9月,坊子至济南和青岛的线路全部修复,胶济线全线通车。1949年夏,成立中共坊子站总支,铁路的党组织由过去的秘密活动转为公开活动。以后,通过对反动党团骨干的自新改造工作和镇反运动,铁路秩序恢复正常。潍县站、坊子站在铁路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接管与改造潍城时,党和政府对关系潍城国计民生的部分核心企业十分重视。抽调干部相继接管了坊子煤矿、潍坊电厂、潍坊烟草公司等官僚资本。在接管中一般都进行了以下工作:一是派进强有力的干部先进行组织接收。1948年4月12日,潍坊特别市委委任华东工矿部部长张敬人任坊子煤矿政委兼经理,郭石任副政委,刘平若任副经理,并由三人组成矿务委员会,负责坊子煤矿的管理改造。1948年4月中旬,华东工矿部先后派出9人到潍县发电厂和坊子电气公司进行接管工作。华东工商部委派金光等人接管廿里堡烤烟厂和坊子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烤烟厂。1948年8月,“山东省大华烟草公司”成立,隶属华东财办工商部,张戟任经理。二是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走访老工人,大力宣讲共产党的政策,解除群众中的疑虑,揭穿国民党的反动谣言,号召组织工人复工,恢复生产。三是公开党的组织,迅速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坊子煤矿的400多名矿工于4月15日踊跃参加复工劳动。4月16日,复工人数增加到700人,全面恢复了矿井生产。4月27日潍县战役结束,坊子电厂于5月2日就立即进行抢修,十天内送电亮灯,25天内便恢复了工业送电。廿里堡烤烟厂面对被国民党破坏得破烂不堪的烂摊子,马上组成修复工作队,对厂房和设备进行修复,并收烟复烤。10月份北厂厂房、设备修复竣工,开机生产,当年共复烤烟叶693937斤。
  资金支持,包购包销,大力扶持工商业发展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城市政策,促进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潍坊特别市委、市政府组织发动工商业户,通过抛售存货增加流动资金,同业厂方、商号合并集股开业,以及扩大再生产等办法,自力更生解决困难,争取尽快开工、复业。又拨出北海币4亿元,低利贷给有困难的厂家和商号,扶持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却宣布不准侵犯厂家、商号的利益,对各厂家、商号原有的存货一概不收进口税,并免征1948年度的营业税。华东财办工矿部全部发还10余家民营工厂被国民党政府霸占的物资,总值达1000万元左右。
  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对红炉、铁工、煤炭、运输、机械、染织、面粉、手工等行业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包购包销的办法,在原料采购、产品推销、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在染织行业中,先通过大华贸易公司拨给各厂棉纱,由各织布厂加工成白布或色布,再到外埠推销和供给军工部门使用,使全市34家织布厂既解决了原料来源,又打开了产品销路,产量提高了一倍多,织布厂家由原来的34家发展到66家。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潍坊特别市的工业生产发展较快,商业日趋繁荣,到1948年底,全市的厂家、作坊和商号由解放时的1801家发展到4180家。到1949年6月,全市的工商业资金、产值、利润,均比1948年底增长将近一倍。
  在重点抓好城市工商业恢复与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非常重视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坊子和廿里堡解放后不久,曾山同志到潍坊飞机场视察,发现此前国民党在机场周围强占了1200亩农田,准备扩大机场,引起群众强烈不满。潍坊解放后,农民要求收回土地进行耕种。曾山同志虽同意农民的要求,但不知机场是否需要扩建。于是,连续两次致电华东局和党中央,请示处理办法。中央军委研究了曾山同志的报告,由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央复电曾山:“国民党所强占之民田1200亩,应容许人民收回或分配耕种,不必停耕。”曾山同志便立即批示将1200亩民田全部归还机场周围农民。
  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潍坊的接管在“华东财政上是唯一的一次从缴获中得到大批财政收入又未发生乱没收现象”的成功接收,为我党的城市接管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注重文教卫生事业发展
  潍坊解放后,在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实现工商业经济复苏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一班人也没有忽视意识形态以及医疗卫生行业的接管与改造,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推动了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市政府于5月15日召开了潍坊教育座谈会,5月19日,组织376名中小学老师分两期学习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市委领导亲自讲课,为开学复课培养了教学骨干队伍。市委、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解放区图片展、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活跃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党的影响。
  重视文化教育,培育出郎咸芬等文艺人才
  潍坊解放初期,由于敌人反动宣传的影响,老师和学生顾虑重重,城区中小学迟迟不能复课。潍坊特别市委、市政府把学校复课作为接管好潍坊的一项重要任务。市教育局于1948年5月5日便发出复课通告,要求各中小学校长、教职员及私立学校校董迅速到教育局登记,共谋复课大计。市政府又于5月15日召开了潍坊教育座谈会,教育界的80多位代表参加了座谈。5月19日,市新民主主义教育研究会成立,376名中小学老师分两期学习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市委书记徐冰、市长姚仲明、教育局长臧君宇亲自讲课,培养教学骨干队伍。并通过潍坊籍名人高象九等人的影响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发动工作,使广大老师学生纷纷到校上课。从1948年5月到1949年6月,全市除原有5处中学、20处小学全部复课外,还新办了一所华东大学,工业、化工、会计、工商、铁路5所专科学校,女工学校、工人子弟学校各一所。当时仅考入华东大学的学生就有1000多人。
  文化方面的恢复和发展工作也有条不紊。潍坊特别市委以坊子师范的业余剧团为基础,又从其他学校吸收了一些青年学生,加上后来从胶东老区招收来的文艺骨干,成立了潍坊特别市文工团。文工团在团长尚之四的带领下,进行了多方面的大胆探索,排演了大型歌剧《刘胡兰》、大型话剧《红旗歌》、吕剧《李二嫂改嫁》以及十几个小戏。文工团经常到市区、农村、厂矿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像歌剧《刘胡兰》更达到了在当时永乐戏院连演十几场,场场爆满的空前盛况。
  潍坊特别市文工团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三年时间,但是为宣传党的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活跃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培育输送了大量的文艺工作者和管理人才,对建国初期潍坊乃至全省的文化和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培养出了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等大量文艺人才。
  重视卫生防疫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市委、市政府对卫生防疫和医疗保健工作也非常重视。入城后,便发动群众清挖了20多个被战火污染的大湾,清除了6座堆积多年的垃圾山,填平了数十条壕沟坑道,把一条条散积着破砖碎瓦的街道整理得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为让市民喝上清洁的水,市政府动用前商会的1800万元资金,修复了被国民党军队破坏的40眼机井,在主要街道设立了公共厕所和垃圾箱。市卫生局与医师工会组织了两支伤民医疗队,免费为伤民治疗疾病,又组织人员为群众注射防疫针,免除了瘟疫的流行。
  在潍县战役正激烈进行时,接管干部王人三(后曾任昌潍地委宣传部长)率工作组进驻了潍县乐道院医院组织接管。不久,又安排潍坊军管会政务部副部长王专前往乐道院担任特派员,并任医院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委任原乐道院医院代理院长张冠增为院长、外科大夫张汉民为副院长。随后,乐道院医院派出手术队参加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救护我军伤病员2321名。乐道院医院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先后改称潍坊特别市市立医院、昌潍区中心卫生院、昌潍专区第一人民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在潍坊的卫生医疗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动员组织人力物力,倾力支援新城市的接管
  潍坊接管工作的胜利完成,不仅为后来潍坊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济南及整个华东地区的城市接管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提前解放的潍坊特别市,与几乎同时建立的昌潍专区一道,在支援解放战争、输送接管干部、开展宣传慰问活动等各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华东和全国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潍坊各级党组织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动参(动员参军)支前高潮。如1948年8月我军备战济南战役,老区各县如益寿、临朐、诸城、昌南、昌北、淮安等地,调集大批民工,组成担架队、小车队、担运队等支援前线。又如1949年4月,为配合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潍坊各县共出民工万余名,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1948年12月,华东局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决定抽调1.5万名干部随军南下,并明确分配给昌潍404名,潍坊特别市294名。要求昌潍地委抽调的干部组成半套地委、5套县委的班子,潍坊特别市委抽调的干部组成3套县级班子。昌潍地委和潍坊特别市委均超额完成任务,组织干部于1949年春南下。
  其实,早在组织干部南下之前,济南战役结束之后,潍坊已经为济南接管积极输送了大批干部。华东局先是决定调市委书记徐冰到济南任副市长,市委书记一职由姚仲明接任,后来姚仲明也调至济南,先后担任济南市副市长、市长。同时,潍坊特别市抽调近百人的干部队伍参加接管济南。
  ◇相关链接
  潍坊特别市、昌潍专区 建制沿革情况
  “潍坊”、“昌潍”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均始自1948年。此前,今潍坊辖区内的各县市区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今天的地专级潍坊市,寻根溯源至1948年,可以找到两个源头,这便是潍坊特别市和昌潍专区。
  1948年4月潍坊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将以潍县城为核心包括周边村镇在内的区域定为潍坊特别市,直属华东局领导,全市设县城市区、东关市区、南关市区、北关市区、坊子市区和望留中心区共6个区。
  同时,由于潍坊附近出现了2万多平方公里,200万人口左右的新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将这片新区划为昌潍区,并先后于6月、7月成立了中共昌潍地委会和昌潍行政专员公署。此时,地委和专署机关设在昌乐县城,辖益临、昌乐、安丘、寿光(后改称寿南)、潍县(望留一带)5县。
  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同年7月,昌潍专区机关从昌乐迁至益都。
  1950年5月,昌潍专区党政机关由益都县城迁至潍坊市博古街,潍坊市并入昌潍专区,地专级潍坊市建制撤销。
  1967年3月,昌潍专区易名昌潍地区。
  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
  1983年10月,撤销潍坊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原潍坊名称,实行市管县体制。原潍坊市(县级)和潍县析置为潍城、寒亭、坊子3个区。
  1994年5月,增设奎文区。潍坊市时辖:奎文、潍城、坊子、寒亭4区,青州、诸城、寿光、安丘、昌邑、高密6市,临朐、昌乐2县。至此,潍坊市行政区划基本稳定。
  图片提供: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